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Beagle犬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Beagle犬动物模型 ,为进行临床治疗及预防Hp感染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对Beagle犬进行一定程序的预处理后 ,口服灌喂Hp液体培养悬液。在以后不同时间段通过胃镜观察、组织培养、酶试验、粪便全菌ELISA检测、14 C 尿素呼气试验、PCR以及抗体检测等方法对Hp感染Beagle犬情况进行检测 ,观察细菌所引起的病理改变及定植时间。Beagle犬感染Hp数月后胃镜观察动物大体标本仍有病理改变 ;组织培养、酶实验、全菌检测及其它检测试验均阳性。Hp可以长时间定植于犬胃粘膜上并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 ,Beagle犬可以作为Hp感染动物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抑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对胃粘膜黏附已经成为了治疗Hp引起疾病的又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利用天然可抑制Hp黏附的活性物质进行了概述,旨在为研究和开发幽门螺杆菌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小鼠感染模型。方法:建立Hp经口感染SPF级小鼠的动物模型,取小鼠胃粘膜组织,利用PCR技术、尿素酶实验、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接种小鼠,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Hp可感染C57BL/6小鼠并在小鼠胃部定植。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致人胃病的小鼠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致人胃病的小鼠模型.方法用Ⅰ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三种SPF级小鼠(BALB/c、NIH、 KM)采用循环滴喂攻击等方法处理,从菌体定值、抗体水平、病理变化三个方面分14、39、69、105 d进行测试.结果 Hp可持续定植于各供试小鼠胃粘膜上,并刺激Hp抗体(IgG)维持一较高水平,Hp在小鼠上主要引起以胃粘膜变性坏死为主,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炎症反应,这为Hp致人胃病的症状相似.结论为Hp的致病机理,治疗药物和疫苗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小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病证结合肝癌动物模型体现肝癌病与证的紧密联系,符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为中医药抗肝癌实验研究提供了中医理论基础,在肝癌疾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复制具有中医证侯特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选择对证治疗药物,从方证对应的角度着手用药,可以深入系统地阐明中药复方治疗肝癌的体内作用机制,为找寻肝癌中医证的实质提供新的方案和手段,已成为中医肝癌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病证结合肝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的球形变异及其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幽门螺杆菌 (H 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在不利于其生长繁殖的环境中易发生球形变异 ,如延长培养时间、进入无营养成分的水中、改变环境氧浓度、接触抗生素等均可使Hp转变为球形菌。球形 Hp在体外常规培养条件下不能繁殖 ,但具有活力 ,具有低代谢活性 ,在水中可存活较长时间 ,进入动物体内可致动物模型胃炎 ,推测球形 Hp在体内适宜的环境下可回复转变为螺旋菌 ,从而导致胃炎等消化性疾病的发生 ,因而认为球形菌可能在 Hp感染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临床化学治疗剂的应用 ,使 Hp在化学治疗压力作用下转化为球形 ,并潜伏于机体内 ,成为日…  相似文献   

7.
胃癌(gastric cancer)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性的医疗难题,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自20世纪80年代初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Marshall和Warren首先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至今,Hp与胃癌的关系为人们所关注。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逐渐接受了Hp感染为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学者认为根除Hp治疗可以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报道根除Hp治疗并不能预防胃癌的发生发展,也不能降低胃癌的发生率。胃癌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Hp感染作为单一致病因素如何引起胃癌的发生目前尚未阐述清楚。本文旨在对Hp感染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丽珠胃三联不同疗程对胃溃疡的疗效,为临床合理使用丽珠胃三联提供依据.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7天治疗组、14天治疗组和21天治疗组三组,分别给予丽珠胃三联治疗7、14、21天,每日2次.疗程结束后,停药1月复查胃镜和HP检查,以判断溃疡愈合和Hp的根除情况.结果:经丽珠胃三联治疗7、14、21天后,Hp得到有效根除,胃溃疡愈合率大幅提升,其中7天治疗组Hp的根除率达81.39%,溃疡愈合率达79.07%,14天治疗组和21天治疗组Hp的根除率和胃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7天治疗组(p<0.05),14天治疗组与21天治疗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三组方案均能有效治疗胃溃疡,并能有效地根除幽门螺杆菌.14天疗程方案为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多数地区感染达50%,细胞空泡毒素(VacA)及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在Hp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Hp菌株的VacA和CagA存在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研究Hp的vacA和cagA基因及其产物对于进一步阐明与临床的关系、Hp感染疾病的防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子痫前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妊娠疾病,主要症状有高血压、蛋白尿、内皮功能障碍、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以及滋养层细胞浸润不足等,动物模型是研究本病发病机理与开发诊治手段的主要工具.长期以来,针对子痫前期主要症状已经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但不同的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至今仍没有一个理想的子痫前期动物模型,这也是子痫前期病因不明和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已有的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不同研究需要而选择合适的模型,并为开发更为理想的子痫前期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根除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显示Hp的根除疗效在下降,本文就有关影响Hp根除疗效的相关因素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炭疽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对它们的有效性研究不能在人体进行,因此实验模型的选择就特别重要.