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乡村既是参与生态系统大循环的广阔天地,又是适合人类居住的特殊基础地带,谷物、果蔬、蛋禽、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服务于人类的基本生存材料均源于此。然而,伴随乡村"城镇化"的进程,清幽的山村环境日渐消失,优质农产品渐渐成为"奢饰品"。茶叶作为人类生活的饮品,其生长过程对基础环境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可以说是生态环境的精准"试纸"。  相似文献   

2.
苏飞  应蓉蓉  杨欣  郭文 《生态学报》2016,36(12):3824-3833
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的生计具有重要影响,旅游与生计研究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以Web of science核心库中1994—2016年间收录相关主题的文献为基础,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和Carrot2对旅游与生计研究的前沿热点、知识基础和合作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旅游与生计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管理和地理等学科领域;"乡村旅游"、"保护区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等是旅游与生计研究的热点议题;旅游与生计研究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保护区管治"、"成本效益分析"、"乡村旅游"、"乡村发展"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与日俱增,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激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适时地提出了"人与生物圈"计划,这是一项具有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政府间生态学研究计划。该计划的总目标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范围内,为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圈资源以及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基础,预测目前人类活动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从而增强人类有效地管理生物圈自然资源的能力"。它有着多项重要贡献:率先明确提出人是生物圈的组  相似文献   

4.
正"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是一项致力于为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建立科学基础的全球性政府间科学计划。MAB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改善人类生计,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从而推广既适合各国社会和文化环境又具备可持续性的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5.
生物历史和人类学资料等揭示,生物演化和人类进化是2种不同的改变形式,遵循不同的规律:生物演化以物种结构修改适应环境,环境变化主导物种演化,演化无方向性,它维持了物种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人类进化是脑和工具意识突破,即出现"依靠工具"意识,它带来了工具进步性方向改变,并产生了人体适应工具、文化等的结构修改以及人的环境关系性质改变。论述了生物演化基本规律和人类进化独特性、"演化"和"进化"的区别、人类进化的"转折点"等。  相似文献   

6.
乡村景观评价研究进展及其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开放乡村发展环境,乡村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的方向,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乡村景观评价的研究现状。从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种功能出发,初步构建了目标层、项目层、因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和美感效果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以生物历史和人类学资料等揭示,生物演化和人类进化是2种不同的改变形式,遵循不同的规律:生物演化以物种结构修改适应环境,环境变化主导物种演化,演化无方向性,它维持了物种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人类进化是脑和工具意识突破,即出现"依靠工具"意识,它带来了工具进步性方向改变,并产生了人体适应工具、文化等的结构修改,以及人的环境关系性质改变。论述了生物演化基本规律和人类进化独特性、"演化"和"进化"的区别、人类进化的"转折点"等。  相似文献   

8.
正人们常说,乡村是中国人的根与魂所在,乡村也是国家的根,乡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乡村也是传统文化得以存在和传承的载体,如果乡村消亡,就会动摇国家的根基,就割断了人的精神命脉。这就是为什么乡村的命运令人牵挂。"把根留住",就是呼唤在转型中一定要留住乡村。  相似文献   

9.
周侃  刘汉初  樊杰  虞虎 《生态学报》2021,41(1):268-279
随着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系统的影响持续增强,研究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环境胁迫强度及其空间效应,是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背景下精准实施环境管控、规范保护利用行为的科学基础,对提升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在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4类人为源污染物排放量测算基础上,定量评估县域环境胁迫指数,解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区域人类活动的点—线—面环境胁迫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为源污染物排放对三江源地区的环境胁迫强度较低,且地域分异格局显著,中心城市(镇)胁迫强度较高,而国家公园所在的玛多、杂多、治多和曲麻莱4县仅为平均胁迫强度的1/2;2012—2016年间,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的环境胁迫呈显著"点状"空间效应,农牧业生产方式的"面状"效应突出,旅游和交通运输为由点及线的"线状"胁迫。建议从提升全要素环境设施承载能力、建立全覆盖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施生产生活旅游活动全过程环境规制等方面,制定缓解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区域环境胁迫强度的管控与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环境审美既受到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生物本能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文化发展的影响。环境审美的生物学基础认为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环境就是美的,由此形成了栖息地理论、瞭望—庇护理论、认知理论和信息处理理论,其特点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文化对于人类环境审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对于生物学基础的调整和改变;2)文化的变化导致环境审美情趣的变化;3)对于同一审美对象,个体和小群体的美感体验存在差异。生物学基础和文化发展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二者总是综合起来共同影响人们的环境审美,因此在环境设计中必须同时重视二者的作用,才能设计出具有“家园感”的环境作品。  相似文献   

