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辐射对大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γ射线处理大麦种子后其幼苗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偏负极端RfO.29-0.38出现新的酶带区,酶带数目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低剂量辐射后在该区出现1-2条新同工酶带,以RfO.29 和Rf0.34酶带为主;较高剂量辐射后在该区出现2-3条新酶带,Rf为0.29、0.34或Rf0.29、0.34、0.38。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带区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辐射损伤有一定的关系,其变化特点能反映出供试品种的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萝卜贮藏期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萝卜贮藏期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和作用 ,利用愈创木酚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在贮藏期萝卜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同工酶谱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的萝卜在不同贮藏时期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存在差异。贮藏时间越长过氧化物酶活性越高 ,同工酶谱酶带增多。萝卜色素含量越高 ,POD活性也越高 ,因此 ,在萝卜贮藏期有可能过氧化物酶在清除细胞内H2 O2 方面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萝卜贮藏期可溶性蛋白及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4个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品种为试标,研究了贮藏期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AGE蛋白图谱、酯酶和淀粉酶的同工酶谱。试验结果表明,在贮藏期蛋白浓度随贮存时间延长而下降,PAGE蛋白谱带显示不仅有品种之间蛋白种类的差异而且有贮藏期不同阶段的差异,淀粉酶同工酶谱显示随贮藏时间延长,酶活性下降,同工酶谱带增加,酯酶在贮藏过程中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然后再升高的变化,同工酶谱带贮藏中  相似文献   

