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广泛用于植物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成为一种典型的“模式”植物。近年来,植物科学中许多有价值的发现几乎都是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取得的,因此它被誉为植物界的“果蝇”。拟南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形态个体小,高度只有30cm左右;(2)生长周期快,从播种到收获种子一般只需6周左右;(3)种子多,每株每代可产生数千粒种子;(4)形态特征简单;(5)基因组小,只有5对染色体。我们引进了拟南芥中最常见的3种生态型(Colu…  相似文献   

2.
拟南芥既是重要的生物学科研材料,又是代表性模式植物。虽然国际上有成熟的拟南芥种植技术,但并不适用于一般生物学实验室。影响拟南芥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理化因素较多,分析和研究其种植栽培关键要点,对面向社会的生物学教学和科普尤为重要。着重研究了普通生物学实验室内拟南芥的有土栽培方法和技术要点,为拟南芥室内栽培种植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植物学通报》2005,22(5):583-583
为促进我国拟南芥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届“拟南芥学术研讨会/WorkshoponArabidopsisResearch2005”定于2005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主办,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  相似文献   

4.
拟南芥属(Arabidopsis (L.) Heynhold)拥有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拟南芥(A. thaliana (L.) Heynhold), 但其属的系统位置及与近缘属关系争议较大。根据对拟南芥属及其相关属种的种皮微形态观察, 结合测定分析各属种叶绿体DNA的trnL内含子和trnL-F基因间隔区序列, 结果表明, 拟南芥属的近缘属种包括荠属(Capsella Medic.)、亚麻荠属(Camelina (L.)Crantz)、须弥芥属(Crucihimalaya Al-Shehbaz et al.)、无苞芥属(Olimarabidopsis Al-Shehbaz et al.)、旗杆芥属(Turritis L.)、南芥属(Arabis L.)和糖芥属(Erysimum Kitagawa)。  相似文献   

5.
新疆的郁金香属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敦炎 《生命世界》2001,(6):F003-F003,1
郁金香是百合科郁金香属(Tulipa)植物的总称,是举世公认的名贵花卉,被誉为“花卉王国中的皇后”,深受人们的喜爱。新疆是世界郁金香属植物的自然分布区之一,也是中国的集中分布区,目前已知有该属植物13种,占世界种类的10%左右。近几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们对新疆产郁金香进行了深入调查及引种栽培工作,建立了13种约80个居群的野生郁金香属植物种质资源圃,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观察。在此仅对这13种郁金香的分布及园艺性状做一简介,供读者参考。新疆郁金香(T.sinkiangensis)特有种。…  相似文献   

6.
在 2 0 0 0年 1 2月 1 4日英国出版的NATURE杂志上 (Vol.4 0 8:796~ 81 5) ,发表了植物分子遗传研究的模式开花植物拟南芥 1 1 5.4Mb的全序列图谱 ,原文的中文译名为“开花植物拟南芥的基因组序列分析”。拟南芥DNA全长 1 2 5Mb ,只剩下 1 0Mb的中心着丝区DNA ,因为多重复序列所含基因很少 ,还未全测出。拟南芥全基因组DNA包含 2 5498个功能基因组及其所对应的 1 1 0 0 0个蛋白质家族。这是人类首次全部破译出一种高等植物的全基因序列 ,是在分子水平上向植物生命奥秘探索的又一里程碑式的工作。拟南芥植物基因组…  相似文献   

7.
拟南芥属(Arabidopsis(L.)Heynhold)拥有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拟南芥(A.thaliana(L.)Heynhold),但其属的系统位置及与近缘属关系争议较大。根据对拟南芥属及其相关属种的种皮微形态观察,结合测定分析各属种叶绿体DNA的trnL内含子和trnL-F基因间隔区序列,结果表明,拟南芥属的近缘属种包括荠属(Capsella Medic.)、亚麻荠属(Camelina(L.)Crantz)、须弥芥属(Crucihimalaya Al-Shehbaz et al.)、无苞芥属(Olimarabidopsis Al-Shehbaz et al.)、旗杆芥属(Turritis L.)、南芥属(Arabis L.)和糖芥属(Erysimum Kitagawa)。  相似文献   

8.
《植物学通报》2006,23(5):510-510
第18届拟南芥研究国际会议将于2007年6月20-23日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第1届拟南芥大会于1965年在德国召开,目前每年召开,我国成为第一次举办此次会议的亚洲国家。此次会议由多国拟南芥指导委员会(Multinational Arabidopsis Steering Committee,MASC)、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大会将将邀请国际从事拟南芥研究的著名科学家做大会报告,分别从以下方面对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的重要性以及对其他模式植物研究的影响进行讨论:发育机制;基因组学与遗传学;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植物对微生物体的响应;信号转导/细胞生物学;代谢/生物能等。  相似文献   

