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4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差异和样方法等手段,对浙江省马尾松林针叶(针叶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中龄常绿阔叶林和近熟常绿阔叶林4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群落间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3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植物53科105属170种。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数、各层次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基本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以针阔叶混交林最低,估计跟先锋物种的消失和后期物种的出现这一更替有关。随着演替的进行,各群落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逐渐降低,其中针阔叶混交林和中龄常绿阔叶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高,马尾松与近熟常绿阔叶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低。群落主成分分析也得出相似的结果。群落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种组成尤其是乔木层的组成上;针阔叶混交林是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较低的一个群落,但它与其它群落间的相似性较高,并已储存了常绿阔叶林中的大部分物种,对演替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浙江天童山区灌丛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演替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张光富 《生物多样性》2000,8(3):271-276
根据浙江天童山区灌丛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研究了灌丛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与当地的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3种指标能够有效地表征亚热带灌丛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天童灌丛群落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SW 高于常绿阔叶林中乔木层,而低于常绿阔叶林中灌木层。灌丛群落灌木层的生态优势度 SN 低于常绿阔叶林中乔木层,但高于常绿阔叶林中灌木层。灌丛群落灌木层的群落均匀度 PW 比常绿阔叶林中乔木层的和灌水层的都低。此外,文中还就本区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特点,讨论了加速其进展演替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森林演替会通过改变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环境影响土壤生物群落, 反过来, 土壤生物群落的变化也会对生态系统的演替产生反馈作用, 但迄今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广东省鼎湖山的南亚热带森林演替序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为对象, 研究了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采集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样品, 分析和比对了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线虫的多度、多样性、群落组成、土壤线虫生态指数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 (1)在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 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线虫的α多样性显著高于马尾松林, 但土壤线虫总数和各营养类群多度及其相对丰度并无显著变化; (2)针阔叶混交林中土壤线虫富集指数显著高于马尾松林, 表明其土壤养分状况要好于马尾松林, 而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线虫结构指数较高, 表明其受干扰程度较低; (3)针阔叶混交林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理化性质(除土壤总磷含量)已达到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水平, 但两者的土壤pH值均显著低于马尾松林, 而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线虫群落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 南亚热带森林中土壤线虫多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对森林演替的响应略有不同, 演替过程中土壤环境因素的趋同是导致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群落特征相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中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时空替代的方法,将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次生林与成熟林等3个处于同一空间下的群落作为次生演替进程中的3个阶段,研究云南普洱地区次生演替过程中的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特征,分析了次生演替过程中木本植物幼苗的物种组成、密度、高度级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8个共144 m2的幼苗样地中调查木本植物幼苗101种2014株,其中乔木幼苗是主要组成。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木本植物幼苗、乔木与藤本幼苗密度逐渐增加,灌木幼苗密度无显著变化;藤本植物幼苗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次生演替进行而增加,乔木与灌木幼苗则无显著变化,成熟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木本植物幼苗Shannon-Wiener指数要显著小于针阔混交林与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次生与成熟季风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幼苗多度随高度级增加而减少,针阔混交林则呈现偏峰曲线,幼苗密度均集中分布在高度20 cm以内,3个群落演替阶段木本植物幼苗物种丰富度随高度级增加呈现偏锋曲线。相似性系数反映出乔木和藤本幼苗的更新来源与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乔木幼苗密度分布与样地坡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灌木幼苗密度与土壤pH值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理解物种丰富度在空间上的变化,阐明植物群落组成对生境异质性的响应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与生境异质性有关的生态位分化对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格局和物种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分布在云南哀牢山的4种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2个森林样地的调查取样,探讨了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分布和树种丰富度在地形和土壤环境梯度上的变异。结果表明:4种常绿阔叶林的树种组成有显著的差异。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树种丰富度极显著地高于其他3种类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极显著地高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其他类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海拔、坡度、土壤含水率及有机质等9个环境梯度是控制森林群落结构和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效硼、海拔、全钾和凹凸度为树种丰富度的最佳预测变量,累积解释了树种丰富度63.2%的变异。地形和土壤因子一起能够解释哀牢山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组成和树种丰富度的大部分变异。  相似文献   

6.
广西阳朔岩溶植被演替过程种群变化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祖兰  李先琨  苏宗明 《生态科学》2005,24(4):295-297,309
采用时空替代法研究广西阳朔岩溶植被在演替过程中的种群变化和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随着演替的进展,耐荫种群增加,乔木种群增加,优势种的更替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后一演替阶段的优势种往往已经隐含在前一演替阶段中;物种丰富度随演替进展表现出草丛<落叶阔叶林<灌丛<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趋势;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在各演替阶段中均是最高的;在各演替阶段中,落叶阔叶林阶段的群落均匀度均表现为最大。  相似文献   

