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滋德 《昆虫学报》1978,(3):329-331
西藏家蝇Musca(Plaxemya) tibetana新种(图1—9) ♂:体长5.5毫米。头显比胸为宽;复眼密布长的淡色纤毛,最长的约为触角第三节宽的1.5倍,眼后缘微微波曲,后上缘包到侧后头的上方;无外顶鬃,有一对长的侧后顶鬃;额鬃细密,长约为眼上最长纤毛的2倍,数在25个以上,沿额鬃列内方尚有一行细长毛。额狭,仅略宽于前单眼横径,额宽率为0.037;间额黑,在最狭处略等于一侧额宽,间额前方宽约为触角第三节宽的1.5倍;侧额亮黑,其下部向下去的头前面覆有银白色粉被;侧额下部和侧颜全长偏内方2/3宽度内有长而密的黑毛3行,毛长略等  相似文献   

2.
本新种据两个雄性标本描述,正模存上海昆虫研究所。 青海丽蝇Calliphora (Acrophaga) chinghaiensis Van et Ma sp. nov. 雄性成虫:体长10.0毫米。胸、腹色泽如一般丽蝇。头、额宽约为一眼宽的1/3,间额淡棕色,宽约为一侧额的1(1/2)倍;额鬃9个,都很发达,并间生长毛;侧额、侧颜均橙色,覆有银色粉被,侧颜上部小毛仅分布在上方的前半部;触角第一、二节红色,第三节除基部红色外,大部为灰色,第三节约为第二  相似文献   

3.
记述中国斑翅剑虻属Hoplosathe 2新种:盛氏斑翅剑虻Hoplosathe shengi sp. nov.和吐鲁番斑翅剑虻Hoplosathe turpanensis sp. nov.。盛氏斑翅剑虻的额在斑翅剑虻属中最宽,雄虫和雌虫的额宽在触角水平上分别是头宽的42%和 46%;触角第1鞭节长是宽的2.0倍;雄性生殖器近似科氏斑翅剑虻Hoplosathe kozlovi Lyneborg & Zaitzev.吐鲁番斑翅剑虻体多毛或短鬃;额宽正常;触角第1鞭节长是宽的2.8倍;雄性生殖器与斑翅剑虻属其它种皆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4.
中国蝇科新记录种──白黑池蝇作者在整理云南西双版纳采集的蝇科标本时,发现原产于斯里兰卡的白黑池蝇Ltmmphoraalboni-graEmden,1965为一中国新记录种。中国标本与模式种的主要外形差异在于雄性一侧额窄或约等于间额宽,具4—7对内倾的...  相似文献   

5.
薛万琦 《昆虫学报》1997,40(1):75-78
东昆仑──阿尔金山地区,地处我国新疆东南隅,在该地区4000m以上地带采得的蝇科标本中,多数类群特殊;经厘订我国阳蝇属已达120余种,现对新疆的阳蝇属二新种进行记述。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1揭阳蝇Helbomoschodactyla新种(图l~3)体长:巳8~6·Zmm。雄性:复眼探;额约为触角宽(等于后单眼外缘间距)的1.5倍,间额黑色,具极少数灰色粉被,在最狭处约等于前单眼宽,下眶鬃《对(少数为5对),无上眶鬃;侧颜稍狭于额宽,约为触角宽的1.3倍,触角黑色,第三节为第二节的2.5倍长,芒呈羽状,最长的芒毛稍…  相似文献   

6.
王明福  薛万琦 《昆虫学报》1997,40(4):410-412
在整理采自山西省的蝇科标本中「‘,”,发现棘蝇属(PhaoniaRobineau-Desvoidy,183O)一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山西省大同市地方病防治所。沁水棘蝇PhaoniaqinshUiensis新种(图1~2)雄性:体长巴Omm。复眼具稀疏长纤毛,额宽略等于或大于前单眼横径,侧额邻接,下眶鬃5~6对,分布于额下部2/5范围内,其间尚有小鬃填充,侧额和侧颜具银白色浓粉被,侧颜宽约为触角宽的3/5;触角黑色,第三节长约为第二节长的2倍,芒长羽状,最长的芒毛约为触角宽的1.5倍,口上片不突出,髯角在额角之后,颊毛和下后头毛全黑,顿高约为服高的1…  相似文献   

