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γ2蛋白的纯化及其与腺苷酸环化酶的互作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G蛋白β1γ2亚基及偶联组分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以离体昆虫细胞Sf9(Spodoptera frugiperda, 秋粘虫卵巢细胞)或H5(Trichoplusia ni, 粉纹夜蛾细胞)为生物反应器, 高效表达了G蛋白β1γ2亚基. 用Ni-NTA亲和层析柱, 经快速蛋白纯化技术(FPLC)获得高纯度的Gβ1γ2. 活性测定表明, 纯化的GGβ1γ2能显著刺激腺苷酸环化酶(AC2)的活力. 应用基于表面胞质团共振现象的BIAcore技术, 采用生物传感芯片NTA(biosensor chip NTA)直接证明腺苷酸环化酶2 (AC2)的胞质末端C2区域为G蛋白β1γ2亚基的结合区, 从而明确了二者互作的活性位点和结合位点同位于该区域.  相似文献   

2.
 以砂培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不同浓度NaCl (50、 100、150、200、250 mmol&;#8226;L-1)和Na2CO3 (25、50、 75、100、125 mmol&;#8226;L-1)胁迫处理,以1/2全营养液作为对照,处理7 d后研究NaCl和Na2CO3胁迫处理对菊芋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动力学 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NaCl处理下,当浓度小于150 mmol&;#8226;L-1时,增加了菊芋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和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ivity, Gs),对荧光参数PSⅡ的电子传递情况( Fm/Fo)、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量子效率 (Actual quantum yield of PSⅡ under actinic irradiation,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qP)和非 光化学猝灭系 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NPQ)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除了NPQ显著 增加,其余均显著降低;2)在Na2CO3胁迫处理下,随着Na2CO3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菊芋幼苗叶绿素含量、Pn、Gs以及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 学参数Fm/Fo、Fv/Fm、φPSⅡ和qP均显著降低,NPQ显著增加;3)就NaCl和Na2CO3相比而言,在相同Na+浓度情况下,处于Na2CO3胁迫下的菊芋 幼苗的叶绿素含量、Pn、Gs以及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Fm/Fo、Fv/Fm、φPSⅡ和qP下降幅度和NPQ的增加幅度均显著大于NaCl,这说明 NaCl和Na2CO3胁迫均对菊芋幼苗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但在相同Na+浓度情况下,Na2CO3的伤害程度大于NaCl。由此说明菊芋对盐的忍耐程度高 于碱。  相似文献   

3.
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土壤CH4排放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 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2004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 :千烟洲人工针叶林土壤总体表现为大气CH4的吸收汇,原状林地土壤(Forest soil)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为7.67~-67.17μg&;#8226;m-2&;#8226;h-1,平均为-15.53μg&;#8226;m-2&;#8226;h-1;无凋落物处理(Litter-free)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是9.31~-90.36 μg&;#8226;m-2&;#8226;h-1,平均为-16.53μg&;#8226;m-2&;#8226;h-1。 二者对土壤CH4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夏>冬>春,但无凋落物处理CH4变化幅度较原状林地土壤大,无凋落物处理吸收高峰出现在10月,最低值出现在翌年3月,原状林地土壤则分别在9月和翌年2月,均提前1个月。对土壤CH4吸收通量与温度和湿度的相关分析表明: 无论是原状林地土壤还是无凋落物处理情况下,土壤CH4通量都与地下5 cm的温度和湿度相关性最高。偏相关分析反映了不同季节水热配置对土壤吸收CH4通量的影响:冬季为12月~翌年2月,温度起主要作用;雨季3~6月,温度作用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水分作用微弱;7~8月,CH4吸收通量随着湿度的降低而增加,但高温限制了CH4的吸收;秋季(9~11月)水热配置适宜,CH4通量达到高峰值。总之,CH4吸收通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 湿度的降低而增大,但温度过高会抑制其吸收。  相似文献   

