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杀虫药剂的神经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伍一军  冷欣夫 《昆虫学报》2003,46(3):382-389
大多数杀虫药剂都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它们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靶标不同。有机磷类杀虫剂不仅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乙酰胆碱受体功能,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而且还具有非胆碱能毒性,有些有机磷杀虫剂还能引发迟发性神经毒性。新烟碱类杀虫剂作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激动剂,作用于该类受体的α亚基;它对昆虫的毒性比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大得多,乃是因为它对昆虫和哺乳动物nAChR的作用位点不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神经细胞钠通道,引起持续开放,导致传导阻滞;该类杀虫剂也可抑制钙通道。另外,这类杀虫剂还干扰谷氨酸递质和多巴胺神经元递质的释放。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昆虫的选择毒性很可能是因为昆虫神经元的钠通道结构与哺乳动物的不同。阿维菌素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它能促进GABA的释放,增强GABA与GABA受体的结合,使氯离子内流增加,导致突触后膜超级化。由于这类杀虫剂难以穿透脊椎动物的血脑屏障而与中枢神经系统的GABA受体结合,故该类杀虫剂对脊椎动物的毒性远低于对昆虫的毒性。多杀菌素类杀虫剂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nAChR作用,引起Ach长时间释放,此外,这类杀虫剂还可作用于昆虫的GABA受体,改变GABA门控氯通道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多溴二苯醚动物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其生态毒理学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溴二苯醚(PBDEs)作为阻燃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和家庭用品中.近年来,在土壤、沉积物、大气和生物体中普遍检测出PBDEs.PBDEs对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其分布的广泛性、难降解性和对人体健康的不确定性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基于国外动物毒理学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PBDEs在生物体内的累积和排泄及其对动物肝酶活性、甲状腺、生殖和发育、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人体健康危害,并分析了目前PBDEs毒理学研究中的问题,展望了未来PBDEs生态毒理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黄涵年  郭江峰 《生命科学》2013,(11):1115-1120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为20~24nt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具有组织特异性、无开放阅读框等特点,在转录或翻译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并与炎症、肿瘤等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环境毒理学研究表明,当生物暴露于环境化学物质时,会引起相关miRNA表达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其靶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明确环境化学物质、miRNA和相关靶基因三者问的作用关系。在环境毒理学研究和环境监测中,miRNA可作为识别环境中化学物质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生物标记物,并可用于预测环境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  相似文献   

4.
水生动物金属硫蛋白分子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离子主要通过水及食物进入生物机体并累积,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与新陈代谢产生危害。金属硫蛋白(MT)是一种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在必需金属元素稳态调节、非必需金属元素解毒以及抗氧化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MT可作为检测水生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物标记,其分子毒理学已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MT的结构、功能、分类与分布,以及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的MT分子毒理学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分子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近年来杀虫剂毒理学研究十分活跃,这不仅仅因为合成杀虫剂是现代植物保护与卫生防疫中应用最广和最有效的手段,而且杀虫剂应用本身所带来的抗药性和环境生态的污染问题也促进了对杀虫剂毒理的研究,而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渗透则为杀虫剂毒理在整体、细胞和分子三个水平上展开全方位研究创造了条件。在目前使用的杀虫剂中,应用最多的是拟除虫菊酯,由于它的高效低残毒及广谱性、正在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害虫防治,据报道它的用量已约占全世界农药量的1/3左右,而且每年正以10%的增长率发展,但是拟除虫菊酯也存在着易于产生抗性以及对天敌缺乏选择性等问题,因此研究拟除虫菊酯作用的分子机理不  相似文献   