7.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层间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的层间植物(含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维管植物)的特点及其在8个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低海拔的河岸林和沟谷雨林中的层间植物不仅物种数和个体数多,而且多样性指数高。反映了层间植物与环境湿度呈正相关。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藤本植物的种类和个体数最少,而且多样性指数最低,这与其郁闭度较大导致林下光照强度弱有关。就演替系列而言,附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顺序为: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稀树灌丛。但藤本植物多样性指数的顺序排列为:稀树灌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条件下,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减少。因此在某些地区,可以将藤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高低作为衡量森林演替阶段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萌生更新是森林木本植物重要的生活史策略,能够促使萌生树种长时间占据原有空间,对物种共存、群落构建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的潜在影响;同时,萌生更新的植株具有较强的资源获取与竞争能力。但萌生更新对群落物种共存的作用还远未被理解。本文基于古田山5 h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监测样地的调查数据,研究了萌生更新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中萌生树种的丰富度比例较高(63.95%),已发生萌生的物种多度比例较高(38.53%),潜在萌生多度比例更高(59.51%);(2)萌生现象在各分类群普遍发生,壳斗科、杜鹃花科、金缕梅科、山茶科等类群的萌生能力较强;(3)萌生物种丰富度比例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不显著,萌生物种多度比例与群落物种多样性呈负相关关系。由此推测,作为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一种占优势的更新方式,萌生更新在保证萌生树种持续存活从而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同时,在一定阶段又能抑制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发展,对群落物种共存、生物多样性维持起到了较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文洪  高玮 《生态学报》2005,25(11):2804-2810
边缘效应对动物的分布及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鸟类生态学研究中已证实某些鸟类在森林内部和森林边缘区域存在着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的差异。于1999至2001年的春夏季,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对阔叶林/农田边缘、阔叶林/灌丛边缘及阔叶林/针叶林边缘3种不同类型边缘地带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及个体多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间鸟类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变化,但个体多度存在着一定的波动。不同类型森林边缘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阔叶林/灌丛边缘的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而阔叶林/针叶林边缘的鸟类物种丰富度最低。鸟类个体多度的总体趋势在3种不同类型的边缘差异不显著,但存在种间差异,灰椋鸟、灰头啄木鸟和喜鹊在阔叶林/农田边缘的个体多度最高,斑啄木鸟、黄胸、三道眉草和日本树莺在阔叶林/灌丛边缘的个体多度最高,而沼泽山雀、冕柳莺和山在阔叶林/针叶林边缘的个体多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其中最为典型而且分布最广泛的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探讨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冰雪灾害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影响, 以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例, 研究了该森林在冰雪灾害前后(2005-2010年)的群落结构及物种组成动态。结果表明, 群落径级结构变化较小, 但群落整体补员不足且死亡率较高; 多个粒度上的群落动态显示出一致的衰退特征, 但不同生境间的群落动态存在差异; 物种多度和胸高截面积多呈减小趋势, 但频度和重要值变化不明显。同时, 物种的多度、胸高截面积、频度和重要值等次序均无明显变化。这说明2008年发生的冰雪灾害对古田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短期动态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且其影响程度与植物胸径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也反映了古田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对冰雪灾害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1.
Pinewood nematode is native to North America and has been a deadly exotic pest infecting pine forests in Japan since the 1900s. It was first recorded in 1982 in subtropical China and has since aggressively spread to 113 counties and 14 provinces. As of 2007 the disease has infected over one million hectares of pine forests and 44 million pine trees in China 1982–2007. Besides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he main policy to control this disease is to eradicate the infected pines, which is costly and only partially effective. We investigated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four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s with similar age and site conditions that were infested by pinewood nematode at different times (0, 4, 8, and 12 years), with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zon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nearby.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inewood nematode infection accelerated the succession from the native pine plantations with higher economical values to the zon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which provide more ecological services. The conversion of pine plantations to natural forests is an urgent challenge facing China today. Thus, the infestation of pinewood nematode provides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pine-dominated plantations and forests into broad-leaved forests and we therefore suggest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vest its limited resources based on an appropriate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loss and ecological gain.  相似文献   

