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光暗比(14,10)、温(27±1)℃、湿(60%一80%RH)环境模拟箱内,研究了取食低、中、高三种不同施氮量的棉花、小麦、玉米和大豆繁殖器官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并通过对不同施氮量寄主植物繁殖器官的成分分析,探讨了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四种寄主植物的C/N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并且大豆的C/N比(分别为0.5、0.4和0.3)<棉花(分别为1.1、0.9和0.9)<小麦(分别为4.5、4.O和3.8)<玉米(分别为5.2、4.2和4.2)。取食不同的施氮量寄主植物对棉铃虫发育和存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龄(1~3龄)幼虫期,即随寄主植物C/N比下降,低龄幼虫的发育历期缩短,存活率提高;并且取食C/N较低的寄主植物的发育速度和存活率高于取食C/N较高的寄主植物。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成虫产卵量均呈上升趋势;取食较低C/N比寄主植物的种群增长指数呈先后升后降趋势,而取食较高C/N比的寄主植物则呈上升趋势。取食C/N比适中的寄主植物更有利于该害虫的繁殖及其种群增长,C/N比太高或太低均不太有利。不同施氮量的寄主植物对棉铃虫发育与繁殖的影响是由于其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及两者间比例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
食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侯茂林  盛承发 《昆虫学报》2000,43(2):167-175
用棉花、花生、玉米及人工饲料作为食料,模拟幼虫田间取食习必,同时为雌蛾设立补补充和无补弃营养两个处理,研究了食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4种食料组幼虫历期之间有显著差异:雌、雄肾重花生组显著小于其余三组。雌蛾腹部干重及其脂肪百分含量与雌肾体重的排列顺序一样,雌蛾腹部干重人工饲料组显著大于棉花组和花生组。雌蛾寿命和繁殖受幼虫食科和成虫食物  相似文献   

3.
成虫取食对棉铃虫雌蛾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茂林  盛承发 《生态学报》2000,20(4):601-605
试验对雌蛾设置5个食物处理,定量地研究了成虫取食对棉铃虫蛾繁殖和寿命的影响,成虫取食对雌蛾与寿命和主效量均显著影响,补充营养延长雌蛾寿命,提高产卵量,并且」补充营养对产卵量的影响比其对寿命的影响更大,分析表明被营养的作用在于提高雌蛾后期的存活率和产卵量,前期补充营养比后期补充营养具有更大的作用。雌雌全重及其蝮部干重受成廊和的自龄的双重影响,补充营养时雌蛾体重、腹部干重及其脂肪含量下降慢,补充营养可  相似文献   

4.
不同食料植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阮永明  吴坤君 《昆虫学报》2001,44(2):205-212
报道了棉花、烟草、番茄和辣椒4种植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棉铃虫成虫喜欢在番茄上产卵,在辣椒上的着卵量最少。初孵幼虫喜选食嫩棉叶,选食辣椒嫩叶的虫数最少。4组幼虫取食嫩叶时的平均相对生长速率都有显著差异,顺序为棉叶组>烟叶组>番茄叶组>辣椒叶组。幼虫存活率以取食棉花时最高,取食番茄时最低。棉花组成虫的产卵量最高,烟草组的产卵量最低。取食棉花的棉铃虫种群增长的速度约为取食番茄时的14倍。6龄幼虫能有效利用和转化棉铃、烟草蒴果、辣椒果实,而对番茄果实的利用和转化效率较低。棉铃虫可分别以这4种植物的不同器官为食完成世代循环。其中,棉花是最适宜的寄主,辣椒和番茄是较不适宜的寄主。  相似文献   

