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鲩、青鱼传染性肠炎的研究I.肠炎致病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鲩、青鱼肠管病有二类病原:一类是寄生虫,一类是细菌。寄生虫病原中除青鱼肠道内寄生的原生动物——青鱼艾美虫(Eimeria mylopharyngodoni Chen.)、肠艾美虫(E.intestinalis Chen)为害较大外,一般对寄主无致命的损害,只有在大量寄生时,而且肠管又因细菌或其他因素引起发炎时,才有加剧病情的作用。细菌(传染)性肠炎对饲养的鲩、青鱼危害很大,尤其对当年鲩鱼、二龄青鱼更严重,有的鱼池死亡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一. 引言作者于去年(1955)冬,发表了关于寄生鲩鱼的原生动物报告。本文是这一研究工作中的第二部分,所记述的原生动物,是青鱼这一寄主中已发见的种类共16种,其中已见于文献的11种,新种5种。其分类系统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去年(1955)冬,发表了关于寄生鲩鱼的原生动物报告。本文是这一研究工作中的第二部分,所记述的原生动物,是青鱼这一寄主中已发见的种类共16种,其中已见于文献的11种,新种5种。其分类系统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关於淡水鱼类寄生原生动物的研究,外国已有不少文献,但有关我国淡水鱼,特别是几种主要池养鱼的这方面资料,颇感缺乏。青、鲩、鳙、鲢四种家鱼,不仅是我国所特有的鱼种,而且是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等特点的优良品种。但处在旧中国的养鱼事业,由於缺乏科学的帮助,在这几种鱼的饲养过程中,往往被种种寄生虫侵害而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发生大批的死亡,使渔农遭受不少的损失。解放以来,党和政府经常关心养鱼事业的发展,鼓励我  相似文献   

5.
细菌蛋白酶的致病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瑞武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3):22-23,27
细菌通过分泌胞外蛋白酶来分解宿主蛋白质,并激活血管舒张素-派肽级联系统,为其生长,繁殖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细菌蛋白酶能破坏补体和(或)免疫球蛋白,从而使细菌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保证其级在宿主体内生存,由此可见,蛋白酶在细菌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人工合成不影响宿主蛋白酶的活性,而能特异地抑制某些特定细菌蛋白酶的蛋白酶抑制剂,可能是一种有用的抗菌物质,用以治疗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水貂病毒性肠炎的防制研究——Ⅰ.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山东和青海省的水貂肠炎流行区采集的64份病料中,用幼猫肾次代细胞分离到6株水貂肠炎病毒(MEV)。经电镜、理化学和血清学试验证实为水貂细小病毒(Mink Parvovirus)。  相似文献   

7.
关於淡水鱼类寄生原生动物的研究,外国已有不少文献,但有关我国淡水鱼,特别是几种主要池养鱼的这步面资料,颇感缺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 CF—Ⅰ细菌富集溶液中铀。对铀的最大富集量达360mg/g 干菌以上,在较短时间内可吸附溶液中98%的铀;pH、细胞生长状态、细胞膜表面电位等对其富集铀作用影响较大,pb~(2+)等重金属离子能干扰细胞对铀的富集。电镜及能谱结果表明,富集的铀绝大郭分以四价态存在于 CF-Ⅰ细胞膜表面。  相似文献   

9.
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传染病致病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于1990—1991年的5—10月间,从湖北、湖南、河南和广东4省的9种淡水养殖鱼类的发病鱼睥、肝、肾中分离的93株细菌为材料,经100多个表型特征和细菌DNA中G+Cmol%遗传型特性测定等研究结果,可归属为产气单胞菌属中的运动性嗜中温产气单胞菌和弧菌属中的河弧菌。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优先律应为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Zimmermann)nom.rev];而河弧菌与以前所描述的生物变种Ⅰ、Ⅱ型不同:在43℃能生长;发酵水杨苷产酸;利用D-葡糖酸钙、腐胺;不能利用戊二酸,D-葡糖醛酸;从D-葡萄糖产气;DNA中的G+Cmol%为47(Tm),鉴定为河弧菌生物变种Ⅲ(新生物变种Vibrio fluvialis Biovar Ⅲ.Biovar nov.)。  相似文献   

10.
对白鱀豚腐皮病致病细菌的分离、培养、毒力试验和详细的生理生化测定,初步确定Ⅰ型荧光极毛杆菌为其病原菌。又对该细菌进行了药物抑菌试验,筛选出几种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对白暨豚腐皮病致病细菌的分离、培养、毒力试验和详细的生理生化测定,初步确定Ⅰ型荧光极毛杆菌为其病原菌。又对该细菌进行了药物抑菌试验,筛选出几种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陈启鉴 《水生生物学集刊》1956,(2):i046-i053,299
作者于1955年冬和1956年夏,先后发表了关于寄生鲩鱼和青鱼的原生动物。本文是这一研究的第三部分,记述鱅和鲢两种家鱼中所发见的各种原生动物共21种.其中已见诸文献的种类14种,新种6种,未定种一种。这些种在分类系统上位置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解特定生态环境中晚稻稻种的非致病细菌多样性以更有效地治理水稻主要病害,于1996-2001年间对采自浙江平原、丘陵及山区的606份稻种样本进行了非致病细菌种类、频率及对水稻纹枯病和恶苗病的抑菌作用研究。从中分离出9605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菌落形态及部分细菌学特征(革兰氏染色、KMB培养基上的荧光色素和扩散性非荧光色素、YDC培养基上黄色菌落的产生、好气性、鞭毛及芽孢的染色镜检等)测定后,选出代表菌株622个,连同80个对照菌株用Biolog及脂肪酸分析法(FAME)进行测试。鉴定出Pseudomonas属11个种或型及其他14属的23种非致病细菌,并发现Pseudomonas属中55%的种及其他属中49%的种存在对水稻纹枯病或恶苗病的拮抗菌株,但不同种间的抑菌率存在较大差异。3类稻区均以Bacillus spp.、Acinetobacter spp.和P.putida等3个种群为主导并同时存在许多其他相似种,其中7个常见种的分离频率在不同稻区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琥珀酸脱氢酶的性质,辅基以及它与细胞色素系统的联系等问题,在近些年来有很多的争论。Bach,Dixon与Zerfas;Ball,Anfinsen与Cooper,以及Pappenheimer与Hendee等人的意见认为琥珀酸脱氢酶等于细胞色素b。本文作者之一在用氰化物使琥珀酸脱氢酶失效作用的试验中说明它与细胞色素b并不相同。Chance用完全不同的实验方法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Axelrod,Potter与Elvehjem用缺乏核黄素  相似文献   

