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nm23-H1基因在乳腺癌的表达情况。在143例乳腺癌中,76.2%呈阳性表达。nm23-H1基因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分级,雌、孕激素受体状态以及p16基因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但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64.1%(41/64)显著低于无转移组83.9%(52/62)(P<0.05),nm23-H1阳性表达组的死亡率35.7%(10/28),也明显低于阴性组55.6%(5/9),提示检测nm23-H1蛋白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的一种新的预后指标。nm23-H1和p16基因表达无明显相关性,提示二者可能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和途径影响癌转移和预后,联合检测此二种蛋白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癌转移和预后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喉癌术后复发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喉癌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手术治疗病历1139例,患者随访3年以上,确诊复发128例。128例中男102人,女26人。按肿瘤TNM分型:声门上型72例,声门型37例,声门下型4例,喉咽癌15例;T分期:T1期14例,T2期57例,T3期57例。术前有颈淋巴结转移62例,无淋巴结转移66例。术后局部复发20例,颈淋巴结转移95例,局部复发合并颈淋巴结转移11例,远处转移2例。对复发128例的相关性因素包括肿瘤分期,肿瘤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术式,病理分级,年龄,性别,病史,吸烟,职业等进行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分期T(p<0.01),手术方式(p<0.01),淋巴结转移(p<0.01),病理类型(p<0.01),肿瘤类型(p<0.01),吸烟(p<0.05),职业(p<0.05)与喉癌术后复发有显著意义。结论:肿瘤分期,肿瘤原发部位,术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吸烟,职业是引起喉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D-二聚体(D-dimer)和血小板(PLT)计数与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价值。方法:测定99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食管癌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D-dimer和PLT水平并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ESC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及预后价值。结果:食管癌组血浆D-dimer、PL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食管癌组D-dimer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而PLT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单因素分析提示D-dimer、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无疾病进展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相关,而多因素分析仅提示D-dimer是局部晚期ESCC患者的独立危险预后因素。结论:D-dimer增高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D-dimer可作为评判局部晚期ESCC预后的独立指标,为ESCC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检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亚甲蓝对40例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随后行D2或D2以上手术。结果:40例胃癌患者中,38例找到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38/40(95%),有32例存在SLN转移,8例SLN为唯一转移部位,且均为T1、T2期。由SLN的病理学状态来预测胃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敏感性为32/34(94.12%),特异性为4/4(100%),假阴性率为2/34(5.88%),准确率为34/38(89.47%),其中假阴性的2例,肿瘤都处于T4期。结论:胃癌SLN定位及活检技术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但对进展期胃癌而言假阴性率较高,对胃癌整个区域淋巴结状态预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肿瘤淋巴管入侵与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膀胱癌病例72例,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2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40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淋巴管入侵与膀胱癌复发和预后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Cox比例危险度模型筛选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在72例膀胱癌组织中,淋巴管入侵的阳性率是48.6%(35/72),淋巴管入侵的阳性率随肿瘤分期和分级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淋巴管入侵阳性率为68.8%(22/3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32.5%(13/40)。淋巴管入侵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均显著相关(P0.05)。淋巴管入侵阴性的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淋巴管入侵阳性者,淋巴管入侵是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淋巴管入侵与膀胱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并影响膀胱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可作为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和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血循毒蛇伤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建生  李其斌 《蛇志》1998,10(2):34-35
血循毒蛇伤可引起患者复杂的血液学改变,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出血、溶血、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我院1996~1997年收治5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2例中五步蛇伤8例,蝰蛇伤14例,竹叶青伤23例,铬铁头伤7例;男性4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对患者5年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12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其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转移度、转移数、转移域数等相关数据资料,并分析各种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患者5年生存期的影响,再对基于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组"与"手术+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数以及淋巴结转移域数均对胸段食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手术+放疗组(P0.01),同时术后加行放疗治疗对转移度0、≤20%及转移数≥2枚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后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数0、1、及≥2枚的三级别分类或可更准确地反应胸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数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术后预防性放疗能提高有淋巴结转移、转移0、≤20%及转移数≥2枚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脂联素(ADPN)及脂联素受体(adipo 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ADPN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病例组患者肿瘤组织及对照组患者病变组织中的ADPN、adipo R1、adipo