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滇东路南盆地的下第三系,一般统称为“路南群”,包括下渐新统和上始新统两组地层,是我国南方早第三纪地层对比的一个重要剖面。路南盆地过去发现的哺乳类化石,奇蹄类的种类最多。由于化石材料大都比较零散,或产地不肯定,因而引起对于该区早第三纪地层划分及动物群性质认识上的意见分歧。“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我们这里记述的化石,包括一些新的资料,多数有确实的地点记录,对过去的材料作了一些补充和修订。虽然材料还不十分丰富,但对了解地层时代,和某些奇蹄类性质,仍有一定帮助。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路南雷兽”的性质和时代的讨论;(2)摸类和原始犀类三个新种的记述;(3)几种獏和犀类形态方面的补充,包括原跑犀和特氏獏的下颊齿列,方齿始爪兽的前臼齿的性质,都是过去不知道的;(4)我国始新世几种奇蹄类的属、种的性质和分类位置的讨论。本文中记述的标本,全部是北京地质陈列馆胡承志同志在1957年采集的。标本照片是王哲夫同志摄制的。  相似文献   

2.
王原 《化石》1998,(1):5-7
奇蹄动物漫谈@王原奇蹄动物漫谈王原谈起奇蹄动物,爱好生物的朋友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马、驴、斑马等各种动物。其实这只是奇蹄动物中的一大类——马类。奇蹄动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具有奇数趾数的有蹄动物”;与之名称相对的是“偶蹄动物”,包括大家熟悉的猪、牛、羊、鹿等。...  相似文献   

3.
貴州省地貭局区域地貭大队,于1959年6月底在該省施秉下翁哨褐炭层中发現了一些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有几个牙齿碎块,通过地貭部地貭研究所送交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鑑定,可以看出为一种新第三紀的偶蹄类哺乳动物的牙齿。  相似文献   

4.
北京云水洞的脊椎动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标本包括鸟类一新种Phasianus yanshansis sp.nov.、啮齿类一种、奇蹄类一种、偶蹄类两种。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碳~(14)测定是18,540±250年,与周口店山顶洞相当。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三紀的河狸化石自1942年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P.)研究了山西榆社的材料后,二十年来从未有过任何新的发現或报导。1960年夏,河北省煤管局地貭队于河北省张北县瓦房营子附近的汉諾坝玄武岩的粘土夹层中采到一批标本,經由地貭部地貭科学研究院古生物室轉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化石多破碎,其中有一河狸类的下牙床較为完整,与其共生的还有一兔形类的上前臼齿,河狸类的一左胫骨及魚的鳃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在山东省五图盆地下始新统发现的一种“伪齿兽集目”化石 :千禧福兽 (Olbither iummillenariusumgen.etsp .nov.)。千禧福兽其颊齿形态基本上与原始奇蹄类相似 ,同时也具有伪齿兽类的一些特征 ,如m1~ 2下次尖没有与下内尖直接连接的下次脊。千禧福兽的M3次尖具前、后棱 ,这一点似与原始的蹄兔Seggeurius相似。因此 ,新种在目一级的归类有困难 ,暂置于McKenna ( 1 975 )创立的“伪齿兽集目”(“MirorderPhenacodonta”)。千禧福兽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奇蹄类可能起源于亚洲和北非类似伪齿兽类 (phenacodontids)的古有蹄类 ,福兽仅是类似伪齿兽类的古新世古有蹄类向奇蹄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叉支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1962年夏,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分別收到地貭部石油地貭局和浙江省地貭局地貭研究所古生物室寄来两件鱉类化石标本。这两件标本虽然保存都不完整,但它們代表鱉类(trionychids)化石在該两地区的首次发现,故簡单記述如下。笔者对上述两单位的負責同志将他們发現的标本寄与我所研究,刘宪亭先生对本文提出宝貴意見,杜治同志摄制象片,表示感謝。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偶蹄类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本文记述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哈拉玛盖组中的偶蹄类七属七种(包括一个新种Eot-ragus halamagaiensis sp.nov.),奇蹄类三属三种。其中始羚在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该化石集群与内蒙东部的通古尔动物群比较两者成分相接近,但其中一些分子具有更原始的特征。显然哈拉玛盖组比通古尔组的沉积时期早,但仍属中中新世通古尔期。  相似文献   

9.
蚂蚁能“生产”化石吗? 回答是:能。事情发生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地方。在那里,一种被称之为“收获蚁”的小动物,帮助人们找到并且连续“生产”出许多微小的动物化石。被这种蚂蚁找到的化石虽然很小,可是花样却真是不少: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以及哺乳类,其中以哺乳类化石的种类为最多:有有袋类、兔类、啮齿类、肉食类、奇蹄类、偶蹄类等等。在这些化石里面,有小小的  相似文献   

10.
甘肃灵武渐新世哺乳类动物化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这里记述的几种哺乳动物化石是1955年西北地质局的一个工作队所采集的。发现地点在甘肃灵武县清水营。产出化石的地层根据标本看来是一种浅灰绿色的砂质泥灰土,含许多白云母碎片。泥灰土层中夹石膏脉,厚度可以到5厘米以上,有的贯穿和填充在化石骨胳内。采到的化石包括啮齿类,奇蹄类及偶蹄类等,其中可以作种的鉴定的,有下列三种:  相似文献   

