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禽流感(human-avian influenza)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感染人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能够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5、H7、H9和H10亚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A(H5N1)、A(H7N9)、A(H10N8)与重症季节性流感临床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重症肺炎,病死率高。人禽流感与重症季节性流感和重症新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如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但人禽流感临床表现更重。  相似文献   

2.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ODC)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其合作实验室、国家和地方卫生部门、医务人员、人口统计登记处合作,对监测流感疫情和检测流感病毒流行株的抗原性变化进行监督。2002~2003年流感流行季节,甲型流感(H1N1、H1N2、H3N2)和乙型流感在北半球共同传播。香港和荷兰分别报告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和H7N7。在美国,2002~2003年流感流行季节疫情较轻;甲型流感(H1)和乙型流感病毒广泛传播,主要病毒因地区和时间而异。本概述2002~2003年流感流行季节美国和全球的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3.
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异是造成流感经常流行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人流感病毒的来源与禽流感病毒的存在密切相关.最近出现的禽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人的事件,预示引起下一次爆发的流感病毒流行可能直接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因人类对新出现的病毒缺乏免疫力,开发有效疫苗仍然是预防流感流行的关键.对流感灭活疫苗包括灭活疫苗有效成分的改良,H5N1、H9N2型人.禽流感疫苗研究和应用反向遗传技术制备流感灭活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H9可能是人类下次流感大流行的亚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型流感病毒HA发生抗原性转换是流感世界性大流行产生的原因。20世纪人类共发生4次流感世界性大流行。自1%8年香港流感及1977年俄国流感之后,距今已有二三十年人类没有暴发过流感世界性大流行。在香港禽H5N1及H9N2感染人之后,H9亚型流感病毒的研究巳引起了流感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9的研究进展以及H9可能与人类下次流感大流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H7N9爆发季节北京市禽流感的流行现状,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花鸟市场开展流感监测,使用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病毒分离显示从鸽子中分到1株高致病性新城疫病毒,从麻雀中分到1株禽副黏病毒2型,并未分离到H7N9流感病毒。结论初步掌握了北京花鸟市场留鸟的病毒流行情况,H7N9流感病毒在此尚未流行,为流感防控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阐明H7N9爆发季节北京市禽流感的流行现状,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花鸟市场开展流感监测,使用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病毒分离显示从鸽子中分到1株高致病性新城疫病毒,从麻雀中分到1株禽副黏病毒2型,并未分离到H7N9流感病毒.结论初步掌握了北京花鸟市场留鸟的病毒流行情况,H7N9流感病毒在此尚未流行,为流感防控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2013年初在中国长三角地区首次发现一种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该病毒是由H7、N9以及H9N2禽流感病毒重配而成,病毒传播到其他地区之后仍与当地的H9N2病毒不断重配,产生不同的基因型。H7N9禽流感病毒特殊的双受体结合特性是其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的重要机制,也是该病毒比H5N1禽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原因,这种受体特性的分子基础主要与病毒HA蛋白的Q226L和G186V突变有关。H7N9病毒对禽类不致病,但人感染后的病死率超过30%。人群没有免疫力、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免疫病理以及病毒在肺部组织的高效复制是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后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雪貂动物模型研究也表明该病毒能够在雪貂中有效复制和接触传播。因此,H7N9禽流感病毒导致流感大流行的风险不容忽视,对动物和人群中H7N9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不容松懈。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1918~1919年期间造成全球5000万人死亡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与目前在亚太地区发现的禽流感 H5N1病毒存在同样的基因变异,从而说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完全有可能成为与"西班牙流感"一样具有杀伤力的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禽流感病毒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及进化关系,为禽流感的防控和疫苗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17种流感亚型病毒基因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及聚类分析。结果: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偏好使用UUC、CUU、CUC、AUA、UCU、ACU、CAA和UGC等8个密码子。聚类分析表明,H7N9病毒与H7N3、H5N1、H9N2、H11N9病毒的亲缘关系最近;不同年份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中,H7N9(2013)病毒与H7N9(2009)病毒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其他年份发生的H7N9病毒的亲缘关系均较远。结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碱基组成上偏爱使用以A或U结尾的密码子,具有独特的密码子使用特性;H7N9(2013)病毒并不是起源于以往发生过的H7N9病毒的突变,而是随病毒进化出现的新重配病毒。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在中国首次发生了H7N9亚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已经证实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感染人类的新亚型流感病毒,以往这种病毒只在野生鸟类存在和传播。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H7亚型中的一种,全球感染人的H7亚型病毒主要分为两大支系,即北美支系和欧亚支系,感染人的流感亚型也主要集中在H7N7,H7N3,H7N2等亚型上。为了清晰的了解H7亚型病毒的来龙去脉,本文重点讨论了A亚型流感病毒的宿主分布、H7亚型病毒感染禽类和人类的历史、H7亚型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三四百年间,每隔30—40年就会出现一次流感的大流行: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大流行导致全球5000万人死亡、1957年“亚洲型流感”H2N2大流行导致全球280万人死亡、1958年爆发的“香港型流感”H3N2大流行仅在美国就造成3.4万人死亡,随后1977年“俄罗斯型流感”H1N1传染人、1997年H5N1传染人、1999年H9N2感染人,在2000年以后出现H7N2H5N1、H7N7、H7N3、H10N7等多种型别的流感病毒感染人类。  相似文献   

12.
