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溶的和纤维化的Aβ1-40对膜脂的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散射,浊度,荧光以及电镜等技术研究了可溶性的A茁1-40聚集形成纤维的动力学过程;用三种水溶性的分子质量不同的荧光探剂ANTS/DPX,Calcein,DextranFD-4包裹在脂质体内,检测可溶的和纤维化的A茁1-40对其内含物漏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的A茁1-40在pH7.4,37℃温育4天以后开始聚集,7天后形成稳定的纤维;聚集的A茁1-40能够诱导包裹在脂质体内的ANTS/DPX,Calcein的漏出,但不能诱发Dextran(FD-4)的漏出,并初步估算出聚集的A茁1-40在膜上能产生孔径为13-18魡的小孔,而可溶的A茁1-40无此作用。这提示我们,聚集成纤维的A茁1-40能改变膜脂的物理化学性质,并造成内含物的漏出,这些作用可能是造成神经细胞毒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得羟基磷灰石(HA)球,以海藻酸钠(SA)凝胶剂成球,可溶性淀粉(AM)作为造孔剂,实验中通过改变HA/SA、HA/AM的比例调整球的微观结构以及孔隙率。实验结果发现,在三种组分比例为HA/AM/SA为7/3.5/1时,获得的HA球拥有丰富微观孔隙结构,球表面形貌呈微米级与数十微米级两种微观孔隙套连结构,球孔隙率为55%,相对于普通HA球孔隙率提高到了约4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荧光探针为手段,通过测量膜偏振度的变化,探讨了竹红菌甲素光敏作用对红细胞膜和几种磷脂脂质体膜的流动性的损伤。结果表明,甲素光敏作用使不同种类的磷脂(DPPC,DPPC/DPPE,红细胞膜磷脂)脂质体的流动性增加,其对光敏作用的敏感程度为红细胞膜磷脂脂质体显著小于DPPC/DPPE脂质体及DPPC脂质体。对红细胞膜来说,甲素光敏作用使其流动性呈现先降低而后增加的现象。去除膜上的spectrin以及用胰蛋白酶处理可使这种流动性变化的幅度受到抑制。据此,我们认为,膜磷脂,膜蛋白对甲素光敏作用中膜流动性的变化有着不同的影响,膜蛋白,特别是spectrin,是其中极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可通过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引起患者免疫缺陷的全身真菌感染性疾病。其药理作用对生物膜性质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关注热点。作者利用Langmuir-Blodgett膜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分别研究了鞘磷脂/两性霉素B二元混合单层膜及鞘磷脂、胆固醇和两性霉素B三元混合单层膜体系的热力学特性和表面形貌。通过对二元混合系统和三元混合系统的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曲线的测量,定量分析了固定膜压下的平均分子面积、过量分子面积和过量吉布斯自由能等参量,并分别观测了二元混合单层膜和三元混合单层膜的形态。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胆固醇的加入可以促进鞘磷脂/两性霉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AFM观察结果表明,一定量的胆固醇可以提高混合单层膜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花蓟马F.intonsa雄成虫均可以释放聚集信息素,且对雌雄虫均具有吸引作用。两种蓟马聚集信息素的主要成分相同,为(R)-lavandulyl acetate和neryl(S)-2-methylbutanoate,但两种主要成分的比例差异很大。本研究旨在明确这两种蓟马聚集信息素组分的田间最佳引诱剂量和比例及其在两种蓟马种间互作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田间色板引诱试验,分别测定了上述两种蓟马聚集信息素组分对两种蓟马雌虫的田间最佳引诱剂量和比例;通过养虫笼选择性试验分析了这两种聚集信息素最佳配比在两种蓟马种间互作中的作用。【结果】田间色板引诱试验结果显示,当neryl(S)-2-methylbutanoate的剂量为10 000 ng,(R)-lavandulyl acetate和neryl(S)-2-methylbutanoate的比例为1∶8时,对西花蓟马成虫的引诱效果最佳;当neryl(S)-2-methylbutanoate的剂量为5 000 ng,(R)-lavandulyl acetate和neryl(S)-2-methylbutanoate的比例为1∶4时,对花蓟马成虫的引诱效果最佳。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分别针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聚集信息素组分最佳配比对同种具有吸引作用,对异种不具有吸引作用,说明这两个近缘种的聚集信息素具有种间特异性。【结论】两种蓟马通过聚集信息素组分比例调节的种间特异性可能是两种蓟马种群分化的重要机制;聚集信息素种间特异性是降低两种蓟马种间竞争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深入理解两种蓟马信息素特异性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对利用聚集信息素进行蓟马种群监测和害虫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森林凋落物(litterfall)是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新陈代谢的产物, 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利用已发表的我国主要森林凋落物的研究数据, 分析了不同组分(叶、枝和繁殖器官)凋落物量之间及其与总凋落物量之间的异速比例关系。