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从Cass1984年首先报道了二茂铁介铁电极以来,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原态的二茂铁不溶于水,而氧化态的二茂铁却溶于水。这样介体电极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介体的逐渐丢失而失去作用。为了提高介体的稳定性,已报道了多种方法。 提高酶膜的稳定性是生物传感器研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前一般采用改进固定化方法与选择固定化载体来提高酶膜的稳定性。本文将报道用DEAE-葡聚糖提高DcFe介体电极稳定性的新方法与用DEAE-葡聚糖和乳糖混合物稳定自产的谷氨酸氧化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 852973一种新型的细胞分离滤器[英]/Brown,D.E.…//Biotechnol.Lett.-1984,6(6).-401~406[译自DBA,1984,3(18),84-08923]介绍了一种用专门设计的多孔不锈钢管过滤介体,在无菌状态下从细胞悬浮液分离出滤液的滤器的性能。用此滤器对在葡糖一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了90小时的里西木霉  相似文献   

3.
固氮作用     
852397计算机数学模型提出的固氮酶还原底物的机制〔会,英〕/Lowe,D.J.…了Ady.Nitrogen Fixation Res.5 Meet一1984一133~138〔译自DBA,i98d,3(21),84-10163] 根据以前的设计提出了一个固氮酶的计算机模型。这种模型模拟了放H:,N:还原和HZ抑制NZ还原的稳定态和前稳定态这两方面的动力学数据。它还精确地模拟由与N:还原中介物结合的酶所得到的脐的不寻常阻尼振荡过程。该模型预示23℃下在有N:和无N:这两种情况下的HD形成速率。用停流动力学分光光度计鉴定该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固氮酶的这种速率限制阶段是氧化态的肺炎克氏杆菌铁…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围山四种苔藓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通过对云南大围山四种常见苔藓植物提灯藓(Mnium sp.)、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和塔藓(Hylocomium splendens)内生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丰富不同环境苔藓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特征及其群落结构特点,为内生真菌在水生植物向陆生过渡过程中可能的生态学功能研究打 下基础。【方法】采用可培养方法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数据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其多样性。【结果】从4种植物的630个组织块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900株,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和定殖率分别在1.17-1.77和96.88%-100%之间,与其他非极端环境苔藓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和定殖率相近,却普遍高于已报道的极端环境苔藓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和定殖率。经鉴定,这些内生真菌分属于57个分类单元,其中炭角菌属(Xylaria)、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青霉属( Penicillium)和木霉属(Trichoderma)是大围山四种苔藓植物的优势内生真菌属,但各植物的优势种各不相同,部分内生真菌显示出一定的宿主或组织专一性。四种苔藓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分别在1.80-3.22和0.409-0.613之间,也普遍高于已报道的极端环境苔藓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结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大围山苔藓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丰度与相似环境中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的相似,但却普遍高于极端环境苔藓植物的内生真菌。因此,除宿主植物外,环境条件也是影响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和丰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漆酶是一种含铜多酚氧化酶,可催化氧化酚型底物,不能氧化降解非酚型结构单元,但介体的加入可实现漆酶与非酚类底物间的电子传递,实现漆酶对非酚型底物的最终氧化。文章综述漆酶介体催化常用介体及其研究进展,并针对合成介体有毒价高、天然介体提取纯化复杂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介体——木质素降解产物中的漆酶介体。  相似文献   