6.
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性能优良的阻燃剂,已成为多种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PBDEs对动物毒性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植物毒性研究仍然较少。本文基于PBDEs对动植物的毒性研究进展,综述了PBDEs对植物的毒性效应、毒性机制以及植物对PBDEs污染的适应和修复机制等,为PBDEs的植物毒性和污染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不仅具有"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和遗传毒性,而且对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具有毒害作用。再加上自身具有难降解、易蓄积、可长距离运输等特点,给水生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带来极大危害。结合当前的研究趋势,围绕水生生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免疫毒性进行了介绍,同时回顾了近年来该类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各方面毒性效应,并对目前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需要关注的热点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硫生物学研究进展:从毒理学到生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ng ZQ  Li JL 《生理学报》2011,63(6):593-600
本文以作者20余年的系列研究为基础,对二氧化硫(SO2)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总结近年来SO2的毒理学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其次,评述SO2作为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的生理学作用及SO2供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介绍SO2的病理生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土壤环境污染的生态毒理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土壤污染诊断是土壤环境清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单纯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污染诊断,不能表征土壤环境的整体质量特征。因此,需要发展污染生态毒理学诊断方法。本文阐述了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诊断研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扼要概述了建立土壤污染生态毒理学诊断方法的考虑及准则,对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昆虫毒理学五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昆虫毒理学是植物保护、卫生保健及新杀虫剂的研究与开发等的理论基础。1949-1978年我国曾对杀虫剂和毒理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如生物性杀虫剂的开发与使用,害虫抗药性,杀虫剂的构效关系,环境因素对杀虫药剂作用的影响以及昆虫不育剂的探索等,其研究成就已有了详细的介绍[1]。本文仅就1979年以来,国内昆虫毒理学的研究进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五杀虫药剂分子毒理学研究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后,抑制了靶酶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作用于神经轴突阻断了神经传导或产生毒素而导致昆虫死亡。另一方面昆虫机体对药剂产生反应又能改变杀虫剂分子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轮虫是常用于污染物毒性检测的模式生物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轮虫各生态毒理学指标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归纳了现有的轮虫生态毒理学测试指标,综述了各生态毒理学检测指标对不同污染物的敏感性:轮虫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和生理生化指标对重金属污染通常更敏感;在检测持久性有机...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我国2种主养的淡水螯虾(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在生理生态学与环境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淡水螯虾的环境条件(盐度、温度和pH)适应范围、毒性污染物(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和农药等)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以及环境胁迫和毒性污染物暴露对淡水螯虾生长、组织结构、生理代谢和免疫功能等的影响,为淡水螯虾养殖的水环境监测与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蓝藻毒素对底栖动物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庆举  苏小妹  谢丽强 《生态学报》2015,35(14):4570-4578
近年,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入湖泊等缓流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由此引起有害蓝藻水华的频繁爆发,使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相关研究表明,蓝藻水华的爆发不仅能够使水体水质恶化,其中一些产毒藻类还会产生大量蓝藻毒素,对水生生物产生重要影响。底栖动物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物网中有重要作用,同时其中的许多种类又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关于水华蓝藻毒素对淡水底栖动物的毒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蓝藻毒素概况的基础上,综述了蓝藻毒素的致毒机理和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展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黑姜(Kaempferia parviflora)是东南亚地区广泛栽培的民间药用植物,被用于制造食品、化妆品和医药品。黑姜在我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亦有较长的民间药用栽培历史。根茎是黑姜重要的药用部位,主要含有黄酮类物质。许多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黑姜具有抗肿瘤、增强男性性能力、抗炎、抗氧化、抗真菌、抗病毒、神经保护、血管舒张和心脏保护活性、经皮促渗等作用。对黑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理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黑姜资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蔺鹏飞  朱喜  何志斌  杜军  陈龙飞 《生态学报》2018,38(10):3403-3413
土壤水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地表水文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连接着一系列的水文、生态、气候和地质学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关键。以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概念为主线,从时间稳定性概念、研究方法、应用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代表性测点的选取标准以及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加强多因素综合作用对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的研究;结合"3S"技术、计算机模拟和野外实测来研究时间稳定性的尺度问题;如何高效选择代表性测点;探讨时间稳定性概念在植被恢复区和气候敏感区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分子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在水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总被引:112,自引:2,他引:112  
分子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在水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徐立红,张甬元,陈宜瑜(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水环境,分子生态毒理学,水生动物,指标,早期报警THEADVANCESOFMOLECULARECOTOXICOLOGYANDITS...  相似文献   

17.
18.
拟南芥开花时间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控开花时间是大多数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一个重要生长发育过程.影响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光照和温度是两个主要的外部因素,而赤霉素(GA)和一些自主性因子是主要的内部因素.目前,一般按照对以上因素的反应将晚花突变体归于四条开花调控途径: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途径和GA途径.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生理条件下,这些途径通过一些主要的整合基因如SOC1、FT、LFY等实现了对拟南芥开花时间的精确调控.  相似文献   

19.
四膜虫: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优良模式生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四膜虫 (Tetrahymena)是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的良好模式生物之一。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以四膜虫为实验生物开展的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并针对目前产生严重环境压力的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 ,提出了以四膜虫为模式生物开展相应的生态毒理学研究的前景以及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当物体迫近观察者或观察者迫近物体时,观察者(人或动物)利用何种视觉线索成功地实现躲避行为或截取行为?已有研究显示物体在观察者视网膜上视像均匀扩大的速率(Tau线索)可直接为人或动物提供即将碰撞时间信息,从而使得观察者可以直接指挥肢体,做出反应。本综述从行为学和认知神经基础上总结了支持Tau线索的证据,并对今后关于即将碰撞时间估计视觉线索研究趋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