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植物学报》2013,(5):I0001-I0001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8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重点实验室和植物激素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现为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骨干实验室之一。目前实验室共有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2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客座研究人员和研究生50余人。拥有实验用房12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500万元,在植物激素研究领域己具备较好的研究条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官春云院士,实验室主任为萧浪涛教授。  相似文献   

2.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重点实验室是由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资助的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由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博士生导师,留美归国博士萧浪涛教授任主任。实验室现有液体闪烁仪,  相似文献   

3.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8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重点实验室和植物激素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由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萧浪涛教授任实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仪器设备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实验室是由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资助的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由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博士生导师、留美归国博士萧浪涛教授任主任。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仪器设备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实验室是由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资助的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由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博士生导师、留美归国博士萧浪涛教授任主任。  相似文献   

6.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实验室是由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资助的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由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博士生导师、留美归国博士萧浪涛教授任主任。实验室现有液体闪烁仪、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低温真空浓缩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植物激素免疫传感测定系统、PCR仪、扫描电镜和人工气候室等设备,总值600多万元。在植物激素与作物生长调控等方面具备较完善的研究条件。  相似文献   

7.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实验室是由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资助的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由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博士生导师、留美归国博士萧浪涛教授任主任。实验室现有液体闪烁仪、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低温真空浓缩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植物激素免疫传感测定系统、PCR仪、扫描电镜和人工气候室等设备.总值600多万元。在植物激素与作物生长调控等方面具备较完善的研究条件。  相似文献   

8.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实验室是由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资助的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由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博士生导师、留美归国博士萧浪涛教授任主任。实验室现有液体闪烁仪、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低温真空浓缩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植物激素免疫传感测定系统、PCR仪、扫描电镜和人工气候室等设备,总值600多万元。在植物激素与作物生长调控等方面具备较完善的研究条件。  相似文献   

9.
《生命科学》2002,14(4):250-251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是由国家计委首批组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于1985年11月筹建,1987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向国内外开放。现有固定人员43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25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2人),中、初级研究人员7人,技术人员10人,管理人员1人。学术委员会由15名专家学者组成,其中两院院士7人。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主管部门任命,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张礼和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王夔院士。实验室由核酸药物研究室、多肽药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情况简介 :农业部“植物生理生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建立于 1 990年 ,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自 1 990年至 1 997年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娄成后教授 ,实验室主任为中科院院士阎隆飞教授 ,实验室副主任为陈珈教授。自 1 998年起 ,娄成后院士与阎隆飞院士为学术委员会荣誉主任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匡廷云研究员 ;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分别为陈珈教授和袁明博士。本实验室包括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固定人员 1 5人 ,客座人员 3 0余人。固定人员中包括中科院院士 2人 ,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1.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朱兆海、洪亚辉和夏石头及湖南省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重点实验室萧浪涛科研工作者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以已知生物信息数据通过反向遗传学法对钴胺素合成相关蛋白CSRP基因进行分子克隆  相似文献   

12.
《Acta Botanica Sinica》1996,38(10):843-844
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林业部重点实验室经过多年的筹建,于1995年3月由林业部批准,并对外开放.实验室由施季森教授为主任,黄敏仁教授为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林木遗传学家王明庥教授.日前实验室有固定人员28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9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60%.此外还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10名.1 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本实验室主要从事林木遗传学、林木分子遗传学和林木遗传改良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1研究杉木、马尾松和杨树等重要树种的群体遗传结构,揭示群体间、群体内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2我国重…  相似文献   

13.
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91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依托在兰州大学建设的,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原实验室主任、著名生态学家赵松岭教授逝世后,由兰州大学副校长李廉教授代理实验室主任,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陈家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儒泳先生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由国内生态学界著名专家学者15人组成。实验室拥有面积2200多平方米的独立实验楼一座,环境优美。现有固定人员20人,其中研究人员16名(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4人),研究人员中有博士学位的12名;技术和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4.
《Acta Botanica Sinica》1996,38(6):503-504
1 概况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实体。实验室在1984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宣告成立,1985年即开始运转,同时向国内外开放。它是中国首个建立在高等院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毛裕民教授现任实验室主任,赵寿元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顾问。盛祖嘉教授、郑兆鑫教授曾先后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拥有一批有事业心、有创造性、有志于发展祖国科学事业的科研人员。本室固定工作人员34名,其中正、副教授14名,讲师、工程师12名。在校内外客座人员中,高级职称…  相似文献   

15.
《遗传》2005,27(2):261-261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 2005年3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振声院士和实验室主任王道文研究员组织。郝水院士、李家洋院士、胡含研究员等13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了年会。参加会议的还有本室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部分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生和特邀室外代表共60余人。实验室主任王道文作了工作报告。2004年,实验室共有在研的“973”、“863”、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相似文献   

16.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朱兆海、洪亚辉和夏石头及湖南省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重点实验室萧浪涛科研工作者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以已知生物信息数据通过反向遗传学法对钻胺素合成相关蛋白CSRP基因进行分子克隆.得到该基凶组序列和cDNA序列.构建二元重组质粒,  相似文献   

17.
陈东琛 《生命科学》2002,14(4):252-252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南京大学,1990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在世界银行贷款的支持下建立。1995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1998年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得好评。2001年通过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该实验室属应用基础型的生物技术实验室,经过10年的建设,目前建有:以)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实验室;(2)细胞生物学实验室;(3)天然药物实验室;(4)免疫药理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戚正武院士,实验室主任:华子春教授。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8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21人,占人员总数的75%;高级职称25名,  相似文献   

18.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1):3-4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是 1 991年由山东省教委批准在“八五”期间建成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现有专、兼职人员 2 6人 ,专职人员中教授 4人 ,副教授 8人 ,获博士学位者 8人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国内 1 5位有影响的院士、专家组成。该实验室有 3个主要研究方向 :一是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 ;二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植物遗传改良 ;三是利用细胞工程技术进行作物遗传改良。在科研工作中 ,该实验室坚持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新的生物技术与常规方法相结合 ,对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作物遗传改良的方法、途径及其有关理…  相似文献   

19.
《动物学报》2005,51(1):i003-i00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于2000年批准成立的复旦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重点实验室,依托两个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点。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是在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与教学实体,现有固定人员15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7名,1人被聘为“长江奖励计划”的讲座教授,1名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名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昆虫学报》2008,30(1):95-95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于1989年创建,1995年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任主任是庞义教授。2005年4月经科技部批准更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