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uttiyeh面骨     
Sohn.  S 刘武 《人类学学报》1990,9(4):359-370
在以色列Zuttiyeh发现的额面骨破片距今至少已120,000年,认识到它如此古老就提示它有可能是任何地中海地区较晚居民的祖先。有些人认为它是早期尼安德特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解剖学上已具现代特征的智人中的早期者。我们认为这个标本最适于与周口店直立人相对比。经过系统比较我们发现两者有着细节上的相似性。尽管两个地点在时间和空间距离上有差别。在本文中我们以人类进化地区连续性的解释讨论了这个相似性的含义。这对于理解晚更新世地中海地区居民的祖先及其关系是重要的。由于它表明亚洲至少是某些现生人类群体的重要发源地,所以对于现代人起源的“伊甸园”理论有着重要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南极磷虾种群生物学研究进展III-摄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南极磷虾在南极食物网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其摄食活动对南大洋海洋生态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南极磷虾食物组成因季节、空间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且摄食对象的分类和鉴别也存在着较大困难,选食机制目前尚有不同意见。本文从摄食对象、摄食方式、选食机制及摄食率等方面对近百年来南极磷虾摄食生态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期为国内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并为进一步开展其摄食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3.
鉴于南极磷虾在南极食物网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其摄食活动对南大洋海洋生态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南极磷虾食物组成因季节、空间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且摄食对象的分类和鉴别也存在着较大困难,选食机制目前尚有不同意见。本文从摄食对象、摄食方式、选食机制及摄食率等方面对近百年来南极磷虾摄食生态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期为国内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并为进一步开展其摄食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4.
食蚊鱼昼夜摄食节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分时段采样法研究入侵物种食蚊鱼的夏季昼夜摄食节律。食蚊鱼夏季种群内有雌鱼、雄鱼和幼鱼三个不同的摄食类群,这三个类群的摄食节律差异明显。雌鱼摄食节律成双峰型,第一高峰在10:00,而最高峰在22:00,此时肠道食物团平均重量11.70±11.60mg,饱满指数为190.22±155.61。幼鱼也成双峰型,分别在6:00和18:00有两个摄食高峰,以清晨6:00为最高,肠道食物团平均重1.08±1.09mg,饱满指数为128.44±105.49。雄鱼则成单峰型,摄食高峰出现午后14:00左右,肠道食物团平均重0.71±0.96mg,饱满指数为71.80±107.65。食蚊鱼不同摄食类群间的摄食高峰交错出现,是其协调种内关系,降低种内竞争的一种有效行为机制。  相似文献   

5.
鱼类摄食代谢和运动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摄食和运动不仅是动物最主要的生理活动,同时也是机体代谢能量消耗的主要过程。相关研究表明鱼类摄食代谢主要由营养物质同化过程的耗能组成,其食物蛋白质同化耗能远低于陆生脊椎动物,而摄入营养物质不平衡可能导致摄食代谢耗能增加;鱼类摄食代谢和运动代谢上可能存在能量消耗与性能维持之间的权衡,且都可能受最大代谢能力限制。鱼类不仅在摄食和运动代谢的相对大小及其他特征上存在差异,而且在摄食和运动代谢竞争上存在不同的模式。从功率分配的角度,研究鱼类摄食和运动代谢特征及其与物种生态习性的关系将成为鱼类能量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稚鱼的日摄食节律和摄食强度,以及饵料密度、温度、盐度对其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育8d仔鱼(摄食轮虫)、23d稚鱼(摄食卤虫无节幼体)和38d稚鱼(摄食鳗鱼粉状饵料)均表现为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摄食主要在白天进行,白天摄食强度占日摄食强度的68%以上;在白天的摄食中,又以早晨6:00-8:00和傍晚16:00-18:00摄食强度最大:夜间摄食较少或基本不摄食,所以军曹鱼早期幼体的摄食习性属白天摄食且偏于晨昏性类型。在不同饵料密度梯度的试验中,发育8d-11d仔鱼和23d-26d稚鱼摄食的适宜饵料密度范围分别为15ind·mL-1-20ind·mL-1和7ind·mL-1-2ind·mL-1。温度和盐度对发育21d-24d稚鱼日摄食强度的影响均表现为抛物线型的变化曲线,摄食的适宜水温范围为27-31℃,适宜盐度范围为28‰-32‰。结果还表明,幼休摄食强度与饵料密度、水温、盐度的关系均适合于用二次多项式来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7.
长角豆树(Ceratoniasiligua)是一种常绿乔木。原产地中海地区的贫瘠干旱土壤中。美国于1854年引入,而后澳大利亚和南非也有种植。其性不耐寒,温度在-7℃以下易受冻害。果实为荚果,果荚经机械磨浆后可用做动物饲料或人的减肥食品。种子可提取植...  相似文献   

