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蓖麻蚕血淋巴中的凝集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集素是一类蛋白质(或糖蛋白),它们具有凝集细胞的活性,并能够与某种(或某些)糖类专一结合。凝集素现已被广泛地用作研究细胞表面糖蛋白、糖脂的糖链结构以及研究伴随细胞生长和恶性转化时,细胞表面含糖物质变化的探针。另外,凝集素在生物体内的生理意义,也正在引起人们日益广泛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曾仲奎  曾光耀 《动物学报》1989,35(3):337-338
外源凝集素能与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特异性的结合,并导致细胞凝集,因而外源凝集素可用作细胞膜结构的探针,用来研究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近年应用外源凝集素对精细胞膜上糖蛋白和凝集素受体的数目与功能状态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采用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或辣根过氧化物酶等标记凝集素来测定膜上凝集素受体的定位与分布,研究认为精细胞膜上受体与受精作用有密切关系。本文报道用具有血型专一性或无血型专一性或FITC标记的凝集素研究牛精细胞膜上凝集素受体的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凝集素芯片技术检测糖蛋白的方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应用凝集素芯片初步检测分析了Chang?蒺s liver正常肝细胞总蛋白中的糖蛋白糖链构成.将凝集素ConA、GNA固定于环氧化修饰的玻片表面,用Cy3标记标准糖蛋白RNaseB,利用凝集素识别特异糖链的原理建立凝集素芯片检测糖蛋白的方法.摸索出最佳封闭剂是含1% BSA的磷酸缓冲液,最佳孵育时间及温度为3 h和室温,最佳孵育缓冲液为含1% BSA和0.05% Tween-20的磷酸缓冲液,并用甘露糖抑制实验验证了凝集素芯片结合的特异性.用包含10种凝集素的芯片,成功解析了标准糖蛋白RNaseB、Fetuin的糖链构成,证实了凝集素芯片检测糖蛋白糖链的可行性.最后用凝集素芯片初步检测分析了Chang?蒺s liver正常肝细胞总蛋白中的糖蛋白糖链构成,发现 Chang's liver正常肝细胞总蛋白中的糖蛋白可能有多价 Sia或GlcNAc、terminalα-1,3 mannose、GalNAc、Galβ-1,4GlcNAc这些糖链结构的存在.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它在微生物感染、细胞分化、肿瘤转移、细胞癌变等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蛋白质的糖基化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但由于缺乏一种简便、快速、高通量的检测手段,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研究发展缓慢.凝集素芯片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对糖蛋白的快速、准确、高通量的检测 分析.  相似文献   

4.
肿瘤细胞表面复合糖类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人们对肿瘤细胞表面的变化极其重视。发现肿瘤细胞及转化细胞等恶性细胞表面的大分子——糖蛋白及糖脂等复合糖类常发生显著改变。其变化趋势似有一定的规律性及共同性。并且发现某些改变与肿瘤细胞及转化细胞的恶性特征(如定着依赖性生长和密度依赖性生长控制的丧失、迁移增强、易被凝集素凝集等)及恶性行为(如浸润、转移)有关。肿瘤相关抗原亦多为糖蛋白或糖脂。本文介绍了恶性细胞表面糖蛋白及糖脂的改变及其在生物学及医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软体动物凝集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软体动物凝集素江红,孙册(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学教研室71003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凝集素,软体动物凝集素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它能使细胞凝集和(或)使糖缀合物沉淀,并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凝集素作为研究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探针,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各种来源的凝集素可以有不同的糖结合专一性,这就为研究含糖高分子中糖部分的结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凝集素作为研究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探针,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各种来源的凝集素可以有不同的糖结合专一性,这就为研究含糖高分子中糖部分的结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我们在从各科植物种子中筛选凝集素时发现,芝麻抽提液含有能与多糖结合的蛋白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讨从生殖细胞到精子的发育过程中细胞质膜表面凝集素受体的可能变化,及其与两类对凝集素标记有不同结果的精子的关系,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伴刀豆凝集素(Con A)、麦芽凝集素(WGA)和大豆凝集素(SBA)对蚕豆(Vicia faba L.)、鸢尾(Iris tectorium Maxim.)和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 Herb.)的生殖细胞质膜表面的凝集素受体进行标记。结果显示:在不同植物中均有部分生殖细胞不能被凝集素探针标记,且在保持尾状形态的生殖细胞的表面发现有凝集素受体的极性分布。这可能是导致部分精子表面不能被同种凝集素标记的重要原因。此外,同一种凝集素受体在不同物种的生殖细胞上分布不一致,不同的凝集素受体在同一种植物的生殖细胞上的分布模式亦有不同。在蚕豆和鸢尾的生殖细胞表面均有这三种凝集素的受体。在朱顶红生殖细胞的表面有前两种凝集素的受体,分布比较均一,但是没有大豆凝集素的受体。此外,在具尾生殖细胞表面发现有凝集素受体极性分布的现象,为探讨精细胞功能及其表面糖蛋白分布的可能差异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讨从生殖细胞到精子的发育过程中细胞质膜表面凝集素受体的可能变化,及其与两类对凝集素标记有不同结果的精子的关系,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伴刀豆凝集素(Con A)、麦芽凝集素(WGA)和大豆凝集素(SBA)对蚕豆(Vicia faba L.)、鸢尾(Iris tectorium Maxim.)和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 Herb.)的生殖细胞质膜表面的凝集素受体进行标记.结果显示:在不同植物中均有部分生殖细胞不能被凝集素探针标记,且在保持尾状形态的生殖细胞的表面发现有凝集素受体的极性分布.这可能是导致部分精子表面不能被同种凝集素标记的重要原因.此外,同一种凝集素受体在不同物种的生殖细胞上分布不一致,不同的凝集素受体在同一种植物的生殖细胞上的分布模式亦有不同.在蚕豆和鸢尾的生殖细胞表面均有这三种凝集素的受体.在朱顶红生殖细胞的表面有前两种凝集素的受体,分布比较均一,但是没有大豆凝集素的受体.此外,在具尾生殖细胞表面发现有凝集素受体极性分布的现象,为探讨精细胞功能及其表面糖蛋白分布的可能差异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S-层(S-layer)是由单一的蛋白或糖蛋白组成的薄层晶状结构,它广泛存在于古细菌和真细菌细胞的最外表面,可包裹整个细胞。S-层在结构化学、形态学、遗传学以及物理化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质,使之在生物技术、分子纳米技术和仿生学等领域蕴藏着广泛的应用潜力。近年来,随着微生物表面展示技术的兴起和展示系统的逐渐成熟,继外膜蛋白、附屑结构蛋白、粘附蛋白以及凝集素等表面蛋白之后,S-层蛋白被作为一种新的表面展示载体成功的在细胞表面展示了一些外源大分子。多聚组氨酸肽是由若干个单位的六聚组氨酸串联而成的短肽。六聚组氨酸能够有效的吸附镍、镉等重金  相似文献   

