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类脂褐素及丙二醛与α-生育酚对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组织存在的类脂褐素具有特征的荧光和吸收光谱。外源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与类脂褐素(LFP)的形成呈正相关性。抗氧化剂(α-生育酚)对LFP形成的影响呈负相关性。MDA与α-生育酚的相互作用表明,MDA对LFP形成的影响受到α-生育酚的抑制。有氧与无氧条件对LFP形成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显示脂褐素的3种特殊染色方法,探讨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方法分别采用三氯化铁-铁氰化钾、醛品红和PAS 3种特殊染色方法,检测HE染色石蜡切片中呈浅棕色或金黄色的颗粒是否为脂褐素。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染色的脂褐素呈蓝黑色颗粒,醛品红染色的脂褐素呈深紫色颗粒,PAS染色的脂褐素呈红色颗粒。结果通过3种染色结果的比较,发现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染色对比清晰,定位准。结论三氯化铁-铁氰化钾、醛品红、PAS三种染色均可用于显示脂褐素,但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染色方法优于其他两种。  相似文献   

3.
年龄是渔业种群动态模型及渔业资源评估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不像有鳍鱼类,可以通过钙化组织(如,耳石、鳍条和脊椎骨等)鉴定年龄,甲壳类动物因复杂的蜕壳过程使得可用的钙化结构周期性消失,因此甲壳类年龄鉴定一直以来均未得到较好的解决。虽然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体长频度法用于鉴定甲壳类年龄,但其结果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脂褐素因其浓度随生物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在形态学测量与年龄无相关性时,其也成为近年来许多甲壳类鉴龄研究中的年龄生物标记。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该鉴龄手段及其在甲壳类鉴龄中的应用,本研究阐述了脂褐素鉴定该类动物年龄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脂褐素的组成及生物学特性,探讨了脂褐素含量与体长、年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组织形态法及溶剂提取法对脂褐素含量量化技术进行了阐述,详细分析了3种较为常用的脂褐素校准方法。最后,对脂褐素鉴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脑啡肽对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脂褐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A2(NB-A2)无血清培养建立的神经细胞老化实验研究模型,以显微荧光分光光度术测定单个细胞内脂褐素荧光值作为细胞老化指标,观察了脑啡肽(LE)对NBA2细胞内脂褐素荧光值的影响。结果表明LE可显著降低细胞内的脂褐素荧光值(P〈0.01)。提示LE可延缓NBA2细胞的老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水稻雄性不育与花药中类脂褐素的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不育系珍汕97A和其保持系珍汕97B,处于不育期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W6154s和培矮64s的花药中类脂褐素(LFLP)含量随花粉发育或败育而增高.不育花药中LFLP的形成速率比可育花药快,三核期的珍汕97A和不育期W6154s的花药,其LFLP比相应具育性花药高24%.用抗氧化剂GSH、BHT和N2处理离体的单核期花药,发现GSH可降低珍汕97A和不育期的W6154s的LFLP含量.结果认为,水稻雄性不育与膜脂过氧化作用的荧光产物类脂褐素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6.
