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东亚浅海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实验对象,研究了CO2驱动的海水酸化及升温对其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大连近海水温, pCO2 400μatm)、升温组(大连近海水温+3℃, pCO2 400μatm)、酸化组(大连近海水温, pCO2 1100μatm)和酸化升温组(大连近海水温+3℃,pCO2 1100μatm)。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温度升高3℃对刺参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酸化组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最低,较对照组降低0.19%/d,个体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酸化升温组刺参的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较无显著差异,但其摄食率和排粪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升温组和酸化组的刺参能量的分配模式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生明显改变,但酸化升温组刺参的能量分配模式发生显著变化,其粪便能所占摄食能的比例显著升高。研究表明,海水酸化抑制了刺参的生长但未改变其能量的分配,生长的降低主要取决于摄食减少;而海水酸化与温度升高的共同作用可能会通过...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对中国对虾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研究了18~34℃6个不同恒温下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饵料转化率及能量收支。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体重及能量特定生长率分别变动在1.22%~3.27%和1.33%~1.45%之间,在18~31℃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升高,34℃下则显著下降.对虾的摄食量及对饵料的消化率总体上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在34℃下则有所降低;饵料重量转化率和能量转化率分别在28.99%~53.09%和15.70%~7.24%之间,总体上随温度升高而有所下降.根据拟合的多项式方程推算得到的中国对虾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9.7℃,生长能和呼吸能的变化主导着中国对虾的能量收支模式,随温度升高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逐渐降低,而呼吸能比例则逐渐升高。本研究表明,对虾在适宜温度下获得的较高生长率主要归因于较高的摄食量和食物消化率。  相似文献   

3.
日粮水平对中华鳖稚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1年12月购买当年繁殖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稚鳖(28.66-53.37g),在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实验时间为56d),设饥饿、1%、2%、4%和饱食5个日粮水平,研究了摄食水平对中华鳖稚鳖生长和转化效率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摄食水平对中华鳖稚鳖的特定生长率和转化效率均有显著影响。稚鳖的湿重、干重、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增加,摄食率(RL)-干物质特定生长率(SGRd)的关系模型可表示为:SGRa=-0.0832RL^2 1.0795RL-1.8779(n=25,r^2=0.906.F=105.46);当摄食率为6.97%、6.49%、6.08%和6.34%时,稚鳖湿重、干重、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分别达到最大值。1%组的各项转化效率均显著低于2%和4%组,干重和能量转化效率显著低于饱食组;2%组的干重和能量转化效率显著高于4%和饱食组。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讨洱海土著鱼类春鲤(Cyprinus longipectoralis)(初始体重0.55 g)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量。实验采用3×3双因子设计,蛋白水平为33%、39%和45%,脂肪水平为5%、8%和11%,共9组等能饲料。实验在水温为(28±2)℃的室内微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沉积率、鱼体灰分含量和能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特定生长率、蛋白沉积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下降,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摄食率、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以及能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当饲料中蛋脂比为7.30时,春鲤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研究结果表明,春鲤饲料中适宜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3%—34%和4%—5%。  相似文献   

5.
