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中胆固醇外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和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介导的胆固醇外流是巨噬细胞内3条主要的胆固醇外流途径,对维持细胞内胆固醇动态平衡至关重要,其中转运体的功能及其表达的调节、胞外接受体的数量和活性等对细胞内胆固醇外流效率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最新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中出现的脂类蓄积、炎症、氧化应激、缺氧和胰岛素抵抗等病理情况,显著影响胆固醇转运体的表达,进而影响胆固醇外流及As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针对As病变细胞内各胆固醇外流途径的作用及常伴随的脂类蓄积、炎症、氧化应激、缺氧和胰岛素抵抗现象,对胆固醇转运体表达调节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As治疗提供新理论依据和药物靶点,推动As治疗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铜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慧  方定志 《生命的化学》2005,25(2):145-147
动物和人体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机体铜缺乏或过多有关,机体铜的水平高低可以影响脂质代谢、氧自由基产生、抗氧化酶活性、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氧化及炎症反应等。从而提示铜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炎症性病变,它以血管壁上巨噬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和大量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堆积为主要特征.这些因手调节着固有细胞的迁移、分化和转归,最终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中一个关键的调节因子就是转隶因子核因子-кB(NF-кB).过去它都被一直认为是一个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因子,主要是由于它调节许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促炎基因的表达.最近有文献报道说NF-кB有可能在促炎、抗炎、细胞的生存和增值方面巧妙地监护着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平衡.因此,本文就NF-кB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的启动、泡沫细胞的形成、炎症、免疫、平滑肌细胞增值、纤维帽形成、细胞凋亡关系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Wnt5a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参与生物体多种生命活动。研究显示wnt5a在apoE敲除小鼠的主动脉弓内膜处巨噬细胞聚集区域成强阳性,并且Wnt5a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高表达,提示Wnt5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Wnt5a通过参与炎症反应、介导脂质转运以及脂质代谢等多个方面影响了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近年有关Wnt5a与As关系研究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首要原因。既往对斑块破裂的基础研究多集中于细胞和分子水平,从表观遗传学角度阐述的研究较少。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可在不改变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影响基因的表达。综合目前研究来看,炎症反应在斑块破裂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而DNA甲基化对炎症反应又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改变DNA甲基化状态来调控炎症反应干预As斑块稳定性,有望成为防治As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围绕与As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几种炎症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等方面,对近年来DNA甲基化调控炎症反应干预As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内脏脂肪组织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Vaspin)是新发现的脂肪因子,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产生,它的分泌和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与肥胖、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等有关。Vaspin具有胰岛素增敏性、改善糖耐量、抑制血管炎症反应等作用,对这些作用机制的认识,能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理机制。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的始终,并且是导致炎症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DNA甲基化是一种不改变基因核苷酸序列而能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方式。有研究证明,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与DNA甲基化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将围绕与脂代谢紊乱相关基因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脂代谢紊乱与DNA甲基化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心血管疾病,由动脉内部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引起,目前仍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肥胖引起的脂肪组织功能障碍能够诱发血脂异常、激活血管炎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脂肪组织包括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巨噬细胞中组蛋白第9位赖氨酸的二甲基化(histone H3 lysine 9 dimethylation,H3K9Me2)的表达并探究其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n=20)与健康对照人群(n=22)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巨噬细胞中H3K9Me2的表达,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其血清炎症因子表达。随后,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减赖氨酸特异去甲基化酶1A(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A,LSD1)后,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s,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中结合白免疫印迹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细胞整体H3K9Me2的表达及炎症因子启动子区H3K9Me2水平。同时,分析巨噬细胞中上清中炎症因子表达变化。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巨噬细胞中H3K9Me2水平显著下调,并与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呈负相关。在敲减LSD1后,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中H3K9Me2整体水平以及炎症因子启动子区H3K9Me2水平下调均被抑制。同时,核因子-κB(NF-κB)结合启动子区介导的炎症因子表达增强也被抑制。结论:巨噬细胞中H3K9Me2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成负相关,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很可能在其中参与H3K9Me2水平调控,并通过影响NF-κB与启动子区结合调节炎症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0.
最近的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As斑块内破溃的红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对坏死核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此外,测量红细胞的体积变化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可提示As的进展。红细胞通过多个方面对As有促进作用:(1)当红细胞渗入斑块内出血中时,这些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氧化并吞噬,存在于这些红细胞膜的胆固醇加速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2)当红细胞破裂时,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这会导致自由基的产生增多;(3)由于炎症和氧化应激对红细胞生成和红细胞体积影响,增加的RDW可能预测As的进展程度。本综述的目的是阐述红细胞膜上过量的胆固醇是如何影响血液流变学和氧气运输的,以及斑块内出血中的红细胞膜上的胆固醇不断沉积和局部强烈的氧化应激,促进As的进展,从而更好地了解红细胞在As中的作用,可能为A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