12.
侯沁文  铁军  白海艳 《生态学报》2014,34(23):6954-6962
选择山西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阔叶落叶林、杂木林和灌木林4种植被类型为调查样地来初步了解蛾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共采集蛾类标本4709只,隶属24科184种,其中螟蛾科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在4种植被类型中,灌木林的蛾类种数最多,有20科132种,灌木林中螟蛾科为优势科;阔叶落叶林中最少,14科74种,尺蛾科为优势科;针阔叶混交林和杂木林居中,其中前者优势科不明显,后者以草螟科占优势。对4种植被类型中蛾类物种丰富度、多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蛾类的多度指数在阔叶落叶林中显著低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蛾类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灌木林中均最高,在针阔叶混交林和杂木林中则相近。蛾类种-多度曲线在针阔叶混交林、杂木林和灌木林中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而在阔叶落叶林中不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3.
浙江西天目山主要森林类型的苔藓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苔藓是森林的重要组分, 是森林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 在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护中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浙江西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7种主要森林类型(落叶矮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内的苔藓植物为对象, 调查了32个10 m × 10 m的样地, 记录地面生苔藓植物盖度和树附生苔藓植物多度, 采用重要值、相似性系数、多样性指数分析了森林类型间的苔藓植物多样性差异。共采集969份标本, 隶属41科84属142种, 其中苔类植物13科18属33种, 藓类植物28科66属109种, 优势科为灰藓科、青藓科和羽藓科。2种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余5种森林, 其中物种丰富度以针阔混交林最高, 苔藓植物多样性则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最高, 竹林两者均为最低。海拔等环境因子较为接近的植被类型的苔藓植物多样性相似性较高, 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相似性最高, 而落叶矮林和竹林相似性最小。  相似文献   

14.
沈琪  张骏  朱锦茹  江波  葛滢  刘其霞  常杰 《生态学报》2005,25(9):2131-2138
在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区域的现状植被中分析了6种主要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格局,包括演替系列中的2种灌丛、松优势林、2种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结果表明含松较多的灌丛和松优势林常分布在环境退化较严重(土层瘠薄)的生境中,其中灌木层主要由阳性的映山红、木、白栎等组成,常绿阔叶林优势种木荷、青冈、苦槠、甜槠等在其中偶见,因此推断其自然恢复为常绿林的速度慢;含常绿阔叶树较多的灌丛及含松较少的混交林分布在土层较厚处,木荷、青冈、苦槠、甜槠等的频度和重要值都较大,较容易自然恢复为常绿阔叶林。各种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指数——Gleason、Shannon-Wiener、Simpson指数基本上以常绿阔叶林为最高,其次是含松较少的混交林,含松较多的灌丛和松优势林各种多样性指数最低。本研究显示我国中亚热带东部森林植被恢复途径有3条:(1)灌草丛→针叶林(松)→针(松)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2)灌草丛→针(松)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3)灌草丛→常绿阔叶林。这意味着本区域的常绿阔叶林恢复可以不必经历松林阶段,在生境条件较好的地方通过人工干预、补种常绿阔叶树可以加速常绿阔叶林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森林垂直带的群落组成特征及其植物地理区系成分,于黄岗山西北坡从低海拔至高海拔设置5个群落带,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中山苔藓矮曲林。通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黄岗山垂直带森林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特点,以常绿阔叶树和常绿针叶树为主要优势种;种的相似性指数表明,不同植被群落间物种组成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同时也说明黄岗山森林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以热带成分为主,并具有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松林类型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相似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G-test、Sorensen Classic相似性指数和Jaccard Classic相似性指数比较浙江省舟山市受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后形成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林、马尾松P.massoniana疏林、马尾松纯林和黑松P.thunbergi马尾松混交林等4种代表性的松林类型中的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同时采用采用Chao 1指数和ACE指数对4种林型的总物种丰富度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松林类型共捕获513种共55141个个体,隶属15目110科。4种松林类型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科数、物种数和个体数量都有显著差异(科数G3=9.303,P=0.026;物种数G3=57.362,P=0.000;个体数G3=2 767.568,P=0.000)。马尾松疏林和马尾松纯林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最高,湿地松杉木混交林和黑松马尾松混交林这2种针叶混交林内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最低。估计全部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为586.47(ACE指数)和634.8±31.5(Chao 1±SD)种。  相似文献   

17.
18.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伟  马玲  刘哲强  焦玥  王利东  张琛  孙虎  孙美欧 《生态学报》2015,35(22):7387-7396
2012—2013年选取原始阔叶红松林、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草甸4种典型植被生境,对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系统研究。共捕获蝶类1438头,分属7科47属76种,4种植被生境中蝶类群落优势类群均为蛱蝶科,不同生境蝶类群落相似性与生境植被类型密切相关。计算分析了4种植被生境中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种-多度关系,结果表明:3种森林生境蝶类多样性大于灌丛草甸,原始阔叶红松林蝶类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以及最低的优势度指数,种-多度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说明环境质量优越,最适合蝶类生存和繁衍;灌丛草甸蝶类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种-多度分布为对数级数分布,反映植物群落结构较单一,适合各种蝶类生存和繁衍的资源不足;天然次生林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高于人工林,均匀度小于人工林,但前者种-多度分布为对数级数模型,后者为对数正态模型,说明在封山育林状态下,对森林植被组成进行适当合理的干扰,有利于森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水分利用效率是反映植物水分利用的客观指标,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水耦合机制.本研究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演替序列下3种林分(中龄杨桦林、成熟杨桦林、阔叶红松林)中优势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 表明:3种林分的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演替阶段存在阔叶红松林>中龄杨桦林>成熟杨桦林的大小顺序,且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