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探讨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门诊患儿412例,行血常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HP-IgG抗体检测。结果:HP感染患儿IDA26例,IDA患病率为20.4%(26/127),HP未感染患儿IDA19例,IDA患病率为6.7%(19/2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1,P=0.00)。对比两组患儿MCV、MCH、MCHC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45例IDA患儿中26例有HP感染,感染率为57.8%(26/45),367例非IDA患儿中有101例HP感染,感染率为27.5%(101/3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1,P=0.00)。结论:HP感染同IDA发病有显著相关性,HP感染可以是导致IDA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心体检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方法对2016年1~3月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500例,应用14C呼气试验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感染情况。结果健康体检者HP感染阳性率为58.87%;男性HP感染阳性率高于女性,30~39岁、40~49岁感染阳性率高于其它年龄段,居住地在农村的感染阳性率高于城镇,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感染阳性率高于无不良生活行为习惯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对HP感染的易感因素,普及和加强HP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HP感染相关知识的认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生活行为习惯,对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降低感染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以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体检的68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P感染情况分成HP阳性组(n=306)和HP阴性组(n=377),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P感染与hs-CRP、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1)HP阳性组的hs-CRP水平高于HP阴性组(1.14mg/L vs 0.9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阳性组的血脂异常率(59.8%vs 50.7%)和hs-CRP异常率(20.9%vs 14.3%)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脂异常和hs-CRP异常对HP阳性的OR值及分别为1.449和1.582,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异常对HP阳性的OR值为1.50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可能通过增高hs-CRP水平,影响脂质代谢,触发一系列生物、生物化学级联反应,可使患者并发心血管病变的风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4.
李乐 《蛇志》2017,(2):141-14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为抗HP治疗降低脑梗死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采用碳14呼气试验来定性HP感染患者,其中HP阴性患者197例为对照组(A组),HP阳性患者403例中,203例行标准三联疗法的患者为HP阳性治疗组(B组),200例未行抗HP治疗的患者为HP阳性观察组(C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定量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定量同型半胱氨酸(HCY),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3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和CRP、HCY水平。结果 3组患者中,在随访期间复发率为HP阳性观察组为38.77%,HP阳性治疗组为25.37%,HP阴性对照组为20.51%。结论 HP感染与脑梗死有相关性,可通过作用于CRP和HCY加重动脉硬化,而增加脑梗死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 ( HP)的发现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学和防治学面临着一场革命 ,HP与胃癌关系也十分密切。随着对 HP研究的不断深入 ,从分子水平对 HP的致病机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常规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虽然可以暂时控制 HP的感染 ,但是由于易产生耐药性等许多新的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新的防治策略。利用 HP抗原与佐剂联合使用或用减毒的沙门氏菌来表达HP的抗原 ,进行口服免疫防治 HP的感染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动物模型试验结果证明这种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淮南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个体菌株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感染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常规获取胃窦、胃体部粘膜,进行HP分离、培养,提取HP基因组DNA,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指纹分析法检测菌株基因多态性;125例患者均给予质子泵抑制、H2受体拮抗剂、铋剂为基础的三联或四联疗法治疗,治疗后4~6周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情况;获取HP根除失败患者的胃窦、胃体黏膜进行HP分离、培养、鉴定,并采用RAPD指纹分析法检测菌株来源,评估HP基因多态性对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cagA、iceA1、iceA2、vacAs1、vacAm1、babA2阳性率分别为92.80%、36.00%、93.60%、93.60%、29.50%、53.50%,cagA、iceA2、vacAs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基因类型阳性率(P0.05或P0.01),其他基因类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HP根除率为86.4%(107/125),14.4%(18/125)根除失败;18例根除失败患者中,1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菌株具有相同的指纹图谱,证实为原菌株复发,其中cagA、iceA1、iceA2、vacAs1、vacAm1、babA2阳性率分别为93.33%、13.33%、86.67%、93.33%、6.67%、20.00%,cagA、iceA2、vacAs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基因类型阳性率(P0.05或P0.01)。结论:cagA+、vacAs+、iceA2+为淮南地区HP感染的优势基因型,该基因型易导致HP根除失败;未发现babA2与HP感染结局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采用C-14呼气试验和改良Giemsa染色检测患者HP感染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yclinD1、MMP-9表达情况。分析HP感染、cyclinD1、MMP-9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80例胃癌患者HP感染阳性56例(70.00%),阴性24例(30.00%)。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的胃癌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的胃癌患者(P0.05)。80例胃癌患者cyclinD1阳性表达45例(56.25%),阴性表达35例(43.75%),MMP-9阳性表达65例(81.25%),阴性表达15例(18.75%),TNM临床分期为III+IV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的胃癌患者的cyclinD1、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临床分期为I+II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的胃癌患者(P0.05)。HP感染阳性患者的cyclinD1阳性表达率和MMP-9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HP感染情况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cyclinD1和MMP-9的表达与TNM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且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幽门螺旋菌(HP)感染可能是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性感染。