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朝 《生命世界》2004,(12):66-67
“我看到了!”现鸟人时常会发出这声呼喊,这声音听上去和一个盲人复明时发自内心的惊喜一模一样。其实对我而言.观鸟的体验正和一个盲人复明的过程一样。那种感觉就像脑海中曾经有过那么多的鸟的影子,却一时想不起,甚至跳到眼前也看不见。很多刚开始观鸟的人也都有同样的体会,去了很多山,却没看到什么鸟,“谁说那里有鸟,鸟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2.
观鸟趣无穷     
不止一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观鸟?我说:缘分。 4年前不经意参加一次公园观鸟活动,听指导老师说那普通又普通的小水鸟叫“小鸊(厂虎鸟)”,多怪的名字!我忽然觉得前世就认识它,我得再去看它,从此开始了一发而不可收的观鸟之旅。 每个观鸟人对鸟的体会不同。有人从小喜欢鸟,喜欢逮鸟、养鸟,如今眼看野外鸟儿越来越少,听说有不伤害鸟的观鸟  相似文献   

3.
让盲人复明是人类多年的夙愿。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刘文泰等人研制成功的超薄人造视网膜复合晶片,有望使这一夙愿得以实现。 这项令人惊叹的成果是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胡美炎等人的一次惊人发现开始的。当他们用脉冲信号刺激盲人视觉神经细胞时,盲人仿佛看到一些颜色和光点在眼前移动。于是就想找到一种仪器,让它不断地向盲人的视觉神经细胞传递微弱的电脉冲信号,让盲人复明。他们认为,人的视网膜十分脆弱,放在视网膜上的仪器,必须弹性十足且非常薄,才不会损伤视网膜。  相似文献   

4.
我在山东农业大学进行考研复习的时候,一抬头,就可以看到窗外飞过的鸟儿.虽然不能野外寻鸟,但是窗外这些常见的鸟儿,却时常让我觉得亲切. 从窗户向外望去,最远处是泰山,近处有几棵水杉,沿路的是玉兰,还有棵巨大的加杨,然后就是银杏和雪松.简简单单的植被和环境,就构成窗前观鸟的所有条件,让我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5.
<正>1996年夏季在美国采访期间,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数字:在美国2亿的人口中,有8000万观鸟爱好者,而欧洲观鸟爱好者所占人口比例可能更高。怀着深深的好奇,我参加了在苏必利尔湖畔的一个观鸟者年会。参会的多是老人,而且多是业余鸟类爱好者。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观鸟,第一次知道业余观鸟人能认识那么  相似文献   

6.
<正>说起观鸟,不禁回想起30年来我的观鸟经历。记得早在1987年,我就先后去到辽宁的盘锦和向海自然保护区拍摄美丽的丹顶鹤,那时我是一名鸟类摄影爱好者。90年代,在经历了更多次观鸟和拍摄鸟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了一些人为干涉鸟类生存的问题。2003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支持下,我开始利用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都知道,香港是一个观鸟天堂。在这个面积小小的1000平方公里的城市,有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包括潮间带湿地、林地、灌木丛、草被、农地等,加上香港位于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内,所以有机会找到很多鸟种,并且很多都罕见于英国、北美洲、日本等地,这吸引了许多鸟类爱好者慕名到香港观鸟。冬天和春天之间前往香港观鸟,如果多跑几种生境环境,加上  相似文献   

8.
马嘉慧 《生命世界》2004,(12):22-23
很多人都知道,香港是一个观鸟天堂。在这个面积小小的1000平方公里的城市,有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包括潮间带湿地、林地、灌木丛、草被、农地等,加上香港位于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内,所以有机会找到很多鸟种,并且很多都罕见于英国、北美洲、日本等地,这吸引了许多鸟类爱好者慕名到香港观鸟。冬天和春天之间前往香港观鸟,如果多跑几种生境环境,  相似文献   

9.
都市观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生命世界》2006,(12):78-84
观鸟是一种在我国刚刚流行起来的新时尚。要说中国人其实自古以来就有爱鸟、赏鸟的习俗。但是过去的习惯是把鸟儿关在笼子里欣赏。在环保意识逐渐盛行的今天,过去的赏鸟形式显然是和环保潮流相背的。和过去相比,新的观鸟时尚是在完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感谢望远镜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干扰鸟类生活的情况下,观察鸟类最自然原始的生活状态,观察他们的求偶、哺育、筑巢等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0.
正麻雀、喜鹊、啄木鸟,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鸟类,即便是不了解鸟的人,也大多都能认识它们。可是识鸟易,知鸟难。这些寻常鸟儿背后都有一个不寻常的故事。就拿麻雀来说吧,很少有人不认识,却很少有人真的了解它们。我们所说的麻雀其实是对麻雀属鸟类的统称,在中国有五种麻雀,你见过几种?一些种类寻常人根本没有见过,比如分布在新疆的家麻雀。可能有人会疑惑,家麻雀不是在家里吗?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在中国家麻雀多在树上筑巢,而出入农村屋檐下的那是  相似文献   

