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适时安全的吸痰对机械通气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科ICU病室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应用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的病人217例,疗效理想。现将机械通气安全吸痰的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7例中,男158例,女59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8岁,平均48 相似文献
2.
二种吸痰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吸痰方式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气溶胶,经实验测定,最高可达33970cfu/M^3的含菌微粒喷出,污染各种物品表面,干燥后形成再生气溶胶随气流漂散,造成空气污染和交叉感染。为此,研制了一种密闭式吸痰管,在操作使用中可将产生的痰液气溶胶完全封闭在吸痰管内,经试用,与常规使用的开放式吸痰管相比,可基本消除因吸痰操作所引起的空气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技术在严重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抢救治疗中广泛应用,人工气道管理技术方法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显示十分重要作用,有效的气道管理技术方法可减少机械通气过程中一些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结合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技术体会,本文主要对人工气道管理技术方法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是一种以呼吸困难恶化,超过平常安静时呼吸困难恶化变化程度为特征的综合征.由于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体力、营养均大量消耗,机体抵抗力差,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营养支持也必不可少.我科2000~2007年共收治COPD并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现将综合治疗、营养支持和精心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镇痛镇静方案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干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加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镇静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丙泊酚进行镇痛镇静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MAP、HR、R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AP、R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枸橼酸舒芬太尼加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病情危重,在机械通气的状态下机体又同时承受感染、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能量消耗,处于高分解状态,加之呼吸肌耗能增加,此类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会导致呼吸肌做功无力,肺顺应性下降,严重影响呼吸功能,使患者难于脱离机械通气,产生恶性循环,因此,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过标准化吸痰护理培训的陪护人员自行为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浅部吸痰护理的安全性、实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3月~2011年12月预计气管切开可能达到4周以上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护士吸痰组、经标准化培训的陪护人员吸痰组和简单培训的培训人员吸痰组,每组40例.对标准化培训吸痰组陪护人员按照既定的标准化培训方案进行培训,提高陪护人员吸痰护理技能,让陪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浅层吸痰,与经简单培训的患者陪护人员及专业护士吸痰进行对比,比较三组的吸痰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经过统一标准化培训后陪护人员的吸痰技能较经简单培训的陪护人员显著提高,患者低氧血症、气道粘膜损伤、呛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吸痰效果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其浅部吸痰技能接近于专业护士水平,标准化培训吸痰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治愈率及治疗时间均较护士吸痰组下降.结论:经过标准化吸痰护理培训的陪护人员自行为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浅部吸痰护理安全可靠、实用性强,是一种理想的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护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对重症监护室(ICU)呼吸衰竭并肺动脉高压患者BNP 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
在我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并肺动脉高压患者7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有创组与无创组各39 例,两组患者
一般资料比较,P>0.05。两组均给予祛痰平喘、抗感染、皮质激素、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有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气管插管或
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两组PaO2、PaCO2、pH 值、肺动脉压力、BNP 等
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pH 值、肺动脉压力、BNP 均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有创组治疗后PaO2、PaCO2、
pH 值、肺动脉压力、BNP均显著优于无创组治疗后,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均可改善呼吸衰竭并动脉高压
临床症状,降低血浆BNP 浓度,但有创机械通气较无创机械通气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可以通过监测血浆BNP 浓度判断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红血球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报告表,收集我院ICU2004年-2008年收治的67例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血球分析及血气分析,建立数据库:①测定67例COPD患者机械通气前、通气1天、通气7天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以及氧分压值,评估机械通气对COPD患者红血球变化的影响.②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通气前与通气1天、7天后红血球分析变化值.③以65岁为界分为低龄组和高龄组,比较两组通气前与通气1天、7天的红血球分析变化值.结果:①机械通气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随时间均明显降低,氧分压明显升高(P<0.05).②生存组和死亡组通气前后红血球分析变化值随时间变化有显著差异.③高龄组和低龄组通气前后红血球分析变化值无明显差异.结论: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随时间增加明显降低,其变化影响预后,应尽早拔除气管插管,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缩短ICU和总住院时间,有效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COPD急性发作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已经被临床医生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对于家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缓解期的患者是否获益,目前尚无明确结论.本试验旨在探讨家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耐量、肺功能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随机观察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于医院应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缓解后出院.其中39例继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其余64停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观察6个月,比较家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生活质量、运动耐量、肺功能变化、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及急性发作的间隔期、医疗费用状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运动耐量明显改善(P<0.05),肺功能下降明显减慢(P<0.05),平均医疗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家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能够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减少医疗费用近万元,延长急性加重间隔时间6个月以上,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治疗重叠综合征(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88例诊断为重叠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4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p H和Pa O2高于对照组,Pa CO2、呼吸暂停指数(AHI)、睡眠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以及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Bi PAP治疗OS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改善患者呼吸情况,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7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3组,A组43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喉罩通气)、B组42例(采用丙泊酚麻醉,喉罩通气),C组42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面罩通气),均采用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法。观察麻醉诱导时间、术中反应、麻醉效果、镇静效果评分、苏醒时间、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丙泊酚总用量:A组为(335.2±56.4)mg,B组为(466.5±64.8)mg,C组为(334.8±59.7)mg,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3,P〈0.05;Ramsay评分:A组6分的例数为37例(86.0%),B组为30(71.4%),C组为34(81.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5例(11.6%),B组为15例(35.7%),C组为7例(16.7%),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46,P〈0.05。