4.
超低能离子束注入后番茄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超低能氮离子束注入河南四号番茄干种子,观察发芽率及田间农艺性状的表现,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M0代、M1代幼苗期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剂量间芽率的变化幅度较小,其总趋势是先升高后略微下降,呈现“马鞍型”曲线。但在幼苗期群体内某些单株的子叶呈镰刀型,其刺激效应十分明显,并且在7×1017N /cm2剂量下M1材料中发现5株突出的变异单株,呈细叶型、长花瓣,株型、果形已发生明显得变异,并且已经稳定遗传到第四代。同工酶分析显示:超低能离子束注入河南四号番茄后不同剂量间POD酶活性有差异,比对照酶活性增强,M1代突变体的POD酶活增强更显著;EST同工酶的活性表现不同,M1-1酶谱的带数比对照少四条,M1-2比对照多出四条,且主酶带比对照颜色深。由此认为,超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对番茄的遗传改良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幼苗春化期间过氧化物酶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冬小麦幼苗在春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在冬小麦春化过程的中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存在着较显著的变化,第二条主要谱带逐渐减弱和接近消失,靠近正极的第四条主要酶带有所加强。而舂小麦正相反,第四条及第五条酶带都因春化处理而减弱。同时观察到春化21天以后冬小麦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低能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对甘草种进行注入处理后,以萌发的幼苗为材料对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保护酶活性及MDA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后甘草种的存活率呈现马鞍形曲线变化,其中在4.1×1016N+/cm2剂量处达到鞍点,在剂量4.6×1016N+/cm2处存活率高于对照.在干旱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离子束注入后萌发的幼苗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酶活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后期,剂量4.6×1016N+/cm2处理后的甘草幼苗SOD和CAT酶活性都高于对照,说明该注入剂量处理甘草种有助于提高甘草幼苗的抗旱性能,SOD同工酶结果也证明该剂量的离子注入对干旱胁迫下同工酶谱带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华绒螯蟹(Erlocheir sinensis)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及流产胚胎的6种同工酶(乳酸脱氢酶、醇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酯酶、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乳酸脱氢酶、醇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酯酶及淀粉酶酶谱表现出一定差异。受精卵中未检测到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活性,卵裂期和囊胚期出现4条酶带,无节幼体及溞状幼体期只有2条酶带;醇脱氢酶同工酶在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的各阶段均有表达,但表达的酶带数和活性有区别;在受精卵和溞状幼体期无苹果酸脱氢酶酶带显示,卵裂期酶带数最多,酶活性相对也最强,以后随着发育的进行,酶带数和酶活性都有减弱的现象;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较为复杂,特别是囊胚期,酯酶酶带突然全部消失;淀粉酶有两种类型:α-淀粉酶和R-淀粉酶。从受精卵发育到幼体其酶带数不增反减。不同发育阶段均检测不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第二次抱卵胚胎的酶活性和酶带数低于或有别于第一次抱卵的卵裂期胚胎。流产胚胎中醇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与第一次抱卵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酶谱相比略有变化,而苹果酸脱氢酶、酯酶酶带数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湖北海棠1年生实生苗(S1)、4年生(S4)、14年生(S14)实生树及4年生成年芽嫁接树(G4)不同高度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X)、细胞色素氧化酶(COD)、酯酶(EST)、乙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多年生实生树随着高度的增加,POX Rf 0.56、060,COD Rf 0.50,EST Rf 0.09、015、075、077,ADH Rf 0.76等几条酶带呈现差异,出现了童区和成年区各自特有的同工酶带,随高度变化童区特征酶带消失或成年区特征酶带出现的高度均保持在150~200 cm之间,同当年植株开花最低位置相同,S4、S14童区与S1同工酶谱带完全一致,S4、S14成年区与G4 同工酶谱基本保持一致,G4同工酶谱并未随高度增加而发生变化。四种同工酶可以作为阶段转变的指标。S4、S14童区与成年区谱带的差异是高度的结果,高度是湖北海棠阶段转变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黄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过氧化物酶进行了同工酶电泳分析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芩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一致,但后者的着色程度大于前者,二年生黄芩叶子在快速区Rf为0.494和0.512处出现新的谱带,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器官的谱带存在明显差异;根和叶中谱带数最多,花其次,种子最少;试管苗谱带数先减少后增加,并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出现特征性谱带C。各组织器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总活力差异明显,顶芽最高,叶子次之,花最低。黄芩一年生和二年生各个多倍体株系叶子抗坏血酸过氧酶总活力均高于二倍体叶子抗坏血酸过氧化酶总活力。试管苗生长过程中抗坏血酶过氧化物酶活活力的变化与生长趋势一致,表明该酶与植株生长发育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湖北海棠阶段转变过程中几种同工酶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湖北海棠1年生实生菌(S1)、4年生(S4)、14年生(S14)实生树及4年生成年芽嫁接树(G4)不同高度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X)、细胞色素氧化酶(COD)、酯酶(EST)、乙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多年生实生树随着高度的增加,POX Rf 0.56、0.60,COD Rf0.50,EST Rf0.09、0.15、0.75、0.77,ADH Rf0.76等几条酶带呈现,邮童区和成年区各自特有的同工酶带,随高度童区特征酶带消失或成年区特征酶带的高度均保持在150-200cm之间,同当年植株开花最低位置相同,S4、S14童区与S1同工酶谱带完全一致,S4、S14成年区与G4同工酶谱基本保持一致,G4同工酶谱并未随高度增加而发生变化,四种同工酶可以作为阶段转变的指标。S4、S14童区与成年区谱带的差异是高度的结果,高度是湖北海棠阶段转变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N+离子注入对大豆种子活力及其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用25keV N+注入丰豆103的种子后,N+离子对其种子的活力及子叶伸展后48小时和96小时的幼苗内蛋白质含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H-Ts)、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注量在2.6×1016N+/cm2~5.2×1016N+/cm2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明显提高;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对照.在6.5×1016N+/cm2~10.4×1016N+/cm2注量时,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96小时幼苗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高于48小时,说明辐射引起的损伤可随生长时间的增加而有所恢复.高注量可引起幼苗内一些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且随注量的增加酶的活性升高也越明显,96小时幼苗的GSH-Px和ASA-POD活性高于48小时幼苗,GSH-Ts活性略有下降.而低注量(1.3×1016N+/cm2~5.2×1016N+/cm2)的上述酶指标升幅不大.说明经N+离子处理后可通过诱导这些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起到减轻伤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同一生境条件下113份燕山山脉野生欧李为试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欧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与叶果中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关系,为在酶水平上揭示欧李矿质营养代谢遗传差异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欧李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划分为7种酶谱类型,其中Rf 0.126和Rf 0.716酶带为共有的特征带,不同酶谱类型中单株个体间的相同酶带酶量大小以及叶果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程度较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酶谱类型中相关酶带酶量大小与叶果中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欧李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量大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矿质营养代谢的遗传差异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以2份水稻二倍体及其相应的同源四倍体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不同剂量的低能N+离子束对其种胚进行注入处理,对其出芽率、成苗率以及幼苗期5种主要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进行初步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试验材料的出芽率和成苗率均呈下降趋势,在最高剂量处理条件下(5.0×1017N+/cm2)试验材料的出芽率、成苗率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二倍体材料幼苗SOD、POD、CAT的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3.0×1017N+/cm2的剂量下达到最高,而四倍体材料幼苗SOD、POD、CAT的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并在1.0×1017N+/cm2的剂量下达到最高。二倍体材料幼苗MDA含量的变化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四倍体材料幼苗MDA含量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两种染色体组倍性水稻材料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是特别显著,但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由此可见,不同剂量的低能N+离子束会对试验材料的出芽率、成苗率以及幼苗期的主要生理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且不同染色体组倍性材料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ABA预处理对PEG胁迫下两种草坪草POD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假俭草和狗牙根幼苗为材料,分别用PEG(聚乙二醇)处理和ABA预处理24h后再用PEG处理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在0~4d内POD同工酶电泳酶谱的结构及特征。结果表明,随着20%PEG处理时间延长,假俭草POD同工酶Rf 0.12和Rf 0.45区域的主要谱带颜色加深,POD活性提高。ABA预处理24h的假俭草POD同工酶谱带颜色却不同,其POD活性降低;而ABA预处理对狗牙根POD活性影响不明显。PEG处理后假俭草图谱中Rf值为0.56的酶谱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消失,但在处理第4d出现了新的Rf 0.324谱带,而ABA预处理24h就出现该谱带并一直存在;在Rf 0.22区域也存在几条类似的谱带。  相似文献   

