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 海洋微生物在活性物质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目前有关南海东海岛微生物的研究鲜少。[方法] 对从东海岛沉积物中分离纯化的海洋细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进行鉴定;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为指示菌,测定其抑菌活性;对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扩增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 I,PKSI)基因,并与已知的PKSI氨基酸序列比对;选择具有PKSI基因的代表菌株,检测菌株及其发酵抑菌物的稳定性。[结果] 分离纯化到25株海洋细菌,分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海洋单胞菌属(Oceani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海杆菌属(Marinobacter)。12株菌株通过基因筛选检测到PKSI编码基因,其中6株菌株具有抑菌活性和PKSI编码基因,并分属于芽孢杆菌属和交替单胞菌属;PKSI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推测菌株DHD-15和DHD-a可能产生新的I型聚酮合酶结构。菌株DHD-15和DHD-L生长温度范围为15-40℃,可耐受10% NaCl高盐以及pH 3和pH 11的酸碱条件,但不耐高温;菌株DHD-15产生的抑菌物质可耐受100℃和pH 11的高温碱性条件,在50℃、pH 9条件下制备和室温保藏条件下抑菌活性较高,其稳定性较好。[结论] 南海东海岛沉积物筛选的细菌种具有抑菌活性,具有产聚酮类活性物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筛选鉴定一株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海洋放线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筛选能够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海洋放线茵,并进行生理生化和16SrDNA鉴定。方法:用分离培养基培养海洋放线菌,并筛选出能够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菌株,对所筛选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分析;采用通用引物27F、1492R扩增该菌株的16SrDNA,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筛选到一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抗性的海洋放线菌F1,该菌株好氧,中度嗜盐,在高氏I号培养基上呈白色绒粉状,16SrDNA序列比对表明该菌株与田无链霉菌(Streptomyces tanashiensis)NR043369的相似度为99%。结论:筛选到的菌株F1是一株海洋来源的放线菌,与田无链霉菌NR043369的同源性较高,可能属海洋链霉菌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一株海洋真菌菌株M-01产抑菌物质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海泥中分离到的1株海洋真菌菌株M-401产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及所产抑菌物质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M-401适宜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40%,蛋白胨0.6%,酵母膏0.2%,葡萄糖1%,海水100%;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7.0;发酵温度24℃,发酵时间48~72 h;抑菌物质80℃处理1 h,残留活性60%,pH稳定范围在4~8之间。  相似文献   

4.
中华稻蝗内生菌SDLH抑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作者实验室前期分离到的一株中华稻蝗内生菌SDLH,可产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强烈抑制作用的的活性物质,本文对该菌株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探索,以期得到最优化发酵条件,提高抑菌活性物质的产量.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及回归分析方法寻求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成分和优化pH、温度、接种量、种龄、装液量、转速等发酵条件.结果: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α-乳糖2.00g,胰蛋白胨12.00g,酵母膏5.00g,NaCl 3.50g,K2HPO4 3.68g,KH2PO4 1.32g,dH2O 1000mL,pH7.0.培养条件为pH6.8,温度30℃,接种量10%,种龄24h,250mL三角瓶装液量100mL,摇床转速150r/min.结论:得到了该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最优发酵条件,为下一步规模发酵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海洋活性芽孢杆菌MD-5抑菌活性及性质。[方法]采用测定抑菌半径结合OD_(600)及pH确定最佳发酵时间;通过平板琼脂扩散法、平板对峙法测定其抑菌谱;通过测量抑菌圈面积探究加热时间、pH对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在既定培养条件下,该菌株产抑菌活性物质最优的发酵时间为34 h,对多种指示菌具有抑制作用;其发酵上清在100℃下加热2、5、10 min活性保留分别为88.9%、60.4%、38.9%,加热15 min完全失活;当pH 5.0~7.0活性基本不变,pH为酸性活性有所降低,为碱性活性下降明显,pH≥11完全失活。[结论]该菌株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可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阴性菌及真菌;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对温度及pH敏感,高温或碱性环境易于降解失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株产抑菌物质的中华稻蝗内生菌SDLH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产物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观察生长情况及菌落特征形态学、氨基酸利用、糖发酵、脱羧酶反应生理等生化检测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对菌株SDLH进行分类鉴定,并在不同条件(温度、pH、光照等)下测定其发酵产物的抑菌稳定性。结果:菌株SDLH符合肠杆菌科细菌的一般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均与Serratia marcescens的特征基本一致;菌株SDLH的16S rDNA序列长度为1 457bp。Gene bank序列登录号为EU525929。其序列在1 457bp范围内与已知的模式菌株粘质沙雷氏菌(AB244291.1)16S rDNA序列部分有100%的相似性。其发酵产物在温度(40℃~60℃)下抑菌活性稳定,在高温(≥80℃)下失去活性;在酸性条件(3≤pH〈7)下,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在碱性条件(pH≥10)下,抑菌活性下降;光照2~6h后抑菌活性下降。结论:菌株SDLH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发酵产物具有较强稳定性,可置避光、pH中性、常温环境中短期保存,经提高活性、纯化等处理后可能作为新型天然防腐剂应用于食品领域。  相似文献   

