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观察种子的构造在讲种子的构造一节时要观察玉米粒的构造,但是,因为种籽小,颜色不分明,看起来不清楚,我们采取了用碘酒染色的方法之后,种子各部分的颜色分明,学生很容易观察,作法如下:(1)上课前两三天将玉米粒浸湿,使种子开始萌动。(2)把浸好的玉米粒切开,选择切面完好的,放在器皿内,滴上些碘酒,胚乳立即呈现蓝黑色,子叶浅蓝色,胚芽、胚根、胚轴呈浅黄色。(3)用清水冲洗后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说明肠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及条件。实验材料新鲜的猪或羊的小肠。用具玻璃杯、试管、滴管。药品碘水或碘酒、淀粉。操作方法实验前一天将洗净的小肠剪成段,再纵剖开,用清水冲洗干净,把洗净的小肠放在玻璃杯里加500ml清水,备用。第二天实验时,玻璃杯里的液体就变得混浊了,可用做实验。取1克淀粉加100ml清水,调和均匀,在火上烧到沸腾,制成面粉糊,冷却备用。准备两只试管,编上号码,各注入2ml冷却的淀粉糊,滴一滴稀释的碘液,淀粉糊立刻变成蓝色,证明有淀粉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一、在做动植物细胞切片时,为什么总要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或生理盐水? 做切片时滴一滴清水或生理盐水,可使所取样品中的细胞分散开来,便于镜检。制作动物细胞装片滴一滴和细胞液等渗的生理盐水,可使动物细胞维持原来的状态,既不皱缩也不破裂。而植物细胞外有细胞壁支持,吸水后不会胀裂,细胞的形态不发生变化,所以可滴一滴清水。二、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为何出现两次冷却? 制成的浆糊冷却后再加入唾液是防止唾液  相似文献   

4.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教科书上要求的实验步骤是:分别在二个试管中加入2毫升制好的淀粉液;在一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在二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然后将它们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约过10分钟,在二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酒,观察颜色的变化。但是,我看到一些参考书的习题中,对这个实验步骤作了一点改动:在二只装好淀粉液的试管中,在一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在二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再分别加入2滴碘酒,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过10分钟观察颜色的变化。得出的结论是:一号试管不退色,二号试管退色。以上两个实验步骤看起来似乎是一样的,只是前者将二只试管放入37℃左右温水中10分钟后加入碘酒,  相似文献   

5.
取玉米籽粒(颖果)浸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一天左右。用镊子剥去表皮,露出糊粉层,制作徒手切片,注意刀口与糊粉层平行。把切成的薄片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镊子或毛笔挑取厚度均匀的薄片(不要破坏糊粉层细胞),放在载片的水滴上,或加一滴番红液,加盖片后在高倍镜下观察,即可清晰地看到胞间连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植物学課本(1963年版本)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构造部分,第14頁有关玉米种子的构造一段中提到:“把浸軟了的玉米粒,按照图15所画的虛綫切开。从切面上可以看到:玉米粒的外面包着厚皮,厚皮的外层是果皮,里层是种皮,果皮和种皮紧密地結合着,不能分开。可見,一个玉米粒实际上是一个果实,……。”在这一段教  相似文献   

7.
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实验的改进取2支试管,分别放入2ml1%的淀粉溶液,各滴入1滴碘液。在1只试管里放入2ml清水作对照;另一支试管里吐进2ml唾液(泡下界面为准),用拇指封住试管口不停地震荡,勿须保温,几分钟内(冬天5min、夏天2min之内)就褪去...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生理实验中,有一个“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实验是这样作的:取1、 2两个试管,各注入2毫升浆糊,再向1号管注入2毫升清水,向2号管注入2毫升唾液。把2个试管放在盛着37℃的温水的烧杯里,约过10分钟,取出2个试管,待冷却后,向两个试管各滴2滴碘酒,1号管变成蓝色,2号管蓝色消失,呈无色。此实验想说明2号管内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对这个实验,我作了一些粗浅的研究,提出几个问题,和大家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9.
花粉萌发实验时,必须给试验花粉提供一个便于显微镜下观察且具良好通气保温条件的环境,否则花粉萌发率不高且萌发过程不易清楚观察。我们在教学时利用常见的药片和奶片包装板上的凹槽作为培养小室简便易行、效果很好。方法是用银子小心剥出槽内包装的物品,保持槽底透明塑料无折痕或嗜污,将凹槽完整剪下·口向上平置于载玻片上,也可滴一些封片用树胶将其固定,凹槽内滴1~2滴清水。另取一盖玻片滴一滴花粉前发用培养基,将试验花粉撒在培养基表面,反覆盖玻片于凹槽口,然后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萌发或进行花粉管生长的测定。利用药片…  相似文献   

10.
(1)将切好的标本放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上95%酒精将材料固定(保存材料的构造成分,使其接近生活状态)约20分钟,然后换入50%酒精中放置5分钟,最后用清水洗净。(2)用另个滴管吸一些墨水(曾用民生红墨水及民生蓝墨水分别试验染色)加于材料上,染色一分钟。(3)用滴管吸清水将  相似文献   

11.
刘宁 《生物学通报》2010,(11):50-50
答: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储存在植物的根、茎、种子和果实等器官中。在酸的作用下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用热水溶解淀粉时,可溶的部分为直链淀粉,不溶的部分为支链淀粉。不同植物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所含比例不同,如玉米淀粉中含直链淀粉的比例为27%,土豆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为30%:豆类淀粉全为直链淀粉,糯米淀粉则全为支链淀粉。  相似文献   