11.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以天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天水市2013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提取聚落、河流、道路等属性数据,借助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和景观格局分析模型,从县域和市域两个尺度分析天水市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水市县域乡村聚落景观分异明显,秦安县乡村聚落斑块小,但分布密集,村村分离不明显;清水县乡村聚落斑块大,但分布稀疏,村村分离明显。清水县、甘谷县和秦安县聚落斑块复杂、不规则,分布较为破碎,随机分布态势较强;其他县区乡村聚落形态比较简单、规则,破碎程度小,分布较规整。此外,天水市域乡村聚落规模、形态和格局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各乡镇乡村聚落斑块规模与全市平均斑块规模差距小,在临近地域建筑观念和地形特征相似因素的影响下,乡村聚落规模大小有着趋同性;同时,天水市乡村聚落呈现"北部中部沿河密集,东部南部依山稀疏",具有明显的环境指向性,乡村聚落斑块数目和斑块密度在南北方向上均呈现较明显的"U"型态势,在东西方向上分别为西高东低和中部向东西两侧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评估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能够为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供决策基础。本研究综合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收敛和发散分析的方法,对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区、三大经济带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整体质量有所提升,综合得分提高6.26%,空间分布上各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得分保持"东-中-西"阶梯式递减的空间格局;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总体差异趋于缩小,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别缩小5.32%、6.50%、10.59%;评价得分上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贡献较大,但也出现局部恶化的情况;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综合得分的因素依次是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生物的环境适应性教学也即环境生物学,它以受人类干扰的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场调查、室内实验、生物模拟等技术为研究方法,从生态环境切入,研究自然的保护,以促进人类对自然的合理利用,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理论基础,促进人、生物、环境的协调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非货币量核算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刘耕源 《生态学报》2018,38(4):1487-1499
区别于价值量核算方法,基于生态热力学的环境核算方法从物质计量角度开展环境核算,以期打破大多数以人类为中心框架下的经济学方法,而新的方法框架进一步关注对人类及生态有益的生态服务的价值,即不忽视自然界提供的无关人类的相关服务功能。综述了基于生态热力学的环境核算理论基础,从禀赋价值视角重新解读了社会经济系统,从更深层次明确了"当前的"自然资产和生态服务实际是生态系统对资源使用的一种努力和结果,其"过去的"生态过程经历了长时间"试错和优化"。以美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案例研究展现了基于生态热力学的生态服务功能核算方法与基于支付意愿的市场价值核算方法与异同,并提出了使用能值方法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核算的六大步骤。最后,针对近期能值方法的改进,给出四点发展展望:1)能值基准的不断更新夯实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非价值量核算的基础;2)已有大量能值分析在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应用案例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法参照和比较的可能;3)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和非价值量的差异的根源在于从人类中心论到生态中心论的环境伦理观的转移;4)从生态热力学的视角研究生态服务功能为从能量的角度提出环境税确立了可能性。本研究建议采用双重核算方法,即类似于金融会计中使用的方法一样,用能量来记录环境负债,并建立一个货币化的资产负债表说明经济情况及环境对经济生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第十二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围绕"环境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主题,在环境微生物学前沿、微生物与环境健康及人类健康、环境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以及环境微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再生能源等诸多领域展开深入研讨,充分反映了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界取得的最新进展,为了展现国内环境微生物及相关交叉领域科研工作者取得的最新进展,《微生物学通报》针对"第十二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组织出版了这期"环境微生物专刊",期望该专刊的出版有助于促进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及后世子孙,改善和保护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对高校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
正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地球人口数量翻番,人类挥霍大自然馈赠的速度超过了大自然所能维系的速度。据估算,世界人口到21世纪中期将达到100亿。既要养活人,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人类梦想的"田园牧歌"包括我们所憧憬的理想乡村,都会遭遇到环保难题。那么,我们该去哪里寻找破解之道呢?  相似文献   

18.
郝耀华 《人与生物圈》2021,(3):14-15,18-19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地球人口数量翻番,人类挥霍大自然馈赠的速度超过了大自然所能维系的速度.据估算,世界人口到21世纪中期将达到100亿.既要养活人,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人类梦想的"田园牧歌"包括我们所憧憬的理想乡村,都会遭遇到环保难题.那么,我们该去哪里寻找破解之道呢?  相似文献   

19.
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亦锋 《生态学报》2014,34(23):7127-7136
乡村审美空间表层是非功利的,实质深层映射出人地关系本质的取向价值,是人地关系永久可持续发展问题。目前乡村研究多注重经济和土地利用,而以现实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还是有待于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快速城市化发展,区域中的自然地理性质破坏对于乡村景观是致命的。立足地理生态环境架构乡村审美空间,分析乡村生态景观和审美空间对应的元素,以多尺度景观层面探寻表现在与之相映的景观空间形态结构、格局演化进程与机理响应,进而构建审美空间,组合形成现实的美丽景观体系。将生态文明和社会发展要求安排在景观空间格局配置的中,形成保持整体环境的景观网络。使得风景美的概念渗透在于城镇、乡村以至农田等更广阔的领域,从而建设具有风景画境界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20.
环境激素对动物生存的威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冯碧  邵健忠 《四川动物》2002,21(1):25-27
日前,一份"尽快立项开展我国有毒化学品污染及环境安全问题研究"的建议书被送到朱镕基总理手中,魏复盛院士、徐晓白院士等19位学者就化学制剂对中国环境安全造成的威胁提出了警告,其中环境激素的污染问题成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几乎都生活在"环境激素的海洋"之中,环境激素污染问题已同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问题一样,严惩威胁着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