如在非洲的部分地区,成年人几乎都有HP感染。在冈比亚,婴儿的HP感染将近50%,而5岁儿童的HP感染则高达90%。胃粘膜是HP定居的场所,HP最初也是从胃粘膜中分离出来的。后来有人从牙斑中也分离到HP,政提示HP感染可能是经口腔分泌物传播的。最近有人又证明在粪便中也有HP,从而说明HP感染的高度流行可能与不良的家庭生活有关。本研究则旨在从HP感染者的粪便中分离培养出H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内正常菌群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影响。方法:51例胃粘膜活检标本均取自于行胃镜检查的胃炎患者,分离培养乳酸杆菌,通过扩增其16S rRNA基因并测序来鉴定乳酸杆菌的种类;胃炎程度及活动度的分类依据悉尼分类系统,运用改良Gimesa染色鉴定HP感染。结果:胃粘膜中共分离出9种乳酸杆菌,分离阳性率为49.0%;乳酸杆菌阳性病人与阴性病人的HP感染率、胃炎程度的差异及胃炎活动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病人的胃炎程度较HP阴性病人更严重(P<0.05);有益生菌作用的乳酸杆菌与非益生菌类乳酸杆菌的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内乳酸杆菌的存在对HP感染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PH患者150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13C尿素呼气试验所测定的HP结果将患者分成HP阳性59例(即超基准值4.0,记为观察组)和HP阴性91例(即超基准值≥4.0,记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脂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型胆固醇(LDL-C)、Hcy及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型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CIMT增厚率为28.82%,形成斑块率为49.15%,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5.38%、30.77%,而CIMT正常率为22.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3.56%,高于对照组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均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可考虑清除或预防HP感染,从而科学有效地预防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结合临床分析医院性病门诊具有泌尿生殖道刺激症状及异常分泌物患者的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门诊283例患者标本作NG、CT、UU检测,其中UU、CT采用新型快速试剂盒检测;NG检测采用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可疑者再用培养法确证.结果 三种病原体总感染率为62.19%(176/283),单一感染占39.22%(111/283),混合感染占22.97%(65/283),混合感染中以CT+ UU感染(13.07%)为主;男、女感染率分别为59.65%和66.07%,患者年龄集中在21 ~40岁,以31 ~40岁组阳性病例数最多(35.34%);职业分布:病例数最多的是无业人员(45.58%),其次为工人、干部.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和淋病(G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64%和15.54%.结论 NGU和GU的的感染以性成熟期患者为主,NGU发病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门脉高压性胃病 (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 ,选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窦粘膜 30例 ,免疫组化SP法 (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 ,Streplavidin Peroxidase,SP)抗HP抗体染色 ,并以慢性乙型肝炎并胃病 2 0例及非肝病胃病 2 1例胃窦粘膜作对照。结果显示 ,3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阳性2 2例 ,占 73.3% ;2 0例慢乙肝组阳性 11例 ,占 5 5 % ;2 1例非肝病组阳性 11例 ,占 5 2 .38%。门脉高压组HP感染阳性率与慢乙肝组、非肝病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可见HP感染虽不是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原因 ,但在治疗中短期加用杀HP的药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芪芍安胃胶囊/黄柴安胃胶囊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疗效,分析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0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患者114例,分成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7)。给予对照组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芪芍安胃胶囊或黄柴安胃胶囊,疗程均为35 d。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和G-17水平。治疗后,两组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HP转阴率和1年内复发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46%(P0.05)。观察组HP转阴率89.47%,高于对照组HP转阴率73.68%(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11.11%,低于对照组1年内复发率27.6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GR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G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芍安胃胶囊/黄柴安胃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提高HP转阴率,降低1年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并改善血清PGⅠ、PGⅡ、PGR和G-17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HP感染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性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并确诊为胃癌的患者50例,作为胃癌组;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50例,作为胃炎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未发现胃部异常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快速尿素氮试验、13C尿素呼气试验以及血清抗HPCag A等检查,比较患者HP感染等情况。结果:胃癌组及胃炎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及抗HPCag 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胃癌组较胃炎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早期及进展期患者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患者非贲门部HP感染率显著高于贲门部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是导致胃癌的主要因素,明确HP感染与胃癌病理分期及病变部位的相关性对胃癌的治疗及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分析胃溃疡患者三联疗法治疗前后舌苔菌群的变化,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GU活动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GU治疗前组(20例,GU1组,均为黄腻苔)和GU治疗后组(20例,GU2组,均为薄白苔)。选择同期我院体检无异常的健康者20例为正常组(NGT组,均为薄白苔)。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3组对象舌苔菌群结构及菌属差异。结果与GU1组相比,GU2组与正常组的舌苔相似菌群更多。与GU2组相比,GU1组和正常组舌苔菌群在属水平的各物种丰度较多,同时GU1组与正常组在属水平的各物种群落构成更为相似。BetaNMDS差异分析显示与GU2组相比,GU1组舌苔菌群与正常组的群落构成差异更小,GU1组的各物种群落构成更接近于正常组。在属水平中,与GU2组和正常组相比,GU1组Gammaproteobacteria的丰度明显偏低,而Prevotellaceae、Prevotella-7、Fretibacterium丰度明显偏高(均P0.05)。结论 GU患者经过三联疗法治疗后舌苔菌群构成更接近健康人,但各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个别菌属生长受到抑制,其可能为不利于GU患者恢复的菌群,但Gammaproteobacteria的生长受到促进,其可能为有利于GU患者恢复的有益菌群。  相似文献   

16.
