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毒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存记 《蛇志》1998,10(4):70-73
人体止血系统是由多种成分参与调节的复杂的生理反应,蛇毒中的许多成分包括蛋白质、多肽等通过作用于此系统的不同环节而起抑制或激活作用[1]。本文主要介绍蛇毒对凝血系统的影响。1蛇毒组分的促凝机制蛇毒尤其是viper和pitviper蛇毒中,含有许多可影响...  相似文献   

2.
尖吻腹蛇毒及其降压组分降压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振桃  管锦霞 《蛇志》1996,8(1):4-7
  相似文献   

3.
黄韶玲  管锦霞 《蛇志》1997,9(4):8-9
目的 探讨尖吻蛇毒促凝组分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状况。方法 用氯胺和蝮蛇毒的促凝组份进行^125I标记,以放射性参量与的比值作为促凝组分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 一致性快速静脉注射促凝组后2h,以肾分布了高,肺,脾和肝的放射性参比量也较高,尿中量  相似文献   

4.
探讨尖吻蝮蛇毒促凝组分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状况。方法用氯胺T法对尖吻蝮蛇毒的促凝组分进行125Ⅰ标记,以放射性参与量(脏器与血液放射比)的比值作为促凝组分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一次性快速静脉注射促凝组后2h,以肾分布最高,肺、脾和肝的放射性参比量也较高,尿中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5.
出血性蛇毒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宗  李志芳  李其斌 《蛇志》2011,23(4):368-369
出血性毒蛇咬伤与DIC(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均有多器官的出血、影响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数量等,以致多年来蛇咬伤一直被认为是引起DIC的病因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出血性蛇毒中毒病人进行血液系统各项指标及凝血因子活性的观察研究,以及对病人预后的追踪随访,发现出血性毒蛇咬伤后引起的变化与DIC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国产圆斑蝰蛇(Vipera russellii)毒中凝血因子X激活物(RVV-X)在实验动物体内的促凝血作用。方法对从广西圆斑蝰蛇毒中分离纯化出的具有止血作用的RVV-X单一有效成分进行了实验鼠促凝血作用的研究。主要测定的指标包括出血时间(BT)、全血凝固时间(CT)、血浆复钙时间(R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以及血小板数量(PLT)。结果该药物的促凝血作用很强,注射很小的剂量(0.000313u/kg)的RVV-X就可以显著地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对大鼠也表现出明显的促凝血作用。结论从广西圆斑蝰蛇毒中分离纯化出的RVV-X在极低的剂量下就可以发挥其凝血、止血作用,安全范围很大。本试验为其将来开发研制成为一种全新的止血药提供了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熊仁平  杨生健 《蛇志》1996,8(2):26-28
本文综述了蛇毒NGF的来源、结构、理化性质、纯化和生物活性鉴定,并简述了NGF可能应用的范围以及目前已应用的一些疾病。  相似文献   

