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用SOS显色法检测金属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中孚  冯霄 《遗传》1989,11(6):15-17
用SOS显色法对12种金属化合物的遗传毒性进行了检测,发现多种金属化合物具有遗传毒性,在 SOS显色法中呈阳性反应,其中已知具有致癌作用的镍和钻化合物在Ames沙门氏菌/微粒体测试法 检测中呈阴性结果,镍化合物在枯草杆菌的Rec测试法中也呈阴性。uvrA基因的存在对SOS显色法 检测某些金属化合物的遗传毒性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巍 《遗传》2007,29(12):1428-1428
问:我是一名女孩,我家系中有一个舅舅和我亲弟弟患病,已初步诊断为X-连锁隐性遗传鱼鳞病,在某医院做了大片断缺失型基因检测,但未检测到缺失。请问如何判断我是否也携带了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3.
在致突变试验中应重视对纺锤体毒物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沛永GAO  Pei-Yong 《遗传》1993,15(6):38-40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Ax1基因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主效基因之一,在小麦胚乳中增加1Ax1基因的表达量可以提高其加工品质,这对于小麦的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外源1Ax1基因超量表达的转基因小麦‘B102-1-2’为父本,常规小麦品种‘鄂麦12’和‘川89-107’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采用SDS-PAGE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合亲本、F1代、F2代的HMW-GS组成,从而研究转基因小麦‘B102-1-2’中外源品质基因1Ax1表达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进入主栽小麦的基因组中,并且正确表达,在F2代中表现出15:1的分离比,遵循孟德尔遗传模式,这对于杂交育种策略的选择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用含有抗潮霉素和GUS基因的双元载体将杀虫结晶蛋白基因cryIA(b)和cryIA(c)导入到籼、粳稻幼穗愈伤组织中,然后经过在含有不同浓度潮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数次筛选,获得一批Bt转基因株。经PCR、Southern杂交及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此二基因已整合进水稻中,饲虫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株具有100%杀虫率。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花生中的遗传转化及免疫原性检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首次用花生半胚作为外植体,与农杆菌EHA105(含质粒p1301HBs)共培养5d,再生培养基中通过加入潮霉素进行抗性筛选,得到抗潮霉素的芽,经芽的伸长、诱导生根获得转化植株。经PCR、PCR-Southern杂交、Southern点杂交等分子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花生基因组中,ELISA检测证实了在花生中表达的HBsAg具有较好的活性。经初步定量,花生小芽的蛋白初提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1.044g/L,HBsAg小蛋白的含量约占总可溶性蛋白的0.032%,每克转化植株小芽鲜重含HBsAg小蛋白约2.4×10-7g。转基因花生植株初提重组蛋白经HPLC纯化、浓缩后,注射初免一次的小鼠,有明显的特异性抗体产生。口服饲喂已免疫但抗体下降至0.025(HBsAbELISAD值)Balb/c小鼠,发现有较强的抗体回升,达3.54,表明转基因花生疫苗可以加强口服免疫。  相似文献   