以大菱鲆幼鱼(7.56±0.03 g)为试验对象,在水温17~19℃下,设计了4个摄食水平梯度(1.0%、1.5%、2.0%和饱食)和3个投喂频率梯度(1、2和3次·d-1),探讨了不同摄食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其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摄食水平的升高,大菱鲆幼鱼的终末体重、相对增重率和摄食率显著升高(P<0.05);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升高;湿重、干重、蛋白质和能量转化效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摄食水平对鱼体的体成分和组间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投喂频率下,终末体重、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转化效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2次·d-1时取得最大值;投喂频率对鱼体的体成分和组间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O.05).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维生素K水平(0.13、2.15、3.25、6.40、12、17.20和23.20 mg/kg饲料)的7种精制饲料喂养初始体重约为(2.17±0.01) 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10周, 每个处理3个重复, 研究异育银鲫对维生素K的需求量。结果显示: 饲料中维生素K的添加可以明显降低摄食率, 饲料中维生素K含量为2.15 mg/kg时, 摄食率出现最大值, 之后显著下降(P<0.05), 在12 mg/kg时达到最低值。特定生长率随着维生素K的添加表现出升高的趋势, 饲料中维生素K含量为12 mg/kg时, 出现最大值, 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维生素K的含量从0.13 mg/kg升至3.25 mg/kg时, 饲料效率显著升高(P<0.05), 随着饲料中维生素K的进一步添加, 趋于稳定(P>0.05), 在12 mg/kg时达到最大值, 并且与特定生长率呈正相关关系(SGR=0.01 FE+0.95, R2=0.95)。血液红细胞数目随着饲料维生素K含量的增加先显著升高(P<0.05), 在6.40 mg/kg时达到最大值, 之后趋于稳定(P>0.05)。血红蛋白含量、血球容积比、血清钙含量与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表现出相似的趋势, 均在不添加维生素K组出现最低值, 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肝体比、肥满度及鱼体生化组成均不受饲料维生素K水平的影响(P>0.05)。分别对饲料效率、红细胞数目进行折线回归得出异育银鲫幼鱼对维生素K的最适需求量为3.73—6.72 mg/kg饲料。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北方浅海筏式贝藻养殖系统自身污染输出导致的环境问题,以滤食性贝类生物沉积物和海藻粉的不同配比来模拟贝藻筏式养殖系统不同碳、氮负荷的颗粒自污染物,研究了刺参摄取这些颗粒物后的碳、氮收支,评估了其对碳和氮生源要素的生物清除潜力。结果表明,刺参对筏式贝藻养殖系统不同配比颗粒自污染物中的碳和氮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摄食率分别为35.77~181.18mgC·g-1·d-1和6.08~14.28mgN·g-1·d-1;颗粒自污染物中碳和氮的含量越高,其摄食碳、氮的能力越强。刺参摄取的碳以粪便碳形式排出居多(59.3%~97.1%),其次是呼吸消耗的碳(9.9%~37.3%),而用于生长的碳最少(-7.0%~6.1%);刺参摄取的氮主要用于排泄消耗为主(53.1%~63.1%),粪便氮次之(27.7%~39.2%),用于生长的氮最少(-2.3%~16.7%)。通过建立的碳、氮收支方程,估算出刺参对筏式贝藻养殖系统不同碳、氮负荷自污染物的生物清除效率(SE)分别为0.83~4.57mgC·g-1·d-1和0.28~0.76mgN·g-1·d-1;而且其清除效率随着颗粒自污染物中碳、氮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清除效率和碳(C)、氮(N)含量之间回归关系可用SEC=0.7368+14.9488C和SEN=0.2281+0.2202N来描述。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光照周期(长光照18L﹕6D、短光照8L﹕16D、连续光照24L﹕0D、连续黑暗0L﹕24D和对照组12L﹕12D)条件对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能量收支及生物钟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实验周期为90d。结果表明, 在整个试验周期, 各光周期处理组成活率无显著变化(P>0.05), 24L组和18L﹕6D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2L﹕12D组、8L﹕16D组和24D组(P<0.05)。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在实验前30d内受光照影响不大(P>0.05), 而实验30d后出现显著变化, 延长光周期尤其是连续光照会显著增加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P<0.05); 对比连续黑暗0L﹕24D组, 其他光周期处理组锦鲤摄食能分配在代谢和生长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 4个生物钟相关Clock、Per2、Cry1和Bmal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无明显规律。综上所述, 延长光照时间, 尤其是连续光照有利于锦鲤幼鱼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9.