结果表明: 我国森林叶、枝和繁殖器官的平均凋落物量分别为3 810.34、1 019.07和767.95 kg·hm-2·a-1; 温度、降水量、林龄对森林凋落物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中温度对各组分凋落物量的影响最大。叶凋落物量(LL)与总凋落物量(LT)之间呈等速生长关系(LLLT0.96), 繁殖器官和枝的凋落物量(分别为LPLB)与LT之间呈异速比例关系, 分别为LPLT1.84LBLT1.61。不同组分凋落物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异速比例关系, 其异速指数均小于1.0。不同林型(常绿林和落叶林)各组分凋落物量之间的异速比例关系无显著差异。了解不同组分凋落物量与总凋落物量之间的异速比例关系可以为更加精确地估算森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地木耳中提取脂溶性物质,经硅胶柱层析将脂溶性物质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脂溶性物质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抑菌活性研究,以促进地木耳的综合应用。结果表明,地木耳中脂溶性物质含量为2.62%。其中,非极性石油醚洗脱组分含量最高,占总脂的54%,但无抑菌活性;强极性的乙醇洗脱组分含量其次,占总脂的32%,其抑菌活性最强;弱极性苯洗脱组分含量最低,占总脂的14%,有弱抑菌活性。地木耳脂溶性物质对6种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能力大小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假单胞杆菌。  相似文献   

8.
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物组分构成及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自2012年5月开始,我们在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布设了90个凋落物收集器进行凋落物收集。本文选取2013–2014年期间相关数据,研究了凋落物的组分特征、物种组成、时间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2013年和2014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4,858.0 kg/ha和4,928.8 kg/ha;凋落物组分以凋落叶为主且高达85%以上,其他组分所占比例较小。凋落物总量和凋落叶均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发生在每年的春季(3–4月)和秋冬季(8–11月),凋落果的高峰期在8月左右;其他组分由于凋落量较少,年际动态并不明显。不同生态因子对凋落物总量分布格局的影响差异显著,且存在年际变化,但总体表现出凋落物总量受凋落物收集器所在样方的坡向和样方内所有DBH≥1 cm个体的平均胸径影响最为显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物的组分构成和时空动态特征反映了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下的物质循环规律,为深入揭示喀斯特独特地质、地貌背景下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殊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报道冬虫夏草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冬虫夏草子座中提取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共鉴定了39种组分,占总馏出组分的86.6%以上,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8.56%以上。已鉴定组分中,含量最高的为油酸,相对含量25.6%;其次为亚油酸,相对含量22.67%;再次为棕榈酸11.86%。超临界CO2萃取法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适合于珍稀中药材相关组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_2萃取冬虫夏草子座挥发性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冬虫夏草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冬虫夏草子座中提取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共鉴定了39种组分,占总馏出组分的86.6%以上,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8.56%以上。已鉴定组分中,含量最高的为油酸,相对含量25.6%;其次为亚油酸,相对含量22.67%;再次为棕榈酸11.86%。