11.
应用凝集素芯片检测肝癌细胞膜表面糖链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凝集素糖链特异亲和原理构建对细胞膜表面糖链进行即时检测的凝集素芯片体系,检测肝癌发生过程中细胞膜糖链的变化.从H22细胞系、正常小鼠和肝癌模型鼠肝组织中提取细胞进行荧光标记,激光扫描仪检测凝集素位点捕获的细胞,根据凝集素特异亲和性确定细胞膜表面糖表达谱,显微镜下观察捕获细胞的形态.对凝集素芯片捕获细胞的最佳条件进行探讨,用甘露糖抑制试验、流式细胞仪和不同血型红细胞验证了凝集素捕获细胞的特异性.结果显示:正常和肝癌小鼠肝细胞膜表面糖链存在较大差异,正常组只有PSA、DSL、STL、NPL凝集素位点捕获到细胞,实验组只有LTL和DBA位点没有捕获到细胞,提示小鼠肝癌组织细胞膜表面糖链显著增加,细胞膜上唾液酸、乙酰葡萄糖、乙酰半乳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糖链表达增加,这些糖链及其相关糖蛋白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该凝集素芯片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可以对细胞膜表面糖链进行动态、即时、通量的检测,为研究细胞膜表面聚糖在细胞发育和癌变等过程中的变化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2.
红花菜豆凝集素与莫寡糖部分分子间的聚合施炜星,孙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红花菜豆凝集素;寡糖;分子间聚合凝集素是一类与糖结合并凝集细胞或沉淀含糖大分子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凝集素均由亚基组成,通常一个亚基具有一个结合糖...  相似文献   

13.
小鼠精子在附睾成熟过程中质膜糖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蛋白印迹法研究了小鼠精子在附睾成熟过程中质膜糖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花生凝集素结合的104kD和95kD糖蛋白,与伴刀豆凝集素结合的117、114、104、87、76、70kD糖蛋白在睾丸中已完成了蛋白合成及修饰过程;与伴刀豆凝集素结合的120kD和65kD糖蛋白,与双花扁豆凝集素结合的54kD糖蛋白在精子附睾成熟过程中被修饰成其它种类的蛋白或被丢失。与伴刀豆凝集素结合的109kD糖蛋白,与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人们甚为重视细胞表面成分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许多文章报道肿瘤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与正常者有明显的差别。 哺乳动物的肝凝集素(HL)也是一种细胞膜成分。它专一性地与末端为β-半乳糖苷的糖蛋白及糖脂结合。在体内它介导许多去唾液酸糖蛋白的内香,然后在肝细胞内降解。肝凝集素也可能参与肝细胞间的粘着,并与肿瘤肝转移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5.
应用十二种生物素标记的凝集素,分析了经SDS-PAGE和电转印分离的登革Ⅱ型病毒(D_2V)糖蛋白。结果表明:D_2V的包膜糖蛋白E可与三种D-甘露糖特异的凝集素(conAPSA及LCA)结合,提示E蛋白的寡糖链为高甘露糖型。D_2V的糖基化非结构蛋白NS_1可与两种D-甘露糖特异的凝集素conA及LCA结合,提示NS_1的寡糖链亦为高甘露糖型。实验结果还显示了一些可能为C6/36细胞感染D_2V后新合成、合成量增加或减少以至完全受抑制的糖蛋白成分,有关这些糖蛋白的性质、功能、意义尚不清楚。在本实验条件下,这种生物素标记凝集素印迹法证明了其敏感性和糖基特异性,可以作为分析各种微量含糖大分子的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西藏狼毒凝集素的分离纯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集素是一种能作用于细胞使其凝聚的大分子物质,大多属糖蛋白.本试验通过对西藏药用有毒植物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中的凝集素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狼毒中含有丰富的凝集素,最佳缓冲液浸提的凝集素血凝活性效价高达210.根据凝集素的生物学作用,合理开发其药用及有毒成份,为细胞免疫研究及有毒成份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固相化的植物凝集素是一种较有用的亲和吸附剂。植物凝集素能够识别并结合多糖、糖蛋白或糖脂,类似于酶与底物、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和结合原理。然而,凝集素与它识别的糖以非共价结合,结合力弱且可逆。因此,利用凝集素识别一定顺序的糖链,并与之专一地结合的特性,可用于分离和纯化含糖大分子物质。前几年,我们证明了人体肝癌细胞表面存在着与3—5个月龄胎人体肝细胞起交叉反应的膜抗原,并用3MKCl  相似文献   

