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重要的标志特征。本文通过介绍恶性肿瘤细胞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磷酸果糖激酶(PFK)、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等糖酵解过程中关键酶;PI3K/PKB、m TOR和AMPK等细胞信号转导途径;p53、c-myc和HIF-1等转录因子在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中的研究进展,进而深入了解其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最大区别在于代谢方式的不同,即使在氧供充足的条件下,前者也主要以无氧糖酵解的形式获取能量,以此来为自身的快速生长及增殖提供充足的能量及原料,此效应即为Warburg效应。microRNA(miRNA)是一类存在于细胞内的微小非编码RNA,主要作用是调控基因的表达。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miRNA在肿瘤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被发掘,目前发现miRNA对肿瘤细胞糖酵解过程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重在阐述目前有关miRNA在肿瘤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有氧糖酵解作为恶性肿瘤最显著的能量代谢特征之一,肿瘤细胞中大约有50%的ATP是通过有氧糖酵解途径合成的,同时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中间代谢产物也是合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重要的原料来源。此外酵解途径导致的乳酸增加为肿瘤细胞提供了一个酸性成长环境,有利于其浸润和转移,因此其在维持肿瘤细胞能量需求、合成代谢平衡和肿瘤浸润和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有氧糖酵解的过程与葡萄糖转运蛋白、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等密切相关。目前靶向有氧糖酵解相关转运蛋白和关键限速酶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有效途径,本文对目前天然产物中靶向有氧糖酵解相关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最新进展及作用机理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药物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是肝癌细胞中少量存在并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在肝癌发生、转移、复发、耐药性方面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肿瘤细胞的代谢以及生存机制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LCSCs相比于非肝癌干细胞具有更强的糖酵解能力和对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适应能力。本文介绍了LCSCs的特点、糖酵解特性以及其在TME中的适应性机制,为后续应用LCSCs实施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GPER基因的活化对人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有氧糖酵解的影响,本研究构建GPERsi RNA慢病毒,转染CAF细胞,以构建GPER敲低的稳定细胞系;对照组(CAF-shNC)和GPER-shRNA慢病毒感染组(CAF-shGPER组),经嘌呤霉素筛选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GPER的m RNA及蛋白的表达;用GPER特异性激动剂G1 (1μmol/L)处理以上两组细胞,得到G1+CAF-shNC和G1+CAFsh GPER,应用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以上4组细胞中GPER下游基因p-PKA和p-CREB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CREB糖酵解相关靶基因PDK4和LDHB的表达,应用葡萄糖、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4组细胞中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情况。最终,成功构建GPER敲低的CAF稳定细胞系;GPER特异性激动剂G1可明显上调CAF-shNC组中GPER mRNA和蛋白水平;G1+CAF-shNC与CAF-shNC和G1+CAFsh GPER组相比,GPER下游基因PKA和CREB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CREB糖酵解相关靶基因PDK4和LDHB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明显增加(p<0.05)。由此可得,在人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GPER特异性激动剂G1活化GPER促进CAF的有氧糖酵解。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通报》2003,38(4):42-42
由 30 4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副所长柴家科教授、著名烧伤专家盛志勇院士和长海医院全军烧伤中心夏照帆教授等共同完成的“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和脓毒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 2 0 0 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研究系统阐述了烧伤后机体促炎 /抗炎反应失衡的发病规律及信号转导机制 ,提出了烧伤脓毒症骨骼肌“有氧糖酵解”的全新概念 ,创建了符合烧伤实际的烧伤脓毒症新的诊断标准和临床综合防治方案 ,使我国严重烧伤临床治疗水平跃居国际领先地位 ,治疗效果达98.97% ,远远高于美国 2 8个烧伤中心 81.0 0 %的治疗水平摘自《科学时报》2 0 0 3…  相似文献   

7.
