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干环剥可以阻碍韧皮部光合产物的运输并进一步影响光合产物的分配。长时期内,环剥能够导致环痕上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但对于短期内如何影响碳水化合物在木质部和韧皮部内的运输模式所知甚少。以38年生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Zucc.)为研究材料,分别对环剥上部、下部每隔1~2d采样,区分木质部和韧皮部(树皮)进行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树干糖呼吸消耗速率测定,确定环剥后的日变化和周变化,并对木质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与韧皮部中相应指标进行相关关系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环剥后4周内,在环剥痕上、下部间木质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韧皮部中淀粉含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韧皮部内可溶性糖含量,环剥后第2周出现显著差异,从第4周出现环剥上部显著高于下部的碳水化合物积累现象(p<0.05);(2)环剥阻隔了韧皮部可溶性糖的纵向运输,但是并不影响木质部的纵向运输,而且环剥并没有影响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糖和淀粉的相关关系;(3)环剥第1周内环剥上部和下部呼吸消耗速率差异不显著,第2周环剥上部显著高于环剥下部,从第3周开始环剥下部呼吸消耗速率显著下降。推断认为,在环剥处理的4周内,环剥上部冠层新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很大一部分均被呼吸消耗掉,导致环剥上部较环剥下部可溶性糖稍有增加;红松胸高直径以下部分所储藏的碳水化合物足以保障2周内红松树干呼吸。  相似文献   

2.
四棱豆不同节位各器官中SOD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实验表明 :位于四棱豆植株中部节位叶片中的SOD活性高于植株下部和上部节位叶片中的SOD活性 ;而位于下部节位豆荚和种子中的SOD活性要高于位于上部节位豆荚和种子中的SOD活性 ,且随着结荚部位升高 ,SOD活性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野生乌拉尔甘草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部位叶片(上部、中部及下部)的气孔泌盐状况、叶绿素含量、叶片解剖结构、净光合速率以及气孔导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上部叶片气孔未见盐分积累,中部叶片气孔内有少量盐分分泌和累积,下部叶片气孔的泌盐量最大。(2)上部和中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下部叶片。(3)上部叶片叶肉细胞排列最致密,中部叶片次之,下部叶片叶肉细胞排列疏松。(4)不同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也均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中部叶片次之,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最低。研究认为,野生乌拉尔甘草上部叶片的气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主要进行光合气体交换,几乎不分泌盐;下部衰老叶片的光合能力最弱,其气孔主要负责将体内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以维持植株体内的离子平衡,保证乌拉尔甘草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不同部位的叶片分工协作,在气孔的气体交换和泌盐这两种利益冲突的行为之间实现了巧妙的权衡,是乌拉尔甘草对高盐环境的一种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脱落酸(ABA)对锁阳茎切口愈合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测定了锁阳茎3个部位(上部、中部和下部)内源ABA含量和切口愈合能力(抗失水力)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随切口愈合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内源ABA含量随切口愈合天数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外源ABA处理明显增强了锁阳茎3个部位的PAL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加速了锁阳茎切口愈合,减少失水也提高了其抗氧化能力。比较3个部位,各指标均呈现出上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下部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锉吸式口器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诱导的菜豆Phaseolus vulgaris木植株系统防御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西花蓟马分别在稳定取食菜豆植株2 h后的24,48,72和96 h菜豆植株不同部位(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中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和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防御相关基因脂氧合酶基因(LOX)、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PR-2)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西花蓟马取食菜豆植株后,受害叶片及上部和下部健康叶片中LOX,PAL和PR-2均被显著诱导表达,均以受害叶片防御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较大,并且表达量在相同叶片不同时间下的变化不同。中部受害叶片中LOX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未接虫的对照植株,并随西花蓟马为害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在96 h时为对照的209.54倍;随着时间的延长LOX表达量在上部和下部健康叶片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PAL的表达量在西花蓟马为害植株的中部受害叶片和上部健康叶片均于48 h时出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52.70倍和41.20倍;但在下部健康叶片于72 h时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的47.06倍。PR-2表达量在受害株的上部健康叶片于48 h时出现最大值,在中部受害叶片和下部健康叶片均于96 h时达到最大值,但在24 h时在下部健康叶片中受到抑制。【结论】西花蓟马取食能显著诱导菜豆植株茉莉酸和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相关防御酶基因LOX,PAL和PR-2的表达,并在菜豆植株不同部位叶片产生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林分密度(1800、3000、4500株/hm~2)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林分密度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三种林分密度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131.54、161.42、172.69 t/hm~2,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杉木林碳密度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林下地被物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例最大(53.11%—67.37%),其次是树干、树根、树皮(25.89%—35.74%),高密度杉木林分有利于树干、树皮、树根碳密度分配比例的增加。2)乔木层,树干、树皮、宿留枯枝及宿留枯叶碳密度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鲜枝及鲜叶碳密度随林分密度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具显著差异(P<0.05);树干、树皮碳密度随树体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鲜枝鲜叶碳密度集中于树体中上部(8 m≤h≤10 m),宿留枯枝枯叶碳密度集中分布于树体中部(4 m≤h≤8 m)。3)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不同径级根碳密度呈上升趋势,且不同径级根碳密度随林分密度变化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  相似文献   

7.