龙生型花生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生型花生(Arachis hypogaea var.hirsute)是中国引进最早、种植最早的花生类型。经过不断地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种,并逐渐形成了次生中心。本实验对15份龙生型花生资源在植物学性状和品质性状及分子水平上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龙生型花生在植物学性状和品质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分子水平上差异也较大。变异系数在5.10~34.60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17~2.04之间,同时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反。基于植物学性状和品质性状上的聚类分析在阀值为6.5将龙生型花生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包括广西的品种,另一类包括其它省份的品种;基于AFLP分析的聚类结果在阀值为0.39处分为5类,一类主要包括广西的品种,其它4类包括其它省份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龙生型花生(Arachis hypogaea var.hirsute)是中国引进最早、种植最早的花生类型。经过不断地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种,并逐渐形成了次生中心。本实验对15份龙生型花生资源在植物学性状和品质性状及分子水平上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龙生型花生在植物学性状和品质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分子水平上差异也较大。变异系数在5.10-34.60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17-2.04之间,同时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反。基于植物学性状和品质性状上的聚类分析在阀值为6.5将龙生型花生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包括广西的品种,另一类包括其它省份的品种;基于AFLP分析的聚类结果在阀值为0.39处分为5类,一类主要包括广西的品种,其它4类包括其它省份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脱氧核糖核酸对过氧化脂质和脂褐素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探讨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对小鼠心脏、肝脏和脑组织中的过氧化脂质(LPO)和脂褐素(Lf)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所使用的脱氧核糖核酸可使小鼠体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明显减少,对脑和肝组织中脂褐素的生成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应用倒置相差显微术和显微荧光光度术观察无血清培养条件对NBA2细胞突起数目和细胞内脂褐素荧光值的影响,以建立神经细胞老化实验研究模型。结果发现:存在着随无血清培养天数的增加,细胞内脂褐素荧光值累积性增加(P<0.01)和培养5天后细胞突起数目渐次性减少(P<0.01)的趋势。结果表明:这一趋势与哺乳类动物和人类老化研究中的神经细胞内脂褐素含量随增龄而增加及神经细胞突起在衰老过程逐渐少消失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脑老化过程中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神经结构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从出生1 d至24月龄(1 d、1月龄、3月龄、6月龄、18月龄、24月龄)的Sprague Dawley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随增龄变化,同时观察与脑老化密切相关的指标脂褐素沉积。结果在大鼠6月龄之前,随着月龄的增加,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发育逐渐完善,至6月龄大鼠突触数量明显增多;此后突触数量逐渐减少,至24月龄大鼠神经元突触数量最少。从1月龄开始海马神经元内即可见少量脂褐素颗粒沉积,随着月龄的逐渐增加,至24月龄时脂褐素颗粒沉积显著。结论青年期大鼠的海马神经元突触发育最好,进入老年期后,突触结构受损,老年期损伤最为严重,同时伴有大量的脂褐素颗粒沉积。  相似文献   

11.
湖北夏大豆种质 SSR 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标记和系统聚类分析,对92个湖北夏大豆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8个SSR位点检测到134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2~9个,平均4.78个。鄂西南山区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等位变异数最高,其次为江汉平原区。83.6%以上的遗传差异是由于地区差异引起,表现较高程度的地理分化。系统聚类将92个大豆品种分为3个类群,Ⅰ类和Ⅲ类分别以鄂西南山区品种和江汉平原区品种为主。鄂西南山区和江汉平原区的大豆地方品种表现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部分白菜型油菜 RAPD 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研究用RAPD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以湖南和湖北省油菜为主的34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离差平方和,用Ward's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变异与生态地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湖南和湖北两省的白菜型油菜品种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在DNA水平上可将所分析的34个品种分成8个类群。作者对研究结果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广泛存在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中,具有多种变异类型,常作为一种遗传标记用来研究大豆的起源与传播。本研究对我国10131份大豆地方品种进行了SKTI多态性鉴定,使用20对细胞核SSR(nuSSR)标记和5对叶绿体SSR(cpSSR)标记对不同SKTI类型的187份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细胞核水平上Tib类型材料遗传多样性低于Tia类型,但是在叶绿体基因组水平上Tib类型材料明显高于Tia类型,暗示Tib类型大豆在驯化过程中可能来源于较多的野生大豆个体祖先,而不是来源于单一祖先。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地区的Tib类型材料存在优先聚类的现象,说明Tib类型材料具有祖先亲缘性。来源于甘肃省的Tib类型大豆地方品种的叶绿体单倍型类型丰富,并以 Ⅱ型和Ⅲ型为主,具有Ⅱ型叶绿体单倍型的大豆地方品种很可能是其他地区的同类型大豆的主要来源;基于甘肃Tib类型大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与其他省区Tib类型材料亲缘关系密切等因素,推测甘肃地区是栽培大豆Tib类型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14.