<正>有氧糖酵解是激活后T细胞的代谢特征,通常认为它通过3'非翻译区(3'UTR)调节机制而增强效应T细胞的免疫应答,例如调节促炎因子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在本文中,研究人员利用T细胞乳酸脱氢酶A(LDHA)特异性敲除小鼠,发现LDHA参与活化T细胞有氧糖酵解;LDHA敲除在不影响T细胞的生长、增殖、存活以及激活的情况下,可以促进IFN-γ的表达,但这个效应并不依赖于传统的3'UTR调节机制,同时也排除了在1型辅助T细胞(Th1)中T-bet的诱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瓦氏效应——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的有氧糖酵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代谢是生物体赖以生存的基本生化过程之一.哺乳动物体内不同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方式不同.摄氧充足时,细胞通过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缺氧的细胞则选择抑制氧化磷酸化,通过糖酵解产生乳酸.但有些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也能进行糖酵解,从而产生大量的乳酸,这种糖酵解途径称为瓦氏效应.以前认为瓦氏效应主要存在于肿瘤细胞中,但近来发现在哺乳动物的生殖过程中也存在瓦氏效应.本文综述了哺乳动物生殖发育过程的瓦氏效应及其与一些生殖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甲烷是温室气体的一种,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们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全球绝大部分甲烷来自于产甲烷古菌的代谢,因此主要发生在厌氧环境之中。然而一些最新的研究发现,自然界的有氧环境中同样存在着甲烷产生现象,而产甲烷微生物也不仅限于产甲烷古菌。本文从微生物的产甲烷作用出发,对有氧环境中的甲烷产生进行整体的归纳,总结已有的研究结果,为以后产甲烷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iRNA介导的PKM2基因沉默对乳腺癌细胞中有氧糖酵解、细胞增殖和凋亡产生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细胞转染siRNA-PKM2的效率,葡萄糖和乳酸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的糖酵解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PKM2的siRNA 48h后,细胞摄取葡萄糖量及乳酸分泌量均明显降低(P0.05),两种与糖酵解相关的蛋白Glut1和PFK-1表达量均降低;细胞增殖速率减慢(P0.05);抗凋亡蛋白bcl-x L蛋白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caspase-9蛋白表达增多。[结论]siRNA介导的PKM2基因沉默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及增殖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郑杰 《生命科学》2012,(4):310-315
正常细胞代谢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的ATP提供。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细胞糖酵解增强,氧化磷酸化功能降低。长期以来,肿瘤细胞的有氧糖酵解被认为是由于线粒体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最近有不少研究结果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多数肿瘤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是完好的,肿瘤有氧糖酵解的改变被认为是其他多种因素(例如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低氧微环境、mtDNA突变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的研究表明,PKM2是一个重要的肿瘤启动和发展因子,可以通过糖酵解等多种途径影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进程,目前PKM2已经成为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靶点。围绕PKM2开展的靶向治疗方案中,除改变PKM2的酶活之外,还有一类重要策略就是降低其总体蛋白表达水平。综述了当前有关肿瘤细胞中PKM2蛋白水平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东亚钳蝎氯离子通道毒素(Buthus martensii Karshch chlorion channel toxin,BmK CT)是一类短链神经毒素,在体内和体外均能有效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侵袭和增殖。然而,BmK CT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探索BmK CT抑制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首先,通过蛋白质表达纯化获得带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标签的BmK CT蛋白和GST蛋白。利用圆二色谱检测两种蛋白质均具有α-螺旋二级结构,并且融合蛋白质GST-BmK CT热稳定性较好。通过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法检测GST-BmK CT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和A172)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GST处理组相比,1μmol/L GST-BmK CT处理组对U251细胞的抑制率更明显(U251细胞19±1.1 vs. 2.25±0.95,P<0.001, 48 h; A172细胞12±1.4 vs. 2.25±1.25,P<0.001, 48 h)。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鉴定出细胞内的63种代谢物,通过通路分析和聚类分析证实,GST-BmK CT处理影响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有氧糖酵解。根据峰面积统计数据显示,GST-BmK CT处理降低胞内丙酮酸的含量。GST-BmK CT处理组相比GST组,明显下调胞外培养基的乳酸分泌(16.33±3.78 vs. 35.6±2.31,P<0.001, 48 h),葡萄糖消耗(2.04±0.09 vs. 2.64±0.04,P<0.05, 48 h)和胞内腺苷三磷酸(ATP)含量(633.79±0.001 vs. 5392.71±266.67,P<0.05, 48 h)。结果表明,GST-BmK CT通过下调胶质瘤细胞有氧糖酵解水平降低ATP的生成。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GST-BmK CT降低U251细胞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 PKM2)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表达,进一步发现GST-BmK CT通过下调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降低PKM2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BmK CT通过下调HIF-1α的表达,降低PKM2介导的有氧糖酵解从而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4.