4.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 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2004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 :千烟洲人工针叶林土壤总体表现为大气CH4的吸收汇,原状林地土壤(Forest soil)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为7.67~-67.17μg•m-2•h-1,平均为-15.53μg•m-2•h-1;无凋落物处理(Litter-free)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是9.31~-90.36 μg•m-2•h-1,平均为-16.53μg•m-2•h-1。 二者对土壤CH4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夏>冬>春,但无凋落物处理CH4变化幅度较原状林地土壤大,无凋落物处理吸收高峰出现在10月,最低值出现在翌年3月,原状林地土壤则分别在9月和翌年2月,均提前1个月。对土壤CH4吸收通量与温度和湿度的相关分析表明: 无论是原状林地土壤还是无凋落物处理情况下,土壤CH4通量都与地下5 cm的温度和湿度相关性最高。偏相关分析反映了不同季节水热配置对土壤吸收CH4通量的影响:冬季为12月~翌年2月,温度起主要作用;雨季3~6月,温度作用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水分作用微弱;7~8月,CH4吸收通量随着湿度的降低而增加,但高温限制了CH4的吸收;秋季(9~11月)水热配置适宜,CH4通量达到高峰值。总之,CH4吸收通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 湿度的降低而增大,但温度过高会抑制其吸收。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采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s)装置,在两种大气NH3浓度水平(大气背景浓度值为10 nl&;#8226;L-1和高NH3浓度1 000 nl&;#8226;L-1)和两种 供氮介质水平(高供氮介质和低供氮介质)下,对两种氮效率玉米(Zea mays)基因型(‘氮高效5号’(NE5)和‘氮低效四单19’(SD19))的叶绿素 指标值(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 )、生物量和根冠比等生物学和生理学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气NH3浓度升高对两种 氮效率玉米基因型各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与大气背景NH3浓度相比,当大气NH3浓度为1 000 nl&;#8226;L-1 时,生长在高供氮介质中‘氮 高效5号’的SPAD值、Pn和Gs分别降低7.0%、14.0%和6.5%,而‘氮低效四单19’的对应指标分别降低9.0%、11.0%和6.9%;生长在低供氮介质 中的两种氮效率玉米基因型各生理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氮高效5号’的SPAD值、Pn和Gs分别增加5.7%、7.1%和17%,‘氮低效四单19’ 的对应指标分别增加7.0%、11.0%和22.0%。高供氮介质中NH3浓度升高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冠层生物 量抑制作用小于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的抑 制效应,而低供氮介质中NH3浓度升高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冠部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的促进作用(p<0.05);两种大气NH3营 养下玉米根冠比的变化与采样时期有关。说明从大气中吸收NH3有利于改善生长在低供氮介质上玉米的氮素营养状况,而且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 的促进作用比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砂培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不同浓度NaCl (50、 100、150、200、250 mmol&#8226;L-1)和Na2CO3 (25、50、 75、100、125 mmol&#8226;L-1)胁迫处理,以1/2全营养液作为对照,处理7 d后研究NaCl和Na2CO3胁迫处理对菊芋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动力学 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NaCl处理下,当浓度小于150 mmol&#8226;L-1时,增加了菊芋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和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ivity, Gs),对荧光参数PSⅡ的电子传递情况( Fm/Fo)、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量子效率 (Actual quantum yield of PSⅡ under actinic irradiation,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qP)和非 光化学猝灭系 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NPQ)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除了NPQ显著 增加,其余均显著降低;2)在Na2CO3胁迫处理下,随着Na2CO3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菊芋幼苗叶绿素含量、PnGs以及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 学参数Fm/FoFv/FmφPSⅡ和qP均显著降低,NPQ显著增加;3)就NaCl和Na2CO3相比而言,在相同Na+浓度情况下,处于Na2CO3胁迫下的菊芋 幼苗的叶绿素含量、PnGs以及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Fm/FoFv/FmφPSⅡ和qP下降幅度和NPQ的增加幅度均显著大于NaCl,这说明 NaCl和Na2CO3胁迫均对菊芋幼苗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但在相同Na+浓度情况下,Na2CO3的伤害程度大于NaCl。由此说明菊芋对盐的忍耐程度高 于碱。  相似文献   

7.
