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研究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工蜂咽下腺的结构及形态,为蜜蜂形态学和蜜蜂生理学以及王浆分泌生理提供新知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HE染色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从形态学和细胞学水平对意大利工蜂咽下腺的结构和功能做了详尽探究和分析.意大利工蜂咽下腺由多个卵圆形腺泡组成,每个腺泡的直径约为120×180 μm,腺泡之间有微气管相连,腺泡外侧有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的胞体直径约为12μm.每个腺泡是由多细胞构成,最外层有0.1 ~0.2 μm的结缔组织膜,内部有壁细胞、酶原细胞和王浆分泌细胞,其中王浆分泌细胞分布较多,细胞直径约为16 ~ 18 μm,细胞核直径约为6μm. 由咽下腺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类型推断,意大利工蜂咽下腺主要分泌王浆,也具有分泌消化酶的功能,同时了解到分泌消化酶和王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兆英  余红梅  孙艳  孙婧 《昆虫学报》2016,(10):1079-1085
【目的】咽下腺(hypopharyngeal gland)是蜜蜂重要的外分泌腺,是工蜂合成和分泌蜂王浆的主要腺体。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工蜂咽下腺的胚后发育特点。【方法】通过组织形态学、Brd U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细胞凋亡检测等技术,对中华蜜蜂工蜂咽下腺的胚后发育过程及组织结构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中华蜜蜂工蜂的咽下腺起源自预蛹阶段口器内壁的陷入,细胞分裂活动的高峰期集中在蛹发育的前3 d,随后分裂细胞数减少,并一直持续到蛹发育的第7天左右结束;分泌腺泡的出现大约在蛹发育的第5天。到蛹发育的末期,咽下腺已基本形成,但是没有发育完全;哺育蜂的咽下腺高度发育,分泌活动旺盛;采集蜂的咽下腺中有许多分泌细胞凋亡。【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中蜂工蜂咽下腺胚后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模式,为昆虫咽下腺的发育和功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冠煌  杜芝兰 《昆虫学报》1991,34(2):146-150
本试验以短期体外放射化学测定法,测定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工蜂的王浆腺(HP)的活性,以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工蜂的HP在体外培养液中1—6小时掺入的放射性DPM几乎呈直线增加.春夏繁殖期,中华蜜蜂7日龄工蜂的HP活性最强,而意大利蜜蜂是10日龄.中华蜜蜂的越冬工蜂的HP虽呈发育状态,但活性低.而在早春,当蜂群内部出现幼虫时,越冬工蜂的HP又呈现活性.  相似文献   

4.
王瑞武  杜芝兰 《昆虫学报》1992,35(4):500-502
王浆腺是一对位于工蜂头部的泡状腺体,是分泌王浆的主要腺体。青年工蜂的王浆腺在春夏肥大,分泌王浆,饲喂幼虫及蜂王。采集蜂的王浆腺呈可逆的萎缩状态(Free,1961)。越冬工蜂的王浆腺虽肥大,但无泌浆活性(Brouwers,1983)。本试验为了寻找诱发工蜂王浆腺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王浆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故研究了工蜂王浆腺活性与幼虫、蜂王、花粉、温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兆英 《昆虫学报》2012,55(6):676-683
咽下神经节是昆虫腹神经索的第一个复合神经节, 主要调节口器附肢的活动。本研究通过形态解剖、 BrdU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 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咽下神经节的组织结构和胚后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蜜蜂的咽下神经节由上颚、 下颚和下唇3个神经节组成。在胚后发育过程中, 细胞增殖的活跃期主要集中在预蛹和蛹发育的第1天, 增殖活动一直持续到蛹发育的第4天结束。根据神经胶质细胞的位置和形态, 咽下神经节中的神经胶质可分为3种类型--表面神经胶质、 皮层神经胶质和神经纤维网神经胶质。本研究为蜜蜂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蜂王上颚腺信息素(Queen mandibular pheromone,QMP)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雄蜂与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ligustica(简称意蜂)雄蜂行为反应的变化,探索两蜂种雄蜂之间婚飞的干扰机理。【方法】本试验通过室内Y型嗅觉仪检测QMP及其主要成分反式-9-氧代-2-癸烯酸[(E)-9-oxodec-2-enoicacid,9-ODA]对飞行、爬行状态下中蜂雄蜂与意蜂雄蜂选择行为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飞行或爬行状态下的中蜂雄蜂和意蜂雄蜂,均对3.5、7.0和14.0μg/μL的9-ODA没有显著趋向性反应(P 0.05);飞行中蜂雄蜂、飞行与爬行意蜂雄蜂均对0.04、0.2、1.0及7.0μg/μL的QMP具有显著趋避反应(P 0.05),而QMP对爬行中蜂雄蜂无显著影响(P 0.05);在中蜂雄蜂和意蜂雄蜂共存时的试验中发现:飞行、爬行意蜂雄蜂均对7.0μg/μL QMP存在显著趋避反应(P 0.05),而7.0μg/μL QMP对飞行或爬行中蜂雄蜂均无显著影响(P 0.05)。【结论】在室内环境下,QMP对中蜂、意蜂雄蜂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华蜜蜂工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杜芝兰 《昆虫学报》1989,32(2):166-169