15.
We analyzed the activities of specific enzymes,esterase and peroxidase,and the electrophoresis profiling of isozymes of both the second-generation (MI) and the thirdgeneration (M2) individual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after the parental generation was treated with low-energy N+ implantation and y-radiation.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utagenic effects of both treatments were inheritable.The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N+ implantation and γ-radial on the relationship of doses and effects was also observed.Fo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ffects and doses,the former presented a particular saddle-like pattern,while the latter showed a pattern of linearity.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variant DNA bands were consistent in MI and M2 generations treated with both γ-radiation and ion implantation.However,the ratio of individual plant variation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s was remarkably different.  相似文献   

16.
以经过碳、氮(75×10  相似文献   

17.
黄健屏  朱桃英  陈怡 《植物研究》1987,7(3):131-136
五个三年桐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分离出了清晰的酶带,根据酶带的强弱、位置,它可划为三个区段,品种间的强带Rf值极为接近,表明它们之间的紧密亲缘关系,无疑可归于同一个种,但它们各区段中的弱带数及其Rf值又各不相同,表明了它们在性状上的差异,可划分成不同的品种。千年桐较之五个三年桐品种,不仅酶带少,无明显的强带,而且不呈现类似三年桐酶带的区段,无可非议的可成为另一个种。  相似文献   

18.
模拟华山新麦草野生土壤生境特点,分别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钙(CaCl2)以及二者混合液3种方式浸种,研究PEG-6000和Ca2+浸种对华山新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下华山新麦草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变化;但PEG-6000浸种后,华山新麦草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蛋白酶、SOD和POD活性增强;CaCl2浸种后,华山新麦草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蛋白酶、SOD和CAT活性增强,淀粉酶活性降低;而PEG-6000和CaCl2混合液浸种后,华山新麦草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下降,SOD活性降低,华山新麦草生长受阻.据此推测华山干旱和钙离子含量高的生境特点可能是华山新麦草种群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N+注入选育产蛋白酶益生菌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N+注入选育产蛋白酶益生菌及其生物学效应.经N+反复注入诱变筛选,突变高产菌株的酶活由出发菌株的75.8IU.g-1提高到631.6IU.g-1;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摸索出了突变菌株最佳产酶条件即麸皮24.83%,豆粕23.68%,水50%,硫酸铵1.49%,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66h,培养基pH 5.5.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真空处理对活细胞有明显伤害;孢子存活率先是随着注入剂量加大而迅速降低,当注入剂量加大到50×2.6×1013 ions/cm2时存活率出现平缓回升,注入剂量超过100×2.6×1013ions/cm2时存活率又再次开始下降;注入剂量越大,孢子突变率越高,中等注入剂量30×2.6×1013N+/cm3~80×2.6×1013N+/cm2可引起较高的正突变率;ESR谱研究结果表明,N+注入前和注入后都有自由基ESR波谱单一峰,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大,孢子内的自由基ESR波谱的强度也逐渐增大;SEM观察发现,未经N+注入的孢子较为完整、饱满且表面光滑,而经注入后的孢子表面粗糙,可见明显的刻蚀损伤和破壁现象,并且注入剂量越大,伤痕也越深宽.试验结果提示N+注入是一种有效的动物益生菌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N+离子注入板栗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用不同能量和剂量的N+离子注入板栗的冬芽,对其嫁接成活率、叶片面积和新梢最大长度等生物学性状进行调查,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注入促进生长,提高了板栗的经济性状,引起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在数量、种类和活性上的变化.通过综合比较,发现经30keV能量、20×1015 ion/cm2剂量处理的"蜜蜂球"和25keV能量、20×1015 ion/cm2剂量处理的"粘底板"各有一变异株,并将该剂量作为板栗品种改良的最佳注入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