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注滴法制备载克雷伯氏杆菌的海藻酸盐微胶囊,对微胶囊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克雷伯氏杆菌微囊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5%、凝胶反应4 h以及菌体与海藻酸钠溶液体积比为1:30,所制备的微胶囊及微囊内菌体的生长效果最好。还初步探讨了壳聚糖对海藻酸盐微胶囊的影响,发现微胶囊表面复合一层壳聚糖半透膜,可以提高微胶囊的强度,但弹性有所降低。另外进行了微胶囊中克雷伯氏菌代谢途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枯草芽胞杆菌微生态制剂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液体发酵工艺,确定枯草芽胞杆菌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初始pH值7.2,并以1%海藻酸钠和3%明胶组成的混合胶体溶液为囊壁材料,以4%氯化钙作固化剂将枯草芽胞杆菌制成微胶囊剂,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经微胶囊包埋的枯草芽胞杆菌制剂,室温下保存1个月,活菌存活率为98.8%,保存3个月,活菌存活率为50.6%,保存6个月,活菌存活率为15.7%,均高于未经微胶囊化的样品;在4℃冷藏下保存3个月,未经微胶囊化的样品活菌存活率仅为经微胶囊包埋制剂的66.2%。该微胶囊制剂提高了活菌存活率,延长了活菌常温保存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制备植物提取物微胶囊并将其与植物复合制备具有一定减肥效果的可用于紧身衣、塑身内衣等的缓释织物。采用界面聚合法以聚乙烯醇为壁材制备了植物提取物(PLE)微胶囊。通过直接涂层的方法将其与涤纶水刺非织造布复合。使用SEM、TG、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habrOmeter风格仪等测试并评价了微胶囊形貌、耐热性、缓释性能、织物的形貌、服用性能、胰脂肪酶活性抑制率以及微缓释复合织物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显示,微胶囊表面光滑圆整,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缓释性及脂肪酶活性抑制性能;在微胶囊质量分数为4%,热风烘干条件下制备的缓释复合织物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以及脂肪酶活性抑制效果,可作为贴衬用于紧身衣,塑身内衣等服装上,起到一定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艾叶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艾叶油微胶囊,研究乳化时间、乳化转速、凝聚温度、凝聚转速等因素对艾叶油微胶囊成型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采用热重法评价艾叶油微胶囊的缓释性和稳定性。结果:艾叶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为乳化时间20 min、乳化转速1 500 r·min-1、凝聚温度45℃、凝聚转速300 r·min-1,按此工艺制备得到的艾叶油微胶囊大小均匀、形状规则、不粘连。结论: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艾叶油微胶囊,工艺稳定、产品成型性好,具有良好的缓释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提高菌株的酸、热耐受性及降低菌体的分离成本。方法以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为研究对象,海藻酸钠(SA)为壳材、CaCl2为固化剂,制备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包埋率、颗粒平均化程度、机械强度等为考核指标,研究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化的工艺。结果当海藻酸钠浓度为0.75%、CaCl2浓度为3%、电压为600V、泵速为1.96mL/min、震动频率为80Hz时,微胶囊化包埋效果最佳,经固定化后的菌微胶囊保持了良好的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活性,微囊化保加利亚乳杆菌经过2次连续发酵后的产酸量分别达到59.4g/L和55.8g/L。结论本研究为工业化生产乳酸提供了一条具有经济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分别从爬山虎和金银花的茎中分离和鉴定获得了两株植物内生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并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培养及生理特征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显示,在菌体的大小、耐盐能力、利用柠檬酸盐和在10°C下生长情况、D-木糖的代谢和产卵黄磷脂酶情况等方面,不同植物的内生巨大芽孢杆菌间以及植物内生菌与外源菌间都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表明,表型分类法在植物内生菌的鉴定中存在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7.
