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种室内累代饲养二化螟绒茧蜂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杭三保  戴志一 《昆虫学报》1994,37(4):504-505
  相似文献   

2.
【目的】近年来,多个地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发生危害加重,对水稻生产造成新的重大威胁。由于水稻二化螟对常规防治药剂产生了抗药性,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unakata)作为田间二化螟幼虫的优势寄生蜂,正逐渐引起大家关注。本论文通过研究室内繁殖的二化螟盘绒茧蜂对田间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以探明室内繁殖的二化螟盘绒茧蜂的防控能力;同时研究多种环境友好型农药对田间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并分析比较药剂防治对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控制的影响。【方法】设置2个放蜂密度和7种不同药剂处理,通过全查法系统调查不同处理小区的枯心数、白穗数、枯孕穗数、残留活虫数等变化以分析比较防效。【结果】2个放蜂密度(125头蜂茧和250头蜂茧)处理下都可有效减少二化螟对水稻的为害;但2个放蜂密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放蜂密度高,寄生率就高。药剂实验结果发现溴氰虫酰胺悬浮剂防效最佳,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次之,杀虫双的防效最差。不同剂量的溴氰虫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也有较大差异。此外,放蜂处理的小区二化螟盘绒茧蜂具有最高的寄生率,但无论那种农药处理都显著降低了二化螟被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的寄生率。【结论】二化螟盘绒茧蜂在田间对水稻二化螟具有一定的防控能力,但放蜂密度和技术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所试验的7种杀虫剂均显著降低了二化螟绒茧蜂的控害效能,与释放二化螟绒茧蜂不兼容。在水稻二化螟药剂防治时不仅要考虑防治效果和使用剂量,还应考虑对天敌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本实验的结果为后续建立以二化螟盘绒茧蜂为中心的二化螟绿色防控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绒茧蜂对二化螟及其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趋性反应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二化螟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对寄主植物(水稻或茭白)、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幼虫、虫粪及虫害苗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健康植株、二化螟幼虫和虫粪的挥发物对二化螟绒茧蜂具有显著引诱作用。在虫害苗与健康苗挥发物之间,二化螟绒茧蜂显著地偏好虫害苗,但当去除虫害苗中的幼虫和虫粪后,寄生蜂对去虫苗与机械损伤苗的选择无显著差异;在虫害苗与有虫健康苗之间,寄生蜂显著趋向虫害苗,表明虫害苗本身释放的挥发物对二化螟绒茧蜂引诱作用与机械损伤苗无显著差异,但与二化螟幼虫或虫粪挥发物之间可能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水稻苗经机械损伤或损伤后以二化螟幼虫唾液处理,其挥发物对二化螟绒茧蜂的引诱作用无显著改变。二化螟绒茧蜂对不同为害程度水稻挥发物的选择无显著差异。二化螟绒茧蜂对两种寄主植物的健康苗、虫害苗、取食两种植物的幼虫及虫粪的挥发物的选择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二化螟绒茧蜂栖境定位和寄主选择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物主要来自寄主植物、二化螟幼虫和虫粪以及虫害苗与幼虫和虫粪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盘绒茧蜂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志军  王世贵 《昆虫知识》2005,42(6):676-68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unakata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盘绒茧蜂触角上共存在6种感器,分别为板形感器、毛形感器、刚毛型感器、柱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对各种触角感器的形态、分布特点进行了描述,并对两性间的差异及其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幼虫被二化螟绒茧蜂寄生后血淋巴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二化螟Chila suppressalis幼虫被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产卵寄生后,血细胞含量增加,在被产卵寄生后的第6—10天,血细胞数最比对照幼虫增加了1.53—2.79倍,但血细胞形成被囊的能力很弱,对于蜂卵和蜂幼虫形成被囊的百分率分别为0.34%和0.62%。绒茧蜂寄生后,对二化螟幼虫生理生化有一定的影响,在寄生前期和后期,寄主幼虫血淋巴蛋白质浓度显著下降,在寄生后第2天,血淋巴游离氨基酸总浓度明显上升,以后随蜂幼虫发育而逐渐下降。在16种氨基酸中,对苏、丝、赖、精氨酸的影响最大。此外,本文对二化螟绒茧蜂的营养生理和寄生后调节寄主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幼虫被二化螟绒茧蜂寄生后血淋巴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杭三保  陆自强 《昆虫学报》1991,34(4):427-432