8.
蛇毒类凝血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蛇毒类凝血酶在体外可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凝固,具有类似凝血酶的功能。但在体内却表现出抗凝、降纤的功能。本概述了蛇毒类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识别和作用、序列同源性特点、cDNA克隆的表达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黄松  程瑾  黄接棠 《四川动物》2004,23(3):287-289
对人工培育的4个年龄段尖吻蝮蛇毒和野生成体尖吻蝮蛇毒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3龄以前尖吻蝮蛇毒蛋白电泳图谱,无论是在分带、泳动率及相应组分的量等方面,均呈现一定的差异,但随着尖吻蝮蛇龄的增长,蛇毒蛋白电泳图谱与野生成蛇蛇毒蛋白电泳图谱越来越接近.3龄尖吻蝮生长发育达到性成熟,其蛇毒蛋白电泳图谱与野生成蛇趋于一致.蛇毒组分的变化,提示了尖吻蝮的生长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1.
陈劲海  孔天翰 《蛇志》2010,22(3):193-197
目的从舟山眼镜蛇(Naja atraCantor)蛇毒(snake venom,SV)中分离得蛇毒组分,探讨SV及其分离组分的LD50和抑制肿瘤的作用。方法采用凝胶柱层析方法从蛇毒中分离得到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及Ⅳ等7种组分。采用急性毒性实验、MTT法,研究SV及其7种SV分离组分的LD50和抑制肿瘤的作用。结果 SV经Sephadex G-50层析,可分离为前Ⅰ、Ⅰ、Ⅱ、Ⅲ及Ⅳ5个组分,根据峰面积大小排列:ⅢⅡⅠⅣ前Ⅰ。5个组分再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可获得7个脱盐组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及Ⅳ。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明确Ⅳ的毒性最大,其次为Ⅲ2及Ⅲ1,三者的LD50值均低于SV;而Ⅰ1、Ⅱ1、Ⅱ2的毒性均小于SV,前Ⅰ1几乎无毒。SV组分Ⅲ2和Ⅳ的抑瘤作用最强,在高浓度(20μg/ml)时对实验中的2种人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结论从SV中分离得到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以及Ⅳ7种组分;组分Ⅳ毒性最强,依次为Ⅲ2Ⅲ1SVⅡ2Ⅱ1Ⅰ1前Ⅰ1;SV及其7种分离组分对2种人肿瘤细胞株(SGC-7901、A549)的生长抑制有一定的特异性,而不同的SV分离组分对同一肿瘤细胞抑制作用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眼镜蛇毒及其组分 C 抗小鼠肝癌的病理学改变。 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眼镜蛇毒及其抗癌活性组分 C 与 B A L A/c 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体外孵育, 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与肝癌细胞孵育, 然后取孵育液接种于小鼠前肢腋下, 接种后第 10d 处死, 解剖取出瘤结, 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 结果 空白对照组瘤结较大, 显微镜下见瘤细胞生长活跃、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多见, 而坏死灶少见, 且瘤细胞向周围浸润扩散; 治疗组瘤体较小, 瘤细胞固缩、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少见, 而坏死灶多见, 瘤细胞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围绕, 限制了瘤细胞向周围蔓延浸润。 结论 眼镜蛇毒及其组分 C 对小鼠实验性肝癌的体外抗癌作用是明显的, 不同剂量及不同孵育时间的抗癌作用亦显著不同, 其中组分 C 对抗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3.
【背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重要的致病菌,其中促凝聚是重要的致病机制之一,可能存在新的基因参与其中。【目的】通过采用血浆凝集降低方法筛选及鉴定促凝相关基因。【方法】利用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技术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转座子突变文库,采用动态比浊及试管凝集技术筛选凝集能力降低的突变株;应用抗性标记挽救法鉴定突变基因并应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基因的功能。【结果】通过观察血浆凝集能力降低共计筛选到突变菌株82个。鉴定其中的76个突变菌株的转座子插入位点,涉及基因13个,包括报道的与促凝集有关基因4个(占筛选基因的30.8%)。【结论】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集能力降低筛选与促凝集可能有关的基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促凝集基因的筛选提供了新策略,同时为了解该菌促凝集过程提供了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4.
用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的方法,从尖吻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出具有显著降压作用的组分,经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及等电聚焦电泳证实为单一区带,其等电点为6.8,分子量为31000,LD50为7.35±0.51mg/kg(i.v小白鼠)。该组分能使兔和大白鼠颈动脉血压降低,其降压作用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呈较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同时观察大白鼠肠系膜微循环微动脉管径的变化,发现大白鼠颈动脉血压降低与微动脉扩张有关。兔血液流变学实验表明该组分能加快红细胞电泳速度、降低全血及血浆粘度等,提示该降压组分的降压作用可能与其扩张微小血管及降低血液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付洋  舒在悦  顾鸣敏 《遗传》2016,38(7):623-633
据统计,全球有近1/10的遗传病由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所致。无义突变通常导致翻译提前终止,生成截短的、无功能的蛋白质。近年来,促通读药物在无义突变所致遗传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然而,由于翻译终止的机制仍不甚明了,因此促通读药物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促通读药物治疗无义突变所致遗传病的作用机制,以及促通读药物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用三步纯化法从人M_3型白血病细胞中分离纯化出人类肿瘤癌性促凝物(CP)。促凝活性回收率为24%,CP纯化倍数为2481倍。纯化CP在SDS-PAGE上为单一区带,其理化和酶学特性类似于动物肿瘤CP,分子量约为70 000,PI为4.8,在FVⅡ缺乏血浆中以及在含有组织因子(TF)抑制剂情况下仍能激活FX。CP促凝活性能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HgCl_2抑制,纯化CP能与抗动物肿瘤CP抗体形成免疫沉淀反应。  相似文献   

17.
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促凝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周素芳  钟满森 《蛇志》1997,9(4):1-5
探讨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DATLE)的促凝作用特点及影响其药效的有关因素。方法测定DATLE诱导的体外全血浆及吸咐血浆凝固时间,不同实验条件对DATLE及凝血酶诱导体外全血浆凝固时间(T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结果在体外,DATLE能直接使人全血浆及吸咐血浆凝固,并呈剂量相关性,该促凝作用不受AT-Ⅲ和肝素的影响,Na+离子抑制,而Ca2+离子能增强其促凝作用;DATLE促凝作用的最适pH值在5.0~8.5之间;DATLE在体内能增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作用,在0.05~0.1mg/kg的促凝剂量下,DATLE略使血浆纤原含量减少。结论DATLE为一类凝血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主要表现为促凝作用,有不同于凝血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 3例变应性鼻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施以微波凝固筛前神经鼻外侧支治疗,对照组32例施以抗组胺药物治疗。结果:两组近期和远期有效率分别是93.5 %、81.5 %和5 3.1%、4 5 .4 %。两组间疗效有显著差异(p <0 .0 1)。结论: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酶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磷农药污染严重,微生物有机磷农药是治理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新技术,综述有机磷农药降解酶的研究现状、酶促作用机理、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Tb3+探针法研究蛇毒中纤溶组分的Ca2+结合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b3+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皖南尖吻蝮蛇蛇毒中纤溶组分中钙离子的结合环境.实验表明每个纤溶组分中含有一个高亲和点.钙离子位于发色团色氨酸(Trp)附近,并可能和苯丙氨酸(Phe)结合,在不同波长的激发下能产生Trp→Tb3+,Trn→Tb3+→phe,Tb3+→phe和Tb3+→Trp之间的能量转移.Tb3+位于Trp附近并可能与Phe结合.计算表明Tb3+与Trp之间的距离约为5.66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