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光合作用、光抑制和C4途径酶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比较研究了超高产杂交稻(Oryza sativa L.)两优培九和常规杂交稻汕优63剑叶的光合气体交换、光抑制, 以及其剑叶和稃片中的C4酶活性. 发现两优培九和汕优63的光饱和同化速率(Asat)与汕优63相差无几, 但是, 其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和CO2同化的量子效率(FCO2)都远远高于汕优63. 强光条件下, 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表现出比汕优63更强的抗光抑制能力, 并且具有较高的以叶黄素循环为量度的非辐射能量耗散. 此外, 两优培九的剑叶和稃片中的C4途径酶活性均高于汕优63. 这些结果表明, 较高的光能和CO2利用效率、较强的抗光抑制能力, 以及剑叶和稃片中C4途径的较高表达可能是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高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该试验采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s)装置,在两种大气NH3浓度水平(大气背景浓度值为10 nl&#8226;L-1和高NH3浓度1 000 nl&#8226;L-1)和两种 供氮介质水平(高供氮介质和低供氮介质)下,对两种氮效率玉米(Zea mays)基因型(‘氮高效5号’(NE5)和‘氮低效四单19’(SD19))的叶绿素 指标值(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 )、生物量和根冠比等生物学和生理学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气NH3浓度升高对两种 氮效率玉米基因型各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与大气背景NH3浓度相比,当大气NH3浓度为1 000 nl&#8226;L-1 时,生长在高供氮介质中‘氮 高效5号’的SPAD值、PnGs分别降低7.0%、14.0%和6.5%,而‘氮低效四单19’的对应指标分别降低9.0%、11.0%和6.9%;生长在低供氮介质 中的两种氮效率玉米基因型各生理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氮高效5号’的SPAD值、PnGs分别增加5.7%、7.1%和17%,‘氮低效四单19’ 的对应指标分别增加7.0%、11.0%和22.0%。高供氮介质中NH3浓度升高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冠层生物 量抑制作用小于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的抑 制效应,而低供氮介质中NH3浓度升高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冠部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的促进作用(p<0.05);两种大气NH3营 养下玉米根冠比的变化与采样时期有关。说明从大气中吸收NH3有利于改善生长在低供氮介质上玉米的氮素营养状况,而且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 的促进作用比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研究它们的土壤与表层凋落物的呼吸有助于了解它们的碳源汇时空分布格局及碳循环过程的关键驱动因子。采用Li-Cor 6400-09连接到Li-6400便携式CO2/H2O分析系统测定湖南两种针叶林群落(2007年1月至12月)的土壤呼吸及其相关根生物量和土壤水热因子。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和马尾松群落中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显著, 在季节动态上的趋势相似, 都呈不规则曲线格局, 全年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186.9 mg CO2&#8226;m–2&#8226;h–1和242.4 mg CO2&#8226;m–2&#8226;h–1。