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综述尿酸的代谢及生理病理意义,尿酸代谢失衡与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肥胖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关联以及尿酸代谢失衡的药物干预与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联系着人体的众多生理机能,同时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炎症反应及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RAS代谢通路中的关键节点已成为多种药物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将结合现阶段研究进展对RAS两大主要功能轴(ACE-Ang II-AT1R轴及ACE 2-Ang-(1-7)-MasR轴)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及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环状RNA (circular RNA, circRN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该文对circRNA的生物合成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概述,并着重综述了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circRNA作为微小RNA (microRNA, miRNA)的"海绵",竞争性抑制miRNA与mRNA的结合,通过circRNAmiRNA-mRNA网络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为circRNA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学靶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棕色脂肪组织 (BAT)是由棕色脂肪细胞和血管基质成分 (SVF)组成,其中SVF中包括内皮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具有多种分化功能的干细胞,在调节心血管健康与疾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一方面,BAT通过能量代谢以及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分泌的细胞因子对机体产生重要影响。BAT可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发挥抗炎、抗心室重构等作用,从而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发现与应用,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回顾了BAT自发现以来在人体及动物模型上的相关研究进展,论述了其与心血管损伤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钙超载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调控细胞内钙、维持钙稳态的重要细胞器,它通过钙摄取、钙存储以及钙转运这三种方式对细胞内钙进行调控,其中,ER相关的钙转运是钙信号传递的中心环节。ER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广泛分布于细胞内,其膜上具有众多的连接位点,新近的研究报道这些连接位点可与细胞膜(plasma membrane,PM)和细胞器膜(例如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等)形成连接,进而实现钙离子的转运。本文对内质网-细胞膜连接(endoplasmic reticulum-plasma membrane junctions,ER-PM连接)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学过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有关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一直是基础医学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随着遗传学和医学信息学研究的发展,曾被认为无用的非编码基因序列受到到广大研究者越来越多关注。占非编码RNA(ncRNA)大多数的长非编码RNA(lncRNA)的相关研究正在兴起。虽然对lncRNA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不少证据表明lncRNA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介绍lncRNA的功能和特点,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述lncRN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这些研究进展将为进一步理解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医学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衰老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Sirtuin蛋白家族(SIRT1-7)是一组与衰老和寿命密切相关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饮食限制和运动等情况下可被激活,以维持代谢稳态,保护心血管疾病。SIRT6作为该家族相对新成员,可参与多种基因表达、DNA损伤修复等过程的调控,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和促进长寿的正向调节因子,但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尚未被完全揭示。近年来,有研究显示SIRT6可延缓与年龄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进程,具有发展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的潜力。本文现就SIRT6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脂代谢、尿酸等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监测对隐匿性高血压诊断的价值,本研究分别选取来我院诊断的隐匿性高血压患者91例,真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正常人群100例为隐匿性高血压组、真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考察各组脂代谢、尿酸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数据的临床特点。与对照组相比,真性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均显著增高,隐匿性高血压组患者LDL明显增高;真性高血压组所有动态血压参数均高于对照组;隐匿性高血压组患者的白天、夜间、24 h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夜间、24 h平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组的尿酸水平无明显差异。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C、HDL、APOB与动态血压数据显著相关。研究表明,脂代谢、尿酸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的联合检测能更准确地评估隐匿性高血压,为隐匿性高血压的诊断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同时提示我们,脂代谢异常的人群罹患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更大,需特别注意隐匿性高血压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9.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存在于多种RNA中的化学修饰方式,最常见于mRNA。RNA的m~6A含量和效应受到甲基转移酶(Writers)、去甲基酶(Erasers)和甲基化阅读蛋白(Readers)的动态调控。与DNA甲基化修饰和组蛋白修饰相似,它们都参与了多种生物学过程,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先简要综述m~6A修饰的动态过程及生物学功能,然后重点介绍m~6A修饰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房内径(LAD)与老年永久性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科住院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78例作为房颤组,选取同期住院窦性心律且无房颤病史的老年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一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尿酸、hs-CRP水平等,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血清UA及hs CRP水平、左心房内径大小明显增高(P0.05),2以房颤是否发生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OR=2.016,P=0.004)、左房内径(OR=4.180,P=0.001)和hs-CRP(OR=2.846,P=0.002)是老年永久性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房颤组患者血清尿酸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28,P0.05),尿酸与左心房内径大小呈轻度正相关(r=0.12,P0.05)。