5.
食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侯茂林  盛承发 《昆虫学报》2000,43(2):168-175
用棉花、花生、玉米及人工饲料作为食料,模拟幼虫田间取食习性,同时为雌蛾设立补充和无补充营养两个处理,研究了食物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4种食料组幼虫历期之间有显著差异;雌、雄蛹重花生组显著小于其余三组。雌蛾腹部干重及其脂肪百分含量与雌蛹体重的排列顺序一样,雌蛾腹部干重人工饲料组显著大于棉花组和花生组。雌蛾寿命和繁殖受幼虫食料和成虫食物的双重影响。喂10%蜂蜜时,雌蛾寿命、交配率和产卵量在四个幼虫食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喂以清水时,花生组雌蛾均未交配,寿命和产卵量显著小于其余三组。从同种幼虫食料来看,除人工饲料组外,其余3组雌蛾喂清水时的产卵量和寿命均比喂10%蜂蜜溶液时的显著下降。基于这些结果,作者认为棉花、玉米比花生更适合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田间自然栽培状态下,不同食料植物的糖分含量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较大,含氮量的变化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陈法军  吴刚  戈峰 《昆虫学报》2004,47(6):774-779
通过室内饲养实验研究了在高CO2浓度(738.8±25.7μL/L)中生长的小麦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生长发育,繁殖以及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1)取食高CO2浓度大气中生长的麦粒的棉铃虫对食料的取食量和粪便排泄量增加,与对照相比,取食量和粪便排泄量分别增加46.3%(P<0.05)和37.8%;(2)大气CO2浓度增加影响了麦粒中的营养成分的含量,其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葡萄糖和总糖的含量及碳氮比(C∶N)都显著增加,果糖和粗蛋白的含量都显著降低;(3)大气 CO2浓度升高所导致的麦粒营养成分的变化影响了棉铃虫幼虫的食物利用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棉铃虫幼虫对食物的毛转化率和净转化率分别降低27.2%和25.4%,对食物的相对取食率则显著提高58.8%(P < 00.1)。据此推测,未来高CO2浓度的大气环境会降低春小麦的营养价值,从而影响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加重其对小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以蛹滞育越冬,秋季低温和短光照是诱导滞育的主导因素[1]。对棉铃虫及其近缘种美洲棉铃虫H.zea(Boddie)、澳洲棉铃虫H.punctigera(Harbwick)、烟芽夜娥Heliothisvirescens(Fabricus)的研究表明,滞育蛹和发育蛹在外部形态、呼吸代谢、抗逆性、内部器官发育、生化成分、激素水平等方面均明显不同。由于它们滞育的诱导过程主要发生于幼虫期,故其滞育和非滞育个体的某些生理生态特性差异在幼虫期即有所体现。例如,棉铃虫两类个体的呼吸代谢速率在5龄幼虫期即有所差异,到6龄…  相似文献   

8.
不同寄主植物对烟粉虱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宝利  任顺祥  林莉  P.D. Musa 《生态学报》2003,23(6):1206-1211
研究了烟粉虱 B型 (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在番茄、茄子、黄瓜和甘蓝上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在 2 6± 1℃的条件下 ,烟粉虱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存活率以在甘蓝上的最高 ,为 68.5 5 % ,黄瓜上的最低 ,为46.2 8% ;发育时间以在茄子上最短 ,为 1 7.5 d,黄瓜上最长 ,为 1 9.3d,差异显著 ;平均单雌产卵量以在甘蓝上最大 ,为 1 43粒 ,黄瓜上最小 ,为 98.2 5粒 ;成虫的寿命以在甘蓝上最长 ,平均为 2 5 .2 d,黄瓜上为 1 7.2 d;内禀增长率 rm以在茄子上的最大 ,为 0 .1 41 6,黄瓜上最小 ,为 0 .1 1 43。综合比较 4种不同寄主植物 ,茄子是烟粉虱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最适宜的寄主  相似文献   

9.
研究4种食物对真水狼蛛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喂果蝇时,幼蛛世代存活率最低;喂混合食物时幼蛛历期最短;单喂果蝇时,历期最长.幼蛛腹部体色与所喂食物颜色相近.喂混合食物的幼蛛,其背甲宽度和体重均大于其他3种食物.雌蛛所产卵袋数和产卵总量均以喂混合食物时为最高.多种食物混合喂养,有利于真水狼蛛的个体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10.
CO2浓度升高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直接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刚  陈法军  戈峰 《生态学报》2006,26(6):1732-1738
利用CDCC-1型密闭式动态CO2气室,在人工饲料下研究了不同CO2浓度(750μl/L vs.370μl/L)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直接影响,以及对棉铃虫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和酶的含量。结果表明:(1)高CO2浓度大气中生长的棉铃虫种群发育延缓,单雌产卵量增加,虫体重量减轻,内禀增长率下降,而对人工饲料的消耗量和粪便排泄量增加。与对照相比,高CO2浓度下饲养的棉铃虫幼虫的发育历期延缓了15.14%(P〈0.01),幼虫的取食量增加了8.03%(P〈0.01),粪便量增加了14.54%(P〈0.05)。(2)高CO2浓度可影响棉铃虫幼虫对人工饲料的利用效率。与对照相比,在750μl/L CO2饲养下棉铃虫幼虫的相对消耗率、生长效率,食物转化率和近似消化率均有所降低。(3)高CO2浓度还改变了棉铃虫幼虫体内的营养物质的含量和酶的活性。与对照比较,750μl/L CO2饲养下棉铃虫幼虫体内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下降了14.16%(P〈0.01)和28.40%(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26.43%、9.12%和40.17%,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下降了20.25%(P〈0.01)。  相似文献   

