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就业方向,提出了以课程群建设推动专业发展的教学改革思路。以"生物工艺学"和"生物反应工程"为主干课,还包括"生物工程设备"、"代谢控制与发酵"、"生物过程检测与控制"等相关课程,同时结合"发酵工艺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发酵课程群。介绍了发酵课程群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分析了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实,发酵课程群的建设对学生的就业以及后续工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已经出了多种样式的"羊"字。这种生来温顺的动物常用于祭祀,所以古人就给自然的"羊"加上了引申的含义,成为吉利、吉祥的一种象征。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提到"羊,祥也"。古代典籍中,经常将"羊"与"祥"通用。古人以象形之法造出"羊"字后,以羊字为部首的汉字竟发展到多达204个。孔子曾分析以羊为部首的字认为:"半羊之字,以形举也。"早自上古时期,羊就是先民祭祀时必备的祭礼之一。古时有"少牢"和"太牢"之说。所  相似文献   

3.
"拇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成功模式。本文由日本作家中村觉的案例引入,阐述了"拇指"教育的涵义和意义,并对"拇指"教育和"食指"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实施"拇指"教育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3种垂直绿化基质中园林植物干旱适应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高温导致植物失水萎蔫甚至死亡是固化无土基质应用于垂直绿化的一个难题。该研究分析比较了传统基质和2种固化无土基质的保水性,测定了"常春藤"、"黄金络石"、"金禾女贞"、"金森女贞"、"银边六月雪"、"小叶栀子"和"银霜女贞"等7种园林植物在这3种基质中的干旱胁迫响应时间、复水后恢复状况、內源物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7种植物在不同基质中的干旱适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传统基质保水性最强,国产固化无土基质"炭棉"次之,进口固化无土基质"保浮科乐"最差。(2)植物在传统基质中的干旱胁迫响应时间最长,"炭棉"其次,"保浮科乐"最短。(3)复水后,植物在传统基质中的恢复情况优于固化无土基质,但一些植物在固化基质中恢复情况也较好。(4)大部分植物在3种基质中叶片MDA含量和POD活性都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常春藤"和"银边六月雪"在"炭棉"中20d的SOD活性显著增加,其他植物在3种基质中的SOD活性都无显著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3种基质中的变化趋势相似,其中"常春藤"和"银边六月雪"持续降低,其他植物则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5)综合评价结果认为,"常春藤"、"银霜女贞"和"银边六月雪"在传统基质中有极强的干旱适应能力,而"常春藤"、"银边六月雪"和"金森女贞"在2种固化无土基质中有较强的干旱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野人"考察后的意外惊喜,发现了金丝猴,打到了实物标本,成立了保护区。只要一提起神农架,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问到底有没有"野人"?"野人",这个神秘的影子,一直笼罩在人们的脑海中,经数千年之久,挥之不去。其实,世界各地都有关于"野人"的传说和记载,比如喜马拉雅山的"耶提"、蒙古的"阿尔玛斯人"、西伯利亚的"丘丘纳"、非洲的"切莫斯特"、澳洲的"约韦",还有美洲的"大脚怪",几乎所有人类居住的大陆都曾有发现过"野人"踪迹的传说,但这些传说大都渐渐销声匿迹,唯独神农架一  相似文献   

6.
潘云唐 《化石》2013,(1):21
笔者曾在《中国科技术语》(学术双月刊)上发表过"新生代地质年代术语的音义双译"和"地质年代术语的商榷"二文。由于该刊太专业化,没引起大多数人注意。我想把我们《化石》杂志上及其他刊物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提一下。新生代的年代术语和其他古老年代的术语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新生代"(Cenozoic)这个术语的"前缀""Ceno-"就是由"Cene"变来的、在古希腊语中就是"新"、"现在"的意思,而它的发音也接近于汉语的"新",所以,就有宝贵的"音义双译"效果。  相似文献   