R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病例组患者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结节数量、病理类型、肿瘤局部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T分期、TNM分期情况及其与ADPN、adipo R1、adipo R2水平的关联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ADPN水平及肿瘤乳腺组织中ADPN、adipo R1、adipo R2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ADPN水平和乳腺组织中ADPN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局部浸润情况、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具有关联性(P0.05),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adipo R1和adipo R2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局部浸润情况、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具有关联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ADPN及肿瘤组织中的ADPN及其受体均呈现低表达,而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和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具有关联性,有望作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型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检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4t用亚甲蓝对40例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随后行D2或D2以上手术。结果:40例胃癌患者中,38例找到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38/40(95%),有32例存在SLN转移,8例SLN为唯一转移部位,且均为T1、T2期。由SLN的病理学状态来预测胃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敏感性为32/34(94.12%),特异性为4/4(100%),假阴性率为2/34(5.88%),准确率为34/38(89.47%),其中假阴性的2例,肿瘤都处于T4期。结论:胃癌SLN定位及活检技术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但对进展期胃癌而言假阴性率较高,对胃癌整个区域淋巴结状态预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状腺微小癌(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分析TM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7年6月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TMC患者19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60例为转移组,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137例为非转移组,观察其超声图像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97例TMC患者共224个病灶,术后病理证实60例(67个病灶)有颈部淋巴结转移,137例(157个病灶)无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16.67%(10/60),特异性为94.89%(130/137),准确性为71.07%为(140/197),阳性预测值为58.82%(10/17),阴性预测值为72.22%(130/180)。单因素分析显示TMC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形态、钙化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肿瘤形态不规则、微钙化是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诊断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低,TMC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年龄、肿瘤形态和钙化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RMS1的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切片和CK-19联合检测8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所有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情况,术后随访其复发情况,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中BRMS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淋巴结微转移及术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86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的689淋巴结中有48粒(6.97%)检测到微转移,其中阳性病例22例(25.58%),BRMS1的表达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病例率(43.24%)和术后复发率(54.05%)远高于BRMS1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12.24%,8.16%),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BRMS1与腋窝淋巴结微转移密切相关,可以成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指标,并对乳腺癌的分期、预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媛  程卫  康华锋  陈新林  管丽敏 《生物磁学》2013,(26):5079-5081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出芽、淋巴结转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分析口腔癌中肿瘤出芽与VEGF—C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4年间在我院接受诊治且资料完整63例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肿瘤出芽、VEGF-C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检出肿瘤出芽患者40例,所占比例为63.5%,VEGF—C表达阳性患者39例,阳性率率为61.9%,淋巴结转移患者40例,转移率为63.5%;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为84.1%,肿瘤出芽与VEGF—C的表达符合率为79.4%,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符合率为76.2%。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经Spear相关分析,r=0.932,P〈0.05,与VEGF-C的表达也呈正相关,经Spear相关分析,r=0.897,P〈0.05。结论:肿瘤出芽与VEGF—C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可用于预测判断口腔癌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发生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2017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PTMC患者共1524例,按其术前、术后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显性淋巴结转移、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三组,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男性)、年龄、肿瘤大小、双叶、多灶、侵犯包膜、合并桥本病、术前TSH水平等是否具有差异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组男性患者比例、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累及双叶、多灶比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组中的发病年龄较低(P0.05),合并桥本病的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显性淋巴结转移相比,隐匿性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合并多灶及合并病理桥本病的转移率较后者低(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以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对照组,男性患者、年龄、大小、多灶为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525,1.033,0.169,0.562);与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相比,合并桥本病的患者发生显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高,而发病年龄较前者大(OR值分别为0.370,0.979)。