7.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但定量PCR产物或测定能生成焦磷酸的酶活性仍需要新技术的发展。本文提供了一种PCR产物定性及定量检测方法(Color PCR kit)及其用途;该方法通过焦磷酸(pyrophosphate,PPi)显色测定PCR的副产物PPi。利用试剂盒中的试剂与PPi反应,最终生成物为甲暨(formazan),呈红色。根据显色现象(红色)判断PCR的阳性结果,由目测实现PCR的定性检测;或通过测定490 nm 处的吸光度值定量检测PCR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PPi的含量,定量检测PCR 产物的生成量;目测情况下Color PCR kit可检测到2.5 ng水平的PCR产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检测到低限为1 pg;Color PCR kit法比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法(低限为4 ng)灵敏。Color PCR kit还可用于连接酶和转移酶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影响基因枪法遗传转化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影响基因枪法遗传转化的因素探讨,以期对提高基因枪法的转化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Vip3A蛋白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在营养期分泌的一类新型杀虫蛋白。用PCR方法从114个Bt菌株和41个Bt标准菌株中筛选到39株即约25%的菌株含有vip3A基因。利用所制备的Vip3A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对以上含有vip3A基因的Bt菌株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多数PCR反应为阳性的菌株都产生89 kD大小的蛋白,其中有4株没有Vip3A蛋白的表达。从以上菌株中挑选2个对夜蛾科害虫具有较高和较低毒力的菌株,即S101和611,并分别进行vip3A基因的克隆和测序,再与GenBank上所登录的其它6个全长vip3A基因和2个已报道的但未登录GenBank的vip3A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vip3A是一个极其保守的基因。将以上所克隆的2个vip3A基因即vip3AS101和vip3A611分别插入表达载体pQE30构建了表达质粒pOTP-S101和pOTP-611,转化到大肠杆菌M15,经1 mmol/L IPTG诱导后均表达89 kD大小的Vip3A蛋白。蛋白可溶性试验表明,Vip3A-S101和Vip3A-611分别有48%和35%的蛋白是可溶的。将Vip3A-S101和Vip3A-611蛋白和已报道的Vip3A-S184蛋白对初孵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幼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3个Vip3A蛋白对斜纹夜蛾幼虫毒力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Vip3A个别氨基酸的变化对蛋白的杀虫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显色培养基对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的检测效果。【方法】本实验室研制的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HKM),与国外梅理埃、科玛嘉及国内厂家的同类产品及传统培养基CT-SMAC作比较,对相关菌株以及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实验室研制的HKM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与科玛嘉同类产品在特异性、灵敏度及检测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均优于梅里埃、国内厂家产品及CT-SMAC。【结论】HKM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具有高检出率及高特异性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2种国外主流的金葡菌显色培养基和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PEN-TCF检测金葡菌的效果。通过研究3种产品对多种金葡菌菌株的回收率、最低检出限以及检测人工污染食品的回收率、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比较其检测效果。结果表明3种培养基的最低检出限相近, 显色培养基A和PEN-TCF的回收率较高, 但抗干扰能力较低; 显色培养基B回收率稍低, 而抗干扰能力较强; PEN-TCF和培养基B的特异性更优于培养基A。  相似文献   

12.
分布于细胞内线粒体及细胞质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EC·2·6·1·1)是人血清中含有的两种同工酶,分别称为AST-m和AST-c同工酶.AST-c电泳迁移率介于血清α-球蛋白与β-球蛋白之间.AST-m电泳迁移率相似于γ-球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固蓝B染色法对m-AST检出率较低.用NBT显色法则可得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证实了毒...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来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我们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我们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  相似文献   

15.
对基因枪法获得的明恢81转修饰的cry1Ac基因当代植株进行花药培养,共接种花药2600枚,获得83份花培植株,其中双倍体植株43份,单倍体植株40份。 PCR结果表明含有cry1Ac基因的植株55份,花培植株群体中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植株的比值为2∶1(55/28)。进一步结合Southern blot和ELISA分析,于花培植株当代筛选到转基因纯合株系36份。外源蛋白表达量上,花药来源于同一克隆的DH系的不同植株之间基本一致,最高的Cry1Ac含量达0.25%。田间抗虫性试验表明,经花药培养纯合获得的部分转基因纯合系植株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表现出高抗,而且主要农艺性状保持不变。以上结果表明水稻花药培养可以加速转基因的纯合与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来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我们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我们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来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我们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我们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来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我们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我们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  相似文献   

19.
以阿维菌B组分菌株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Bjbm0006为出发菌株,用PCR的方法构建bkdAB基因簇(Branched_chain α-keto acid dehydrogenase gene AB) 的基因置换质粒pHJ5821 (pHZ1358∷bkdAB&erm),并对其进行基因中断,得到重组菌株Bjbm5821。Bjbm5821的发酵产物经HPLC检测发现,除了产生B1a和B2a外,还产生一种原菌株没有的新组分,3个组分的总含量只有出发菌株Bjbm0006的25%。结果表明bkdAB的中断不仅部分阻断了阿维菌素的合成,还阻断了阿维菌素b组分的合成,可以推测bkdAB的产物在阿维菌素合成途径中主要承担了α-酮基异戊酸脱氢酶 (α-ketoisovaleric acid dehydrogenase) 角色。  相似文献   

20.
获得性遗传的证据——对IgG基因构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汉雄 《化石》2003,(1):29-31
获得性是由使用或不使用引起的变异性状。肌肉锻练能粗壮,多动脑会聪明……这类定向变异对每一个体世代显然成立,能不能遗传从未得证。众所周知,拉马克(1744-1828)力主获得性遗传,他是怎样得此结论?值得重温:“第一定律: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动物,它的任何一个器官,经常操作的次数愈多、促使这个器官逐渐加强、发展和增大;并且获得相当于它操作时期长短的力量;同时器官经常不操作,渐渐的会使这个器官消弱和衰退,逐渐减少它的能力,并且最后引起这器官的消灭。第二定律:凡是在自然环境影响下———也就是某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