超临界CO2萃取法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适合于珍稀中药材相关组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蓟马聚集信息素是蓟马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旨在明确载体中西花蓟马聚集信息素2种组分(S)-2-甲基丁酸橙花酯和(R)-乙酸薰衣草酯的释放规律,为开发有效的诱芯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室内测定2种载体中2种组分连续7 d的释放速率,并测定2种组分最佳配比时,2种组分的释放比值;通过田间诱集试验,比较2种载体诱芯的田间诱集效果。【结果】结果表明,橡胶塞和PVC管2种载体中2种组分的释放规律相反。相同剂量下,橡胶塞中(S)-2-甲基丁酸橙花酯的释放速率高于PVC管中释放速率,而橡胶塞中(R)-乙酸薰衣草酯的释放速率低于PVC管中释放速率。当(S)-2-甲基丁酸橙花酯和(R)-乙酸薰衣草酯8︰1混合加入载体时,橡胶塞中2种组分2-7d的释放比值在5.84-19.24之间,与西花蓟马聚集信息素组分的释放比值相似。而PVC管中2种组分2-7 d的释放比值相对稳定,维持在4左右。田间诱集试验结果表明,当中(S)-2-甲基丁酸橙花酯和(R)-乙酸薰衣草酯比例为8︰1时,橡胶塞载体诱芯的诱集效果优于PVC管载体诱芯。【结论】橡胶塞是西花蓟马聚集信息素释放的合适载体。另外,由于PVC管中2种组分释放比值相对稳定,优化加样比例后其也可作为聚集信息素释放的候选载体。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提高香蕉幼苗抗冷性的可能机理.在常温下(30/22 ℃)用不同浓度(0~3.5 mmol/L)的SA水溶液喷洒叶片1 d,置于7 ℃低温下冷胁迫3 d,随后于常温下恢复2 d后测定电解质泄漏率,结果表明:SA 0.3~0.9 mmol/L能显著提高香蕉幼苗的抗冷性,以0.5 mmol/L效果最佳.若把冷胁迫温度降到5 ℃,SA 0.5 mmol/L 预处理可显著减少幼苗叶片的萎蔫面积.但当SA浓度高于1.5 mmol/L时,恢复期间的电解质泄漏甚至高于对照(蒸馏水处理),表明它们加剧了冷害.SA提高香蕉幼苗的抗冷性可能需要H2O2的参与:1)SA 0.5 mmol/L常温处理诱导了H2O2的积累和活性氧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三氯乙酸反应物质(TBARS)的增加,这可能与H2O2的清除酶--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受抑和H2O2的产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几乎不受影响有关;2)外源H2O2(1.5~2.5 mmol/L)也能显著降低低温胁迫期间的电解质泄漏,表明也能提高抗冷性;3)而用H2O2的捕捉剂--二甲基硫脲(DMTU)可明显抑制SA诱导的抗冷性;4)在低温胁迫与恢复期间,SA预处理明显提高了CAT和APX的活性,抑制了H2O2与TBARS的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13.
以长白山天然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化学分级方法将其土壤分成5个具有不同稳定性特征的组分:沙和团聚体组分(SA)、酸不溶组分(AI)、易氧化组分(EO)、颗粒态组分(P)和可溶性组分(S)。分析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有机碳及氮浓度、C/N及其有机碳、氮的分配比例,旨在探讨阔叶红松林的碳截获和肥力供应潜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稳定土壤组分(AI和SA)的C/N比活跃土壤组分(P和EO)大2~8倍,显示了土壤组分对于土壤微生物分解的不同稳定性特征;接近90%的土壤质量集中在稳定(AI和SA)土壤组分上,导致土壤组分中有机碳的分配比例最大者为AI(42.7%)和SA(29.5%);活跃土壤组分(P、EO和S)中的有机碳比稳定性组分(AI和SA)高出2~6倍,而氮浓度则高出4~37倍,这使得氮库由活跃组分EO(33.6%)、P(19.7%)和稳定组分AI(21.1%)、SA(24.3%)构成。本研究揭示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机碳主要截获于稳定性组分,而氮则在活跃组分与稳定组分中分配相当,这种土壤组分特征利于碳的长期累积和肥力(N)持续快速供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在25℃测量温度下研究了Mg~(2 )、Mn~(2 )、Cu~(2 )对DPPC、DPPA、DOPC、DOPA脂质体及L(o)PC脂质微团磷脂碳氢链的构象及运动状态的影响。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在二价金属离子对膜脂的影响中,膜脂起了主导作用。对于相同极性头部的磷脂,二价金属离子影响的强弱取决于碳氢链的组分。即:当碳氢链为饱和脂肪酸时,二价金属离子能导致膜脂的物理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当碳氢链为具有一个不饱和键的脂肪酸时,金属离子的影响较小。而且,在碳氨链侧向耦合较弱的情况下,金属离子的作用也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