7.
灌木"肥岛"的形成和维持是物理和生物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植物是影响灌木"肥岛"形成的关键因素;动物活动亦能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肥岛"的形成。本文以中亚干旱区的代表性物种"柽柳"和"大沙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沙鼠活动对柽柳沙包"肥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大沙鼠定居的柽柳沙包具有"肥岛"效应,但土壤养分含量并无显著提高;大沙鼠定居后,柽柳沙包出现明显的"肥岛"效应,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丘间对照地;大沙鼠活动促进了15~50cm深层土壤养分的富集,速效氮含量甚至是相同深度无洞柽柳沙包的2倍以上。表明大沙鼠活动促进了柽柳沙包"肥岛"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苏飞  应蓉蓉  张慧敏  赵樱紫 《生态学报》2016,36(9):2764-2772
以Sustainability Science 2006—2015年间刊载的论文为基础数据,应用Cite Space软件,采取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突现词分析等方法对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Sustainability Science载文质量和国际影响力逐年上升;日、美、德、澳、加5国及东京大学、联合国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茨城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发文量位居前列,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Komiyama H、Lang D J、Miller T R、Talwar S、Clark W S等是期刊载文引用较多的作者,显示了这些学者在可持续性科学领域的权威性。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主要聚焦"可持续性"、"气候变化"、"概念框架"、"管治"、"脆弱性"、"适应性"、"恢复力"等热点问题。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学科发展"、"跨学科研究"、"规划机制"、"灾害管控"、"信息管理"、"海岛环境"、"沿海脆弱性评估"、"土地利用"和"生态景观"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周云龙 《生物学杂志》2012,29(6):108-110
论述了综合型植物学试题的产生原因和命题思路,并以一道考查"茎的知识"的综合型试题为例,从命题思路、试题形式、答题结果及成绩分布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将"填空题"、"填图题"和"绘图题"综合成一道试题进行测试,能有效避免"死记硬背"式答题现象,摆脱"应试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内容体系和理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郑平  胡宝兰  梁璐怡  张萌  王茹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0):2480-2486
环境微生物学是专业基础课,它是开启环境类专业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是破解环境类专业工程难题的一件利器。结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学校专业核心课建设,课程组对环境微生物学的课程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构建了以解答微生物"是什么"、"有何用"和"怎么用"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体系,提出了以"学生兼课"、"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课程论文"和"综合评价"为标志的课程理论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微课是一种为在线学习而生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的可视化学习资源。微课的应用往往离不开翻转课堂。为了解决"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教"与"学"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微课视频的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总结出了"一视、二台、三看、四仿、五评"的实验课教学策略。该教学模式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以及"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陇东董志塬植被生态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的自然植被,结果表明:董志塬主要自然群落类型包括3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14个群。共记录植物33科65属165种,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蔷薇科(Rosaceae)居多。塬内各植物群落生物量处于"Va~Ⅱ"水平,其中森林群落"Ⅲ~Ⅱ"、灌丛、草原群落"Va~Ⅳ";生长量处于"Vb~Ⅱ",其中森林"Ⅲ~Ⅱ"、灌丛群落"Ⅳ~Ⅲ"、草原"Vb~Ⅲ";物种量处于"Va~Ⅲ"水平,其中森林和灌丛群落"Va~Ⅳ"、草原"Ⅳ~Ⅲ";群落郁闭度处于"Ⅳ~Ⅱ"水平,其中森林和灌丛为"Ⅳ~Ⅱ"、草原"Ⅳ~Ⅲ";群落结构度处于"Ⅳ~Ⅰ"水平,其中森林植被"Ⅱ~Ⅰ"、灌丛群落"Ⅳ~Ⅱ"、草丛群落"Ⅳ~Ⅲ"。综合各群落盖度、物种量、生物量、生长量、群落结构等5项指标进行评价,董志塬内各天然植被群落类型综合评价等级为"Ⅳ~Ⅱ"的水平,其中森林群落综合水平均为"Ⅲ~Ⅱ",灌丛群落和草原群落处于"Ⅳ~Ⅲ"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提出"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是"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贯彻和体现;结合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从"教"与"学"两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实施基于学生需求和认知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学习要循序渐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实验与课堂协调促进机制,实现阶段性提高等具体措施,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教育观于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马铃薯甲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明确温度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恒温条件, 研究了温度对马铃薯甲虫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马铃薯甲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种群的繁殖力有显著的影响。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马铃薯甲虫世代存活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7℃23℃19℃31℃15℃27℃时成虫的产卵量最高, 单雌平均卵量为729.7粒;其次为23℃, 单雌平均卵量为639.2粒。并测得马铃薯甲虫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幼虫期、蛹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14, 10.50, 8.17, 10.28, 9.04, 9.59, 10.23和10.90℃, 有效积温分别为73.26, 43.22, 39.23, 34.05, 161.97, 273.02, 100.38和542.58日·度。据此认为温度对马铃薯甲虫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Conservation一词在汉语中有"保护"和"保育"不同的翻译。在google中,以conservation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关键词搜索的结果有828000个条目,而以conservation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有23000个条目,说明汉语中人们更习惯于将该词译为保护。  相似文献   