8.
以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为试验动物,分析了铜和镉两种重金属离子胁迫对海洋青鳉摄食行为特征的影响,包括摄食响应时间、摄食量、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等参数。结果显示,随着Cu2+浓度的升高,开始时,海洋青鳉的摄食量有所升高,当Cu2+浓度达到0.087 mg/L时有最大的摄食量和最短的摄食响应时间。随后,摄食量出现下降,在0.174 mg/L时达到最低。低浓度的Cu2+还能提高海洋青鳉的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而Cu2+的高浓度和长时间暴露则降低海洋青鳉的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Cd2+对海洋青鳉的摄食行为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Cd2+抑制海洋青鳉摄食的最低可见效应浓度为0.65 mg/L,摄食量、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均随着Cd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此外,在Cu2+和Cd2+胁迫下,对食物的响应时间有性别差异,雌性显著短于雄性,还存在群体显著短于个体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夏季胶州湾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2002年6月至7月间对胶州湾内、外和港口3个典型站位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研究.按陆基半现场方式进行了4次稀释法实验,对湾外相同的站位进行了两次实验,对湾内和港口各进行了一次实验,获取了研究站位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种类、丰度、体积转换浮游植物碳含量、碳/叶绿素比率、浮游植物净生长率、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对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以及碳摄食通量等参数.湾外和湾内站位的浮游植物组成相似,优势种为新月柱鞘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港口浮游植物优势种类为中肋骨条藻、浮动湾角藻(Eucampia zodiacus)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湾外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而在湾内为百乐拟铃虫和急游虫(Strombidium sp.),港口主要为急游虫,也有少数的百乐拟铃虫.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和对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在湾内最高,其次在湾外,港口最低.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在湾外,分别为0.96和1.20d^-1,在湾内为1.33d^-1,在港口为0.36d^-1.微型浮游动物对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在湾外,分别为74%和84%,在湾内为93%,在港口为53%.微型浮游动物的碳摄食通量在港口最高达到281mgC·m^-3·d^-1,在湾内为102mgC·m^-3·d^-1,在湾外最低范围在31~49mgC·m^-3·d^-1.浮游植物的细胞大小和两种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习性的不同是造成研究站位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和摄食压力不同的主要原因.同世界其它内湾相比,胶州湾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
红树林湿地相手蟹科动物摄食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顺洋  陈光程  陈彬  叶勇  马志远 《生态学报》2014,34(19):5349-5359
相手蟹科物种是红树林湿地的主要底栖动物类群,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大陆地区目前已记录的相手蟹科物种数量为12种,低于其它红树林地区(国内常用的采样方法会造成螃蟹物种数量和密度的低估),其中褶痕相手蟹(Sesarma plicata)、无齿相手蟹(S.deaani)和双齿相手蟹(S.bidens)等是常见种。红树植物叶片是相手蟹科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相手蟹科动物通过地表摄食和洞穴贮存的形为消耗了大量的红树植物凋落叶,使这些凋落叶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得以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在凋落叶的周转和物质归还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们同时也摄食红树植物的繁殖体并且对不同物种的繁殖体具有摄食偏好,这可能对一些红树物种的植被更新能力和红树植被群落结构产生影响。相手蟹科动物对不同物种和不同状态的红树叶片也存在摄食偏好,通常对腐烂的叶片摄食偏好较强;螃蟹的摄食偏好与叶片的营养成份、粗纤维和单宁含量以及C/N比等性质有关;但在恶劣的野外环境下,螃蟹则会表现出随机性摄食。目前关于相手蟹科动物生态学作用的认识仍不充分,例如它们的种群大小和对凋落物的转化作用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葫芦岛海滨常见6种海洋生物体内Cr、Ni、Zn、Cu、Cd和Pb的含量,并与国内其他地区同类生物中的金属含量进行比较,评价了采样物种污染程度。在此基础上,以日摄食量(DI)、目标危害系数(THQ)和目标致癌系数(TR)为考量指标,分别评价了当地居民中成人和儿童摄食此类海产品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葫芦岛海滨常见海产品体内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为ZnCuNiCdCrPb,脉红螺(Rapana venosa)和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体内Cd污染较为严重,鮻(Liza carinatus)受到了Zn的污染,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海带(Ulvaceae)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则低于相关的污染评价标准;对于Cd而言,摄食短滨螺、紫贻贝和脉红螺的DI值大于参考值(1μg·kg~(-1)·d~(-1)),THQ值均大于1,最大可达到7.4;对Pb来说,居民食用海带、短滨螺和脉红螺后的TR值高于可接受水平(10~(-6))。本研究中所调查的部分生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当地居民长期食用此类海产品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其中成人受危害的程度高于儿童,Cd和Pb的摄食风险尤其应当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浮游动物摄食在赤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孙军  刘东艳  王宗灵  朱明远 《生态学报》2004,24(7):1514-1522
浮游动物摄食在赤潮生消过程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摄食过程的复杂性和生物物种与个体行为存在的多样性 ,使得赤潮过程中浮游动物的摄食研究具有相当难度。从浮游动物的摄食类型和习性、浮游动物摄食率测定、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赤潮群落演替发展方向、浮游动物摄食在有毒微藻赤潮中的作用、浮游动物摄食在中国赤潮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浮游动物摄食对赤潮生物种群动力学的影响 ,为理解和治理赤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种抗凝血灭鼠剂对褐家鼠的实验室毒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摄食试验方法,选用溴敌隆,杀鼠迷和敌鼠钠盐三种抗凝血灭鼠剂对褐家鼠进行实验室毒效比较。结果无选择摄食试验,溴敌隆,杀鼠迷和敌鼠钠盐三组的毒杀率均为100%。有选择摄食试验,溴敌隆组珠毒杀率为92.86%,摄食系数是0.70,毒饵接受性好,毒杀率高;杀鼠迷和敌鼠钠盐组毒杀率分别是61.54%38.46%,其摄食系数分别是0.45,0.22。  相似文献   