结论:男性、肿瘤累及双叶、多灶者为PTMC早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合并桥本病者发生显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高;但没有发现桥本病与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hMSH2蛋白、CD4和CD8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25例,无淋巴结转移24例)患者癌细胞hMSH2蛋白、CD4和CD8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hMSH2蛋白在乳腺癌细胞细胞核内表达,CD4和CD8在乳腺癌细胞细胞浆和细胞膜表达.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hMSH2蛋白、CD4和CD8的表达率分别为29%和68%(P<0.05)、58%和44%(P>0.05)、29%和68%(P<0.05).结论: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细胞hMSH2蛋白、CD4、CD8表达的改变可能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乳头状癌组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病例资料,了解临床特征和病理特点及分析乳头状癌亚组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结果:共收集51例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资料,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甲状腺髓样癌。乳头状癌亚组淋巴结转移率达77.5%,患儿年龄与淋巴结转移相关,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OR=1.40;95%CL=1.05,1.85;P=0.021)。随访中5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有区别于成人甲状腺癌的特殊性,积极筛查儿童甲状腺疾病、全面彻底的外科手术和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标准、积极随访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月到1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CT检查与CT血管成像,记录成像特征与相关血流储备分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60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淋巴结转移20例,非淋巴结转移40例。转移组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空泡征等CT征象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的肺动脉BF、BV值显著低于非转移组(P0.05),MTT值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在60例患者中,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MTT成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BF、BV值成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CT血管成像在肺癌中的应用能反映患者的血流储备分数状况,有利于判断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灶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56例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650个淋巴结进行微转移灶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学检测,并分析微转移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对41,zm厚淋巴结连续切片进行观察,连续切片五片的微转移灶检出率较一片和两片的的微转移灶检出率显著升高(P〈0.05)。按解剖部位分组的患者微转移灶阳性率1组有66.67%(16/24),2组有60%(9/15),3组有41.2%(7/17),无显著性差别(P〉0.05)。微转移灶与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P=0.013)和肿块大小(P=0.037)存在显著性相关,但有微转移灶和无微转移灶的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状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转移灶在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淋巴结中较常见,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关,但与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血流参数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9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78例PTC患者实施研究。按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将其分成转移组(42例)和非转移组(36例)。比较两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分析超声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此外,对比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相关血流参数,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转移组淋巴门及纵横比≥2人数占比低于非转移组,而钙化、囊性变人数占比高于非转移组(均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24%、97.22%、96.15%。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的收缩期加速时间(A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高于非转移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PSV、PI、RI与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超声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较高,且其血流参数与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血流参数有利于判断患者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韦兴华 《蛇志》2015,(2):220-22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食管癌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及MPR重建进行诊断,对肿瘤部位,病变影像特点与相邻的部位侵袭、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肿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胸上段、中断、下段等部位的发生例数分别为15例、15例、12例;食管癌患者食管壁多表现为环状增厚或偏心性不规则增厚、肿块,增强中度、明显强化;其中气管、支气管瘘3例,主动脉及心包侵袭11例,胃底侵犯2例;42例患者中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22例,CT诊断淋巴结转移15例,CT扫描淋巴结阳性检出率68.2%;肺内转移2例,肝脏转移2例。结论多层螺旋CT食管癌术前扫描,可对肿瘤部位、肿瘤分期诊断做出良好的判断,为临床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方案及患者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乳腺癌保乳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究年龄是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45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乳腺癌时年龄不同分年轻组(年龄≤35岁)和中老年组(年龄35岁),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统计两组患者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总体生存率。结果:456例患者中,年轻组80例,中老年组376例。与中老年组相比,年轻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数≥4的患者比例较大,且激素受体阴性率较高。年轻组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3%、83.4%、88.1%;中老年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7.3%、88.3%、88.2%。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较小(≤35岁)、组织学分级高以及术后未行化疗放疗是影响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预后较为特殊,虽然年轻组保乳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较高,但其死亡率并未增加,仍建议保乳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