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Fas/FasL与消化道肿瘤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s,FasL均是细胞表面受体。正常情况下,Fas分子主要分布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及病变细胞表面,FasL广泛分布于活化的T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Fas与FasL的结合可导致表达Fas的细胞凋亡,平衡机体免疫反应。当机体发生肿瘤时,肿瘤细胞表面Fas表达下调,有时甚至出现FasL的表达,不但削弱了Fas阳性淋巴细胞的攻击能力,而且赋予了肿瘤细胞杀伤免疫细胞的能力,即肿瘤免疫逃逸的新机制—Fas反击。就这一新机制与消化道肿瘤尤其胃部肿瘤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一群具有抑制其它免疫细胞功能的起负性调控的细胞群. Treg细胞能抑制多种免疫细胞,如CD4+T和CD8+T淋巴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体内维持免疫系统稳定,防止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因素.最新研究表明,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通过扩增或招募Treg细胞,抑制机体对肿瘤的免疫作用,由此可知,Treg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抑制Treg细胞的活性和数量是包括胶质瘤在内的肿瘤免疫治疗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唾液酸是一类携带负电荷的九碳单糖,在体内广泛分布。唾液酸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而肿瘤细胞表面唾液酸异常高表达能够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干扰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抑制一系列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发生,如抑制补体系统的活化,阻碍抗原提呈细胞的激活,削弱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作用和促进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等,进而介导肿瘤免疫逃逸。本综述主要阐述的是唾液酸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4.
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抵御免疫防御或药物的抗肿瘤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外泌体能够直接介导癌症的进展和远端转移灶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肿瘤来源外泌体不仅能够抑制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还能促进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调节性T细胞(Treg)等的免疫抑制功能,进而降低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帮助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细胞识别.本文将概述肿瘤外泌体及其携带的关键介质分子在介导肿瘤免疫逃逸和耐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Fas/APO-1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免疫自稳,免疫调控,免疫逃逸,免疫赦免等各个免疫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使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机体的免疫应答维持在一定的限度,从而避免发生过度免疫反应损伤机体。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一平衡状态。免疫分子。凋亡基因及抗凋亡基因表达的蛋白,以及多种药物均可调节Fas介导的细胞凋亡。本主要对几种免疫分子对Fas介导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6.
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异常糖基化结构,改变细胞功能,使其能逃逸机体细胞的免疫识别和免疫攻击,实现免疫逃逸。细胞膜表面蛋白的N-糖基化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干细胞特性等。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肿瘤细胞免疫检查点分子的N-糖基化,以及识别N-糖基化的动物凝集素在肿瘤免疫逃逸CD8+T细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PD-L1的N-糖基化能增强其自身蛋白质的稳定性,促进与其受体PD-1的相互作用,并且靶向PD-1、PD-L1蛋白N-糖基化的抗体,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免疫逃逸和肿瘤发展。  相似文献   

7.
免疫逃逸是指恶性肿瘤细胞通过免疫编辑过程后具备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并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最终促进恶性肿瘤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除其他因素外,免疫细胞还积极影响肿瘤发展的每一步,决定了癌细胞在受威胁的微环境中生存的机会。一旦发现第一个癌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就会被激活,并在原发肿瘤形成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免疫功能受损时,肿瘤细胞就会通过逃避或者阻挠免疫反应的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增殖,就会导致肿瘤的持续性发展。而中医药干预癌症免疫逃逸机制需以“扶正”为基本原则,补益正气以治其本,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力,阻止癌症免疫逃逸,从而抑制癌症的发展。根据现有文献分析可知,目前通过免疫逃逸治疗癌症多用补益类药物,这可能是因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与中医“扶正”观点相符合。因此,研究癌症免疫逃逸机制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癌症的效率,而且通过对中医药的开发利用,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食药用真菌多糖是食药用真菌的主要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可以从多层次、多靶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被认为是一种天然免疫调节剂。此前食药用真菌多糖抗肿瘤机制研究集中在提升机体的免疫力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但近年的研究表明它可以调节肿瘤微环境,恢复机体对肿瘤以及肿瘤微环境的监视能力,提升机体对肿瘤微环境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进而达到充分发挥其抑制和杀伤肿瘤的功能。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也发现食药用菌多糖可以正向调节肿瘤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促进免疫细胞浸润到肿瘤微环境中帮助机体识别及杀伤肿瘤细胞,改善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本文在我们团队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食药用真菌多糖作为免疫调节剂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中的生物活性,结合肿瘤微环境探讨其与肿瘤免疫的关系、作用机制和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食药用真菌多糖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自然杀伤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肝脏等免疫器官中含量丰富,而且免疫表型、功能等表现出器官特异性。在正常情况下,靶细胞表面的配体与自然杀伤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直接结合并释放细胞毒性物质,诱导活化靶细胞凋亡程序,从而发挥抗感染、抗肿瘤作用。然而肿瘤细胞仍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研究认为肿瘤细胞抗原异常表达、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及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等因素所引起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对于诱导肿瘤免疫逃逸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自然杀伤细胞在肝脏恶性肿瘤发生过程中参与免疫逃逸的机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肿瘤生物学关注的热点.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均表明,炎症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联,但是其中的分子作用机理和遗传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大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会浸润到肿瘤微环境中,协同调控肿瘤生长、免疫逃逸和侵袭转移.