结论:老年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机械通气(MV)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7例手术室MV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芬太尼组44例患者应用芬太尼镇痛,舒芬太尼组43例患者应用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HR)、自主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MAP)及脉搏氧饱和度(Sp O2)基本生命指征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芬太尼、舒芬太尼及咪达唑仑用量,MV时间,持续镇痛时间,手术室滞留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Ramsay评分。结果:1两组用药后1h(T1)及24 h(T2)HR、RR及MAP较用药前(T0)明显下降,Sp O2较T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MAP在T1及T2时刻下降程度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T1时刻Ramsay评分较T0时刻明显升高,且舒芬太尼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达到较好镇痛效果水平时,舒芬太尼组患者镇痛药物用量及咪达唑仑用量均明显少于芬太尼组,且舒芬太尼组MV时间及手术室滞留时间明显短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持续镇痛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患者使用舒芬太尼的镇痛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可有效节省咪达唑仑的使用量,缩短MV及手术室滞留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Antonio Eduardo P. Pesaro Marcelo Katz Jason N. Katz Carmen Sílvia Valente Barbas Marcia R. Makdisse Alessandra G. Correa Marcelo Franken Carolina Pereira Carlos V. Serrano Jr. Renato D. Lopes 《PloS one》2016,11(3)
Purpos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nd respiratory impairment may be treated with either invasive or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ttle testing of non-invasive MV in the setting of AMI. Our objective was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and associated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MI who were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or invasive MV.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in which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MI (n = 1610) were enroll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clusively non-invasive MV, invasive MV and outcomes was assessed by multivariable models.Result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as used in 293 patients (54% invasive and 46% exclusively non-invasive). In-hospital mortality rates for patients without MV, with exclusively non-invasive MV, and with invasive MV were 4.0%, 8.8%, and 39.5%, respectively (P<0.001). The median lengths of hospital stay were 6 (5.8–6.2), 13 (11.2–4.7), and 28 (18.0–37.9) days, respectively (P<0.001). Exclusively non-invasive MV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in-hospital death (adjusted HR = 0.90, 95% CI 0.40–1.99, P = 0.79). Invasive MV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in-hospital death (adjusted HR = 3.07, 95% CI 1.79–5.26, P<0.001).Conclusions
In AMI setting, 18% of the patients required MV. Almost half of thes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xclusively non-invasive strategies with a favorable prognosis, while patients who needed to be treated invasively had a three-fold increase in the risk of death. Future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s are needed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MV for the initial approach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n AMI patients. 相似文献15.
惠波许文亮邵一兵王旭王燕刘玉昊刘虹张纯全徐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6):1133-1136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的效应。方法:9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43例和B组(对照组,常规治疗)52例。A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12~24小时,全部用鼻罩;B组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5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型利钠肽(BNP)、血气分析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显效率:BiPAP组69.8%,对照组46.2%,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心功能、BNP、血气分析,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iPAP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iPAP呼吸机能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症状、血气结果及心功能,还能降低BN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RD)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及氮量,EEN组30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按照肠内营养优化策略喂养;对照组接受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N+PN)30例,接受常规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机械通气时间、1周平均营养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监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及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结果:EEN组病人治疗后一周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免疫指标均明显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机械通气时间、平均营养费用、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管理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费用低,能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发生率。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就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6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镇痛。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ICU停住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心动过缓和谵妄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VAP、心动过缓及谵妄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行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良好的镇静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麻醉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50例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对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组,观察组予以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组,观察2组麻醉后在各个麻醉循环系数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入室时在心率、MAP和SpO: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麻醉后在MAP各个时期以及拔管时在心率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SpO2却均在95%以上,比较无差异性(P〉0.05);在临床效果上,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0%,总有效率为72%,苏醒时间为(16.5±2.7)min;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6%,总有效率为100%,苏醒时间为(3.7±1.3)min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而在不良反应上,在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在疼痛和烦躁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效果良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该疾病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20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机械通气后的病死率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病死率为29.17%,经回归分析后,病死率与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肝功能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循环衰竭、胃肠损害(消化道出血异常)以及气胸等因素无关(P〉0.05);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高急性生理学评分(APS)、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以及低白蛋白水平。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能够引起心力衰竭等症状,影响患者短期预后情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