二化螟Chila suppressalis幼虫被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产卵寄生后,血细胞含量增加,在被产卵寄生后的第6—10天,血细胞数最比对照幼虫增加了1.53—2.79倍,但血细胞形成被囊的能力很弱,对于蜂卵和蜂幼虫形成被囊的百分率分别为0.34%和0.62%.绒茧蜂寄生后,对二化螟幼虫生理生化有一定的影响,在寄生前期和后期,寄主幼虫血淋巴蛋白质浓度显著下降,在寄生后第2天,血淋巴游离氨基酸总浓度明显上升,以后随蜂幼虫发育而逐渐下降.在16种氨基酸中,对苏、丝、赖、精氨酸的影响最大.此外,本文对二化螟绒茧蜂的营养生理和寄生后调节寄主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用转Bt基因 (cry1Ab) 水稻KMD1饲喂3龄、4龄和5龄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一定时间后, 作为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的寄主,研究了转基因水稻经寄主对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KMD1处理后,三个龄期幼虫的寄生率都显著下降,其中4龄和5龄达极显著水平;3龄和4龄上的结茧率显著低于对照;蜂蛹历期均短于对照,但仅3龄差异显著;从5龄幼虫所羽化的雄蜂寿命显著短于对照;蜂茧长显著短于对照;而对卵+幼虫期、茧块茧数、蜂羽化率及性比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木箱条件下进行的二化螟水稻类群与茭白类群成虫产卵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类群在水稻与茭白上所产的卵块和卵粒的分布及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有将不能孵化卵产在非本寄主上的倾向.通过Y形嗅觉仪进行的幼虫寄主选择行为的试验结果显示,除茭白类群1龄幼虫对水稻与茭白的趋性分别为30.00%与66.67%,有显著差异(P≤0.05)外,1龄幼虫对两寄主组织的趋性无显著差异;对水稻与茭白叶片、叶鞘的趋性反应中,水稻类群4龄、6龄幼虫对叶片,2龄、4龄幼虫对叶鞘差异显著,而茭白类群2—6龄幼虫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群已开始种下分化,其中茭白类群对本寄主的专化程度大于水稻类群。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研究了转sck+cry1Ac基因水稻(MSB)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生长、存活以及经寄主对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 (Munakata)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连续取食转sck+cry1Ac基因水稻的二化螟, 体重下降、死亡率上升,从第2天开始,其体重显著低于取食明恢86的对照组;从第6天开始,死亡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二化螟取食MSB 36 h后移至对照水稻上继续取食3、6、9、12天后,死亡率与对照差异都不显著;但体重均低于对照,其中第3天的体重差异达显著水平。二化螟绒茧蜂分别以取食MSB一定时间的3、4、5龄二化螟幼虫为寄主时,寄生率均低于以对照组,其中对4龄幼虫的寄生率差异显著;结茧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寄生在取食MSB的5龄二化螟幼虫体内的蜂、蛹期显著长于对照,而所结茧的茧长显著短于对照;但卵 幼虫历期、每茧块茧数、羽化率、雌性率、成蜂寿命和前翅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转sck+cry1Ac基因水稻不仅对二化螟生长和存活有显著影响, 而且可经寄主二化螟影响到二化螟绒茧蜂的一些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寄生于美国白蛾幼虫的茧蜂二新种(膜翅目:茧蜂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寄生于美国白蛾幼虫的2种茧蜂新种:白蛾孤独长绒茧蜂Dolichogenidea singularis Yang et You,sp.nov.,单个内寄生于寄主2-3龄幼虫:白蛾聚集盘绒茧蜂Cotesia gregalis Yang et Wei,sp.nov.,群集内寄生于寄主老龄幼虫,这2种寄生蜂的自然寄生率均为6%左右,在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白鱀豚饲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饲养池水使用自来水是切实可行的。水温在冬季不低于4℃,夏季不超过33℃。白暨豚以淡水鱼类为食,其日食量一般占体重的10—11%,炎夏减到8—9%,寒冬可增到12%。豢养四年的淇淇,其体长和体重增长的关系式为:y=-237.4 2.2x。饲养的关键有二:一是水质,经常洗池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洁;二是食物,饲料鱼要挑选健康、新鲜,无污染的鱼类,喂前进行消毒,每天还要给以维生素类药品,以作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12.
