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东省南昆山蚱科一新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采自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的蚱科一新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室。 尖额蚱属Sibynae新属 头顶在复眼前十分突出,近似三棱形,背面平坦,中央缺纵隆线,侧缘平直。颜面十分倾斜。触角位于复眼之间的下缘,13节,丝状。侧单眼在复眼中部之间、触角之上方;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三种成虫的形态均见于国内发表过的杂志上,稚虫未曾报道过,现描述如下: 1.南京宽基蜉Chorterpus nanjingensis You et al. 身体一般为深黄褐色,雄体长5—5.5mm,雌体长5.5—6mm,头部棕褐色,有黑斑。雄性上复眼棕红色,下复眼黑色,两眼的距离较近,单眼3个,中单眼较小,两侧单眼的黑色基部约占全单眼的1/3,中单眼的黑色基部约占全单眼的1/4。雌性复眼黑色,两眼的距离为复眼直径的三倍多。触角灰黄色,约为头部长度的二倍(图1)。  相似文献   

3.
大囟散白蚁Reticulitermes gaoshi新种 有翅成虫(图1:A—F,表1) 体型中等偏小。头部、前胸背板和腹部背板棕褐色,后唇基、触角、后颏和腿节以上均为褐色,胫节上半部黄白色中带淡褐,胫节以下淡黄带白,翅淡褐色。头部和前胸背板有较多的长刚毛,腹部背板刚毛更为稠密。 头部长宽几等,近圆形。囟很大,圆形,位于头顶中央。触角斑十分明显。复眼大,椭圆形。单眼小,卵形。单、复眼间距约等于单眼的短径。复眼至头部下缘的距离约等于其  相似文献   

4.
景泰突颜蝗Eotrmethis jintaiensis Xi et Zheng,新种 雄性:体中小型。头短于前胸背板。颜面隆起在触角问向前突出,其突出长度短于复眼横径之3.5倍。突出侧面由复眼到触角间具十分明显的斜隆线。颜面隆起在中单眼之下凹入,其下端部分(中单眼以下)侧缘不太明显。头顶宽,凹入,侧缘隆起较高。头顶后方每侧各具一斜隆线。后头具梯形纹。头顶具皱纹及稀疏颗粒,中部具两个较大颗  相似文献   

5.
中国蚱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理广东省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的蚱科Tetrigidae标本时,发现有二新种及国内新纪录,现报导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海南盔蚱Deltonotus hainanensis,新种 雌性:体小型。颜面垂直,颜面隆起在触角之间部分较宽,侧面观略突出。头顶不突出,无中、侧隆线;头顶的宽度约为一个复眼宽度的1.5倍。触角丝状,细,着生在复眼下缘之间。复眼近圆形,突出。侧单眼位于复眼近中部。前胸背板呈尖锐的屋脊形,  相似文献   

6.
昆虫单眼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霞  彩万志 《昆虫知识》2007,44(4):603-607
大多数昆虫的视觉器官除了复眼外还有一些简单的小眼,称为单眼。昆虫成虫和半变态类若虫的单眼称为背单眼,位于头顶两复眼之间。背单眼在数目和结构上都有较大变化,但基本结构包括角膜晶体、一层角膜生成细胞(覆盖在角膜晶体上)、视网膜(由大约1000个感光细胞构成,视类群而不同)。背单眼对弱光比较敏感,但在图像感知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它是一种“激发器官”,可以增加复眼的感知能力。全变态昆虫的幼虫既没有复眼也没有背单眼,但在其头部两侧有些类似复眼小眼的侧单眼。侧单眼的结构也与小眼相似,包括角膜,晶体和由一些视网膜细胞组成的视杆。侧单眼是完全变态类昆虫幼虫仅有的感光器官,与复眼一样,它们可以感知颜色、形状、距离等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隼姬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姬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河南省内乡县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姬蜂科Ichneumonidae一新种;斜隼姬蜂Neliopisthus inclivatus sp.nov.。本种与雅住址 N.elegans(Ruthe)相似,主要区别特征如下,斜住址姬蜂:触角比前长;触角鞭节30-34节;侧单眼长径(♂)为单复眼间距的0.3-0.4倍。后小脉强烈内斜,在接近下端(0.13)处曲折。雅隼姬蜂:触角不比翅长;触角鞭节不多于28节;侧单眼开径(♂)约为单复眼间距的0.91倍;后小脉仅上段内斜,在中央稍下方曲折。  相似文献   

8.
韩运发  胡效刚 《昆虫学报》1991,34(3):337-340
本文记述了横断山管蓟马科的二个新种。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棕角无翅管蓟马 Apterygothrips brunneicornus Han 新种(图1:A—F) 雌虫(缺翅型):体小而细长,长约1.7mm。全体黑棕色,仅触角节Ⅲ最基部及各足胫节端部及跗节黄棕色。所有体鬃端部尖锐。 头长179μm(量度单位下同),复眼后宽128。复眼较小,单眼缺。单眼鬃很短,复眼后鬃长41,距眼13。触角8节,各节长(宽):Ⅰ.31(33),Ⅱ.45(29),Ⅲ.38(26),Ⅳ.  相似文献   

9.
北京蝽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优茧蜂亚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金言 《昆虫学报》1985,(2):229-230
蝽茧蜂属Aridelus Marshall在我国已知有七种,分别产于山西、吉林、福建、陕西、台湾等省。本文报道采自北京市上房山的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小蝽茧蜂 Aridelus miccus新种 ♀:体长约3毫米;前翅长2.0毫米。头部背宽为长的2.1倍;无后头脊;具细小刻点;头顶几平滑,单眼后有横皱褶;后颊凸;单复眼均小;单眼略呈钝三角形排列;后单眼间距为单复眼间距的6/17;额在两复眼内侧上方有斜皱褶;两触角间具纵皱褶,有一细中纵脊;脸宽大于长(5:4);幕骨陷至复眼间距与两幕骨陷间距之比为1:3;颊在近上颚基部处  相似文献   

10.
韩运发 《昆虫学报》1990,33(3):333-335
1982—84年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对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进行了综合考察,发 现带蓟马属(Taeniothrips)一新种。其标本系韩寅恒同志在考察中采得。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小腺带蓟马Taeniothrips glanduculus新种(图1—4) 雄虫:体长约1.3mm。体棕色,常腹部较淡;触角棕色,但节Ⅲ或基部大半黄色。前翅暗黄,基部或包括中部色淡;前足胫节,中、后足胫节基部及各足跗节黄色。 头长153μ(量度单位下同),宽:复眼后163;后缘173。复眼突出或略突出,两颊拱或略拱。单眼间鬃长72,位于后单眼内侧或前缘线以前。触角8节,各节长(宽):节  相似文献   

11.
12.
13.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