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传统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资源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纯培养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传统发酵乳中的乳酸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从8份传统发酵乳制品(6份酸牛奶和2份酸马奶)样品中分离到24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将24株乳酸菌鉴定为2株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2株Lactobacillus kefiri、5株Lactobacillus paracasei、3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6株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2株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dextranicum、2株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1株Enterococcus faecium。【结论】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的优势菌种,占总分离株的25%,其次为Lactobacillus paracasei,占总分离株的20.83%。  相似文献   

2.
卓娜  伊丽  浩斯娜  吉日木图 《微生物学报》2019,59(10):1948-1959
【目的】传统发酵乳制品是一类未经任何处理自然发酵而成的,其微生态环境未遭破坏,从而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自然发酵酸驼乳常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且效果良好,与其中丰富的乳酸菌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目前有关自然发酵酸驼乳微生物菌群及多样性相关研究甚少。因此进一步挖掘内蒙古地区双峰驼自然发酵酸驼乳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方法】本研究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技术,测定了苏尼特和阿拉善双峰驼的自然发酵酸驼乳中微生物16S rRNA V3–V4区序列,并对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多样性分析表明,苏尼特双峰驼酸驼乳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种群差异性比阿拉善双峰驼酸驼乳大,细菌多样性也高。在门水平上,苏尼特和阿拉善双峰驼酸驼乳中的菌群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上,苏尼特双峰驼酸驼乳主要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为优势菌群,阿拉善双峰驼酸驼乳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为优势菌属。此外,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和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等的含有食源性致病菌和环境污染菌的菌属被检出。综上所述,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酸驼乳的乳酸菌种类及优势菌群有较大差异,存在显著的地理差异。【结论】通过本研究,不仅对苏尼特和阿拉善双峰驼自然发酵酸驼乳乳酸菌的组成和种类有了明确的认知,为评估发酵酸驼乳微生物群落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基础的同时为今后筛选优势菌群和挖掘新型益生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爽  张兰威  韩雪 《微生物学报》2015,55(12):1530-1536
摘要:乳酸菌可合成蛋白酶,尽管乳酸菌蛋白酶活性较弱,但可作用于酪蛋白,不仅对乳酸菌在乳中的生长至关重要,也对发酵乳制品风味质地的形成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乳酸菌蛋白水解系统、酪蛋白的降解产物、乳酸菌蛋白酶的水解性质、乳酸菌蛋白酶对发酵乳制品质量影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发酵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冷冻的刺激,如真空冷冻干燥及后期的低温保藏,此外,发酵乳制品的保藏和干酪的成熟过程也都在低温中进行。这些均会对乳酸菌发酵剂及发酵乳制品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掌握乳酸菌在冷冻条件下的反应机理有助于优化发酵剂和发酵乳制品在工业生产中的冷冻、发酵和贮藏条件,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本文对乳酸菌的抗冷冻性及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发酵剂的保护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酸菜发酵液中乳酸菌的动态改变。方法采集传统天然发酵1~8周的酸菜发酵液50mL,抽提基因组DNA,使用DGGE对乳酸菌菌群进行多样性、相似性研究和优势菌的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乳酸菌含量。结果发酵周期加长,乳酸菌的含量随之也逐渐增大。清酒乳杆菌是酸菜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型,鼠李糖乳杆菌主要存在于发酵初期,发酵的中期(3~5周)、后期(6~8周)明显减少,同时发酵后期植物乳杆菌成为优势菌并完成全部发酵过程。发酵周期延长后,香农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较高,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第7周达到最大值。结论在DNA水平上,DGGE和实时定量PCR检测了酸菜发酵液中乳酸菌的含量,进行菌群结构的动态分析,明确优势菌型,为实现酸菜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是一类可以使食物(包括食物和动物及其来源)变酸的细菌,同时具有把乳变酸的作用,故而以乳酸菌命名。乳酸菌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医药保健、工农业以及生物科技等众多领域,是改善和提高人体生理机能的重要的且不可或缺的有益菌群。如何提高乳酸菌的生物学作用和保健功能,增加其商业附加值,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已被学界所普遍关注。本文笔者对乳酸菌特有的生物性能进行介绍,就乳酸菌发酵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进行粗浅的探究,以达到推动乳制品加工产业的更好发展,为人类的健康谋求更广阔福利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培养和非培养方法分析发酵白菜卤乳酸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明发酵白菜体系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和优势乳酸菌.[方法]采用培养和非培养的16S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发酵白菜卤中乳酸菌的多样性.[结果]从培养平板分离得到的90株乳酸菌鉴定为Lactobacillus属和Leuconostoc属.通过对115个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发现非培养样品的乳酸菌为Lactobacillu属,Pediococcus属Leuconostoc 属,Weissella 属.[结论]非培养样品的乳酸菌多样性较培养方法丰富.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显示上Lacto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白菜体系中优势乳酸菌之一.  相似文献   

