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专业教学的目标要求。跨文化交流要求既输入外国文化(目标文化),也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大学以文教化的功能逐渐淡化,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从纽曼的大学理念视角出发,以笔者所在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为受试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式探究跨文化交际教学改革的效果。研究表明纽曼大学理念下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改革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显著差异导致我国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时存在很大的障碍,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因此,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必要。本文则主要就如何在英语读写课上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阐述,以促进大学生英语交际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蕴涵十分丰富,所有的人类知识和行为无不体现其中,诸如生活方式、历史地理、宗教信仰、民族习俗、思维模式等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互动,它一方面强调不同文化间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注重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蕴涵十分丰富,所有的人类知识和行为无不体现其中,诸如生活方式、历史地理、宗教信仰、民族习俗、思维模式等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互动,它一方面强调不同文化间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注重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待客礼仪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礼仪已经成为国家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地区的人接受着不同的教育,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从而引起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导致各国的日常礼仪有所差异。了解不同国家的礼仪有利于深入了解国家文化,避免造成尴尬的局面,以便更好地促进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旨在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在常见交际礼仪、个人隐私、女性地位及称呼方面的不同,分析文化差异对两国交际的影响,探讨克服文化差异障碍的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6.
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之一。在跨文化交际中,颜色词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具有不同的用途、文化意蕴和文化价值。本文就以颜色词为例,重点讨论在中英两种语言当中其不同的文化特征,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在文化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A群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有增多趋势,甚至呈暴发流行。现已证实,该菌出现了侵袭力极强的强毒株,所引起的疾病类似于葡萄球菌毒休克综合征已证实,该菌出现了侵袭力极强的强毒株,所引起的疾病类似于葡萄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TSS),故称为毒素休克样综合征(TSLS)。本文就近10年来,TSLS的临床表现与致病机制、A群链球菌起抗原、粘附机制以及M蛋白疫苗研制进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HS)大鼠淋巴管与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E)反应性的变化,探讨淋巴管与血管反应性的关系。方法:大鼠行左侧腹部手术,分离胸导管,测量淋巴管压力(LP);股部手术,经股动脉测量平均动脉血压(MAP)。休克组经股动脉放血复制HS模型(维持MAP40mmHg左右,3h),假手术(sham)组仅手术。在休克不同时间点(或相当),股静脉注射NE(5μg/kg.bw),观察给予NE前后两组大鼠LP以及MAP的变化。结果:休克即刻淋巴管对NE的反应性与sham组无明显差异,到休克0.5h时淋巴管对NE的升压反应开始减弱,至休克3h依然维持低反应性;与sham组相比,休克组血管对NE反应性呈双相表现,休克即刻血管高反应性,休克1h后对NE的升压作用开始减弱,表现为血管低反应性;休克后二者的反应性相关。结论:大鼠HS后淋巴管出现低反应性,且出现在血管低反应性之前;休克发展进程中淋巴管与血管对NE的低反应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影片《刮痧》以中医刮痧治疗为切入点,剖析中西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流中如何缓解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提高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最后走向交汇融合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0.
测定绿脓杆菌冷休克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当处于不同生长阶段时对冷敏感性表现不同的现象,建立了绿脓杆菌冷休克率的测定技术,可用于测定群体绿脓杆菌的生长情况。应用该技术,实验群体绿脓杆菌生长各期的肉汤培养物,观察冷休克率变化规律,对照群体细菌生长曲线可见两者有一定程度吻合,同时也有差别,后者主要在于细菌冷休克率峰值出现早于细菌活菌数峰值,而当细菌达到稳定期时,其数量居高不下而后才逐渐降低,此时,冷休克率的降低则迅速而明显,可清楚地表明细菌生长状态,较早地预示群体细菌生长势头。对实验动物及少量烧伤病人创面标本检测的结果表明冷休克率测定有助于检出生长的优势菌群,此点将在机会致病菌的微生物病原性确定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国家的语种,都不是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英语也不例外。可以说文化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通过文化而呈现。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高职院校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务必从语言和文化这两者上双管齐下,方能培养出具备语言能力卓越与文化底蕴浓郁的学生来。