肿瘤抑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人们发现作为肺-肾出血综合征(Goodpasture)的抗原tumstatin(肿瘤抑素)具有新的特性,即可有效地抑制人内皮细胞的增生,引起内皮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达到抗肿瘤生长的目的。另外,它还具有其他内源性抑制因子所没有的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凋亡的特性。因此,肿瘤抑素对于肿瘤的治疗将具有更大的研究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学科学院昆明医学生物研究所研究生瞿素在胡云章导师指导下,论述了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他们认为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论其起源有去分化起源和干细胞起源,但大多数倾向于干细胞起源的观点。因肿瘤细胞能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分离,也能从乳腺癌实体瘤干细胞中分离。当前可针对细胞特异表面标记,可以靶向消灭肿瘤干细胞而治疗肿瘤疾病。有人证实只有部分肿瘤细胞具有致癌性,有人提示肿瘤是通过干细胞的增殖及其分化成组织特异的细胞类型;有人认为恶性肿瘤的产生发展是干细胞的分化受阻,而不是成熟细胞去分化。恶性肿瘤发生于…  相似文献   

16.
梁迎春  程龙  叶棋浓 《生物技术通讯》2012,23(3):436-439,460
肿瘤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到众多基因的过程,肿瘤的基因治疗也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因沉默治疗、抑癌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疗法、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肿瘤多药耐药基因治疗、抗端粒酶疗法和多基因联合疗法等。我们简要地对上述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肿瘤干细胞(cancer/tumor stem cell,CSC/TSC)假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极少量的瘤细胞充当着干细胞的角色,它们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无限增殖能力,且能驱动肿瘤的形成和生长。近年来,随着在血液肿瘤和实体瘤中相继发现CSC/TSC存在的相关证据,对CSC/TSC的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对肿瘤的复发、转移、耐药性等特点也有了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就近年来该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给许多绝症患者带来希望。基因治疗的范围已从最初的单基因疾病扩展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及自身免疫等诸多领域,其中以恶性肿瘤为主要对象。本文综述了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转移方法、基因治疗策略、导向基因治疗及其在应用上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前景光明的肿瘤治疗方式,肿瘤疫苗能帮助机体产生针对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和长期的免疫记忆来治疗肿瘤,是癌症免疫治疗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肿瘤疫苗按制剂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即细胞疫苗、病毒疫苗、多肽类疫苗和核酸类疫苗。这些疫苗能通过增强机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而发挥清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该综述将对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进行讨论,以期为深入理解肿瘤疫苗、开发新型肿瘤疫苗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全球范围导致的死亡人数正逐年增加。其病灶不仅包括癌细胞,还涉及相当数量的良性细胞群和非细胞组分,如胞外基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脉管系统等。即便经过治疗,患者死亡率仍长期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癌细胞已经获得耐药性。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一个曾经被医学界遗忘的角落——在疾病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与耐药性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这一国际热点话题对当前进展进行概述,重点介绍肿瘤微环境诱导疾病耐药的几种途径,并展望将来临床实践中应当具备的核心理念和亟需掌握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