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歧杆菌合剂促进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粘膜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观察双歧杆菌合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犬肠粘膜损伤修复的作用。经主胰管注入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复制犬ANP模型,观察ANP时及双歧杆菌合剂治疗后肠粘膜组织结构变化,肠组织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及肠通透性改变,检测血中内毒素(LPS)水平,脏器细菌培养。结果发现,双歧杆菌合剂治疗后,ANP犬肠粘膜损害明显减轻,肠粘膜绒毛宽度、高度和面积显著增加,肠组织蛋白含量增加,肠通透性显著下降,血中LPS水平下降1~2倍,脏器细菌易位率减少375%。结论:双歧杆菌合剂能显著促进ANP时肠粘膜损伤的修复,保护肠屏障功能,减少肠道LPS和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2.
对双歧杆菌DM9227菌株的实验研究IV对双歧杆菌DM9227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双歧杆菌DM9227菌株进行了形态学、生化反应特性、代谢酸分析及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综合有关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该菌属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infantis)。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合剂促进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粘膜损伤修复的 …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观察双歧杆菌合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犬肠粘膜损伤修复的作用。经主胰管注入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复制犬ANP模型,观察ANP时及双歧杆菌合剂治疗粘膜组织结构变化,肠组织蛋白,丙二醛含量及肠通透性改变,检测血中内毒素水平,脏器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4.
双歧杆菌对SD大鼠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卵清白蛋白(OVA)组,双歧杆菌+OVA组和PBS空白对照组。各组给予免疫后,收集长约3cm的空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Qwin图像处理系统,对空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定位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同时注射OVA和双歧杆菌后对SD大鼠在不同时期空肠中sIgA阳性细胞分泌的影响。结果在免疫后的SD大鼠的空肠内均产生了特异性的分泌型抗体sIgA,其中双歧杆菌+OVA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经胃肠道黏膜免疫可诱导有效的免疫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与乳杆菌对大鼠肠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双歧杆菌DM9227菌株及乳杆菌DM8121菌株对大鼠肠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将含有红霉素及链霉素的抗生素溶液给20只大鼠灌胃,灌胃量为每种抗生素200mg/kg/日,连续3天。然后将动物分为双歧杆菌及乳杆菌菌液灌胃组及PBS灌胃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人肠上皮细胞株HT29生长及其IL-8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HT29细胞在96孔板上生长24h后分为正常细胞对照组、高剂量双歧杆菌共培养组(细菌终浓度为1×10^10CFU/m1)、低剂量双歧杆菌共培养组(细菌终浓度为1×10^6CFU/ml)、轮状病毒感染对照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双歧杆菌和感染轮状病毒共培养,继续培养24h,光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情况,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8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观察到双歧杆菌与HT29细胞共培养后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共培养24h后MTT检测双歧杆菌对HT29细胞增殖和调亡无明显影响,但轮状病毒感染对照组细胞病变脱落,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共培养6h,其余3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8分泌较正常细胞对照组增加(P〈0.05),高剂量双歧杆菌组增加较低剂量双歧杆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个剂量组均明显低于轮状病毒感染阳性对照组的IL-8分泌增加水平(P〈0.05);感染后24h,细胞培养上清中IL-8分泌水平高于正常细胞对照组(P〈0.05),但高、低剂量双歧杆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个剂量组IL-8分泌增加水平均明显低于轮状病毒感染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两歧双歧杆菌共培养不影响HT29细胞的生长,双歧杆菌能够促进HT29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8,但明显低于致病微生物刺激引起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改变,这种促进作用无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提示双歧杆菌与肠道内致病微生物对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同,双歧杆菌促进肠上皮细胞分泌IL-8可能与其参与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相关。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及微生态制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Tissier于 1899首先发现双歧杆菌 (Bif idobacterrium)以来 ,双歧杆菌及其制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间的关系日趋紧密。已报道双歧杆菌属的 3 2个种 [1]栖居于人和动物 (牛、羊、兔、鼠、猪、鸡和蜜蜂等 )的肠道、反刍动物的瘤胃、人的齿缝和阴道等部位。其中除齿双歧杆菌可能是病原菌外 ,其他种尚无致病性的报道。近年 ,含有一定数目活菌的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尤其是含有双歧杆菌的微生态制剂。据19 94年统计 ,国内约有 60多种含双歧杆菌的产品投入市场。在国外 ,含双歧杆菌的食品也十分流行 ,特别是在日本、欧洲和北美。据… 相似文献
10.
赖心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7(2):62-64
双歧杆菌新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北京102206赖心河(综述)徐建国刘秉阳(审校)在1986年出版的Bergey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卷中,双歧杆莱属有24个种[1]以后又陆续有新种报道,对这5新种综述如下:1.波伦亚双歧杆菌(Bifidobacte...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培养滤液中核酸的提取及对肠癌细胞cAMP,cGM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观察了对数期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培养滤液中提取的总核酸对肠癌细胞cAMP、cGMP的影响。结果发现,双歧杆菌培养中滤液中存在大量核酸,将双歧杆菌培养滤中的核提取纯化作用于大肠癌细胞CCL187,cAMP增高,CGMP没有变化,提示核酸可能作为细胞膜外的第一信使物质腺苷环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13.