6.
吕红  张欣  周杨  周集体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10):3419-3430
氧化还原介体能够加速有毒环境污染物的厌氧生物转化。黄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微生物自身合成分泌的氧化还原介体,其应用可有效地避免外源性介体带来的成本较高及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细菌合成的微量黄素类化合物不仅能够作为黄素蛋白的辅酶因子参与偶氮染料、铬酸盐和硝基芳烃等污染物的厌氧生物转化,并且还可以分泌到胞外将电子传递给固态电子受体如含铁矿物和电极等来参与生物修复过程。根据黄素类化合物的功能,本文综述了黄素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分泌,及其介导的胞内外电子传递和对环境污染物厌氧生物转化的影响,以促进其在实际环境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唐家桓  周顺桂  袁勇  庄莉 《生态学报》2015,35(10):3180-3189
天然生物地球电池(biogeobattery)是一种发生在地球表层氧化-还原界面的自然现象,是微生物在厌氧区域氧化有机碳、硫化物等电子供体,产生的电子经胞外介体"长距离"传输至好氧区,从而与空间上隔离的氧气等电子受体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由于生物电流的偶联,使得过去认为因空间隔离而难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快速、即时的进行。Biogeobattery的科学本质是:通过微生物驱动电子流动,偶联空间上隔离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Biogeobattery可能容易发生在有机物丰富、具备氧化-还原界面的生境,如海底沉积物环境、有机物污染区域等;它对于有机物厌氧矿化、温室气体排放、C/N/S等元素地球化学循环、污染物自然恢复等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重要影响,具有重大生态学意义,正成为地球科学、微生物学及生态学共同关注的国际前沿和热点。从"人工"biogeobattery(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入手,阐述了biogeobattery效应及其形成机制,从电池的电势、阴极-阳极响应关系、传导介质等方面详细介绍其研究方法,论述了biogeobattery的生态学意义,展望了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农药     
852417单蜡素(m。noeerin)的生物合成〔英J/Scott,F.E.…1 J.Chem.Soe.Che-m .Commun一1984,12一756一758〔译自DBA,1984,3(19),84一09184〕 向培养的Drechslera rave”el公掺入“H、,‘C和‘“O标记的醋酸盐研究除芬剂单蜡素 (1)的生物合成。用碳核磁共振(CMR)和质子核磁共振(PMR)分析的富化代谢物表明,酷酸盐的掺人是高效率的。(1)的结构显示它是多聚乙酞的起源,掺入研究确定是一种heptaketide的起源。已经提出一种融合糠苯并咄喃酮(furobenzopyrone)系统的一种方法。并且得到了在多聚乙酞的生物合成中还原和脱氧合成过程的较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了氧化还原介体在产漆酶真菌氧化蒽和芘的作用。【方法】通过非变性电泳和酶活力分析。【结果】发现血红密孔菌Z-1和木蹄层孔菌Z-5只产漆酶,其最大酶产量分别为11.90 U/mL和4.83 U/mL,不产木质素过氧化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木蹄层孔菌Z-5的胞外液尽管具有较低的漆酶活性,但是氧化了74.3%的蒽和12.4%的芘,高于血红密孔菌Z-1对蒽和芘的氧化率,提示天然介体可能存在于真菌胞外液中并且影响了漆酶对多环芳烃的氧化。实验进一步表明,木蹄层孔菌Z-5灭活和不灭活的超滤液以及灭活的胞外液对纯漆酶氧化多环芳烃的促进作用均大于血红密孔菌Z-1,说明木蹄层孔菌Z-5的天然介体比血红密孔菌Z-1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多环芳烃氧化。【结论】氧化还原结体在产漆酶真菌降解底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解释了木蹄层孔菌Z-5胞外液尽管漆酶活性不高,但是具有较大多环芳烃氧化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氧化还原介体在产漆酶真菌氧化蒽和芘的作用。【方法】通过非变性电泳和酶活力分析。【结果】发现血红密孔菌Z-1和木蹄层孔菌Z-5只产漆酶,其最大酶产量分别为11.90 U/mL和4.83 U/mL,不产木质素过氧化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木蹄层孔菌Z-5的胞外液尽管具有较低的漆酶活性,但是氧化了74.3%的蒽和12.4%的芘,高于血红密孔菌Z-1对蒽和芘的氧化率,提示天然介体可能存在于真菌胞外液中并且影响了漆酶对多环芳烃的氧化。实验进一步表明,木蹄层孔菌Z-5灭活和不灭活的超滤液以及灭活的胞外液对纯漆酶氧化多环芳烃的促进作用均大于血红密孔菌Z-1,说明木蹄层孔菌Z-5的天然介体比血红密孔菌Z-1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多环芳烃氧化。【结论】氧化还原结体在产漆酶真菌降解底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解释了木蹄层孔菌Z-5胞外液尽管漆酶活性不高,但是具有较大多环芳烃氧化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N—甲基吩嗪为介体辣根过氧化物酶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将N-甲基吩嗪作为介体,通过牛血清白蛋白和戊二醛使其作为结合到玻碳电极上去的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该酶电极对过氧化氢有良好的响应,N-甲基吩嗪还原电流的增值与过氧化氢浓度在1×10-6~5×10-4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传感器灵敏度高,检出限为10-7mol/L,对过氧化氢的响应时间小于10s。  相似文献   

12.
<正> Nova药品公司研制出一种低成本生长培养基。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从奶中衍生的一种新生长因子。据Nova药品公司的Bill Sbakelford讲,培养基中应用2.5%的生长因子来培养杂交瘤,就可以使培养基中的血清浓度减少1~10%,但仍可以保持相同的细胞生长曲线。Bill Shakelford以前使用的是预选的血清,每升价值190美元。使用生长因子就可以节省大  相似文献   