【背景】重组工程菌的传代稳定性是保证外源蛋白高效稳定表达的前提,是决定工业化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目的】对异源的疏棉状嗜热丝孢菌脂肪酶基因在毕赤酵母重组工程菌中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将工程菌连续传代15次,取第1、5、10、15代作为受检代次,结合重组菌的菌落及菌体形态、水解酶活、目的基因片段、外源基因拷贝数等指标综合评价其遗传稳定性。【结果】传代过程中重组菌的菌落和菌体形态、目的蛋白分子量、目的基因序列均保持一致。目的基因的整合拷贝数经5次传代后发生一定损失,但随后稳定为7左右,而脂肪酶的相对酶活则提高至90%以上。【结论】适量的整合拷贝数更有利于该脂肪酶基因在毕赤酵母重组菌中的表达,经综合评价此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良好,应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STUDIESONSYNTllliSISOFLIPIDS!NBLAKESEAIRliyl,nnxJIANGWen-HouSHANZhi-PingMENGYu(JangsuInstituteofMicrobiology.Wuxi214063)用三抱布拉霉发酵生产卜胡萝卜素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油,它能显著提高胡萝卜素产量,该菌在吸收利用植物油脂合成胡萝卜素过程中也在细胞内积累丰富的油脂。本文研究了该菌的油脂合成,结果表明,三抱布拉霉菌有较强的吸收同化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油并合成菌体自身油脂的能力。菌体油脂脂肪酸组分中C;。和C;。酸含量占绝大多数,其中亚油酸和油酸占62~84%。菌体油脂脂肪酸…  相似文献   

9.
食用农产品是食品的基础原料,直接关乎人类日常生活和健康,对其质量安全和营养品质调控是农业和食品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植物内生菌是健康植物体内的共生菌,菌体及其代谢产物能对调控植株生长发育以及环境胁迫适应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对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已渗透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领域,其应用价值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助推农业生产和提升农产品品质的潜在辅助手段,特别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调控上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植物内生菌在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地环境危害物、农药投入品危害物、病虫害以及营养品质指标等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状况进行系统综述,并就植物内生菌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指标调控研究上的技术瓶颈以及未来可拓展的研究和应用展开探讨,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调控领域研究提供最新的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和潜在技术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外生菌根菌与森林树木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生态系统的每个过程都伴随着各种微生物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功能群之一是菌根真菌(菌根菌)。一般认为,菌根菌是自然界多数植物生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陆地上约90%以上的高等植物都具有菌根菌。这些菌类的菌丝体与植物根系结合形成菌根,使植物生长成为可能,使不同种类植物的根系联在一起。根据菌根菌入侵植物根系的方式及菌根的形态特征,菌根可分为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3组共7种类型。外生菌根主要出现在松科、桦木科、壳斗科等树种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在根系表面形成菌丝鞘,部分菌丝进入根系皮层细胞间隙形成哈氏网表面。菌根菌剂在森林经营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外生菌根菌对森林树木的作用可归纳为:1)促进造林或育苗成活与生长;2)提高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多样性、稳定性和生产力;3)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主要表现在增加植物一土壤联结,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增强植物器官的功能;4)抗拮植物根部病害病原菌等。树木与菌根菌相互关系研究主要包括:1)菌根共生的机理;2)菌根菌在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改造中的作用;3)菌根菌的分布格局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系;4)菌根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如菌根菌与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森林系统稳定性和生产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植物内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内生菌经过与寄主植物长期的协同进化,成为植物内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营养吸收、胁迫应激以及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等生理生化行为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利用植物内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抗逆性,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综述了植物内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理功能及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对植物内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微胶囊技术是近年来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使用微胶囊技术包埋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其氧化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本文综述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为ω-3脂肪酸在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应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菌根及其在荒漠化土地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对菌根的作用及其荒漠化对其影响,以及菌根在荒漠化土地恢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菌根不仅能够促进植物个体养分的吸收,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植物抗旱、抗盐性,而且能够调节群落内植物间的关系、群落的演替轨道及其生物多样性、耕作、灌溉、过度放牧和开矿等诱发土地荒漠化过程的人类活动直接影响菌根的建立和生存,采用外来菌引入及原来残存菌培育,在恢复区建立丛状菌根植物,菌木化菌根造林及开矿土地管理中表土的存贮等方式都会有力地促进恢复地菌根的建立,并可缩短恢复周期。  相似文献   

14.