7.
采用响应面法对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波赛链霉菌(Streptomyces peucetius)菌株JMC 06001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Minnimum Run Equireplicated Res IV设计对初始发酵培养基的8个营养因素进行筛选,获得影响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葡萄糖、大豆粉和NaCI;然后用最陡爬坡实验快速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最后,结合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得出该菌株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2%,麦芽糖0.7%,蛋白胨0.9%,大豆粉1.4%,NaCl3.7%,CaCO3 0.1%,复合盐A液2.0%,复合盐B液0.1%,起始pH值7.0。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所得发酵液对敏感指示菌藤黄八叠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31.5mm,与预测值的相对偏差仅为1.59%,与用初始发酵培养基发酵所得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26.5mm)相比提高了18.9%。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分离自海水的芽孢杆菌dhs-330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培养条件和产物特性,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p H值和培养温度进行优化,采用飞行时间质谱进行产物鉴定及抑菌圈法考察产物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该菌株与Bacillus mojavensis菌株16S r DNA的序列相似性为99%。菌株发酵液表面张力可由70 m N·m-1降低至27 m N·m-1。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分别为甘油、酵母膏和尿素;p H值为6.5~7.0、温度为30~35℃条件下,菌体生长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合成最为有利。发酵产物为脂肽-糖脂混合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海洋污损微生物Bacillus pumilus dhs04有显著的抑菌活性。菌株dhs-330是能合成脂肽-糖脂混合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海洋污损微生物防除潜力的优选菌株。  相似文献   

9.
放线菌株F培养条件优化和抗菌物质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放线菌株F菌的培养条件,优化其发酵条件,分析其抗菌物质的稳定性.方法:以平板对峙法检测抑菌活性,通过比较抑菌圈直径和抑菌率,优化培养条件.结果:F菌株对黄瓜枯萎病和番茄灰霉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F的最佳接种量为10mL/100mL,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最适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0g,硝酸钾15g,酵母膏5g,蛋白胨2g,CaCO3 4g,NaCl 4g,蒸馏水1 000mL,pH 7.2~7.4.F菌株抗菌物质在80℃时仍保持很好的抑菌活性,但温度继续升高时活性下降.不同pH间抑菌率存在差异,pH值为6时抑菌率出现最大值60.46%,pH值为9时抑菌率最小,为57.93%.在发酵培养液培养以pH 6为宜.结论:F菌株无菌发酵液具有较好的温度、光照和酸碱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芽孢杆菌dhs-330分离自海水,能够产生脂肽-糖脂混合型表面活性剂。考察该菌株产物的抑菌性能。方法:采用抑菌圈法考察dhs-330发酵液对不同指示菌的抑菌活性,对提取的dhs-330产物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并考察该产物对温度、盐度和pH值的稳定性。结果:菌株dhs-330产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MIC分别为0.005、0.01、0.01和0.02 g/L;经100℃处理20 min、pH2~10处理30 min,或盐度为0~50的条件下,产物仍具有抑菌活性或略有下降。结论:海洋来源的芽孢杆菌dhs-330胞外脂肽-糖脂混合型产物具有抑菌活性,且在高温、低pH值和高盐度条件下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