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曙明 《四川动物》1991,10(3):31-32
有关鱼类细胞核DNA含量的研究,国外有较多的报道,国内自八十年代初陆续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并通过测量DNA含量来探讨鱼类种群关系〔2〕、倍性关系〔1〕和杂交育种等。现采用血涂片,Feulgen染色,显微吸收光度法对长江中的铜鱼Coreius heterodon和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红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初步测定。1材料与方法材料于1989年5月取自长江上游的四川省泸州市,每种鱼各取5尾。1.1制片用肝素作抗凝剂,用注射器从鱼尾静脉取血,涂布于洁净载玻片的一端,用公鸡血细胞作对照标准,即从公鸡腋静脉取血,涂布于该载玻片上的另一端。涂片空…  相似文献   

2.
一种简便的凝胶干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已成为分析蛋白质核酸等样品的一种常用方法。为使染色后的凝胶长期保存,需制成干胶。下面介绍一种比已报道的更为简便易行的凝胶干燥方法。取一块如电泳用大小的玻璃扳,将二张略大于玻璃板的玻璃纸浸于脱色液中。先取一张玻璃纸平铺于玻璃板上,从一端向另一端平铺,抚平去气泡,涂一层50%甘油。将凝胶放其上,在凝胶面上也涂一层50%甘油。将另一张玻璃纸覆盖在凝胶上从一端开始慢慢平铺,抚平赶尽气泡,将大于玻璃板的玻璃纸向玻璃板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简称C群脑膜炎球菌)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新的细菌荚膜染色方法。方法制备C群脑膜炎球菌悬液,分别以Anthony法和新的荚膜染色法进行染色,新的荚膜染色法首先使荚膜与相应的抗血清进行免疫反应,生成易被染色剂染色的物质,再进行染色制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对荚膜染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Anthony法染色后,仅菌体着色,为深紫色;荚膜透明不着色,表现为一圈白色的光环;荚膜与背景呈一定色差,但不明显;荚膜附着于细菌表面,边界不清晰,无法准确判断荚膜厚度。新的荚膜染色法染色后,菌体被染成深紫色,荚膜呈蓝绿色,与背景的色差明显;荚膜形状完整,均匀地附着于菌体表面,边界清晰,能够准确判断荚膜厚度。结论新的荚膜染色法染色效果好、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可用于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的染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实验室保存的72株脆弱类杆菌(Bf)及18株其它菌株,采用培养基添加血清和短期连续传代的方法,然后用Hiss荚膜染色法染色镜检,结果显示所检Bf均有厚薄不一的荚膜,其中具有厚的荚膜的计34株,中度厚度荚膜的19株,薄的19株,而所检的卵形类杆菌,核梭杆菌等未见荚膜,作对照的产气荚膜梭菌亦有厚的荚膜。作者对Bf的荚膜与致病关系以及荚膜染色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细菌荚膜染色方法孙迅,王宜磊,朱陶(山东省菏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274015)本文推荐一种用淀粉作为背景衬托基质的细菌荚膜染色法。该法能够较好地适用于实验教学常用菌株如圆褐固氮菌等的荚膜染色。荚膜染色无论在实验教学还是在细菌学鉴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用FFTC标记的抗带荚膜的炭疽芽孢杆菌球蛋白和RB-200标记的抗无荚膜的炭疽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菌体球蛋白进行双重染色,结果带荚膜的炭疽芽孢杆菌显示特异性染色反应,其荚膜发明亮的黄绿色荧光,荚膜内的菌体里黄红色。而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形成荚膜或不形成荚膜的)等都被染成红色,与带荚膜的炭疽芽孢杆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就避免了交叉反应,成为一种特异性很高的快速检验炭疽芽孢杆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在载玻片上染色的方法,其具体作法是:把解离后漂洗好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两根解剖针将根尖生长点端拨开,滴一滴0.25%的龙胆紫,染色两分钟.然后再滴一滴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细菌荚膜染色纸片的制备和应用结果。与常用的墨汁法相比较,证明了用荚膜染色纸片进行细菌荚膜染色的可能性。本法操作简单,纸片携带方便.染色效果良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某些细菌荚膜的免疫染色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2年Neufeld氏发现肺炎双球菌与相应的抗血清混合后,荚膜发生肿胀现象,利用这个现象观察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反应,叫荚膜肿胀反应。我们在细菌检验工作中,又发现一些细菌的荚膜,用相应的抗血清处理后,能被某些染料染色。利用免疫与染色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细菌荚膜染色法约有10余种(如米亨氏染色法、刚果红染色法、骆氏美蓝染色法等),但由于细菌荚膜易被固定步骤所破坏或变皱而失去原有形态,致荚膜不完整或在菌体周围出现残缺及模糊不清的环圈。笔者使用了细菌荚膜保护液,使细菌荚膜染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改进的细菌荚膜染色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草履虫的表膜是由许多排列规则的六角形和四边形小区组成,但由于缺乏适当的染色方法,一般不易在实验中用普通显微镜直接观察。本人从多种染色试验中找到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染色方法,制作的片子用高倍镜即可观察到虫体表膜的构造。同时,还能看到纤毛和剌丝以及它们所处的位置。其制片方法如下:取事先培养好的含有大量草履虫的培养液,滴一滴于载玻片中央。用蘸有少许蓝黑墨水或纯蓝墨水的玻璃棒与载玻片上的草履虫培养液接触并稍加搅拌。这时如果置载玻片于低倍镜下观  相似文献   