提高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常温贮存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D8504青春双歧杆菌为实验3菌株,对活菌制剂常温保存的稳定性问题探讨。首先对菌种进行耐温耐氧驯化试验,然后进行双歧杆菌菌体冻干过程中加入适宜保护剂试验。结果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常温保存的稳定性显著提高。经常温贮存270d后检测,质量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15.
优化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培养条件,提高菌体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影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的培养温度、NaCl浓度和pH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NaCl浓度0.75%、温度35℃、pH6.5时菌体产量最高。结论通过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较高的菌体产量,为后期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双歧杆菌NQ1501对环境的耐受性。方法采用流化床底喷工艺,以蔗糖、麦芽糊精、海藻糖和改性淀粉为内层壁材,聚丙烯酸树脂为外层壁材制备双歧杆菌NQ1501微胶囊,并对制得微囊进行评价。结果制得4种双歧杆菌NQ1501微胶囊均具有较好的耐酸和肠溶能力,25℃贮存6个月后对照菌粉存活率为4.8%,采用4种不同内壁材的微胶囊存活率分别为蔗糖28.6%,麦芽糊精45.7%,海藻糖38.9%,改性淀粉55.2%。结论采用该制备工艺制得双歧杆菌NQ1501微胶囊具备较好的耐酸性、肠溶性和常温保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从四棱豆中克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wblys,通过PCR扩增wblys片段,转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pGEX-4T-1/wblys大肠埃希菌工程菌,表达重组蛋白,IPTG诱导后,发现细菌全蛋白在44 ku(含GST标签)处多出1条明显条带。HPLC检测赖氨酸含量。诱导后菌体总赖氨酸含量比正常菌体提高15.84 mg/g。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植物源高赖氨酸蛋白基因,为该基因在益生菌中表达提供研究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YS19是从水稻“越富”品种中分离出的优势内生菌,其所形成的共质体(symplasmata)是一种与生物薄膜(biofilm)类似的多细胞聚集体结构,但细胞间联系比biofilm更加紧密。研究symplasmata结构对成团泛菌YS19抵抗逆境的贡献,有助于阐释内生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的适应性。比较研究了symplasmata结构与散生菌体对于蔗糖渗透压冲击、重金属离子和干燥处理的抵抗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与以散生状态存在的菌体相比,在面临逆境时形成symplasmata结构的菌体抗逆存活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制备包埋率高、稳定性好的火麻仁油微胶囊,拓展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以火麻仁油为芯材、单双脂肪酸甘油酯为乳化剂、酪蛋白酸钠为壁材、固体玉米糖浆为填充剂、柠檬酸钠为缓冲盐、抗坏血酸棕榈酸钠为抗氧化剂,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60%载油率的火麻仁油微胶囊,以微胶囊包埋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干物浓度、进风温度、出风温度为实验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随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火麻仁油微胶囊表面形态结构,以确定包埋效果。并利用油脂氧化分析仪检测火麻仁油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研究确定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物浓度42%、进风温度168 ℃、出风温度74 ℃,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火麻仁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2.1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火麻仁油微胶囊表面圆滑无裂痕,表明火麻仁油微胶囊包埋效果比较理想。经油脂氧化分析仪测定,与对照组(火麻仁油)相比,试验组(火麻仁油微胶囊)的氧化诱导期时间较长,能够达到30 h以上,说明通过对火麻仁油进行微胶囊包埋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油脂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火麻仁油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肉豆蔻精油因刺激性气味及易挥发的特点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为提高肉豆蔻精油的适用性,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肉豆蔻精油微胶囊。方法: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麦芽糊精(OSA/MD)为复合壁材制备微胶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 MS)法测定了包埋前后肉豆蔻精油的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并对微胶囊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制备的肉豆蔻精油微胶囊包埋率和保留率分别达到99.28%和88.15%,且40℃时保持稳定。结论: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麦芽糊精(OSA/MD)为复合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肉豆蔻精油微胶囊包埋效果好,且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