16.
对"教教材"现象深层思考,认为"教教材"映射出教师学科能力的不足,加强专业阅读,进行必要的学术探讨,是提高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基于"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课教学内容结构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怎么教"取决于"教什么"及思维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的观点,并对思维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祸从天降?     
王大锐 《化石》2012,(3):42-48
2012,让我们来谈一谈灾祸。中国人似乎对"灾祸"来临的看法自古就有自己的认识。《旧唐书刘瞻传》称:"咸云宗召荷恩之日,寸禄不沾,进药之时,又不同义,此乃祸从天降,罪匪己为。"相应的还有"飞来横祸"、"大祸临头"、"祸出不测"等,折射出古人对意外灾祸的恐惧、无助与成因的猜测。近代以来,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古人的推测也并非空穴来风,对于地球史上记录的生物的演化、大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也开始着眼于"天灾"的研究了。  相似文献   

18.
核心通识课“微生物的世界”网课直播工具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晓峰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004-1010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学期目前只能上网课。开学前作者测试了"微助教"、QQ群"分享屏幕"、QQ"群课堂"和"腾讯课堂"等四种直播授课工具,分析了每种直播工具的特点和利弊。本学期作者讲授核心通识课"微生物的世界",选课人数超过100人,根据本课程特点,最终选择"腾讯课堂"作为直播工具,并结合"微助教"平台授课,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网课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重要的人为影响因素,城市化改变了自然生境的景观结构,并影响到动物群落的组成。蚁科Formicidae动物种类繁多,且易于捕获,是研究城市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动物群落影响的理想指示生物。2018年5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城区中选择"公园与绿地""旱地"和"乔木林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作为不同的生境类型,并通过陷阱法对蚂蚁群落组成进行调查。共采集到1 847只个体;其中,津岛铺道蚁Tetramorium tsushimae在"公园与绿地"中的个体数占比最高(73.80%),并明显高于"旱地"群落中占比最高的中华小家蚁Monomorium chinense(25.48%)和"乔木林地"群落中占比最高的宽结大头蚁Pheidole nodus(28.79%)。3种生境间,群落的蚂蚁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公园与绿地"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旱地"和"乔木林地"的;"公园与绿地"(q=0.444)和"旱地"(q=0.500)与"乔木林地"间的群落组成均存在中度不相似,而"公园与绿地"与"旱地"间为中度相似(q=0.647)。因此,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能够改变蚂蚁群落的物种组成,而"公园与绿地"可能较"旱地""乔木林地"更有利于群落中优势种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引入思政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课程思政"是对高校思政教育直接渠道"思政课程"的拓展和深化,是建构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本文积极挖掘"微生物学实验"与课程思政的融入点,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引入典型案例、教育效果等方面,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力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