正H7N9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A),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重配病毒。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发地区,通常在冬春季节高发流行。主要经由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普通患者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可伴有头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人高致病H5N1禽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及H1N1流感病毒分别感染BALB/c小鼠后的机体反应特征。方法分别以H7N9病毒、H5N1病毒和H1N1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观察小鼠存活率、体征变化及感染后肺组织病理损伤差异,检测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肺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并观察小鼠感染后修复状况。结果 H7N9病毒、H5N1病毒和H1N1病毒均感染BALB/c小鼠,小鼠存活率依次为H7N9H1N1H5N1,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程度依次为H5N1H1N1H7N9,PCNA表达水平依次为H7N9H1N1H5N1。结论 H7N9病毒感染后宿主炎症反应较小,感染后小鼠肺组织自我修复能力较强;H5N1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的机体反应最为强烈,感染后恢复能力差,致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2013年3月中国爆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在雪貂体内进行致病性及传播力的研究,并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进行比较。方法对新发H7N9毒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雪貂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呼吸道排毒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等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H7N9毒株在雪貂群体中的传播力进行研究。结果雪貂模型的临床症状、死亡率、病毒传播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H7N9病毒的致病性低于H5N1,与2009年起源于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当。新发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在雪貂的呼吸道、心脏、肝脏以及嗅球进行复制。值得注意的是H7N9禽流感可以通过飞沫在雪貂间进行低水平的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病毒基因组内有多个位点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对雪貂的致病性较H5N1禽流感病毒低,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雪貂的致病性相当,H7N9禽流感病毒可在雪貂间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已经与人类“相处”了400多年,可在各年龄段的人群中流行和引起发病,每年在全球引起25万~50万人发病[1]。2009年3月在北美地区暴发了新型H1N1流感,截至2009年6月8日,已有73个国家和地区的25288人被感染,其中139人死亡(http://www.who.int/csr/don/2009_06_08/en/index.html)。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曾称其为猪流感,原因是其多数基因片段来源于猪流感病毒。猪流感这一名称直接导致了埃及4月30日为预防流感蔓延而扑杀了30万头生猪。随后,WHO将其改名为甲型H1N1流感(下称2009甲型H1N1流感)。因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起源毫无疑问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本文就2009甲型H1N1流感、1997年人际传播的H5N1禽流感以及人类历史上的几次人流感大流行,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特点及其特有的进化机制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对2005年11月8日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报告的一例孕妇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死亡病因进行研究。采集病人的气管吸出物及血液标本,用RT-PCR和Real-ti me 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A/M、A/H5N1、A/H7N7、A/H9N1亚型特异性核苷酸片段;气管吸出物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物进行鉴定和序列测定及分析;利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标本抗体。结果表明病人气管吸出物可以检测到甲型流感病毒M片段及H5亚型的特异性HA基因。2005年11月9日采集的血清标本用Real-ti me PCR检测到甲型流感病毒M基因。从病人的气管吸出物中分离到H5N1病毒(A/Anhui/1/2005),对病毒的HA基因序列结果进行分析表明病毒是禽源的,其主要依据是受体结合位点第226~228位氨基酸位点(QSG)为禽流感病毒所特异,HA受体连接肽仍为9个碱性氨基酸(LRERRRKRP);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HA基因与禽源病毒进化距离接近。发病后7、8、9d的血清H5N1禽流感病毒HI抗体小于20。对该病例的病原学研究证明,该病例为H5N1禽流感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17.
要点新闻     
《生命世界》2005,(11):7-7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1918~1919年期间造成全球5000万人死亡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与目前在亚太地区发现的禽流感H5N1病毒存在同样的基因变异,从而说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完全有可能成为与“西班牙流感”一样具有杀伤力的世界性超级病毒。根据病毒的遗传基因序列,科学家还首次复原了“西班牙流感”病毒,并揭示其危害性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8.
<正>继2013年先后在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课题组在H10N8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和跨种间传播趋势评估上取得新的突破,研究结果已经于2015年1月9日被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自从2013年2月我国报道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我国已经发生多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受体结合实验表明,H7N9病毒的主要流行株系安徽株(A/Anhui/1/2013)具有双受体结合特性,既能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科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夏咸柱近日表示,疫苗是禽流感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但由于病毒抗体漂移引起病毒的变异,生产应对当前流行株的疫苗至少需要4个月,这当然也包括H5N1抗原变异株。因此,在流感大流行的早期阶段应用抗病毒药物有助于控制疫情。WHO正准备利用现有的流感实验室网络,建立测定抗病毒药物敏感性检测机制,我国更有必要对国内的H5N1禽流感病毒株进行药物筛选与调查,为药物储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H5N1流感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类之间广泛传播。当人类接触这些禽类时,可能会被感染并产生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且死亡率高达60%。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是H5N1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抗原,为了便于对病毒的HA突变进行研究,根据HA遗传基因的差异远近,所有的H5病毒株都被划分在20个分支内。对于H5N1病毒进化的研究在禽流感疫苗的研制、禽流感大流行的预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对禽流感、H5N1病毒特征、血凝素的结构功能、H5N1病毒的分支以及病毒进化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