从1月开始, 两种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由最小值33.9 mg CO2&#8226;m–2&#8226;h–1和38.6 mg CO2&#8226;m–2&#8226;h–1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 杉木群落到7月底达到全年中最大值326.3 mg CO2&#8226;m–2&#8226;h–1, 而马尾松群落到8月中旬达到最大值467.3 mg CO2&#8226;m–2&#8226;h–1, 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相关, 土壤温度可以分别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91.7%和78.0%, 和土壤含水量呈二次方程关系, 土壤含水量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5.4%和8.4%。由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拟合的指数方程计算Q10值, 杉木和马尾松群落中全年土壤呼吸的Q10值分别为2.26和2.13, Q10值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减小。两种群落土壤呼吸的差异主要受群落植被的根生物量、群落的凋落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非均相体系电子传递动力μ =Es*/s+-ECB(μ<0)的原理,构建出相匹配的HA-CdS和HB-CdS复合体(以下简称Hys-CdS,Hys代表HA,HB).在该体系中,1Hys*向CdS导带传递电子是热力学允许的.通过荧光淬灭实验,测出它们之间的表观结合常数(Kapp )分别为940 (mol/L)-1(HA-CdS),934(mol/L)-1(HB-CdS),表明Hys与CdS间存在较强烈的吸附效应.荧光寿命测定得1Hys*向CdS导带传递电子的速率常数Ket分别为5.16×109s-1(HA-CdS), 5.10×109s-1(HB-CdS).以一种稳定的氮氧自由基TEMPO(2,2,6,6-tetramethyl-1-piperdinyloxy)作为电子受体,当它接受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其EPR(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信号便会消失,据此,应用消自旋的EPR技术,定量研究了苝醌类光敏剂Hys与纳米半导体CdS间光生电子传递动力学,确定了受Hys光敏化作用的CdS纳米半导体表面光还原速率方程和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结果发现,本体系中TEMPO接受电子的反应级数均为0,而不同于均相体系中的反应级数,特别是在相同可见光照射条件下,通过比较单独的CdS与Hys–CdS复合体的光还原速率常数还发现,后者的光还原效率比前者均大,约为350倍,表明Hys对CdS纳米半导体具有显著的光敏化作用.这提示在太阳能应用中,Hys是一种很有效的光敏化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鼠整体灌流模型, 同时测定灌流大鼠后肢血管床灌流压和全身平均动脉压, 通过动态观察, 比较多种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亚型选择性拮抗剂对两者影响的异同, 初步探讨α1-AR亚型在大鼠整体血压调节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 α1-AR选择性拮抗剂(prazosin组13.5±3.6 vs 15.1±4.3, n = 11)和α1A-AR亚型选择性拮抗剂(5-methyl-urapidil组2.4±0.9 vs 3.7±2.3, n = 12; RS-17053组3.2±1.6 vs 4.4±3.3, n = 12)均对正常大鼠苯肾上腺素引起后肢血管床升压反应曲线和平均动脉压升压反应曲线的右移程度(dose ratio, Dr)无明显影响, α1D-AR亚型选择性拮抗剂(BMY 7378组1.9±0.9 vs 2.2±0.8, n = 8)对正常大鼠两者苯肾上腺素加压反应也无差别;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RS-17053组3.4±0.6 vs 4.3±0.9, n = 5; BMY 7378组1.7±0.5 vs 1.7±0.5, n = 8)的反应同正常大鼠相似. 提示介导苯肾上腺素引起麻醉大鼠全身动脉加压效应的α1-AR 与引起大鼠后肢血管床收缩的α1A-AR可能是同一种亚型, 即α1A-AR.  相似文献   

12.