8.
赫荣乔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5):0783-0783
<正>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益生乳酸菌菌种和发酵剂的研制对于我国相关产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建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乳酸菌菌种和发酵剂的相关技术,张和平等人分离并系统研究了一株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乳酸菌的定义、特征、营养和保健功能,较为详细、全面的介绍了乳酸菌在乳制品加工、果蔬发酵、酿造工业及肉制品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0.
玉米青贮过程中乳酸菌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青贮玉米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及种群的动态变化,以及微生物添加剂对乳酸菌种群变化的影响,采用了培养方法计数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目的变化,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方法分析青贮玉米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及种群变化趋势。经过对15d时间内青贮玉米中乳酸菌变化趋势的分析显示:一周后对照组乳酸菌数最高达到2.1×106CFU/g,两处理组中处理组Ⅱ乳酸菌数达到最高5.5×107CFU/g;利用MRS平板分离、培养出典型乳酸菌菌落152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为乳杆菌属和片球菌属,其中86%的菌株属于乳杆菌属。此研究表明微生物添加剂有利于青贮玉米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快速增殖,乳杆菌属和片球菌属都是青贮玉米发酵的启动菌之一,在发酵前期一直存在,但发酵后期乳杆菌属是玉米青贮过程中乳酸菌的主要菌群。  相似文献   

11.
乳酸菌的细菌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乳酸菌的细菌素山东大学微生物所济南250100刘稳,马桂荣山东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济南250012朱文淼长期以来,乳酸菌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蔬菜、水果及肉食品的发酵与防腐中。许多乳酸菌除产生乳酸、乙酸和过氧化氢外,还可产生一些具有抑菌生物活性的细菌素(...  相似文献   

12.
酸白菜发酵中乳酸菌群的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酸泡菜是世界性大众化蔬菜发酵制品,其主要发酵菌群是乳酸菌。对西式泡菜、朝鲜泡菜、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已有较多研究,进而探索出接种微生物纯培养物促进蔬菜发酵的新方法,用于工业生产。但对酸白菜这一中国特有发酵制品的微生物学研究及接种后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种类的变化,国内尚未见报道。 我们根据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对比试验结果,分析不同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种类及其变化,说明接种乳酸杆菌促进酸白菜发酵的作用机理。 1  相似文献   