14.
半自然水域中长江江豚春季昼间活动节律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年2~4月,采用岸边定点和流动观察的方法对生活在半自然夹江水域中的5头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昼间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成年长江江豚春季昼间行为表现为摄食所占比例最多,为62.5%;其次是玩耍、移动和休息,分别为16.4%、10.7%和8.6%;其他行为最少,为1.8%。摄食高峰在8:30~16:30时,玩耍和移动也主要发生在该时段,休息存在1个高峰期。主要原因是人工投喂和在春季中午前后鱼群活动剧烈,长江江豚主要活动是摄食行为,而休息行为多发生在早晨和傍晚。  相似文献   

15.
鳄梨(Persea americana)为热带、亚热带果树,由于果实营养价值高而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已广布于南、北纬30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遍及美洲、非洲和亚洲。目前已有近30个国家大规模种植鳄梨,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墨西哥、美国、多米尼加及巴西。日本南部、苏联南部及地中海地区也有种植[1]。  相似文献   

16.
白垩纪放射虫化石种类繁多,目前全球的分带对比还较困难。藏南的白垩纪放射虫硅质岩广泛分布,各时期的放射虫化石均有报道,但有待进一步的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O’Dogherty(1994)建立了一个有价值的西地中海地区白垩纪中期的放射虫分带,但将藏南赛诺曼期冲堆组的一些放射虫化石属种的时代,归入阿普特期,导致一些错误的对比结果。本文将冲堆组一块灰岩标本(80-153)的23种化石示于图版Ⅰ,它们都是西地中海地区放射虫化石的共同种或相近种,据O’Dogherty(1994)提供的这些种的时代分布,表明冲堆组的放射虫化石组合宜与西地中海地区赛诺曼阶中下部的Spica亚带对比。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春季(4—5月)、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在长江上游合江江段采用三层流刺网以3h为间隔昼夜24h连续采集圆口铜鱼样本,对其食物组成、昼夜摄食节律及季节摄食节律等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圆口铜鱼的食谱较广,其食物种类包括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水生昆虫、寡毛类和植物碎片等,其中以淡水壳菜的相对优势度最高,说明圆口铜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平均饱满指数和平均充塞度的昼夜变化显示其昼夜摄食节律在春季表现为白昼型,而在夏季和秋季为晨昏型。摄食率随季节变化逐渐降低,春季摄食率最高,达93.33%;秋季摄食率最低,仅为78.21%;充塞度和饱满指数均表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即春季摄食强度明显高于夏季和秋季,而夏秋两季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纺锤水蚤摄食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思敏  刘胜  李涛  郭志灵 《生态学报》2012,32(18):5870-5877
纺锤水蚤(Acartia)是温带、亚热带近岸水域优势的小型桡足类,在区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通中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对纺锤水蚤食性、摄食机制、摄食影响因子及摄食转化效率的研究工作:纺锤水蚤为杂食性,偏爱高营养的动物性饵料,摄食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时分别采取滤食策略和伏击策略,摄食过程受到自身生理状态和环境因子的共同调节。其对食物的利用效率约为60%,其他40%通过Sloppy feeding和排泄等方式以溶解形式释放到海水中。目前摄食研究多以实验模拟为主,自然现场研究手段有限,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望促进认识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鲫是杂食性鱼类,其鱼种主要食物是有机物碎屑和浮游生物,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丝状藻类,如水绵等。应用P^32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示踪试验和鱼体放射自显影,证实白鲫鱼种可以摄食和消化利用水绵。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白鲫取食水绵的摄食率(日摄食量占鱼体重量的百分比)为1.85-4.00%,对水绵的实际消化吸收率为48.49%。  相似文献   

20.
白鲫是杂食性鱼类,其鱼种主要食物是有机物碎屑和浮游生物,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丝状藻类,如水绵等。应用P32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示踪试验和鱼体放射自显影,证实白鲫鱼种可以摄食和消化利用水绵。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白鲫取食水绵的摄食率(日摄食量占鱼体重量的百分比)为1.85-4.00%,对水绵的实际消化吸收率为48.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