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一种简便快速计数法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当前,含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各种微生态调节剂正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为确保这类制剂的质量,活菌计数极其重要。可是,由于这两类细菌都是厌氧菌,在计数方法上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较复杂的操作技术,因此现有方法还很不理想。我们根据高层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具有良好厌氧性能的原理,在必要的条件试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不产气厌氧菌的简便快速活菌计数法(下称“本法”),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酸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对肝脏中M1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将55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N)组10只、肝复乐胶囊对照(G)组15只、核酸(Z)组15只及模型(M)组15只。采用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免疫组织SP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肝组织M1型胆碱能受体(M1-AChR)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核酸组、肝复乐胶囊对照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blot三种不同层次水平的表达结果均表明核酸组和肝复乐胶囊对照组M1-AChR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核酸可降低肝纤维化肝组织中M1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含量,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的M1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含量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凝胶成像系统对核酸扩增产物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PCR-凝胶成像系统定量分析核酸扩增产物的方法.方法:1.用PCR荧光定量分析仪实时监测PCR扩增曲线,并选择合适的扩增循环次数,2.将梯度标准血清(10^1~10^6拷贝/u1)分别进行40,35及32次循环次数的扩增,在琼脂糖电泳,EB染色后,进行凝胶分析;3.选择凝胶分析软件中能客观反映核酸实际含量的最适参数,制定标准曲线。结果:40及35次循环时,在10^1~10^4拷贝/ul,线性良好,而在10^4,10^5及10^6拷贝/ul三个梯度时直线上升缓慢,趋于平坦;32次循环时,10拷贝/ul未能检出,10^2~10^6拷贝/ul的5个梯度的模板(对数值)与产物(体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7)。结论:32次循环线性范围较广,为最适循环次数;在UVIband的光密度定量分析指标中,以体积或体积百分比作为定量指标较好;本法除可用于常规PCR产物定量(HBV-DNA,TB—DNA),也适用于RT-PCR(HCV-RNA)。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定性定量组织细胞化学方法,对冻前及不同降温条件冻存的人骨髓细胞的 DNA、碱性磷酸(ALP)、过氧化物酶(POX)活性进行测定。在程序降温过程中,没有消除融合热的骨髓细胞的 DNA、ALP、POX 活性均显著下降。消除融合热后,冻存骨髓细胞 DNA 活性没有改变,ALP、POX 活性略有下降。因而,融合热的释放是骨髓细胞生物活性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应用同位素标志法, 研究了赤潮异弯藻 (Heterosigmaakashiwo) 、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tamarense ) 和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costatum) 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对紫外线B波段 (UVB, 2 80~ 32 0nm) 辐射增强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 :1) 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 3种海洋赤潮微藻对UVB辐射增强的敏感性依次是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 2 ) UVB辐射增强抑制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和脱氧核糖核酸 (DNA) 的合成, 而低剂量的UVB辐射对中肋骨条藻和亚历山大藻的生长与DNA的合成表现出刺激作用, 高剂量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3) 随着UVB辐射的增强, 3种海洋赤潮微藻核糖核酸 (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下降, 其中赤潮异弯藻合成速度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中肋骨条藻和亚历山大藻, 表明赤潮异弯藻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UVB辐射增强的敏感性高于中肋骨条藻和亚历山大藻。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病毒核酸链型与结构蛋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简易方法从鹅胚中分离纯化的小鹅瘟病毒(GPV)样品相当纯净,以致在电镜下呈晶格排列。用负染色技术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直径为18~20nm,无囊膜。病毒颗粒含有4种结构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88、78、66和51kd。根据病毒的核酸链型分析,小鹅瘟病毒含有单链核酸。此结果支持了小鹅瘟病毒属于细小病毒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作者建立了离体培养君子兰雄配子体的简易方法并观察了其发育过程。应用核酸、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和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不同发育阶段雄配子体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发现四分孢子释放以后,DNA 的合成仅在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内进行;散粉前96小时至精细胞形成,营养核、生殖核和精于核中均未见~3H-胸苷掺入。RNA 和蛋白质合成的动态相似,各有三次高峰和两次停顿。抑制剂的种类和加入的时间、数量对发育的影响不同,显示了 DNA、RNA 和蛋白质合成间及生物大分子合成与雄配子体形态发育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甘蔗和烟草幼叶原生质体的核酸含量与核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幼叶组织相比,酶法新鲜分离的甘蔗和烟草幼叶原生质体内的RNA、DNA及总核酸含量均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刚游离的原生质体内酸性和碱性RNA酶与DNA酶等活性提高所致。甘蔗叶原生质体内的核酸降低量和RNA酶与DNA酶活性的增加程度均高于烟草。随用作渗透压稳定剂的甘露醇浓度增加,甘蔗和烟草叶原生质体的RNA酶和DNA酶活性均相应提高。其中以甘蔗叶原生质体的核酸酶活性增加水平较明显。在细胞壁降解产物的作用下,除了甘蔗原生质体内的RNA酶活性略被促进外,其DNA酶和烟草叶原生质体内的核酸酶均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