16.
作者于1955年冬和1956年夏,先后发表了关于寄生鲩鱼和青鱼的原生动物。本文是这一研究的第三部分,记述鳙和鲢两种家鱼中所发见的各种原生动物共21种.其中已见诸文南的种类14种,新种6种,未定种一种。这些种在分类系统上位置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青鱼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5,5(4):471-488
湖南地区生长于池塘环境的青鱼,性成熟年龄是5—6年,雄性比雌性普遍地早熟一年。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是同源的,都来自于卵原细胞。池养青鱼的卵母细胞只能发育到初级卵母细胞阶段(Ⅳ时相),必须通过人工催情,才能进行染色体的减数分裂,使卵母细胞由第Ⅳ时相发育到第Ⅴ时相。精细胞的发生,能够完成由精原细胞到精子的全部发育过程。青鱼在第一次性周期内,雄性精巢在第5个冬季进入第Ⅳ期,雌性卵巢在第6个冬季进入第Ⅲ期,从此以后,每年冬季,雄性精巢回复到第Ⅳ期,雌性卵巢回复到第Ⅲ期,这种性腺季节周期变化的规律,为生产上选留亲鱼提供了理论依据。青鱼雌性卵母细胞由第Ⅲ时相到第Ⅳ时相是同步性的;经人工催情产卵或自然退化后,卵巢的组织学结构又回复到第Ⅱ期,证明青鱼是一次产卵类型。已经达到性成熟年龄的雌性青鱼,卵母细胞的卵黄形成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泡内卵黄,第二种类型是泡外卵黄。如果饲养管理工作如投饵、水质调节不适宜,卵母细胞不能正常形成卵黄,就会出现卵子的败育现象,这是生产上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湖南地区生长于池塘环境的青鱼,性成熟年龄是5—6年,雄性比雌性普遍地早熟一年。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是同源的,都来自于卵原细胞。池养青鱼的卵母细胞只能发育到初级卵母细胞阶段(Ⅳ时相),必须通过人工催情,才能进行染色体的减数分裂,使卵母细胞由第Ⅳ时相发育到第Ⅴ时相。精细胞的发生,能够完成由精原细胞到精子的全部发育过程。青鱼在第一次性周期内,雄性精巢在第5个冬季进入第Ⅳ期,雌性卵巢在第6个冬季进入第Ⅲ期,从此以后,每年冬季,雄性精巢回复到第Ⅳ期,雌性卵巢回复到第Ⅲ期,这种性腺季节周期变化的规律,为生产上选留亲鱼提供了理论依据。青鱼雌性卵母细胞由第Ⅲ时相到第Ⅳ时相是同步性的;经人工催情产卵或自然退化后,卵巢的组织学结构又回复到第Ⅱ期,证明青鱼是一次产卵类型。已经达到性成熟年龄的雌性青鱼,卵母细胞的卵黄形成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泡内卵黄,第二种类型是泡外卵黄。如果饲养管理工作如投饵、水质调节不适宜,卵母细胞不能正常形成卵黄,就会出现卵子的败育现象,这是生产上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浙江晚稻稻种非致病细菌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关林 《生物多样性》2002,10(3):311-317
为了解特定生态环境中晚稻稻种的非致病细菌多样性以更有效地治理水稻主要病害,于1996~2001年间对采自浙江平原、丘陵及山区的606份稻种样本进行了非致病细菌种类、频率及对水稻纹枯病和恶苗病的抑菌作用研究.从中分离出9605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菌落形态及部分细菌学特征(革兰氏染色、KMB培养基上的荧光色素和扩散性非荧光色素、YDC培养基上黄色菌落的产生、好气性、鞭毛及芽孢的染色镜检等)测定后,选出代表菌株622个,连同80个对照菌株用Biolog及脂肪酸分析法(FAME)进行测试.鉴定出Pseudomonas 属11个种或型及其他14属的23种非致病细菌,并发现Pseudomonas 属中55%的种及其他属中49%的种存在对水稻纹枯病或恶苗病的拮抗菌株,但不同种间的抑菌率存在较大差异.3类稻区均以Bacillus spp.、Acinetobacter spp.和P. putida等3个种群为主导并同时存在许多其他相似种,其中7个常见种的分离频率在不同稻区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小麦吸浆虫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报告是1953年关於小麦吸浆虫的研究结果。其中包括两部分:一是土壤取样检查,二是麦穗取样检查。从这些资料里,可以显示这种害虫在上海当年的发生情况。其中关於它的幼虫在土壤内的情况,过去在国内外知道得还很少或不够明确。 土壤取样检查和麦穗取样检查,在研究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上,是其中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