实验用3—5月龄青年鼠11只,18月龄老年鼠13只,各分对照与实验两组,实验组在基础饲料中加入参皂甙。三个月后取心肌制超薄切片,电镜观察。青年对照组与实验组心肌结构未见明显差别。老年对照组心肌细胞间胶元纤维增多。细胞内脂褐素数量增多,电子密度致密。核内异染色质在核边缘堆积且核边缘不规则,多凹陷。线粒体在肌原纤维间排列不整齐,线粒体嵴破裂以致消失。实验组细胞结构有所改善,表现在核边缘比较完整,异染色质较少,而且大部分线粒体嵴结构较清晰,脂褐素电子密度较低,文中井讨论了脂褐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有关研究脂褐素和黑色素的较好方法,以(Lillie,1956)的尼罗蓝方法为最常用。由于色素对染料在一定酸碱度内的不同亲和力,脂褐素呈现蓝色,黑色素显示暗绿而区分,可是从分辨的效果看来,蓝和绿同属冷色,是调和色,视觉容易模糊,从照相的角度而言,反差亦不够明显。我们根据对黑色素有高度特异性的亚铁反应,以及脂褐素对脂肪染料着色的特性,综合亚铁检验法(Lillie,1957)和染中性脂肪的油红○方法(Lillie,1944),设计了一种染色技术,以猕猴的大脑、小脑、脊髓、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为材料,用10%福马林固定,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切片8微米厚,试验效果良好,操作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追赶生长饮食诱导C57小鼠出现代谢综合征并发脑衰老样病变动物模型,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低能量饮食组10只,高能量饮食组10只,追赶生长组(先低能饮食喂养6周再开放高能量饮食)10只,各组动物均连续喂养12周,记录体重、血糖,于实验末检测代谢综合征相关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和磷酸化P53(ser15)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海马区脂褐素沉积情况。结果低能量组小鼠体重、血糖、代谢综合征相关生化指标(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以及P53和磷酸化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脂褐素沉着较少;高能量组和追赶生长组代谢综合征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出现明显P53和磷酸化P53蛋白表达量增多以及脂褐素沉积;其中追赶生长组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倾向和脑衰老样变。结论追赶生长饮食喂养可诱导小鼠代谢综合征模型并发脑衰老样病变,本研究为饮食方式改变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神经变性样变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22对SSR引物的扩增结果计算品种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此基础上用UP(GMA方法进行了聚类分析,检测了43个春小麦品种间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22对引物共扩增出102条多态性带,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4.64条多态性带,具有较好的多态性。SSR水平上43个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2222~0.8393,平均遗传距离GD%=0.6055。43个品种聚为两大类,除佛手麦自成一类外,其余42个品种聚为第二大类。聚类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品种间基因型差异。历史上地方品种间SSR水平上的遗传变异最大,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1BL/1RS易位片段特异性引物Rye检测结果显示,共有7个品种含有1RS片段,结果需进一步证实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数量性状水平上,调查了43个春小麦品种的19个数量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品种间的欧氏平方遗传距离。并在此基础上用最小方差法做了聚类分析。发现43个品种间在数量性状水平上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很大(0.926-67.942)。平均遗传距离为18.000,说明供试品种的19个考察性状上存在较大的表型变异,从聚类结果来看,地方品种基本上被聚在一起,说明地方品种同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至少在表型上存在较大差异。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数量水平上甘,青两省春小麦地方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GD=31.389),其次是20世纪50年代引进品种(GD=26.308),而育成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育种进程的深入,作为育种目标追求的经济性状趋于一致,其变异集中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用APAGE技术检测了43个春小麦品种在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在计算Jaccard相似系数的基础上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42种不同的带型,电泳共分离出37条带,其中33条具有多态性。品种间在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很大(0.0000~0.8148),平均遗传距离GD=0.5073。说明43个品种在醇溶蛋白编码位点上存在较大变异。聚类结果显示,除佛手麦白成一类外(GS=0.28),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与大多数育成品种(GS=0.46)分属不同的亚类,说明育成品种同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在醇溶蛋白编码基因上存在较大变异。育成品种间在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不高,这一结果提示在这一地区进行与醇溶蛋白相关的品质育种很难在现有的育成品种间杂交的基础上取得成功。从遗传多样性的演变趋势来看,历史上以地方品种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变异程度最大(GD=0.5455),50年代引进品种变异程度最小(GD=0.3310)。从60~90年代,育成品种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有一先增后减的过程,但总体上变异程度要低于地方品种,其原因与亲本单一和育种目标由高产到优质变化条件下人工选择压由弱到强有关。  相似文献   

20.
110个种和品种的柑橘属植物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双柱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对我国柑橘属植物叶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共分析了110个种和品种。其中大翼橙类植物3种,香橙类植物12个种和品种,酸橙类植物18个品种,甜橙类植物15个品种,枸橼、柠檬类植物16个种和品种,柚类植物16个种和品种,宽皮柑橘类植物30个种和品种。共鉴定出精油成分72个。通过实验找出了像马蜂柑、蟹橙、罗汉橙、蕉柑等一批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精油植物;同时为柑橘属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