甘草次酸与AT1受体结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法,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Northern blot, 3H-TdR掺入DNA等技术, 研究甘草次酸(glycyrrhetic acid, GA)与AT1受体的结合以及此作用的可能机制. 研究表明, G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 AT1受体有较好的结合作用(IC50为35.0 μmol/L), 它能引起细胞内[Ca2+]i增加, 激活转录因子c-myc, 从而产生对VSMC的增殖作用, 因此, GA具有AT1受体激动剂样作用, 这一结果为中药甘草的药理作用提供一种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筛选发现白术中能够作用于TLR4受体并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活性成分. 用硅胶为载体, 制备兔白细胞膜色谱固定相, 建立白细胞膜色谱模型; 以紫杉醇为模型分子, 筛选白术中作用于白细胞膜及膜受体(如TLR4)的活性成分, 通过置换实验确定活性成分可能的作用靶点; 用整体药理实验验证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 结果发现: 白术中白术内酯Ⅰ具有与紫杉醇类似的保留特性, 作用于白细胞膜及TLR4受体, 其较强的抗炎活性与拮抗TLR4受体有关. 所以, 本文所建立的白细胞膜色谱模型可以在体外模拟活性成分与白细胞膜及膜受体相互作用, 可用于特定靶标的作用成分和作用特性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上,土壤呼吸通量的量值可以通过观测土壤呼吸CO2扩散速率(&#601;c/&#601;t)计算得到。但是为获得&#601;c/&#601;t,通常须允许土壤呼吸箱内CO2浓度升高,因此,如何估算外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的&#601;c/&#601;t是土壤呼吸观测技术的关键,关系到观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601;c/&#601;t的估算会受土壤表层大气CO2扩散梯度(即土壤呼吸箱内CO2扩散梯度和大气CO2浓度昼夜变化)的影响。目前,线性回归方法是土壤呼吸观测中估算&#601;c/&#601;t的基本方法。然而,常用的线性回 归方法会低估&#601;c/&#601;t,而指数回归方法则可以准确地估算&#601;c/&#601;t。夜间&#601;c/&#601;t的变化与大气CO2 浓度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夜间土壤表层大气CO2扩散梯度的减小导致线性回归方法明显低估&#601;c/&#601;t。&#601;c/&#601;t的昼夜变化过程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现象,而指数回归方法可以更好地描述&#601;c/&#601;t昼夜变化的非对称性响应。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上,土壤呼吸通量的量值可以通过观测土壤呼吸CO2扩散速率(&#601;c/&#601;t)计算得到。但是为获得&#601;c/&#601;t,通常须允许土壤呼吸箱内CO2浓度升高,因此,如何估算外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的&#601;c/&#601;t是土壤呼吸观测技术的关键,关系到观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601;c/&#601;t的估算会受土壤表层大气CO2扩散梯度(即土壤呼吸箱内CO2扩散梯度和大气CO2浓度昼夜变化)的影响。目前,线性回归方法是土壤呼吸观测中估算&#601;c/&#601;t的基本方法。然而,常用的线性回 归方法会低估&#601;c/&#601;t,而指数回归方法则可以准确地估算&#601;c/&#601;t。夜间&#601;c/&#601;t的变化与大气CO2 浓度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夜间土壤表层大气CO2扩散梯度的减小导致线性回归方法明显低估&#601;c/&#601;t。&#601;c/&#601;t的昼夜变化过程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现象,而指数回归方法可以更好地描述&#601;c/&#601;t昼夜变化的非对称性响应。  相似文献   

16.
C3和C4植物光合途径的适应性变化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等植物大多为C3植物, C4植物和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CAM)植物是由C3植物进化而来的。C4途径的多源进化表明, 光合途径由C3途径向C4途径的转变相对简单。该文分析研究了植物光合途径的进化前景, 指出C4植物是从C3植物进化而来的高光效种类, 且地质时期以来降低的大气CO2浓度和升高的大气温度以及干旱和盐渍化是C4途径进化的外部动力。C3植物的C4途径的发现说明植物的光合途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C3和C4植物的光合特征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某些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植物光合途径在C3和C4途径之间转变。C3植物具有的C4途径是环境调控的产物, 是对逆境的适应性进化结果, 因而光合途径的转变也适用于干旱地区植被的适应性生存机理研究。该文还利用国外最新的C4光合进化模型介绍了植物在进化C4途径中所经历的7个重要时期(从分子基础到形态基础、结构基础, 再到物质代谢水平、光合酶活水平, 直到C3和C4途径协调运转时期, 最后达到形态与功能最优化阶段), 并结合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分析, 总结了植物光合途径的适应性转变和进化的研究成果, 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依托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研究平台, 利用特制分根集气生长箱, 采用静态箱-GC(Gas chromatography)法, 连续两年研究 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拔节期、孕穗抽穗期和灌浆末期的根系呼吸及生物量的影响。