袁秀堂  杨红生  王丽丽  周毅  张涛  刘鹰 《生态学报》2007,27(8):3155-3161
夏眠是刺参最重要的生理特征;水温升高是其夏眠的主要诱发因子,而夏眠的临界温度与刺参体重密切相关。为揭示刺参夏眠对其能量利用对策的影响,测定了2种体重规格(134.0±13.5)g和(73.6±2.2)g刺参在10、15、20、25℃和30℃5个温度梯度下的能量收支。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及其交互作用对刺参能量的摄入均有显著影响;而温度是影响其摄食能分配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刺参在非夏眠期、夏眠临界期和完全夏眠期的能量利用对策有所不同:在非夏眠期,刺参摄食能支出的最大组分是粪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超过50%,其次为呼吸耗能,占19.8%~39.4%,而生长能和排泄能占的比例较小,分别为5.7%~10.7%和2.9%~3.7%;在夏眠临界温度下,呼吸和排泄耗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均显著增大(分别为88.3%和13.6%),而生长能所占比例降为负值(-55.3%),刺参表现为负生长;而在夏眠期,刺参的摄食能和排粪能为零,为维持其基本生理活动,不得不动用以往贮存于体内的能量,消耗于呼吸和排泄等生理过程,供维持生命之用。总之,从能量生物学的角度看,夏眠的主要生态学意义在于刺参长时间处于相对高温环境,进而导致摄食受阻条件下的一种能量节约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田相利  董双林  吴立新  王芳 《生态学报》2005,25(11):2811-2817
对比研究了模拟自然昼夜温度变化节律的4个变温(22±2)、(25±2)、(28±2)和(31±2)℃与相应的恒温22、25、28和31℃下中国对虾(F ennerop enaeus ch inensis O sbeck)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差异。结果表明,对虾在(22±2)℃、(25±2)℃和(28±2)℃变温条件下的生长率显著高于相应的恒温,但(31±2)℃与恒温31℃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与相应的恒温相比,(25±2)℃、(28±2)℃和(31±2)℃变温下对虾的摄食量显著增大,(22±2)℃、(25±2)℃和(28±2)℃变温下对虾的饵料转化率则显著提高。但变温下对虾对食物的消化率与相应的恒温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能量收支研究结果则发现,(22±2)℃、(25±2)℃和(28±2)℃变温下对虾摄食能中,用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显著增加,而(31±2)℃与31℃相比则未见显著差异。从而表明,变温促长的主要机制可归因于变温下摄食量的增大、饵料转化率的提高及其摄食能中用于生长能比例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凝结芽孢杆菌与酵母核苷酸对团头鲂生长和肠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饲料中单独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或与酵母核苷酸联合添加,对团头鲂生长和其肠道的影响.方法 以团头鲂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A试验组饲喂“基础饲料+1 000 mg/kg凝结芽孢杆菌制剂”;B试验组饲喂“基础饲料+1 000 mg/kg凝结芽孢杆菌制剂+200 mg/kg酵母核苷酸”.饲喂56 d后,测定鱼体的各项生长指标、小肠绒毛高度、肠道菌群数量和消化酶活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组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肠道凝结芽孢杆菌数量和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和肠道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但肠绒毛高度和肠道淀粉酶活力无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和A组比较,B组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肠绒毛高度、肠道凝结芽孢杆菌数量、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和肠道大肠埃希菌数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3组的摄食率没有明显改变(P>0.05).A组和B组均不能提高肠道二糖酶活力(P>0.05).结论 凝结芽孢杆菌与酵母核苷酸能协同促进团头鲂的生长和其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2.