12.
细菌荚膜染色制片效果的好坏,和选用菌在培养中荚膜的形成量有关。经试验,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只有在含糖量高,含氮量低的培养基中,方能形成大量的荚膜。下面就培养基配方及染色等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材料和方法 1.菌种: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2.培养:将青霉和黑曲霉斜面制成悬液,吸0.1ml于马铃薯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琼脂粉11克,水1000毫升,15磅/吋~2灭菌30分钟)平板上涂布,于28℃培养2天。 3.制片:取两块干净载玻片,在其中一块上涂一层薄胶层(胶为光学树脂),然后用解剖针在青霉或曲霉平板上挖一小块带菌琼脂(约0.5厘米~2),将琼脂块放在薄胶层上(培养面朝下),用另一块载玻片在琼脂块上轻轻按压,然后将琼脂块小心弃去。将印有菌迹的载玻片  相似文献   

14.
植物学(实验一和实验二) 材料用具:显微镜(低倍镜)、小块紫色洋葱鳞茎(若无紫色洋葱时,还需准备碘液染色)、内盛清水的小烧杯、吸管、镊子、刀片、牙签(代替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小片吸水纸、绘图纸,番茄、红色柿子椒各一个(演示用)。示范镜的准备:1.示成熟的番茄果肉细胞:用牙签挑取果肉细胞制成装片观察。2.示辣椒表皮细胞:将柿子椒用小刀切成小块,清除掉果肉制成无色表皮细胞,观察胞间连丝,如用卡宝染液(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染色效果更好。卡宝染色液配制方法如下: ①取3克碱性品红,溶于100m170%酒精中,配成母液  相似文献   

15.
绿眼虫染色的好方法在进行绿眼虫观察实验时,染色往往造成绿眼虫身体变圆而影响观察。通过多次实验,我们找到了一个好方法,而且当绿眼虫密度不太大时仍可进行。取少许绿眼虫培养液,滴一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多数绿眼虫分散在向光侧。染色时先...  相似文献   

16.
尹望新 《生物学通报》2002,37(10):54-54
1)用镊子取一小块鸭跖草 (Commelina communisL.)下表皮放在加有 1滴水的载玻片上 ,盖上盖玻片 ,在低倍镜下观察其自然状态。2 )从盖玻片一端加 1~ 2滴 30 %的蔗糖溶液 ,在盖玻片的另一端用滤纸吸水 ,使蔗糖溶液浸泡该材料。3)仔细观察细胞中细胞质的变化过程 ,可以看到细胞质从细胞壁逐渐脱离。在观察过程中需注意调节显微镜的光圈 ,使视野中的亮度适宜。4 )在已进行质壁分离的片子的盖玻片一边沿边缘加 1~ 2滴无离子水 ,在盖玻片另一边用滤纸吸水 ,反复进行数次 ,以洗去蔗糖溶液 ,则可在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消失 ,细胞质逐渐重新充…  相似文献   

17.
用厚度为5毫米的有机玻璃板或其它塑料板,锯成与载玻片宽度相同的正方形,然后再锯成“(?)”形或圆底烧瓶“(?)”形,用“502”粘合剂粘合在载玻片的中间,在“(?)”形的有机玻璃板上粘合也与载玻片宽度一样的盖玻片或薄的玻璃片,注意粘合处要干净。至此,带有小容器的“特种载玻片”便制成了(见附图)。  相似文献   

18.
贵刊1987年第5期上曾发表了原国辉同志关于制备蚜虫染色体标本的低渗涂片法。作者运用此法在制备麦蚜染色体玻片标本的过程中,发现在载玻片上用解剖刀压碎胚胎而制成  相似文献   

19.
在制作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涂片时,可用纯蓝墨水或红色墨水染色,既省钱、又方便,而且同样收到好的效果。其方法是: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用牙签刮取口腔颊部粘膜,将刮取物单向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纯蓝墨水或红色墨水,加盖玻片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20.
深度学习使辅助诊断的软件能够更积极有效地开发和应用,但是组织病理学图像的颜色变化降低了这些算法的性能。染色归一化可以解决扫描仪效应、不同的染色方法、患者的疾病状态、染色时间等因素产生的图像异质性。虚拟染色可以摆脱载玻片染色,减少载玻片的制备步骤,为临床缩短样本的制备时间,节省大量的成本。在缺乏注释训练数据的情况下,病理图像数据增强可用于创建具有纹理和颜色、样式逼真的人工样本来促进网络训练。本文就组织学病理图像在深度学习病理分析中染色处理的染色归一化、虚拟染色和数据增强等方面展开综述,为组织学病理图像在临床上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