结论:血清尿酸、hs-CRP、左房内径是老年永久性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参与的炎症反应和结构重构可能参与老年永久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红素(TBI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5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2例为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52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38例(AMI组),另选取50例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Hcy、TBIL、hs-CRP、尿酸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cy、TBIL、hs-CRP、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MI、UAP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尿酸水平显著高于SAP组,TBIL水平显著低于SAP组(P0.05),且AMI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尿酸水平显著高于UAP组,TBIL水平显著低于UAP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与hs-CRP、尿酸呈正相关,与TBIL呈负相关,hs-CRP与尿酸呈正相关(P0.05),TBIL与hs-CRP、尿酸无明显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hs-CRP、尿酸、高血压、糖尿病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BIL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尿酸水平升高,TBIL水平降低,Hcy、TBIL、hs-CRP、尿酸与患者的病情相关,也是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期因子(midkine)是一种分泌型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在炎症、肿瘤、代谢类疾病及胚胎的早期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迄今为止,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血管壁受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并与遗传、环境、脂质代谢相关。中期因子在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及炎症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并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本文对中期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破裂或腐蚀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病理基础,寻找易损斑块新血清标记物对于早期识别和干预高危患者至关重要。新近发现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且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关系密切,是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本综述主要介绍妊娠相关蛋白-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心血管疾病以及易损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大蒜来源有机硫化物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肌肥厚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为大蒜及其相关硫化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主要在脏器实质细胞合成和分泌,可以水解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s,LDL)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s,VLDL)中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对清除体内过多的TG至关重要。新近研究发现LPL的基因结构、合成、分泌及降解具有复杂性,生物功能的发挥和基因的表达也受到多种转录因子、微小RNA(microRNA,miRNA)、相关蛋白及营养激素的调控,其在动脉硬化性疾病中的作用也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本文主要针对LPL基因的结构、合成与降解、生物功能、表达调控及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进一步明确LPL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中老年居民血清尿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提供策略支持。方法:利用2007代谢综合征研究调查资料(共1061人),把人群依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增高组(男性>420umol/L,女性>357umol/L)及正常组(男性≤420umol/L,女性≤357umol/L),分析两组人群的多个代谢性指标的分布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与尿酸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①两个分组间年龄、收缩压、男性比重、高血压家族史、人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肾功能等指标尿酸增高组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舒张压则是尿酸增高组明显低于尿酸正常组。②血脂各成分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尿酸增高组高于正常组,其余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③尿酸增高组其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腹型肥胖、血脂异常等患病率皆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酸与你男性性别、年龄、收缩压、BMI、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女性性别及舒张压呈负相关。结论:成都地区尿酸与代谢性指标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关系密切,可能可以通过减少尿酸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肾脏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上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位点突变(mtDNA突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线粒体的代谢与线粒体活性氧簇(mROS)、钙离子、一氧化氮、激素等信号分子相关。这些信号分子的变化,如mROS增加、ATP减少等,影响线粒体及细胞功能,进而引发相关生物应激反应,最终导致心血管相关疾病。现讨论线粒体相关的信号分子参与转录、细胞凋亡与自噬、血管紧张和炎症等活动的过程,并详细介绍线粒体相关的信号分子与心血管疾病(着重介绍高血压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新发现的铁依赖的独特细胞程序化死亡方式,以致死性脂质过氧化蓄积为主要特征.目前,铁死亡研究领域发展迅猛,已成为生命科学及医学等领域的全球热点.大量研究提示铁死亡在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肿瘤及神经退行性等衰老相关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铁死亡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脏器损伤和衰老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总结现有铁死亡相关药物的应用,并对靶向铁死亡的临床转化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吸烟与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之间的相关性尚未完全明确。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吸烟可能是血管钙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尼古丁在血管钙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应得到重视和阐明。本文就吸烟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简要作一综述,以期通过戒烟宣传防治血管钙化相关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0.
运动防治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改善其紊乱的糖脂代谢,但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胰岛素类生长因子1(IGF-1)和IGF-1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上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运动防治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机制,部分与运动增加血清IGF-1、降低IGFBP-3水平和提高IGF-1活性(IGF-1/IGFBP-3摩尔比)有关。本文综述了IGF-1、IGFBP-3与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其在运动防治上述疾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