目前常用的细胞模型主要包括CHO细胞和J774A.1细胞.动物模型种类较多,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兔和猴等都被作为炭疽的动物模型加以研究.由于模型选择的差异,实验结果常出现较大差异,甚至得到相反的结果.回顾了以往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上进行的炭疽实验,分析选择炭疽研究模型的原则和依据.同时,为探讨不同模型之间产生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简要介绍了炭疽杆菌的致病机理,以及炭疽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人类疾病分子机理和治疗靶点的重要途径和材料.狨猴是最小型实验灵长类动物,其体型小、繁殖快、遗传进化及生理生化方面与人类接近,是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的理想实验动物之一.因此,利用高效的生殖工程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基因修饰狨猴具有巨大的生物医药价值.本文就狨猴生殖工程技术和基因修饰进行综述,旨在开拓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推动疾病机理和新药创制的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020年全球疾病负担”排名第二的重大疾病,防治抑郁症的创新药物研发已成为医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关于抑郁症临床治疗和抑郁症动物模型进展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提高抑郁症动物模型临床预测效度”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提出关于抑郁症动物模型转换研究的一些策略,以期能为建立临床预测效度高的抑郁症动物模型和创新抗抑郁药物研发的革命性突破奠定基础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菌,世界上约50%的人群有Hp感染.感染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如不进行治疗,可终身定植于人的胃黏膜上皮,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18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健康正常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调查分析两组微生物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史等资料,同时观察治疗疗效。研究显示,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Hp)、肺炎支原体、链球菌感染率和螨虫阳性率分别为61.02%、16.10%、10.17%和13.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牛奶、鸡蛋、虾过敏的比例分别为9.32%、11.02%和8.4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药物过敏史、家中饲养猫、狗等动物、家中近3个月装修的比例为22.88%、45.76%和17.8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是发生过敏性紫癜的危险因素(OR=1.613, p<0.05);Hp感染和无Hp感染患者治疗疗效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Hp感染可能是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的影响因素,但Hp感染对治疗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人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同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Hp感染过程和其致病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根据其全基因组测序及基因功能解析结果阐述了Hp基因组中重要的结构特征,基因的表达调控方式,以及毒力相关基因在Hp感染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8.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预后不良的严重疾病,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有的治疗手段不能治愈,只能减缓疾病的进程.动物模型是研究PAH的重要工具,在PAH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和防治策略评估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经典PAH动物模型(缺氧和野百合碱模型)和PAH...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 方法 :35例肝硬化患者及 2 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测定Hp感染情况及空腹血氨浓度 ,对于Hp阳性病人口服质子泵抑制剂三联方案1周后测定空腹血氨。结果 :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氨较Hp阴性的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氨显著升高(P <0 0 1)。根除Hp后 ,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氨浓度显著下降 (P <0 0 5 )。 结论 :Hp感染可引起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 ,对此类患者采用Hp根除治疗 ,可显著降低血氨浓度。抗Hp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及治疗肝硬化患者的高氨血症及由此诱发的肝性脑病及亚临床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20.
嗜酸乳杆菌(乐托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嗜酸乳杆菌 (乐托尔 )对人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证实 Hp感染阳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 ,分别给予嗜酸乳杆菌治疗组与胃三联的对照组 ,给药后观察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溃疡愈合情况 ,胃粘膜 Hp感染情况 ;结果 :(1)总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9.8% (35 / 37) ,对照组为 92 .9% (34/ 36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 )溃疡愈合率 :两组病人愈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是85 .9% (5 5 / 6 4 )和 92 .1% (71/ 77) ,两组χ2 检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3) Hp转阴率 :两组在 4周末分别是治疗组 6 7.3% (33/ 4 9)和 84 .5 % (49/ 5 8)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嗜酸乳杆菌在抑制 Hp感染作用与抗菌素相仿 ,值得临床上应用 ,是临床上抗 Hp感染治疗极的前途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