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生化所)、北京大学化学系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所)的科学家宣布获得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结晶。关于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有从国家与科学、政治运动与科学、大科学时代的科学等各种视角对其进行的细致探讨,但若将这项成就置于人类理解生命的历程中进行考察,探讨化学合成领域的变革与生命科学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来,不少科学家费尽心思探索合成蛋白质,由于没有成功的事例,成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神秘领域”。1965年,我国科技人员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走自己的科学研究道路,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闯进了这个“神秘领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又成功地对胰岛素晶体结构作了测定。它标志着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已经开始了。继我国之后,其他国家也合成了几种蛋白质。近几年来,我国和一些国家又开始进行人工合成核酸的研究。人类在人工合成生命物质的漫长征途上已迈进了一大步。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大胜利。它有力地批判了邓小平和科技界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散布的奇谈怪论。  相似文献   

3.
1886年Von Moring发现狗胰脏全切除后导致类似人的糖尿病症状。1921年Banting分离出胰岛素粗提物。1962年Abel获得胰岛素的结晶。1955年Sanger测定了胰岛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1965年中国科学工作者第一次人工合成了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70年代英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利用高分辨率的X—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我国成功化学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发表50周年。我大学毕业前后曾参加过早期牛胰岛素A、B链的二硫键拆合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到很多知识。为纪念半个世纪前我国科学家所作的贡献,本文记述我参加这项工作的经历、见闻和印象。1第一次来生化所1959年2月寒假结束后,我读四年级下学期。因为北大生物系和化学系与生化所准备合作做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工作,开学后区乐昌(助教)先生带领我班几个同学(王志美、汪开圣和我等)从北京  相似文献   

5.
王虹 《遗传》2006,28(9):1055-1056
自1900年诺贝尔奖设奖以来, 许多科学家获得这一科学上的最高奖, 但能两次摘取诺贝尔奖桂冠的科学家少之又少, 弗雷德里克·桑格就是这样的杰出科学家。桑格于1955年完成了第一个蛋白质——牛胰岛素化学结构的测定, 获得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77年, 他的研究小组成功地测定了第一个噬菌体ΦX174全基因组5 386碱基对的核苷酸序列, 并发明快速测定DNA序列的新方法。因此, 与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伯格(P. Berg)和吉尔伯特(W. Gilbert)分享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50、60年代,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胰岛素成功。这项工作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在那时要在实验室人工合成以胰岛素为代表的蛋白质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有很大的风险。然而值得庆幸的是,通过许多人的共同努力,这项工作并没有半途而废,而是胜利地完成了。我虽然有幸自始参加这个工作,然而并未至终。因此我的回忆只限于我所经历的事和接触的人。如有出入请当事人和知情人指正。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的发现和提纯开创了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但此药必须注射才有效,对病人造成不便和痛苦。所以很早就有人研究口服有效的胰岛素剂型,如将胰岛素与胆汁混合后用膠囊装;制成片剂舌下给药;配成溶液直肠给药;或制成油膏涂擦皮肤等,结果均遭失败。另一方面从植物药和人工合成药中寻求有效的抗糖尿病药也是医药学家的重要课题。我国两千多年前就认识了糖尿病,历代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人参、地黄等至少有49种。我国科学家在这方面作过一些研究,解放后更加受到重视,现在有些实验室正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1965年9月17日,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牛胰岛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消息传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66年4月进行了鉴定会(图1)。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和参加工作的人员合影(图2)。1982年,国家科委为这项成果颁发科技成果一等奖(图8)。在国际上,许多朋友在看到发表的论文时,即来信来电热烈祝贺。祝贺中国作出一项"可以得诺贝尔奖金"的工作。有的通讯社做了长篇报道,有的报刊以显著版面发布消息和评论。1966年8月1日在华沙召开的欧洲生物化学学会联合会第三次会议上,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成了会议的中心话题。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  相似文献   