袁秀堂  杨红生  王丽丽  周毅  张涛  刘鹰 《生态学报》2007,27(8):3155-3161
夏眠是刺参最重要的生理特征;水温升高是其夏眠的主要诱发因子,而夏眠的临界温度与刺参体重密切相关。为揭示刺参夏眠对其能量利用对策的影响,测定了2种体重规格(134.0±13.5)g和(73.6±2.2)g刺参在10、15、20、25 ℃和30 ℃ 5个温度梯度下的能量收支。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及其交互作用对刺参能量的摄入均有显著影响;而温度是影响其摄食能分配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刺参在非夏眠期、夏眠临界期和完全夏眠期的能量利用对策有所不同:在非夏眠期,刺参摄食能支出的最大组分是粪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超过50%,其次为呼吸耗能,占19.8%~39.4%,而生长能和排泄能占的比例较小,分别为5.7%~10.7%和2.9%~3.7%;在夏眠临界温度下,呼吸和排泄耗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均显著增大(分别为88.3%和13.6%),而生长能所占比例降为负值(-55.3%),刺参表现为负生长;而在夏眠期,刺参的摄食能和排粪能为零,为维持其基本生理活动,不得不动用以往贮存于体内的能量,消耗于呼吸和排泄等生理过程,供维持生命之用。总之,从能量生物学的角度看,夏眠的主要生态学意义在于刺参长时间处于相对高温环境,进而导致摄食受阻条件下的一种能量节约方式。  相似文献   

13.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稚鳖生长、氮排泄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30℃水温下进行摄食 -生长实验 (实验周期为 5 6d) ,设饥饿、1%、2 %、4 %和饱食 5个摄食水平 ,研究了中华鳖稚鳖 (39 5 4— 4 4 2 2g)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 ,中华鳖稚鳖的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 ,其湿重、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均呈二次曲线增加 ,其中干物质的特定生长率 (SGRdr)与摄食率 (Rl)的关系式为 :SGRdr=- 1 8799 1 0 795Rl- 0 0 832Rl2 (r=0 90 6 ,n =2 5 ,P <0 0 1) ;除干物质转化效率外 ,湿重、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在 2 %组均达到最大 ,分别为 36 31%、2 1 4 7%和 2 8 10 % ;除能量转化效率外 ,4 %组湿重、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转化效率与最大值均无显著差异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稚鳖总氮排泄率、氨氮排泄率、尿素氮排泄率以及氨氮占总氮排泄率的比例均有显著影响 (P <0 0 1) ,除氨氮占总氮比例外其他指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氨氮比例在饥饿组最高为 5 5 83% ,由饥饿到饱食其变化范围是 4 4 5 0 %— 5 5 83% ;总氮排泄率、氨态氮排泄率和尿素氮排泄率的变动范围分别是 19 81%— 6 5 87%、9 4 4 %— 36 31%和 8 2 4 %— 2 9 5 6 % ,回归分析表明 ,幼鳖的总氮排泄率 (μmol/g·d) (G N)、氨氮排泄率 (μmol/g·d) (NH3 N)及尿素氮排泄率 (μmol/g·  相似文献   

14.
崔慎坤  常亚青  宋坚  程龙 《生态学杂志》2013,32(7):1819-1824
将6个刺参幼参全同胞家系置于E1(高密度,自然光周期)、E2(低密度,全黑暗)和E3(低密度,自然光周期)3种不同环境下养殖60 d,通过建立模型分析环境、基因型及环境与基因型互作对刺参幼参成活率、生长性状的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基因型及其互作对刺参幼参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环境对刺参幼参体长和体重的特定生长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对其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影响;基因型对刺参幼参体长和体重的特定生长率、体长变异系数有极显著性影响,对刺参幼参体重变异系数有显著性影响(P<0.05);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刺参幼参体长和体重的特定生长率、变异系数均无显著性影响,因此实验室育种过程中可忽略家系与环境(光周期和密度)互作的影响;E3环境下有利于刺参幼参的生长,其体长和体重的平均特定生长率可达0.03%和1.58%.本研究为刺参家系育种和建立刺参健康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初始平均体重(2.02±0.0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植酸酶对牙鲆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在5000.0g豆粕中添加2.5g植酸酶,然后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进行发酵预处理,得到植酸酶预处理豆粕。共制作4种等氮等能(粗蛋白49.7%、总能20.9kJ/g)饲料,对照饲料主要以鱼粉为蛋白源;在对照饲料的基础上,用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豆粕组饲料;在每千克豆粕组饲料中添加1000IU植酸酶,配制成植酸酶组饲料;用植酸酶预处理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植酸酶预处理豆粕组饲料。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用豆粕蛋白替代饲料中45%的鱼粉蛋白,若不添加植酸酶则显著降低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P0.05);直接添加植酸酶组、植酸酶预处理豆粕组牙鲆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与鱼粉对照组相比较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与不添加植酸酶的豆粕组相比较,在含豆粕饲料中添加1000IU/kg饲料的植酸酶显著提高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氮贮积率(P0.05)和磷贮积率(P0.01),显著降低氮排放率(P0.05)和磷排放率(P0.01),但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豆粕中添加植酸酶进行发酵预处理,降低了豆粕中植酸含量,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预处理豆粕显著提高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P0.05),显著降低氮(P0.05)、磷和钙的排放率(P0.01)。    相似文献   

16.