11.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敏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维嘉  赵焕香 《昆虫学报》1990,33(2):155-160
本文利用生物测定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就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übner)对溴氰菊酯敏感性及体内酶的活力变化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具有诱发棉铃虫对药剂敏感性发生变化的可能性.羧酸酯酶是引起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酶广泛分布于昆虫体内务组织中,以消化道内的活力为最高.专一性酶抑制剂的增效试验显示,TPP与溴氰菊酯混配是溴氰菊酯单用时的9倍,证实羧酸酯酶是棉铃虫代谢溴氰菊酯杀虫剂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几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棉铃虫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几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ǖbner)生物活性的室内研究结果表明:以IKI-7899和昆调1055饲喂棉铃虫成虫能降低其产卵的孵化率,但对其寿命和产卵量均无影响.以IKI-7899浸卵,125ppm的浓度即可致使处理卵孵化出的幼虫在二、三龄前死亡50%以上.IKI-7899和昆调1055对棉铃虫幼虫的触杀毒力均高于其胃毒毒力,并表现较高的生物活性,而灭幼脲Ⅰ号和苏脲Ⅰ号的活性极低.以含毒人工饲料饲喂幼虫两天,IKI-7899、昆调1055和灭幼脲Ⅰ号的毒力值均比饲喂一天的高5倍以上;而连续饲喂至化蛹期的毒力值比饲喂一天的高5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营养生态学的研究:食物中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人工饲料研究了食物中不同含糖量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fibner)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基础饲料含粗蛋白质9.7%.饲料含糖12.5%对棉铃虫有最佳的营养效应.糖对蛋白质的比率在1.0—2.0对棉铃虫种群生长比较适宜.含糖量低于10%导致蛹的脂肪含量下降、成虫寿命缩短、产卵量显著减少.饲料含糖量超过28%使幼虫取食速率降低、代谢负担加重、发育历期延长、成虫繁殖力下降.因此,棉铃虫正常发育和繁殖所需的饲料碳水化合物含量应高于其蛋白质含量.这些结果与棉铃虫的食性特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华北棉区棉田中棉铃虫的取食行为及为害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翟连荣  丁岩钦 《昆虫学报》1992,35(3):257-266
在大量田间实验的基础上,本文揭示华北棉区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bner)在棉田中的取食行为及其咬食棉花不同发育阶段的繁殖器官的组成和数量.根据棉铃虫的取食行为与其寄主植物棉花生长发育的关系,分别列出第二、三、四代幼虫期内棉花全株上各发育阶段的繁殖器官的组成、各龄幼虫所在果枝上繁殖器官的组成、各龄幼虫咬食不同发育阶段繁殖器官的组成和数量以及其中脱落的数量.分析了不同世代幼虫取食行为的差异,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用于棉田害虫管理系统的棉铃虫取食模型.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幼虫小网膜细胞对光暗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少南  常玉珍 《昆虫学报》1992,35(4):434-437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s(Hübnner)5龄幼虫小网膜细胞内一些细胞器的昼夜变化.其中色素颗粒,内质网,多泡体和多片层体变化特别显著.天亮3小时后,细胞内出现大量多泡体,多片层体和形态介于两者之间的细胞器.它们的数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天亮10小时后,大部分在细胞内消失.从天黑后2小时至天亮前2小时的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由滑而内质网构成的髓样体.天亮后它们在细胞内消失.昼夜交替还导致细胞内屏蔽色素颗粒周期性的水平和垂直移动.结合现有资料,我们对上述现象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用氰戊菊酯对来自阳谷的棉铃虫(YG)Heliothisarmigera(Hubner)进行抗性品系的筛选。在15代期间经过9代的室内选育,获得抗性品系(Fen-R),抗性倍数高达2463倍,筛选后F1,代LD50值(24.1412g/头)比筛选前F1代LD50值(0.2020 g/头)提高了119.5倍。对来自偃师的棉铃虫(YS)进行了连续两代单对筛选,得到敏感品系(Fen-S),敏感品系的LD50值为0.0116g/头,接近1983年东台敏感品系的LD50值(0.0098g/头)。Fen-R抗性品系筛选前后分别测定了七种杀虫剂的剂量-死亡回归线,发现Fen-R抗性品系对溴氰菊酯[LD50(Fen-R)LD50(YG)=5.2X]和氯氰菊酯(2.5X)具有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而对功夫菊酯(0.66X),氯菊酯(0.87X)、灭多威(0.74X)及久效磷(1.5X)没有交互抗性。氰戊菊酯加Pb的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主要是由于多功能氧化酶的代谢作用。毒理学资料还暗示抗性为多因子(基因)的。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越冬蛹呼吸代谢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吴坤君  龚佩瑜 《昆虫学报》1989,32(2):136-143
在25℃、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饲养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幼虫,分别形成滞育的越冬蛹和发育蛹,用Gilson呼吸计研究其呼吸代谢.两组棉铃虫在蛹期的代谢速率(微升氧气/毫克鲜重/小时)都呈U-型曲线变化.越冬蛹呼吸代谢的特征是:代谢速率显著降低;U-型曲线的底线延续很长时间;几乎全部利用脂类作为代谢底物.预计滞育的棉铃虫在6龄幼虫期的代谢速率已明显降低.由于在诱导滞育的条件下蛹并不一定全部进入滞育,滞育与非滞育个体在化蛹初期又没有形态上的区别,所以它们的代谢速率差异可以用作判断蛹是否滞育的标准.根据呼吸资料估测,棉铃虫越冬蛹在长达7个月的越冬期内消耗能量约800(雌)—900(雄)焦耳,只比发育蛹(历期约两周)消耗的能量多70%左右.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子江  薛志华  张治 《生态学报》1993,13(2):185-193
本文通过跟踪观察24593个有效样本,归纳为24个消亡因子,组建了18个世代生命表和3个平均生命麦。剖析了长江下游棉区棉铃虫自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K-值分析和组分(M(si)值)分析说明种群数量变动最大的阶段是在生命前期(即卵至2龄期)。b,r~2值综合分析法表明影响第2、3、4代种群数量消亡的关键虫期分别为4龄、6龄和蛹期。b值分析和K-值图解表明影响种群数量消亡的关键因子:2代为齿唇姬蜂和土壤含水量、风雨冲刮,3代为胡蜂和三突花蛛、小花蝽,4代为滞育和随蕾花脱落、三突花蛛。参考Morris(1963)关键因子逼近法探索了棉铃虫数量预测式。  相似文献   