朱永淡  朱曦 《兽类学报》1990,10(4):276-281
浙江省被松鼠剥皮危害的树木有马尾松、杉木、柳杉、湿地松、银杏等计47种,以针叶树最严重。危害林木的主要种类为赤腹松鼠嘉兴亚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styani)。据1987—1989年在759块标准样地12947株树木调查,平均被害率为54.44%,被害树木中死亡的占13.3%。 松鼠剥食树皮从秋季开始,以2—3月最严重,这与此时松鼠食物供应不足有关。松鼠剥皮危害程度也与林分组合有关,混交林较单纯林受害率低。此外与食物供需丰歉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用Cry1Ab/Cry1Ac板式试剂盒测定了Cry1Ab蛋白在转基因高粱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组织器官的Cry1Ab蛋白含量有明显差异,其顺序为叶鞘>叶>颖壳>籽粒>根>茎髓,在花药中则检测不到;不同部位的叶片、叶鞘和茎髓的Cry1Ab蛋白含量也有较大差异,中部叶的Cry1Ab蛋白含量高于上部叶和基部叶,叶鞘中是中部>基部>上部,茎髓中则表现为基部最高。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区人工沙棘林水土保持作用机理及效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沙棘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生态经济型树种,在“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野外试验资料分析表明,7~10龄沙棘林冠年平均截留率为85%,6~10龄沙棘林地枯落物层单次可截留089mm降水;沙棘林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提高土壤入渗和抗冲性能作用,其中土壤中毛根数量是决定土壤抗冲能力的主要指标.沙棘林的水土保持作用随林龄变化明显,幼林(2~3龄)阶段的作用很小,降水特性是决定林地产流产沙量的主要因素;成林(4~5龄)阶段,产流产沙量受降水和林分生长的共同影响;成林后(6~12龄)阶段,降水特性的影响很小,林地产流产沙量维持相对稳定,年径流深与侵蚀模数分别为03~34mm、0~675t·km-2.幼林至成林(2~5龄)阶段,径流含沙量急剧减少,成林后(6~12龄)阶段,径流含沙量趋于稳定,含沙量变化在0~509kg·m-3.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成林时间扩鞭繁殖毛竹林的碳、氮贮量变化特征,以撂荒地和14年生杉木林为对照,对不同成林时间扩鞭繁殖毛竹林的碳、氮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的碳、氮贮量均显著高于撂荒地;而14年生杉木林转化为毛竹林后,碳贮量短暂下降后快速上升,成林10年毛竹林的碳贮量达到最大,其后随着“林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成林时间超过10年的毛竹林的氮贮量显著高于14年生的杉木林,而成林5年毛竹林的氮贮量低于杉木林。几种类型林分系统的碳、氮贮量均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且乔木层碳、氮贮量比例越大,土壤层碳氮贮量比例越低。毛竹林凋落物碳、氮贮量高于撂荒地,低于杉木林;但毛竹林凋落物层碳氮贮量随着成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毛竹林较低的凋落物碳氮贮量可能会影响毛竹林的持续固碳能力。因此,平衡乔木层和土壤层的碳氮贮量是森林实现科学经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