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按照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建设宗旨,以中医药专科院校药学类专业生物化学及技术课程为例,从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技术、教学团队等方面探索与实践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全球的兴起,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虽然目前国内外高校慕课资源中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在不断增多,但这些课程缺乏系统分析研究,实践运用较少。本文将从慕课平台中生物化学课程分布特点,包括主要慕课平台、开设机构、授课语言、课程内容等方面,对这其中的生物化学课程资源进行分析,探讨军医大学生化教学在慕课时代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致力将信息化时代的慕课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帮助教师在大量的慕课课程中进行选择,为促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鼎湖山站DHF)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重要成员, 也是国家科技部重点野外台站(CNERN), 主要研究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格局和过程。根据鼎湖山站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化实践, 结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智慧型野外台站建设的组成与结构, 重点介绍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据监测、数据管理、信息服务与管理, 基于3S 技术的数字化台站建设等内容, 为野外台站的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于2017年颁布了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大纲,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能为我国生物学课程改革提供参考.通过对新州课程大纲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跨课程学习内容、模块内容等方面进行译介与述评,并与我国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比较,突出新州课程大纲的重要特色,得到以下3点启示:1)在课程中融入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5.
针对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需求,结合"医学分子微生物学"优质课程建设,阐述在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材及网络资源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效果,为同类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1986年以来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大纲、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生物学课程性质的研究不断深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阐述了生物学课程是学科课程、科学课程、国家课程,以及它在中学阶段必然存在必修课程。生物学课程与物理学课程、化学课程等科学课程共同构成了科学课程群。同时,生物学课程是蕴含生命观念的科学课程,是研究"人"的科学课程,是具有"人文色彩"的科学课程,从而彰显了生物学课程与其他科学课程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于汉寿  杨冰 《微生物学通报》2011,38(7):1112-1116
从研究生"高级微生物学"课程的定位、研究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知识背景差异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目前研究生"高级微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建立师生交流平台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专业研究生实验课设计思路与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介绍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实验课程"现代微生物研究技术"的设计思路与特色,就教学团队的组建、实验内容的设置、课程的实施和教材的编写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录用的稿件,其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信息网络转播权为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作者不得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该文稿,但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继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文稿中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非期刊类文集中。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本刊全文资料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其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费一次性给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的特点,提出了对"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建议。通过多个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案例,阐述了创设学习情境、任务驱动式教学、生产性实训等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并介绍了微课程、模拟仿真软件等多种取得良好效果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尝试。  相似文献   

11.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是将优质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资源与面对面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创新。本文开展了对微生物学课程"SPOC-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从教学方案的设计、"SPOC-课堂"教学实施到多维度的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优质的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地提高了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学、农学、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基础核心课程,也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猛、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高校为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应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建设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将我国科学家的突出科学贡献、教材知识点以及相应的思政内容有机整合,实现巩固知识、强化专业教学,加强思政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本文介绍了以我国科学家的案例进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典型案例融入到教材知识点中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情况,总结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的主要成绩,查找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改进意见。方法:对我校2013届(应届生)306名、2011届和2012届(往届生)333名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结果: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认为本专业核心课程知识和技能模块设计合理,且应届毕业生认可度高于往届毕业生;对专业类纸质图书、纸质期刊等课程资源满意度高,认为专业类精品课程、教学视频等课程资源需要进一步改善;毕业生对专业知识考评认可度较高,应届生认可度优于往届生。结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效果较好,特别是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评价合理,但在专业技能训练和课程资源建设方面需重点加强。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引入思政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课程思政"是对高校思政教育直接渠道"思政课程"的拓展和深化,是建构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本文积极挖掘"微生物学实验"与课程思政的融入点,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引入典型案例、教育效果等方面,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力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致作者     
<正>本刊录用的稿件,其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信息网络转播权为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作者不得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该文稿,但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继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文稿中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非期刊类文集中。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本刊全文资料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其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费一次性给付。  相似文献   

16.
致作者     
<正>本刊录用的稿件,其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信息网络转播权为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作者不得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该文稿,但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继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文稿中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非期刊类文集中。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本刊全文资料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其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费一次性给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录用的稿件,其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信息网络转播权为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作者不得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该文稿,但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继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文稿中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非期刊类文集中。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本刊全文资料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其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费一次性给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录用的稿件,其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信息网络转播权为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作者不得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该文稿,但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继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文稿中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非期刊类文集中,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本刊全文资料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其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费一次性给  相似文献   

19.
致作者     
<正>本刊录用的稿件,其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信息网络转播权为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作者不得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该文稿,但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继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文稿中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非期刊类文集中。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本刊全文资料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其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费一次性给  相似文献   

20.
致作者     
<正>本刊录用的稿件,其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信息网络转播权为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作者不得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该文稿,但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继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文稿中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非期刊类文集中。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本刊全文资料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其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费一次性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