抗真菌药物预防医院真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抗真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400例患者真菌医院感染情况,对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放化疗等相关病例,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真菌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6.5%(13/200例)和14%(28/200例),2组间真菌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是降低真菌性医院感染的一种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患者胃蛋白酶原(PG)Ⅰ、PG Ⅱ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慢性胃炎组23例、胃溃疡组22例以及胃癌组19例。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PG Ⅰ与PG Ⅱ水平,采用快速尿激酶法测定各组HP感染情况,分别对比各组研究对象HP感染发生情况,血清PG Ⅰ、PG Ⅱ、PG Ⅰ/PG Ⅱ水平,HP感染情况与血清PG Ⅰ、PG Ⅱ、PG Ⅰ/PG Ⅱ水平关系。结果: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以及胃癌组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60.87%、63.64%、78.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以及胃癌组患者血清PG Ⅰ、PG Ⅰ/PG 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胃癌组低于慢性胃炎组与胃溃疡组(P0.05),慢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血清PG Ⅰ、PG Ⅰ/PG 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PG 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研究对象HP阳性血清PG Ⅰ、PG Ⅰ/PG Ⅱ水平均低于HP阴性(P0.05),而PG 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胃癌组HP阳性血清PG Ⅰ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胃癌组低于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P0.05),胃溃疡组、胃癌组HP阳性血清PG Ⅰ/PG Ⅱ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胃癌组低于慢性胃炎组(P0.05)。结论:慢性胃病患者PG Ⅰ、PG Ⅱ水平异常降低,HP阳性患者PG Ⅰ、PG Ⅱ水平降低更为明显,随病变的程度增加,血清PG Ⅰ、PG Ⅰ/PG Ⅱ水平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沿海地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中山市性传播疾病 (STD)高危人群中淋球菌 (NG)、沙眼衣原体 (CT)及解脲支原体(U U)的感染状况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 145 2例 STD患者的尿道 (宫颈 )拭子标本。结果 3种病原体的总检出率为 2 5 .92 % ,其中 NG13.70 %、CT31.34%、U U32 .71% ,混合感染率以 CT最高 (82 .81% ) ,U U次之 (75 .78% ) ,NG为 49.2 2 %。非淋病性尿道炎 (NGU)、淋病性尿道炎 (GU)男性患者 CT的感染率高于女性 (P<0 .0 5 ) ,NGU女性患者 U U的感染率高于男性 (P<0 .0 1) ,在 GU中两者相差不大 (P>0 .0 5 )。病原体的检出率明显集中在 2 0~ 40岁年龄段 ,其 STD的感染率高达 85 .47%。提示应将他们列为主要的传染源和高危人群 ,作为 STD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的影响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PD患者120例,根据尿素呼吸试验(UBT)检测结果,将PD患者分为HP组(n=32)和非HP组(n=88),两组均进行抗PD的常规治疗,HP组在此基础上采用HP根除治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症状,并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PD患者中,HP感染32例占26.67%,经HP根除治疗后,HP检测阴性者26人,成功根除率81.2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UPDRS Ⅳ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UPDRS 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开"期和"关"期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开"期和"关"期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UPDRS Ⅲ评分、UPDRS Ⅳ评分、Hoehn-Yahr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HP组UPDRS Ⅲ评分和UPDRS Ⅳ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开"期时间明显延长,"关"期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HP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非H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PD的发生有关,HP根除治疗能显著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EH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合并HP感染分为感染组84例与非感染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脂质代谢以及氧化应激水平,患者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与HP感染的关系予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此外,比较两组患者的靶器官功能损伤情况。结果:感染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丙二醛(MDA)水平高于非感染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EH患者HP感染与TG、TC、LDL-C以及FFA、MDA均呈正相关(rs=0.592、0.546、0.610、0.637、0.604,P0.05),而与HDL-C及SOD均呈负相关(rs=-0.625,-0.532,P0.05)。感染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高于非感染组,而肾小球滤过率及射血分数均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EH患者HP感染和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且会增加靶器官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