18.
肝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asialoglycoproteinreceptor,简称ASGR)是数量丰富的一种异源低聚物的内吞受体 ,主要存在于肝脏实质细胞朝向窦状隙一侧的细胞膜表面[1] ,具有对糖的特异性 ,并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所以又称为肝糖凝集蛋白或肝凝集素。由于各种糖蛋白在用酶水解或用酸解除去末端唾液酸后 ,暴露出的次末端是半乳糖残基 ,所以AS GR的糖结合特异性实际上在于半乳糖基 ,故又称半乳糖特异性受体。ASGR的主要功能是去除去唾液酸糖蛋白和调亡细胞、清除脂蛋白 ,同时又是肝病毒的侵入位点[2 ] 。AS G…  相似文献   

19.
基于凝集素芯片的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膜蛋白糖谱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采用凝集素芯片技术寻找肝癌细胞表面侵袭和转移相关特征性糖谱的适用性.首先选取一对模式细胞株(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O和其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Ⅰ缺陷株Lec1)验证凝集素芯片系统的可靠性.然后通过凝集素芯片比较正常肝细胞L02、非转移肝癌细胞Hep3B、高转移肝癌细胞HCCLM3的细胞表面糖谱,同时采用细胞凝集素组织化学的方法验证芯片结果.细胞Hep3B和L02相比,对凝集素PHA-L、ConA、AAL、MPL的亲和作用增强而对凝集素WGA的亲和作用减弱,提示在肝癌细胞表面可能出现了增多的复杂寡糖分支、高甘露糖、末端岩藻糖、黏蛋白T抗原和减少的N-乙酰葡萄糖胺和/或多价唾液酸结构.细胞HCCLM3和Hep3B相比,对凝集素LCA、MAL-Ⅰ、MAL-Ⅱ、WGA、PHA-E的亲和作用增强而对凝集素RCA-I的亲和作用减弱,提示在高转移肝癌细胞HCCLM3的表面可能出现了增多的核心岩藻糖、唾液酸(主要是α2-3链接方式)、N-乙酰葡萄糖胺、平分型GlcNAc结构以及减少的末端β1-4链接半乳糖结构.细胞凝集素组织化学的结果支持芯片结果.研究证明,凝集素芯片技术是解析生物学进程中糖谱改变的适用工具.  相似文献   

20.
岩藻糖糖链与肝癌细胞的迁移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凝集素印迹转移电泳和亲和层析技术,对岩藻糖糖基化蛋白在肝癌细胞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化学诱发的大鼠肝癌过程中, 分子质量在23 ku到40 ku范围内与荆豆凝集素(UEA)及扁豆凝集素(LCA)结合的岩藻糖糖基化蛋白显著减少, 诱癌至17~20周这些条带重新恢复,而分子质量为80 ku的条带却在诱癌过程中逐周增加.比较高、低转移性肝癌细胞的岩藻糖糖基化蛋白, 发现高转移性肝癌细胞具有多种增强的条带.利用橘果粉胞凝集素(AAL)和LCA亲和层析柱分离了这些岩藻糖基化糖蛋白, 并用这些糖蛋白直接作用于肝癌细胞,发现AAL-糖蛋白具有显著抑制肝癌细胞迁移的作用,迁移细胞数从对照的(100±4.9)%下降到(48.1±2.5)% (P<0.01), LCA-糖蛋白也有类似作用.用胰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蛋白质部分后,形成的糖肽抑制肝癌细胞迁移的作用并不改变,甚至增强.此外直接用肝癌转移灶的组织测定了岩藻糖转移酶活性,发现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活性显著比正常肝组织高,而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活性没有显著的改变.用系列凝集素分析发现这些糖链主要能结合伴刀豆凝集素A, 也能结合E-型及L-型植物凝集素, 显示这种糖蛋白的糖链可能含有较多的高甘露糖型.这些结果提示糖链在诱癌过程中结构有了改变,使之在肝癌细胞的迁移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