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工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见到在触角上有九种类型的感受器,它们是板形感器、腔锥感器、坛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A、毛形感器B、毛形感器C和D、缘感器以及各种类型的刚毛等.对于这些感受器的外部形态和分布部位进行了详细地观察和描述,发现中华蜜蜂与西方意蜂(Apis mellifera)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取自人工饲养的成年雌蝎50只,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其腺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其结果证实:蝎毒腺为单管泡状腺,腺上皮为单层柱状,主要由暗细胞和明细胞组成。暗细胞内充满了大量的分泌小泡和分泌颗粒,而明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样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中华蜜蜂群体数量缩减及其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位三 《生态学杂志》1991,10(5):50-53,61
一、中蜂面临的突出问题中蜂属于东方蜂种中的一个亚种。我国劳动人民饲养中蜂已有两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它土生土长,分布广泛,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从祖国的南疆热带雨林地区。到东北的温带.从华北广呔平原到海拔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和西南的云贵高原,都有中蜂的生存和世代繁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王不同时期的体表信息素含量变化,探索两蜂种之间蜂王交尾干扰机理。【方法】本试验通过GC-MS检测并分析了中华蜜蜂蜂王和意大利蜜蜂蜂王刚出房、性成熟时期以及婚飞过程中体表信息素含量变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性成熟蜂王在飞行过程中,其体表9-ODA含量显著高于刚出房蜂王,9-HDA显著高于刚出房蜂王和性成熟蜂王;意大利蜜蜂飞行蜂王在9-ODA含量也显著高于刚出房蜂王。另外,意大利蜜蜂性成熟期蜂王在9-ODA、9-HDA、10-HDA含量显著高于中华蜜蜂蜂王,而两蜂种蜂王体表信息素在婚飞时期差异不显著。【结论】同种蜂王不同发育时期,其体表信息素含量存在差异;中华蜜蜂蜂王与意大利蜂王在婚飞过程中,其体表信息素差异不显著,但部分体表信息素在性成熟而未进行婚飞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华蜜蜂工蜂蜡腺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芝兰  李宁 《昆虫学报》1991,34(3):289-291
本文描述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成体工蜂蜡腺细胞的超微结构.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蜡腺细胞具有许多质膜内陷形成的管腔,作为蜂蜡或其前体物的输送通道.细胞质中富含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细胞核为不规则的形状,细胞质中还含有少量溶酶体,微管和微丝等结构.  相似文献   

12.
前言 中华蜜蜂囊幼病是我国养蜂业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发病率很高,有的地区造成大量的幼虫死亡,给我国养蜂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为了对防治病害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首先对该病病原进行了分离、提纯及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等工作。发现该病毒对幼虫和成蜂,尤其对工蜂体内各个器官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幼虫发病期症状特别明显,病幼虫身体松软多水,其表皮容易破裂,当悬挂幼虫时其幼虫末端积聚有透明的液滴,在巢房内幼虫头部尖并变成黑色,头部稍微向上抬起呈船形。死后的幼虫干涸变为褐色的外壳留于巢房内,当感染的幼虫全部封盖后,巢房盖的中央有一小孔,这些异常的变化都是囊幼病的典型症状。幼虫症状虽很明显,但工蜂感染病毒后在外部形态上却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13.