12.
在解剖蚯蚓的实验中,对循环系统的观察过去多采用浸制标本进行。由于标本浸泡过久,组织结构变形,血管壁皱缩,血液凝固呈紫黑色,因而部分血管不易看清,特别是神经下血管往往更难以辨认。我们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曾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了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现介绍如下。材料的采集与处理实验前将活蚯蚓放入一个盛土的容器内培养2—3天。实验时,将培养过的蚯蚓放在5%的甲醛溶液中处理3—5分钟,使之麻醉,然后用清水洗净,置于蜡盘上进行解剖。由于处理时间较短,其内部构造还保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宁夏枸杞为材料,对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淀粉含量、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细胞内质体超微结构和淀粉组织化学定位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枸杞果实内淀粉含量随果实的发育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果实花后14d其含量达到最高(13.85mg·g-1)。(2)果实内α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随果实发育成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且α淀粉酶活性始终明显高于β淀粉酶活性。(3)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在果实转色(花后24d)以前果实的造粉体内有大量淀粉粒的存在,但在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果实内的淀粉粒分解、消失,而叶绿体内没有观察到淀粉粒。研究认为,淀粉是宁夏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一种暂时贮存形式,对维持果实早期的库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果实库强的增加,淀粉体内的淀粉被淀粉酶分解转化为还原糖贮藏在果肉细胞中。  相似文献   

14.
在动物实验课中,我们曾试用学生自己边解剖边标注标本的作业方法,结果,实验效果很好。这个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实验前,先把该实验中要求学生解剖观察到的各部分向学生明确提出(可写板书或写于实验指导书中),学生在实验时,一面解剖观察,一面把所要求看到各部分的名称逐个写在硬纸标签上,把标本各部分的构造用标签标出来(如  相似文献   

15.
对高中生物的几个实验,已有不少有效的改进方法,为更好地获得实验效果,我也谈些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改进体会,以供参考。一、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观察1.剪取洋葱根尖约3—5毫米,用刀片细心地把它纵剖成数片,这样便于把根尖切片压成单层的细胞,以提高观察效果。2.用镊子把剖成薄片的根尖放于载玻片的中央,用10%的盐酸解离,解离后用吸水纸把盐酸吸去,再滴以清水漂洗,然后用吸水纸吸去,重复数次,时间约十分钟,再滴以1%龙胆紫溶液染色3分钟,用吸水纸吸去。这样,解离、漂洗、染色不用镊子夹取,可避免夹破,  相似文献   

16.
在做“光合作用”实验时,若天气晴朗实验很顺利。如遇阴雨天,实验则不易成功,加之一所完中一个年级有很多班,要顺利完成演示实验很不容易。我们是这样做的:课前3—6天(选好天)把实验先做完,即把实验材料遮光—晒太阳—去叶绿素—滴碘酒,再把这块材料用清水洗净浸泡在清水中(注意每天换水一次)。由  相似文献   

17.
材料取猪膈肌。在实验前 3~ 4 d取新鲜的猪膈肌 ,剪成小块置烧杯中 ,放入甘油浸泡 ,使材料透明即可用来观察。实验时取一小块放在载玻片上 ,然后用解剖针顺着肌纤维分离 1~ 2根肌纤维 ,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 ,当清楚地看到肌纤维时 ,然后滴 1滴 1%醋酸 1~ 2 min后 ,即可观察。由于猪的膈肌肌纤维长而粗 ,经甘油浸泡后在光镜下观察肌纤维非常清楚 ,并可清楚地看到明暗相间的横纹及周边的细胞核。骨骼肌临时装片制法@程辉$梁山县大路口乡中学!山东梁山272607  相似文献   

18.
在光合作用教学中,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围绕光合作用为什么需光、需二氧化碳、制造淀粉放出氧气等问题,用幻灯配合教学、效果较好。我的做法是: (一)边讲、边演示边放幻灯片,以加深理解。课堂上,做光合作用需光的实验时,由于遮光处理叶片面积小,后排学生往往不易看清楚。为此,在演示实验完毕后立即在幻灯屏幕上映出“天竺葵叶的复合幻灯片(Ⅰ遮光处理的叶;Ⅱ经酒精处理的叶;Ⅲ遇碘后遮光与见光部分颜色变化情况的叶),由于叶的形象扩大,实验过程的结果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的印象深刻。 (二)运用画面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在做光合作用需二氧化碳的实验时,我针对初一  相似文献   

19.
取鸡小肠一段,切开,洗净。用鸡毛将绒毛轻轻地向一边扫,然后顺绒毛倒向的一边,切下长13毫米左右,宽3—4毫米的条块。将切块轻放到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压住切块两端,再用鸡毛将绒毛向倒向的相反的一条边扫,待看到绒毛在边缘排列较整齐为止,再滴1—2滴清水,盖上盖玻片,装片就制成了。此时,将装片放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经调试,就能看到切块一边缘有多而完整的绒毛。  相似文献   

20.
李琪 《生物学通报》2003,38(4):40-40
新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生物》第 1册中有关“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实验 ,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花生种子子叶临时装片 ,用苏丹 染液染色 ,再用 5 0 %酒精液洗去浮色。然后放低高倍镜下观察着色圆形颗粒。但是据一些中学教师反映 ,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花生子叶不容易切薄、酒精容易使脂肪滴溶解、实验效果差的问题。而且广大基层中学显微镜缺少或仅有的几台显微镜显像性能较差。进行该实验有困难。为此 ,我们对“脂肪的鉴定”实验进行了改进 ,介绍如下 :1 已知脂肪——植物油的预测取一表面皿或培养皿 ,加入少量清水 ,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