9.
河南石斛属植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河南产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发现有6种。本文论述了石斛属植物的生态环境特点、生物学特性及其繁殖的方法。同时根据本省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开发利用石斛属植物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芸薹属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芸薹属是十字花科植物300多个属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属,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拟南芥和芸薹属在十字花科中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它们之间的比较作图,两者之间的共线性被大量发现。模式植物拟南芥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这为芸薹属作物的基因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芸薹属作物的功能基因组学能够进一步明确不同发育时期基因的功能,为解释芸薹属的进化提供基因证据。就芸薹属植物在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最新进展,特别是芸薹属与模式植物拟南芥在基因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如果果蝇是真核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系统,那么拟南芥则是植物生理学、植物发育生物学和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最好模式系统。其原因是:该植物株小,生长期短,每株结籽1万粒,种子很小,遗传习性优良,具有开花植物的全部特征,自交亲和,能远缘杂交,能用土壤根癌农杆菌转化。基因组小而简单,染色体5条,约70兆碱基对,仅是酵母基因组的5倍,比多数植物要小得多。拟南芥基因组中重复顺序少,多数DNA为单拷贝,极大地方便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研究,其遗传距离也很小,共约500个摩尔根单位,因此,几次杂交就可确定一个新的基因在遗传图谱中的位置。拟南芥的分子遗传学背景知识十分丰富,BFLP遗传图谱  相似文献   

12.
《植物学通报》2007,24(1):113-113
第十八届国际拟南芥研究大会(1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rabidopsisResearch)将于2007年6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邓兴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本次会议主题是拟南芥的植物生物学全方位功能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开发应用。大会将分为以下各专题:(1)植物发育;(2)植物信号转导;(3)遗传学;(4)基因组学;(5)植物对环境的应答;(6)植物与微生物的反应;(7)植物细胞生物学;(8)代谢和生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部寒武纪Bradoriida种属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部现已命名的寒武纪介形虫有37个“种”(包括:“亚种”)和25个“属”。参考现代生物学的种、属概念及有关种、属建立的一般标准,文中对这些寒武纪介形虫“种”、“属”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详细类比,认为它们可归并为22个种,11个属,其中原已命名的许多“种”、“属”是这些种、属的同物异名,少数“种”、“属”则是这些种、属的异物同名。此外,本文建立了1新种Wushiella shangji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14.
紫苏属植物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苏属植物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刘月秀张卫明王红夏济珠沙宏银(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南京210042)(新曹香料研究所,东台224243)紫苏属Perila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历代本草专著均有收载。但有关紫苏属植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报道极少...  相似文献   

15.
在植物基因组中,除了同源基因成簇现象外,近年来还发现一些具有共表达特性的异源基因也能够以基因簇形式存在,但这些异源基因簇的进化和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花药发育和花粉形成是植物进化出的特有的生殖生物学过程,同时产生了一些在花药绒毡层中特异表达和特定功能的基因簇基因。该研究通过筛选和分析花药绒毡层中基因簇基因的分子特性、表达调控、基因年龄和基因重复进化等信息,探讨花药基因簇基因与植物开花功能进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中共筛选到84个(13个基因簇)花药绒毡层特异高表达的基因簇基因,它们主要产生于串联重复事件,76%的基因出现在开花植物分化后的阶段,主要参与生殖发育、花粉鞘组成和脂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研究初步解析了拟南芥花药绒毡层中基因簇基因的基本特征、生物学功能和基因进化机制,为深入揭示植物基因簇基因的遗传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左泽远  刘琬琳  许杰 《植物学报》2020,55(2):147-162
在植物基因组中, 除了同源基因成簇现象外, 近年来还发现一些具有共表达特性的异源基因也能够以基因簇形式存在, 但这些异源基因簇的进化和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花药发育和花粉形成是植物进化出的特有的生殖生物学过程, 同时产生了一些在花药绒毡层中特异表达和特定功能的基因簇基因。该研究通过筛选和分析花药绒毡层中基因簇基因的分子特性、表达调控、基因年龄和基因重复进化等信息, 探讨花药基因簇基因与植物开花功能进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共筛选到84个(13个基因簇)花药绒毡层特异高表达的基因簇基因, 它们主要产生于串联重复事件, 76%的基因出现在开花植物分化后的阶段, 主要参与生殖发育、花粉鞘组成和脂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研究初步解析了拟南芥花药绒毡层中基因簇基因的基本特征、生物学功能和基因进化机制, 为深入揭示植物基因簇基因的遗传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吴跃开  余金勇  李晓虹  朱秀娥 《昆虫知识》2010,47(4):806-808,F0004
本文首次报道了发生于贵阳地区女贞属植物上的一种新害虫——女贞粗腿象甲Ochyromera ligustri Warner,简要介绍其分布、寄主植物、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杜鹃属植物在自然界的杂交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国内外已经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杜鹃花新品种。以羊踯躅和日本杜鹃为试材,进行传粉生物学特性研究和种间杂交及自交试验,为杜鹃花属植物的杂交育种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拟南芥不同组织基因表达及可变剪接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变剪接是转录后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也是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拟南芥、水稻、玉米等植物转录组测序的完成,研究人员发现植物pre-mRNA可变剪接的发生与组织分化、发育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 本工作基于GEO数据库的RNA-seq数据,使用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常用的Trimmomatic、Salmon、DESeq2、SUPPA2等工具,识别了拟南芥的种子、根、叶、花、花梗、节间、长角果共7种组织的表达基因和可变剪接事件,以及7种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可变剪接事件,并以叶和花为例展示了相应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该工作系统地研究了拟南芥基因表达和可变剪接发生的组织特异性,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植物基因组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0.
芸薹属(Brassica)植物是双子叶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对象。经过十几年的研究, 芸薹属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宏观共线性和微观共线性两个层次的研究均发现, 芸薹属植物之间以及芸薹属和拟南芥之间都存在广泛的共线性, 表明拟南芥信息在芸薹属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芸薹属作物基因组内存在着多个拷贝的共线性区域, 支持二倍体芸薹属作物起源于多倍体祖先的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