自五十年代肌丝滑行模型建立以来,关于脊椎动物骨胳肌的蛋白质成分,肌丝排列以及肌肉收缩时结构变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骨胳肌肌原纤维由粗、细肌丝有规律地排列所组成。对于肌肉收缩蛋白的选择性抽提,专一性抗体标记以及重组肌丝的研究,证实肌球蛋白存在于粗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原宁蛋白存在于细肌丝(Huxley,A.F.,1957;Huxley,H.E;,1972)。昆虫间接飞翔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有许多不同于脊椎动物骨胳肌的特点。蜜蜂飞翔肌肌原纤维虽然也包含有粗、细两  相似文献   

14.
莫桑比克非鲫卵黄形成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运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莫桑比克非鲫卵母细胞的生长.根据卵母细胞的大小和内部结构特征,将其分为四个时期:卵母细胞生长早期:卵黄泡形成期:卵黄积累期:卵黄积累完成期.本文着重研究了主要卵黄成分--卵黄球的形成过程.卵黄球属外源性卵黄,由卵母细胞通过微胞饮作用吸收肝脏合成的卵黄蛋白原后形成的.在卵黄大量积累前,卵母细胞内的线粒体和多泡体聚集成团,构成卵黄核,继而线粒体大量增殖,线粒体形状发生改变,形成同心多层膜结构,为大量的卵黄物质积累提供场所.最终形成的卵黄球由被膜、卵黄结晶体和两者之间的非结晶区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5.
运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莫桑鼻给非鲫卵母细胞内卵黄球的结构;卵黄球由被膜、结晶体及两者之间的非结晶区三部分组成。卵黄球结晶体呈斜方点阵,组成结晶体的卵黄高磷蛋白分子排列呈拟六角形列阵。本文还探讨了卵黄球结晶体形成的可能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蜜蜂蜂毒透明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华蜜蜂工蜂毒腺中快速抽提总RNA ,用RT PCR方法扩增得到该蜂毒的透明质酸酶 (AcHya)基因 ,其核苷酸序列全长为 1 1 6 4bp ,可编码 3 87个氨基酸残基 ,预计分子量为 42 .6kD。将所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 6种透明质酸酶 (Hya)氨基酸序列比较 ,结果表明 ,AcHya与意大利蜜蜂Hya非常相似 ,具有91 %的同源性 ,与长黄胡蜂Hya、常见黄胡蜂Hya、、马蜂Hya、吸血沙蠓唾腺Hya、人精液PH2 0Hya的同源性分别为 5 4 %、5 2 %、46 %、2 7%和 2 0 %。同时根据氨基酸序列用GENETYX程序绘制了 7种Hya的分子系统树 ,并根据同源性比较分析了 7种Hya的保守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210只人工培育的出房后1,2,3,4,6,8.10日龄的中蜂处女王受精囊液的pH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日龄处女王受精囊液的pH值平均为7.7,2日龄为8.5,从3日龄开始达到最高值8.8.并保持稳定状态,由此判断出房后3日龄的中蜂处女王性已成熟.通过对72只中蜂处女王交尾飞行的观察,结果表明,蜂王交尾日龄多为6-8日.最早为4日龄,最迟为16日龄;处女王认巢飞行持续时间平均为7.4分钟,交尾飞行平均为21.5分钟:处女王连续交尾飞行1-3次,有9只处女王在一天里进行2次交尾飞行.  相似文献   

18.
意蜂和中蜂四种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意蜂和中蜂的酯酶(Est)、异柠檬酸脱氢酶(Idh)、苹果酸酶(Me)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两个蜂种的四种同工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意蜂酯酶Ⅳ和苹果酸脱氢酶Ⅲ是多态性的;中蜂的四种同工酶没有多态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