13.
14.
二化螟幼虫的田间分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孙建中  杜正文 《昆虫学报》1991,34(3):303-310
本文通过采用平均拥挤度的概念,运用动态分析方法,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幼虫在稻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就聚集强度、格局纹理及动态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描述,综合地分析了各龄期幼虫空间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并揭示了幼虫种群在稻田的分布特征及分布形成的内在过程,明确了二化螟幼虫空间分布研究在生态学及害虫管理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灰食蚜蝇成虫室内饲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分别用油菜鲜花粉fresh pollen of rape、玉米花粉pollen of maize、大麻花粉pollen of hemq、油菜蜂花粉bee pollen from rape及玉米蜂花粉bee pollen from maize饲养大灰食蚜蝇成虫,表明大灰食蚜蝇的产卵量、孵化率、产卵前期、产卵期及成虫寿命均受花粉种类及其新鲜程度的影响.用玉米花粉、油菜蜂花粉和玉米蜂花粉饲养产卵量均显著高于大麻花粉,用油菜蜂花粉饲养产卵前期最短,用油菜鲜花粉饲养能明显延长产卵期及成虫寿命.  相似文献   

16.
二化螟与水稻被害株的空间、数量、时间结构及其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建中  杜正文 《昆虫学报》1992,35(2):187-194
本文基于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与水稻被害株的相互联系,着重研究了二化螟被害株空间、数量、时间结构及其动态,揭示了幼虫为害后水稻的枯鞘、枯心及白穗的空间聚集强度、聚块面积及其动态变化的内在规律.文中给出了二化螟幼虫及其被害株的数量动态与空间动态的综合模型.本研究明确了二化螟的扩散为害行为对稻株群体的影响,为探索水稻对二化螟为害损失及其补偿的规律,确立合理的防治指标以及害虫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对杀螟硫磷产生抗性的机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就二化螟Ckilo suppressalis Walker对杀螟硫磷抗性发生的机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活体增效作用研究表明,脱叶磷(DEF)和氧化胡椒基丁醚(PBO)对抗性种群可分别增效1.3和34.8倍。这表明了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增强,而似乎与水解酶的活性无关。对寓体解毒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抗性和敏感种群的非特异性酯酶活力无明显差异,但羧酸酮酶(CarE,加入10-4mol/L的毒扁豆碱)和MFO的活力在抗性种群中有所增高。R种群幼虫CarE活力分别是s的2.42和2.92倍(以a-和β-乙酸萘酯为底物);R种群幼虫MFO的O-脱甲基作用的活力为s幼虫的1.43倍(以对硝基茴香醚为底物);R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乙酰胆碱的活力是s的1.3倍,两者相差不大。但从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看,R幼虫是s幼虫的1.9和1.6倍;以对氧磷为抑制剂的R幼虫150是s幼虫的2倍。这些表明了R和s的AChE是不同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二化螟对杀螟硫磷抗性的机理至少包括:(1)CarE活性的增高;(2)MFO的O-脱甲基活力的增高和(3)AChE敏感性的降低等。  相似文献   

18.
再生稻二化螟幼虫的空间布型为负二项分布和聚集分布,其lwa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m^*=0.0099 2.4753m,属负二项分布。根据聚集均数(λ)测定结果,分析了聚集原因,在分布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料代换模式,Kuno‘s种群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