13.
英国伦敦大学生物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研究组Robin M 等配合对常规燃料电池的重新引起的兴趣,对带有普通变形菌(Proteus vulgaria)和氧化还原介体的微生物燃油电池作了详尽研究。他们将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吊罗山山地雨林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在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设置两5000m^2的样地,分别从物种多样性指数,种-多度曲线,空间格局多样性,时间格局多样性,组成格局多样性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吊罗山山地雨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4.195和0.021,均匀度为0.880和2.962。  相似文献   

15.
在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设置两5000m2的样地,分别从物种多样性指数、种-多度曲线、空间格局多样性、时间格局多样性、组成格局多样性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吊罗山山地雨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4.195和0.021,均匀度为0.880和2.962.群落种-多度符合对数级数分布,空间格局多样性表明群落多种群间为随机分布,时间格局的内禀多样性(胸径)表明两样地群落年龄接近,样地2的内禀多样性略大于样地1,这可能是不同地区的环境异质性造成的.组成格局多样性表明群落中种群分散分布,优势种缺乏,生境复杂.  相似文献   

16.
用低能氮离子注入决明子种胚,种子浸泡液电导率显著增加,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降低,幼苗主根长度减少,平均鲜重和活力指数显著降低.直接接受离子注入的种胚,其SOD酶活性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现出先下降再轻微上升的趋势.而没有直接接受离子注入的胚乳,其SOD酶活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马鞍形曲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水溶性的Cr(Ⅵ)对环境及人类造成的危害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Cr(Ⅵ)还原菌株的分离筛选、还原特性的分析和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为六价铬污染水体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新的方法。【方法】从黄河兰州段排污口采集样本,用平板法分离筛选获得具有Cr(Ⅵ)还原能力的菌株,并将Cr(Ⅵ)还原能力最强的LZU-26菌株应用到微生物燃料电池中,检测其产电能力和Cr(Ⅵ)还原特性。【结果】共分离得到21株具有Cr(Ⅵ)还原能力的菌株,其中LZU-26菌株Cr(Ⅵ)还原能力最强,属于Cellulosimicrobium cellilans。0.4 mmol/L初始Cr(Ⅵ)在LZU-26的作用下24 h铬还原率可达到95.89%,在48 h后达99.97%。将LZU-26运用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阴极,所获得的最大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68 mV和6.8 W/cm~2。生物阴极Cr(Ⅵ)还原率(68.9%)也远高于化学阴极(14.7%)和对照组(2.7%)。【结论】利用Cr(Ⅵ)还原菌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阴极处理含铬废水,将会是一种高效、节能和环境友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漆酶作为一种多功能金属氧化酶,被认为是未来工业生物催化中"可持续环境友好过程生物技术的工具"。但是由于典型漆酶催化体系中合成介体存在价格昂贵且有毒等问题而一直未能实现工业化。从木质素小分子前体物质或者中间体及降解产物中寻找稳定、高效、低毒和价廉的天然介体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文从漆酶介体的类型与催化机理、木质纤维素原料炼制中间产物(如汽爆秸秆水洗液、造纸黑液、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产物等)中天然介体的种类与分离等方面,论述从木质纤维素原料降解产物中分离漆酶天然介体并进行应用的可行性,为挖掘高反应活性的漆酶天然催化介体,构建漆酶多介体连续催化体系,实现木质纤维素原料降解产物的定向高值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真菌漆酶及其介体系统:来源、机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酶是一类含铜氧化酶,广泛分布于植物、真菌、细菌、昆虫中,它们能够高效催化芳香族和非芳香族化合物氧化降解,并最终将分子氧还原为水作为副产物。一些小分子介体能够进一步提高漆酶的降解底物范围、催化效率和稳定性。它们与漆酶构成漆酶/介体系统(laccase mediator systems, LMS),能够更有效地降解非酚类、多环芳烃类等难降解化合物,在造纸制浆与漂白、染料脱色、环境脱毒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对漆酶的来源与功能、真菌漆酶结构与反应机理、介体类型与作用机理、LMS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漆酶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半导体材料与氧化还原类酶的杂化体系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为工业生产、环境治理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向。本文从半导体的选择、杂化系统中酶的应用、牺牲剂的种类3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组成杂化系统的各种组分,总结分析各个组分的特点和在系统中的作用。并以“半导体-固氮酶”、“半导体-氢化酶”、“半导体-CO2还原酶\CO脱氢酶”3种杂化系统为例,介绍了不同杂化系统组成和反应特点。简要地描述了杂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与“牺牲剂-半导体-酶”直接途径、“牺牲剂-半导体-介体-酶”间接途径两种不同的电子传递途径,指出了现有研究在半导体材料毒性、电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局限,并提出该系统在仿生细胞器研究、优化反应链等方向上的前景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