分子筛层析作为分析蛋白质颗粒聚集物的一种有力工具,被用于研究重组乙肝表面抗原聚集物的形成。已去除聚集物的表面抗原放置在不同的理化条件下或经过不同的纯化方法处理后,应用HPLC分析其聚集物的形成。为研究发酵过程中是否形成表面抗原聚集物,酵母细胞破碎后立即用Sepharose 4 FF层析柱分离为不同的组分,并分别进行HPLC分析。结果发现,在纯化过程和酵母发酵阶段都有表面抗原聚集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精浆胞外囊泡是一种存在于精浆的膜性囊泡,按分泌器官分为附睾小体和前列腺小体。囊泡可与精子细胞膜发生融合,通过传递内容物或介导信号通路进而调节精子功能。它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其中蛋白质组分可影响精子活力以及顶体反应,并有清除损伤精子和促进细胞粘附的作用;脂质组分具有调节靶细胞质膜稳定性的作用;核酸组分主要参与免疫反应、跨代遗传及男性不育;离子则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在调节酶活性和精浆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组分对精子功能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将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尽的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牛蒡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乙醚抽提牛蒡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离出6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63个组分,占总挥发油量的87.67%。牛蒡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亚麻酸甲酯、亚油酸、三甲基-8-亚甲基-十氢化-2-萘甲醇、苯甲醛等。  相似文献   

18.
外源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圆柏属植物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圆柏和祁连圆柏幼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预处理两种圆柏属植物幼苗,测定-4℃低温胁迫处理第6天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分析外源 SA 对低温胁迫下圆柏属植物叶片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培育较多品种的抗冷冻常绿植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一定浓度的 SA 预处理能有效保护幼苗叶片膜系统的稳定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其中200 mg/L SA 预处理对提高圆柏抗寒性效果最好,30 mg/L SA 预处理对提高祁连圆柏抗寒性效果最好,且在外源 SA 预处理下,祁连圆柏的抗寒性比圆柏的强。因此,施用适合浓度的 SA 在提高圆柏属植物抗寒性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维  李海燕  赖晓辉  杨允菲 《生态学杂志》2016,27(10):3105-3113
在天山峡谷野核桃分布的4条沟谷的阳坡和阴坡设置8个4000 m2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对野核桃每木调查,在不同尺度(面积)上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偏离指数(Cx)、负二项参数(K)、丛生指数(I)、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PAI)、聚集指数(Ca)等聚集强度指数对野核桃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随尺度增大,野核桃种群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过渡;在25 m2尺度上,种群整体呈集群分布,但不同样地种群聚集强度存在较大差异,西沟阴坡种群聚集程度最大,南沟阴坡种群聚集程度最小;在50~400 m2尺度上,种群整体呈随机分布.在25 m2尺度上,幼树、小树和壮年树均呈集群分布,壮年树聚集强度最大,小树聚集强度最小;当取样尺度达到200~400 m2时,幼树、小树、壮年树和大树均呈随机分布.野核桃种群格局规模为25 m2,格局强度为2.49~9.38 m2;种群组分中小树格局强度最大,壮年树格局强度最小.取样尺度与种群斑块大小接近,采用适合的测定方法并应用多指数综合判定,一般可获得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气液界面上人工铺展的脂类单分子层(LB膜)作为生物膜研究的一种模型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利用LB膜技术可以严格地控制膜组份及压力等参数的特点,并与扫描电镜形貌观察相结合,对DMPE/Cholesterol二元混合脂类单分子层的结构性质(特别是相行为)进行了研究.各种不同比例混合的DMPE/Cholesterol单分子层的压力(π)—面积(A)等温曲线由实验获得.通过对所获得的π—A曲线族的解析函数:1)压缩角(?)—分子平均密度(ρ)曲线,2)分子平均面积(A)—组分(X)曲线的分析,得到了DMPE/Cholesterol的压力—组分相图.由相图中可分析出二维混合脂类单分子层的液—液二级相变(伴随“气态”分子取向的有序化),液→固一级相变(伴随gauche—trans的转变),及固→固二级相变(伴随gel态分子取向的重排).相图分析的结果已为扫描电镜的观察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