11.
正赵博士:所说您是鸟类专家,那我问问您,您知不知道在新疆有不少懂"兵法"的鸟儿?它们看似弱小,却能巧妙地利用自身长处和地理环境与强敌周旋。即将离开新疆的粉红椋鸟鸟儿懂"兵法",那不就成军事家了吗?接到粉红椋鸟的来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赵序茅博士当即收合行装,和导师马鸣一起飞往新疆。博士一路观鸟,一路直播,他能遇见鸟国军事家吗?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2.
泰国观鸟记     
<正>泰国鸟类品种丰富,数目众多,无论是林地浓郁的国家公园或保护区,还是草原、沼泽以及海岸地区,处处都有鸟的天堂。而且,许多珍稀鸟类品种我们平时闻所未闻,更难以看到它们的详细影像资料以及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能够去泰国观鸟,特别是自驾深入泰国各个国家公园观看、拍摄是我们观鸟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经过近一年的筹措准备,终于确定在2014年12月出行。从  相似文献   

13.
<正>在荷属加勒比的库拉索岛,每当有人看到一只坐在汽车驾驶室里的鸟,便惊讶地把嘴巴张成一个大大的"O",里面差不多能塞下一个火烈鸟蛋。因为他们遇到的可不是一般的鸟,而是当地名鸟——火烈鸟鲍勃。不过,各位读者朋友着实没必要跟着大惊小怪。想知道这只鸟是什么来头,可以问我呀!因为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它了!救援行动3年前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通求助电话。附近希尔顿酒店的工作人  相似文献   

14.
<正>1990年,我第一次从香港来到内地观鸟,源自当年凡去过江西鄱阳湖的海外观鸟者均对那里的越冬涉禽和水禽赞赏不已,所以我便也前往鄱阳湖找寻白鹤和大鸨,顺道还去了寒冬里的庐山。此行所见之鸟类固然使我迷醉,但湖光山色同样令我痴迷。此后的20多年,我为鸟而走天涯,造访过天南地北不同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启动了新一轮濒危鸟种评估工作,友人告诉我,其中对黑嘴端凤头燕鸥(现又称中华凤头燕鸥)评估意见,引用了我的观点,即我与合作者于2010年提出黑嘴端凤头燕鸥存在三个亚群的分布态势。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有小小的激动:回顾这17年的观鸟经历,我从一个鸟类摄影爱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观鸟,或许您早已将它融入生活,是一位资深鸟友;或许您已经参加过多次,正在逐渐爱上这项活动;亦或许您还只是刚刚有所耳闻,正想一探究竟。不管您对观鸟有多少了解,不如现在就请跟随我一道熟悉和梳理观鸟的历史与现实吧。什么是观鸟首先,让我们还是熟悉一下观鸟的概念。观鸟,作为舶来品,在英语里称为Bird Watching或者Birding,是指对自然状态下的野生鸟类进行观察和识别的活动,从事该  相似文献   

17.
社区之声     
正滕国周(保山市隆阳区高黎贡山科学爱鸟护鸟协会秘书长):我们村旱龙小组的自然条件优越,而且对森林保护非常重视,由此成为鸟塘产业的核心。说白了,我们张着嘴,你们送来了牙齿。也就是说,观鸟拍鸟这一外来事物在百花岭找到了立足点,并为我们带了收益。在旱龙小组,鸟塘门票和向导收入大概占居民总收入的20%,并带动了临近社区多项产业的发展。十年前,我们人均收入4000多元。随着观鸟拍鸟产业的兴旺,不断有游客向我们提出意见建议,我们的思想也在不断跟进,咖啡、柑橘、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开始大面积种植,目前人均收入达1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8.
<正>戴花冠的"啄木鸟"我是伍兹,一只自由自在的鸟儿。我,爱生活,爱美食,爱飞翔,唯独不爱的就是被认错:"瞧,那是一只脑袋上插着蒲扇的啄木鸟!"不瞒你说,这已经是我这个月第18次被认错了,那些眼神不好的"糊涂蛋"包括很多类型——人、兽、鸟均在此列。"妈妈,啄木鸟为什么停在草坪上,不去医治大树呢?"一个人类小朋友看到我之后,这样问妈妈——拜托,我就是喜欢在地面上抓各种昆虫和蠕虫,你管得着吗?"喵——又让这只啄木鸟逃脱了!话说这只鸟的味道闻起来怎么那么古怪?"好险,差点儿成为这只野猫的点心,否则我到死都无法为自己正名。"妈妈,妈妈,你等等我,你怎么不理我?"又有小啄木鸟追在我的屁股后面一边叫一边飞……所以,我决定必须好好介绍一下我自己,避免悲剧继续上演。我是一只戴胜鸟,跟啄木鸟完全没有任何关系,我最大的特点就是——美丽与恶臭并存。  相似文献   

19.
最近,给本科生讲授"鸟类学"。在准备第一次课"中国鸟类学简史"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没有系统的鸟类学研究,但关于鸟类的文化却是绵延不绝,除了诸多久远的传说、著名的画作之外,诗词中也蕴含了大量的鸟类学知识。这其中,纵然有不少的谬误,但赋情于鸟,以鸟喻人,也给我诸多启发,特摘其一二例举于此。诗经春秋时代的《诗经》(距今约3000年),不仅广泛地反映  相似文献   

20.
野外辨鸟     
<正>鸟类优美的飞行动作、多彩斑斓的羽色、独特的生活习性,都强烈地吸引着观鸟拍鸟人。但是,观鸟拍鸟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鸟。对于观拍者而言,鸟类卓越的飞行能力和广阔的活动范围增加了观察和拍摄目标的难度,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鸟类摄影人要善于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野外识别能力,在拍摄之前就要进行鸟类知识的贮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利用视觉和听觉信息,根据鸟的形态特征和行为特征综合判断,要及时识别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