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水压处理和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两种方法进行了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水晶彩鲫四倍体的研究。水晶彩鯽受精卵在受精后(发育水温14—15℃)50、54、55和60min时的静水压(650kg/cm~2)处理(3min)组中都出现了四倍化胚胎,而在受精后48和48min以前的相同处理组中都没有观察到四倍化胚胎。在受精后(发育水温16-18℃)48、50、52、55、56和60min时的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组中,也都出现了四倍化胚胎,且四倍化率比仅用静水压处理高,但存活率更低。在经过处理而发育形成的胚胎中,既有四倍体、次四倍体和4n/2n嵌合体,也有二倍体和次二倍体,并在一些次二倍体和次四倍体中期相中还观察到休克处理致使染色体断裂的痕迹——染色体片段。在抑制卵裂诱发加倍的效应期内,可能存在瞬间对休克耐受性较强的时期,而在此前后,对休克更为敏感。在少数处理组中,已筛选出了数尾四倍体鱼。文中还对鱼类四倍体的诱导技术、抑制卵裂诱发染色体组加倍的效应期以及四倍化胚胎的存活率和生命力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卢红 《蛇志》2005,17(4):289-290
感染性休克是因感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的循环功能衰竭综合征。多年来,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50%)。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衰退、体弱多病、易受外界因素干扰,适应能力减弱,在原发病基础上,一旦出现急性感染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治疗过程漫长,疗效不一。我科于2004年1月和2005年4月,对6例老年病人进行了抗感染性休克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的诊治策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的人口学、流行病学、病因分类、传染病发生至休克出现时间、早期临床诊治与转归等情况,总结诊治经验.结果:本组68例急性传染病休克主要来自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细菌和病毒是休克发生的主要病原,分别占54.4%和30.9%,仅25%的病例病前有明确的传染病接触史.51.9%的患者存在误诊误治现象.在明确休克发生病理机制的前提下,早期快速有效的抗休克、抗感染治疗,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积极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并给予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治愈出院率92.6%,平均康复住院时间3~11天,平均(5.8±2.4)天.结论:急性传染病休克早期误诊现象突出;给予积极抗体克、抗感染、激素治疗,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结合对症支持治疗,可在短期内治愈患者.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无特殊致病菌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及肠道细菌易位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复苏后5小时,肠道微生态即发生改变,表现为回肠内肠杆菌菌量增多,肠道内类杆菌与肠杆菌菌量比值下降,而后这一改变随时间推移逐渐恢复;肠道细菌易位率也有类似变化,易位细菌以肠杆菌为主。结果提示,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道细菌易位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敏 《蛇志》2004,16(4):59-60
休克是小儿烧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亦是导致烧伤小儿死亡的原因之一.据研究,小儿烧伤面积与休克的发生率有明显的相关性,小儿烧伤面积超过20%时,休克发生率已达30.9%,烧伤面积达40%时,休克发生率已超过50%[1],且小儿血容量与体表面积之比较成人小,相对血容量少,伤后较易并发休克,故通过加强休克期的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从而降低其死亡率.现将我院2003年9月~2004年5月收治的15例重度烧伤小儿并发休克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水压休克方法研究了促使第二极体保留诱发三倍体水晶彩鲫的最佳条件。在卵受精后4—5min采用600kg/cm~2或650kg/cm~2的静水压处理3min,不但能导致100%的三倍化,而且胚胎的存活率相当高,孵化率为对照组的90%左右。研究表明,静水压休克是进行鱼类染色体组操作的有效方法,休克的最佳条件易于掌握,处理程序易于标准化。文中讨论了静水压处理的条件与三倍体出现率和胚胎存活率的关系,以及最佳条件下和不适条件下胚胎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联系,以HSP60为代表的热休克蛋白通过诱导自身免疫,增强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HSP27为代表的热休克蛋白可以抑制氧化应激,降低炎症免疫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迁移、凋亡,增加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这些热休克蛋白作用的新认识对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利用cDNA微阵列检测了小鼠内毒素休克2 h及20 h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发现内毒素休克2 h有128个基因表达上调,3个基因下调;内毒素休克20 h有51个基因表达上调,21个下调.并用RT-PCR进一步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初步分析了基因表达谱改变的意义.有助于从基因组水平阐明内毒素休克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休克发病中的体液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对休克的实验研究已进行了半个多世纪,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作为危急重症,休克仍是威胁人们生命的常见症候群。六十年代以来,在休克发病的微循环学说指导下,合理补液和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早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已取得成效,死亡率显著降低。虽然,近20年来,抗菌素和心脏病监护有了飞速发展,但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各种晚期休克的预后,并无根本性好转,死亡率仍很高。这表明,休克过程远比人们所认识的复杂得多,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还需要发展和补充。七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对休克的研究,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联系休克时血液流变动力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