9.
王恩多  李小骝 《生命的化学》2022,(10):1957-1960
<正>王应睐先生是新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二十世纪中下叶,王应睐先生成功组织并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具有生物活力蛋白质(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合成。2021年5月14日,国际命名公报宣布将2008年3月3日紫金山天文台在盱眙观测站发现的小行星(355704)命名为王应睐星。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的回顾 生物大分子的序列分析,即一级结构的测定,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问题,许多科学家为之呕心沥血奋斗终生,取得了巨大成就。 1963年著名的英国科学家Sanger和Thompson揭开了生物大分子序列分析的帷幕,成功的测出了胰岛素51个氨基酸的顺序,获得了1968年诺贝尔奖。1965年Holley等用经典法测定了酵母tRNA~(Ala)的75个核苷酸的全序列。同年Sanger又创造了测定RNA的指纹图谱法,但DNA序列测定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1.
<正>1966年12月下旬,我和生化所的一些同事在"大串联"途中抵达韶山,听到高音喇叭中播出的新闻:"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完成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心中感到十分高兴。作为人工合成胰岛素课题组的普通成员,我们也为这一成果的实现出过力,流过汗,经历过一段难忘的岁月。今年恰逢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完成50周年,我谨以此篇短文,回忆当时的一些历史,并以此怀念那些为这项重大成果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师们和同事们。  相似文献   

12.
<正>1958年的秋天,作为一个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学生,我被分配到上海生化所,恰好遇上"大跃进"浪潮,就此深深"卷入"了"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的全过程。真正是"三生有幸"。在此,正是在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治学的影响和严格要求下,才使我从一个无知青年逐渐建立起科学的观点,成长为多少能做些科研工作的人。但时至今日,许多细节已然模糊,只是某些过程惊心动魄,所以仍很难忘怀。合成胰岛素有何意义?为何能成功?今天还有  相似文献   

13.
<正>曾经震动过世界科坛,名扬一时,创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先河的人工合成胰岛素,至2000年9月已整整35周年了。参加合成的科学家们为此写了文章。我想大家的目的,除了纪念以外,还想通过回忆,对国家当前提出的加强基础研究,力求科技创新的号召起些影响作用;通过回忆,使后人深刻了解在当时国家科学还比较落后,设备条件还比较差的情况下,他们是以怎样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4.
<正>"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酵母丙氨酸tRNA)人工全合成"研究结果先后发表在1982年的《科学通报》[1]和1983年的《中国科学》[2]上.本工作启动于1968年,完成于1981年11月,是继我国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后,又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一个核酸分子,其组成、序列和  相似文献   

15.
<正>1958年在毛主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伟大号召下,生化所同志们提出研究人工合成胰岛素的课题。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制订计划方案,学习练兵,准备原料,组织力量等工作,于1958年12月正式上马,开始了这项研究工作。1965年9月17日,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11月第一次鉴定后,一致肯定了这项成果,为了尽快向全世界宣布这个成果,在《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上发表了简报。1966年4月,经第二次国家鉴定会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是我国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发表50周年。1959年初,新中国刚成立10年之际,在国民经济基础和科研条件还十分薄弱的条件下,我国的科学工作者敢于大胆设想,提出合成一个结构复杂、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胰岛素。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国内不同学科、不同单位的研究人员进行社会主义大协作,经过六年九个月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终于在1965年9月17日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全活力的结晶胰岛素。  相似文献   

17.
继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及高分辨胰岛素晶体结构分析后,我国科学家又在人胰岛素基因工程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北京大学生物系的一个科研小组,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得到具有天然组成及生物活性的人胰岛素,向规模生产人胰岛素的方向前进了一步。在生物技术出现以前,用于医疗的都是动物胰岛素,它与人胰岛素虽在生物活性上没有多大差别,但由于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8.
<正>前言1958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始了全合成牛胰岛素的工作,于1965年秋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了成功。接着,1968年又组织了另一支队伍开展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研究,经过13年的努力,也于1981年完成。这两项研究的成功,使我国在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领域跨进了世界的先进行列,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评价和赞扬。本文试图对在我国这样一个科学比较落后、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的条件下,怎样领导和组织完成这两项重大研究课题的决策和组织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胚胎干细胞(hESCs)因具有无限增殖能力以及多向分化潜能,使其能为糖尿病的细胞治疗提供充足且功能完备的替代细胞。近年来,虽然有许多成功将人胚胎干细胞诱导为胰岛素阳性细胞的报道,但诱导所得的胰岛素阳性细胞仍存在很多缺陷,如效率较低,细胞功能不完备等。本文将关注人们在提高人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素阳性细胞的诱导效率及获得具有成熟β细胞功能的胰岛素阳性细胞的各种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正>在胰岛素合成中,在A链内和A、B链间的3对二硫键正确配对是合成成功的关键。结晶牛胰岛素合成成功之后,张友尚先生、朱尚权先生等人长期进行胰岛素结构功能研究,邹承鲁先生团队进行了蛋白质折叠研究,我们在酵母中成功表达了猪胰岛素前体(porcine insulin precursor,PIP)的基因,并建立了胰岛素蛋白质工程技术。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我们于21世纪初,开展了单、双链胰岛素的体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