本文就近年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功能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正确认识这些免疫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发展更优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肿瘤生物学关注的热点.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均表明,炎症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联,但是其中的分子作用机理和遗传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大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会浸润到肿瘤微环境中,协同调控肿瘤生长、免疫逃逸和侵袭转移.本文就近年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功能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正确认识这些免疫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发展更优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肝癌细胞反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机制,在体外进行肝癌细胞和TIL混合培养后,检测两种细胞FasL、Fas、caspase-8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肿瘤细胞反击时TIL凋亡比例的变化.将肝癌细胞与TIL按照不同的比例共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IL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癌细胞与TIL FasL、Fas和caspase-8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Western印迹检测FasL、caspase-8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的肝癌细胞与TIL共同培养48 h后,随着肝癌细胞接种浓度的增加,TIL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与正常人肝细胞相比,人肝癌细胞FasL mRNA表达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人肝癌细胞共同培养24 h后,TIL Fas、caspase-8基因mRNA的表达也明显升高;TIL caspase-8的表达也明显升高.结果表明,肝癌细胞可以通过Fas系统诱导TIL发生凋亡,这为肝癌的免疫逃逸和肿瘤反击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来研究发现,一类被称为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细胞群,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等病理过程,促进肿瘤的发生和生长。这群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脾、淋巴结、骨髓及肿瘤微环境等部位,通过复杂的分子途径,对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起抑制作用。本文就MDSCs在这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肿瘤是目前全球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它给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现已发现其发生、发展、转移与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免疫系统可通过多种途径杀伤和清除肿瘤,对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然而肿瘤往往仍能在机体内生长,这表明肿瘤细胞能够逃避或反击宿主免疫系统,使机体不能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阐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是预防、诊断、治疗肿瘤的关键,文章将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FasL(Fas ligand)是一种II型膜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家族,在体内参与诱导细胞凋亡,发挥一定生理作用。同时, FasL在许多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包括参与肿瘤细胞的被动逃逸与主动攻击、维持机体炎症状态以及发出非凋亡信号促进肿瘤发生等。FasL高表达会导致不良的肿瘤预后,降低患者生存率。由于FasL可参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因此,针对FasL的靶向治疗可能为肿瘤基因治疗或免疫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该文对FasL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方面的应用加以综述,从而为探索新的宫颈癌治疗靶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HLA—G1属于非经典的HLAI类分子,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耐受分子。HLA.G可以与表达在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直接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同时通过诱导产生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或“Trogocytosis”机制参与机体的免疫耐受,以协助肿瘤细胞实现免疫逃逸。近年来研究发现,HLA.G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存在异常表达并抑制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对HLA-G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肿瘤免疫逃逸是肿瘤形成的关键,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突破口。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在肿瘤免疫逃逸方面取得的新成果,主要从肿瘤细胞自身的修饰和代谢(包括肿瘤抗原性、免疫原性、表观遗传、信号途径、细胞凋亡、细胞代谢和肿瘤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包括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微环境基质)两大方面对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进行综述。关于肿瘤免疫逃逸方式的研究将对如何逆转肿瘤逃逸、治愈肿瘤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与免疫逃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逃逸(Immune evasion)是指病原体逃避机体免疫监控的现象。在宿主和病毒的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病毒形成了各种逃选机制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控,其中病毒基因变异是最主要机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在感染个体中表现出极高的基因异质性,能有效地逃逸机体免疫识剐和破坏宿主免疫应答的能力,HCV还可侵袭免疫细胞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建立HCV持续性感染。了解HCV病毒突变与免疫逃逸机制将会为预防和控制丙型肝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中异军突起,使人们对于肾癌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是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使免疫细胞可以杀伤肿瘤细胞来发挥治疗作用。因此,了解肾透明细胞癌中免疫检查点相关免疫逃逸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以及开发新的免疫治疗药物至关重要。本文对目前肾透明细胞癌中主要的免疫检查点(PD-1/PD-L1、CTLA-4、B7-H4、LAG-3、TIM-3和HLA-G)相关的免疫逃逸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T细胞上主要存在的一种抑制性受体,其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相互作用,可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在肿瘤进展中,PD-1/PD-L1信号通路能够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PD-1及PD-L1作为一种免疫应答的关键调控蛋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PD-1及PD-L1抗体的深入研究将为治疗宫颈癌提供新的分子靶标。本文就PD-1/PD-L1生物学结构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抗体在宫颈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