盐度波动对中国对虾稚虾蜕皮、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在盐度为20的条件下,4个盐度波动幅度(2、4、6、8)对中国对虾稚虾蜕皮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蜕皮率为13.3%~15.4%,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盐度波动幅度为4的情况下,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最大,用在生长上的能量最高,用于呼吸的能量最低,生长迅速;盐度波动幅度为2的情况下,中国对虾的摄食量最低;盐度波动幅度为2和4的情况下,对虾的食物转化效率最高;不同处理中国对虾用在蜕皮上的能量差异不显著.盐度波动幅度过大不利于中国对虾稚虾的生长,但对蜕皮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3×3因子设计,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1龄团头鲂[均重:(50.37±1.27)g]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试验设3个蛋白质水平(25%、30%和35%)和3个脂肪水平(3%、6%和9%),共配制9组饲料。试验鱼饲养于网箱(规格为2 m×1 m×1 m)中,每天投喂3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脂肪之间无交互作用存在(P>0.05)。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显著受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影响(P<0.05)。其中,25%蛋白组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蛋白组(P<0.05),而6%脂肪组显著高于其他脂肪组(P<0.01)。尽管35%蛋白6%脂肪组的饵料系数最低,但与除了25%蛋白3%脂肪和25%蛋白9%脂肪这两组外的其他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白效率比和氮保留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此外,蛋白效率比显著受脂肪水平的影响(P<0.05),以6%组最高。能量保留率随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鱼体肥满度随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腹脂率和肝体比随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而受蛋白质水平的影响较小(P>0.05)。蛋白质水平对全鱼、胴体和肝脏的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水平对全鱼水分、脂肪和能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全鱼水分含量随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1),而脂肪和能量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胴体和肝脏水分、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全鱼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1龄团头鲂的适宜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0%和6%,适宜蛋能比为18.21 g/MJ。  相似文献   

18.
和白鱼分别是抚仙湖的外来鱼类和土著鱼类.本实验比较研究了水体营养状态对二者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鱼养殖在低、中、高三种营养状态的水体中.其中低营养状态水体组又是每一种鱼中、高营养水体组的对照.水体营养状态对韰和鏮鋃白鱼摄食率、生长速度、饵料转化效率、蛋白贮积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营养状态水体组实验鱼的体蛋白、脂肪、灰分和能量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富营养化对两种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是不同的.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效率、蛋白贮积率和能量贮积率的种间差异值均随着水体营养状态的提高而加大.与对照组相比,较高营养状态水体中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效率、蛋白贮积率和能量贮积率的增加率低于鏮鋃白鱼,或者降低率高于鏮鋃白鱼.实验结果说明,高营养状态对生长性能的负面影响较大;对于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外来鱼类在生长性能方面不一定比土著鱼类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海水和淡化水养殖凡纳滨对虾饲料蛋白需求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生长、饲料利用和体成分等指标综合评价饲料蛋白质含量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海水养殖环境下,饲料蛋白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蛋白效率和虾体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摄食饲料蛋白含量38%的海养凡纳滨对虾有较高的存活率、增重率以及最高的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随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虾体粗蛋白含量随饲料蛋白水平升高而增加,而蛋白含量38%和41%实验组饵料系数和虾体粗蛋白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淡化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提高,而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在饲料蛋白含量35%实验组最高,饵料系数随蛋白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蛋白含量35%实验组饵料系数显著小于其他实验组。海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高于淡水养殖的对虾。对虾虾体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随盐度升高而升高,而虾体水分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养殖密度对史氏鲟消化率、摄食率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体重(43.90±1.75)g史氏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0.525、1.171和2.138 kg·m-2 3种养殖密度对史氏鲟幼鱼生长、摄食率和消化率的影响,实验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摄食率和消化率具有显著影响.高养殖密度不利于史氏鲟的生长,低密度组中史氏鲟的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显著高于高密度组,食物转化率显著低于高密度组;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随养殖密度的降低而显著增高.低密度组、中密度组中史氏鲟的消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中密度组摄食率显著低于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低密度组摄食率介于两者之间;食物转化率和消化率呈显著负相关,特定生长率与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