19.
对二龄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übner)幼虫血淋巴的二种样品(去血细胞和未去血细胞)中的干物重、含水量、灰分、蛋白质、总糖、还原糖、总脂、胆固醇、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未去血细胞的血淋巴进行了氨基酸测定;同时,对蛋白质组份、脂类组份也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蛾复眼的微细结构及其区域性差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郭炳群 《昆虫学报》1988,(2):165-170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棉铃虫蛾复眼的微细结构及其区域性差异。此复眼具有小网膜细胞柱的透明带。每个小眼包括一个外凸内平的角膜,一个晶锥,四个形成晶锥、晶束的晶锥细胞和两个围绕着晶锥的主虹膜细胞,六至八个小网膜细胞和一个基细胞。晶锥末端有一短小固定的晶束。小网膜细胞柱远侧中央有似微绒毛结构的视杆束。每个小眼被六个附色素细胞围绕。 微细结构的区域性差异:1.背方小眼视杆中段横切面近似矩形,主要由六个微绒毛平行排列的三角形视小杯组成,整个视杆包含两个互相垂直的微绒毛轴;腹方、前方、后方和侧方区域的小眼视杆中段横切面为风扇形,“V”字形视小杆内微绒毛排列不平行;2.前方区域小眼视杆中段的横切面要比后方大;3.前方、腹方区域内,有的相邻小眼的小网膜细胞柱互相连结,背方、后方区域未观察到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