两季结果表明, CO2浓度升高和高氮 肥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3个阶段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 这有利于增加根茬的还田量; 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根系呼吸影 响不同, 在拔节期影响较小;孕穗抽穗期显著增加了根系呼吸, 2004~2005季分别增加33.8%(148.1 mg N&;#8226;kg-1 干土, HN)和43.9%(88.9 mg N&;#8226;kg-1 干土, LN), 2005~2006季分别为23.8%(HN)和28.9%(LN); 而灌浆末期显著降低了根系呼吸, 2004~2005季分别降低31.4%(HN)和23.3% (LN), 2005~2006季分别为25.1%(HN)和18.5%(LN); 高施氮量比低施氮量促进了根系呼吸; 随着作物生长根系呼吸与地下生物量呈显著线性负相 关, 高CO2环境中的R2变小,表明随着作物生长发育高CO2浓度降低了作物根系呼吸与地下部生物量积累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MC4R基因的SNPs及其与屠体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黑素皮质素受体(MC4R, melanocortin-4 receptor)基因的突变与猪、鼠和人等的食欲、肥胖、生长等性状有关, 而鸡MC4R基因的功能却知之甚少. 利用PCR-SSCP(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和DNA测序的方法, 对资源家系F2代鸡群MC4R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 发现存在4个单核苷酸多态(SNP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位点. 其中, 在MC4R基因5′调控区-524 nt发生了碱基的转换突变(C→T), 导致突变型基因比野生型基因多了一个NF-E2和一个cap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在MC4R编码区(61 nt)发生了碱基的错义突变(G→A), 导致此处蛋白质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精氨酸; 在MC4R编码区315和336 nt发生了碱基的颠换突变(G→T)和转换突变(C→T), 这两个突变为同义突变. 通过最小二乘分析SNPs与屠体性状的关系, 结果是突变的BB, DD和FF等基因型与鸡的体重、全净膛重(或半净膛重)、腿肉重等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关系, 但与腹脂重不显著. 结果表明, MC4R基因可以作为影响和控制鸡体重、生长等屠体性状的主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CO2加富对丹尼斯凤梨(Guzmania`Denise’)和吉利凤梨(Guzmania `Cherry’)叶片光合速率、植株生长、开花和光合相关酶活性的 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0 d期间,处理(600±40)、(900±40) μmol CO2&;#8226;mol-1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同期对照增加了6.24%~31.91%和11.92%~ 41.48%;CO2加富下促进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 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Rubisco活性增加,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则明显下降。(600 ±40)μmol CO2&;#8226;mol-1处理下的株高、叶面积分别比同期对照下增加了6.94%~14.63%和1.66%~7. 06%,而处理(900±40) μmol CO2&;#8226;mol-1下 分别增加了9.71%~20.85%和2.87%~11.62%;CO2加富下促进了干重和鲜重的积累。此外,CO2加富提前了吉利凤梨的花期。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CO2加富对丹尼斯凤梨(Guzmania`Denise’)和吉利凤梨(Guzmania `Cherry’)叶片光合速率、植株生长、开花和光合相关酶活性的 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0 d期间,处理(600±40)、(900±40) μmol CO2&#8226;mol-1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同期对照增加了6.24%~31.91%和11.92%~ 41.48%;CO2加富下促进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 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Rubisco活性增加,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则明显下降。(600 ±40)μmol CO2&#8226;mol-1处理下的株高、叶面积分别比同期对照下增加了6.94%~14.63%和1.66%~7. 06%,而处理(900±40) μmol CO2&#8226;mol-1下 分别增加了9.71%~20.85%和2.87%~11.62%;CO2加富下促进了干重和鲜重的积累。此外,CO2加富提前了吉利凤梨的花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