13.
发酵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章从乳制品发酵方面、植物蛋白饮料加工方面、酿造工业方面、发酵香菇方面、改善蛋鸡饲养方面和发酵蛋制品的研发方面、发酵肉制品方面、发酵果蔬制品及谷物制品加工方面对乳酸菌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未来,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文章能够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乳酸菌发酵剂存活率和后期的低温贮藏稳定性与诸多因素相关。本文综述了制备乳酸菌发酵剂过程中高密度发酵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不同对乳酸菌抗冷冻性的影响,其中高密度发酵过程中的培养基组分、培养温度、发酵恒定pH、中和剂的选择、菌体收获时期和发酵结束后处理以及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保护剂的添加、预冷冻处理等是影响乳酸菌抗冷冻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些相关因素的综述分析,为提高乳酸菌发酵剂的冻干存活率和后期的低温贮藏稳定性提供新的思路,且应用抗冷冻性强、活力高的乳酸菌发酵剂对有效提高乳制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益生乳酸菌研究与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作为人和动物的有益菌或称为益生菌(probiotic)广泛用于发酵乳制品(益生菌酸奶、益生菌发酵乳饮料、益生菌奶酪)、发酵豆乳制品、功能性食品配料和食品添加剂(如在婴儿配方乳粉、中老年乳粉、果汁等产品中的添加)、膳食补充剂(片剂、胶囊等)、饲料微生态制剂。2007年.世界乳酸菌产业规模已达3000亿美元(约合20482.02亿元人民币),年增长速度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16.
胞外多糖(EPS)是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及周围生长介质中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物质。乳酸菌胞外多糖除了具有重要的加工优势外,如提高酸奶等乳制品的粘度、质地和口感,还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本文重点介绍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类和主要生物活性,并从胞外多糖的益生元特性、作为肠道能源物质、对肠道细胞的粘附、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免疫五个方面综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同时对胞外多糖的后续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摘要:胞外多糖(EPS)是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及周围生长介质中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物质。乳酸菌胞外多糖除了具有重要的加工优势外,如提高酸奶等乳制品的粘度、质地和口感,还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本文重点介绍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类和主要生物活性,并从胞外多糖的益生元特性、作为肠道能源物质、对肠道细胞的粘附、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免疫五个方面综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同时对胞外多糖的后续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背景】泡梨是云南省常见的一种腌渍水果,在云南加工食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其味道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而深受人们喜爱,而目前对泡梨中微生物种群的系统分析和发酵原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研究乳酸菌在云南泡梨中的分布及应用,阐明乳酸菌种类对泡梨发酵中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从云南省4个不同地区采集12份泡梨样品,经菌落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种分离与鉴定。利用分离的乳酸菌为菌种进行泡梨的制备,采用GC-MS技术对人工接种的复合乳酸菌发酵与自然发酵泡梨进行风味物质的分析与感官评价。【结果】分离鉴定出79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3株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1株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1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2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和1株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植物乳杆菌为泡梨发酵中的优势菌。将分离所得乳酸菌用于泡梨制备的结果表明,乳酸菌使泡梨的发酵时间缩短5d且品质更优,分析其中的风味物质发现接种乳酸菌发酵泡梨风味物质更丰富,其中酯类和醇类远多于自然发酵泡梨。【结论】云南泡梨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选用分离出的优势乳酸菌作为复合乳酸菌用于泡梨发酵获得色泽、口感更好的泡梨,且发酵周期更短,风味物质更丰富。该研究对泡梨制备工艺和进一步标准化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传统自然发酵的甜面酱滋味鲜美、风味独特,但目前尚没有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报道。【目的】解析传统甜面酱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演替规律。【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传统甜面酱自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共检出100个真菌菌属和432个细菌菌属,前发酵阶段和后发酵0-90 d的优势真菌为曲霉属(Aspergillus,≥76.96%);后发酵120–180 d的优势真菌为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85.42%)。芽胞杆菌属(Bacillus)在整个发酵阶段一直是最主要的优势细菌(其中前发酵43 h时占98.07%)。曲样和酱醪中的优势细菌菌属还有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雷尔氏菌属(Ralstonia)、泛菌属(Pantoea)、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片球菌属(Pediococc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霍氏真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考克式菌属(Kocuria)和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等。【结论】确定了传统甜面酱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优势菌群,为研究微生物对传统甜面酱风味形成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中酿酒酵母菌株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荣荣  彭婧  孙悦 《微生物学报》2021,61(5):1211-1221
【目的】探究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两种发酵方式,对霞多丽葡萄发酵中酵母菌种多样性和酿酒酵母菌株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霞多丽葡萄为原料,分别进行自然发酵和接种不同酿酒酵母菌株(NXU17-26、UCD522和UCD2610)的发酵,利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和Interdelta指纹图谱技术分别进行酵母菌的种间及种内水平的区分,通过聚类分析及多样性指数对不同发酵方式下酿酒酵母菌株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自然发酵的发酵曲线较平缓,接种发酵的发酵速度显著快于自然发酵。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将4个发酵中分离到的酵母菌鉴定为6属11种,自然发酵中分离的酵母有5属6种,均为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而接种发酵中的酵母多样性远低于自然发酵,均由酿酒酵母和两种非酿酒酵母组成。Interdelta指纹图谱分析表明,接种UCD2610的发酵中,发酵后UCD2610是优势菌株,其基因型占比为48.78%;接种NXU17-26和UCD522的发酵中,未发现与NXU17-26和UCD522相同的基因型。聚类分析表明,分离自接种UCD522发酵中的酿酒酵母菌株间的遗传差异性较小;而分离自NXU17-26和UCD2610发酵中的酿酒酵母菌株间遗传差异性较大。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接种UCD2610发酵中的优势菌株(UCD2610)在发酵过程中占据更加突出的地位;接种UCD522发酵中分离的酿酒酵母具有更高的多样性,影响其菌株多样性的未知因素较多,且不同基因型酿酒酵母的集中度较高。【结论】发酵方式对霞多丽葡萄发酵中酵母菌种多样性、以及酿酒酵母菌株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对葡萄酒发酵中的微生物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