11.
在蛋白质的物理化学研究中,光散射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利用它,可以比較方便地測出蛋白貭的分子量,而对于較大的蛋白貭分子,还可以測定其形状。在研究蛋白貭分子的解离聚合作用,不同分手間的相互作用及上述作用过程的动力学等方面,光散射也  相似文献   

12.
白滨 《化石》2012,(2):2-5
<正>我们都知道马是人类的朋友,无论古代军事战争中的战马,还是现代体育中的马术,马和人类之间似乎都有一种天然的默契。在现生的哺乳动物中,犀牛和貘是马的近亲,这三种类群统称为奇蹄类,即通常趾数是奇数,脚的中轴通过中趾(第三趾),所以第三趾比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記述了馬属的一新种。材料是1951—1952年在北京周口店第21地点采集的。关于这一地点的地貭及哺乳动物化石情况,賈兰坡等(1959)曾經有过报导。他們认为,这一地点的地貭时代应为中更新世末期或晚更新世早期。鉴于我們对这一段时期我国馬化石情况所知甚少,同时根据作者的研究,认为本文記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内蒙古二连盆地脑木根组上部(早始新世伯姆巴期)两种奇蹄类:脊齿貘类的二连明镇貘(新属新种)Minchenoletes erlianensisgen.et sp.nov.和蹄齿犀类的Pataecops parvus。二连明镇貘区别于其他脊齿貘类的特点是:个体小,颊齿齿冠低,齿脊相对不发育,牙齿较横宽(长宽比小),M3相对较长。两种化石分别将脊齿貘科和犀超科的化石记录提前到最早始新世。最新的地层资料表明,明镇貘仅发现于脑木根组上部,相当于伯姆巴期的地层中;施氏貘(Schlosseria)和脊齿貘(Lophialetes)则分别发现于阿山头组和伊尔丁曼哈组。因此,这些化石在生物地层对比和早期奇蹄类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依据二连地区的新资料和中亚考察团的野外记录,我们认为蒙古的Pataecops parvus标本可能来自比Kholobolchi动物群大多数种类更低的层位,可能相当于伯姆巴期。  相似文献   

15.
《化石》1997,(1)
列入国家保护的有蹄类动物有:奇蹄类: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3种均有一级保护动物。偶蹄类:一级;野骆驼、蹊鹿、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高鼻羚牛、扭角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共17种。二级:原麝、林麝、马麝、河麝、马鹿、白臀鹿、水鹿、驼鹿、黄羊、藏原羚、鹅喉羚、鬣羚、斑羚、岩羊、盘羊,共15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有蹄类)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地貭研究所第四紀地貭研究室收到了河南地貭局区域地貭測量队寄来的哺乳动物化石。这批材料采自洛阳西南約4公里的东沙坡,其中除一些破碎的肢骨外尚有一个保存十分完好的利齿猪(Listriodon)的上門齿。利齿猪化石在世界各地多分布于中新世地层內,此外,仅在西瓦立克土新統底部有过少許发現。我国曾在甘肃永登的甘肃組下部咸水河系以及內蒙通古尔层內先后找到过这类化石.近年来,在陕西蓝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貭学院古生物专业几位同学暑假中曾去貴州兴义頂上进行化石采集和地层調查,采集了大量胡氏貴州龙及一些魚类化石。这次工作的目的之一是綜合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化石和地层剖面资料进一步确定胡氏龙的层位。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中甸新发现的早更新世哺乳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最近发现于横断山脉中段的一批哺乳类化石 ,具体地点位于云南迪庆州中甸县城 (香格里拉 )以南约 6km处的公路旁。这批材料包括灵长类 (Procynocephaluscf.P .wimani)、啮齿类 (Hystrixsp .)、食肉类、奇蹄类 (Equusyunnanensis)及偶蹄类 ,其中以鹿类 (Cer vavitusultimus、Eucladocerossp .、Cervus (Rusa)yunnanensis等 )和牛羊类最为丰富 ,揭示了当时一种混合的森林 -草原环境。从动物群总体面貌来看 ,这批哺乳类可与元谋人动物群相比 ,时代为更新世早期。但其中有些种类与北方早更新世类群相似 ,如真枝角鹿及羚羊等 ,表明该动物群也与北方动物群之间存在着某种生物地理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部第三纪几种爪蹄兽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所采集的和由各地貭队寄来囑鑑定的哺乳动物化石中,有几种很有意义的爪蹄兽类化石。这几种化石产自山西、河南、河北和河套地区。化石虽然比較零星和破碎,但却代表着这一类动物不同地貭时代和不同类型的种类。因此,研究  相似文献   

20.
《化石》1975,(1)
1974年初,河南省浚县发现一具披毛犀头骨化石,在这类动物中这样较完整的头骨化石,在本省是首次发现。披毛犀是一种生活在较寒冷地区的动物,它全身披以长毛,是奇蹄类额鼻角犀中最进步的一类犀牛,现已绝灭。它们头骨长,上、下门齿已退化,鼻骨及额骨上各长有一个角质的角(这是由鼻部和额部的毛发胶结在一起形成的,在化石上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