7.
宽额甲属分类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宽额甲属Ascelosodis昆虫进行了分类研究.描述采自中国西藏3新种,即小粒宽额甲A.granata sp.nov.,郑氏宽额甲A.zhengi sp.nov.和班戈宽额甲A.baingoinana sp.nov..给出了已知种名录和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花蝇科二新种(双翅目:花蝇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万琦 《动物学研究》2001,22(4):306-309
记述采自云南省花蝇科2新种,即:(1)分布于云南省禄劝的黑腹地种蝇Delia nigriabdomi-nis sp.nov.,(2)颁上于云南泸水片马的匙叶蕨蝇Chirosia fortipispatula sp.nov.。前者雄性尾器近似梯叶地种蝇Delia quadrilateralis Fan et Zhong,1982,但新种雄性侧额邻接,下眶鬃10对,芒短羽状,口前缘稍突出于额前缘;盾片具5个黑条,肩后鬃 2,腹侧片鬃0 2;前缘刺缺如,平衡棒和腋瓣褐色;胫节褐色,跗节暗褐色,前胫后背鬃5-6根,3根后鬃和2根后腹鬃;腹部各背板呈煤黑色;肛尾叶端半部两侧具很长的鬃毛等不同,匙叶蕨蝇近似于黑足蕨蝇Chirosia nigripes Bezzi,1895,但新种雄性额宽,接近头宽的一半,为触角第3节长的2倍,间额黑色,为一侧额宽的4倍;上眶鬃3对;芒毛稍长;后头背区具毛;前缘刺长大;肩后鬃1 0;后股中部具2根前腹鬃;后胫后腹鬃1-2;腹部细长,呈棒状;第5腹板形状不同,雄性侧尾叶侧面观末端成圆形,后面观基部内侧有突起,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朱又生 《昆虫学报》1975,(1):119-120
1964年我站在山西省太原市作了蝇类密度调查,其中部分蝇种由作者在上海昆虫研究所进修期间进行了鉴定,发现丽蝇科绿蝇属一新种。 太原绿蝇Lucilia(Phaenicia)taiyuanensis新种 体亮绿色,微带黄色反光。体长7.5毫米。头:额宽约为触角第三节宽的3×1/2倍,亦即为一眼宽的1/2弱,额宽率0.18;间额黑色,为一侧额的1×1/2倍;侧颜裸,与间额等宽;头前面灰色,有银灰色粉被,颜堤的下端1/3长度内具毛;单眼后鬃1对,发达,约为单眼鬃4/5长;侧后顶鬃3;额鬃10—11;侧额具大体上排成2行的小毛;触角黑,第三节约为第二节的3×1/2倍长,触角芒羽状,基部1/2增粗;下颚须棕色,细长,末端增粗;中喙长约为其  相似文献   

10.
文献介绍     
本文作者首次研究和报道雌性家 蝇具有一种可溶于乙醇和苯中的、不 易变质的挥发性化学物质,经证明这 种属于外激素类物质的引诱作用确实可以引起雄性家蝇交配行为的出现。这种挥发性物质既具性的特异性,且具有种的特异性,因为从亲缘关系极为密切的和亲缘关系较远的两种蝇类所制备的相应提取物皆不能引起雄家蝇性行为的出现。 用嗅觉测量器所获得的资料表明:雄家蝇可被诱入盛有活着的或经冰冻的雌家蝇的器皿中去,当用固定不动的冰冻雌家蝇作为引诱物所得到的结果,同样证明化学因子在影响雄家蝇活动方面较视觉和声音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利用家蝇模型所做的“伪家蝇”试验中说明:在雌家蝇提取物中浸泡过的“伪家蝇”具有两种效应,其一是“伪家蝇”可引诱其他雄家蝇,另一种是可激起雄家蝇的交配行为。极为可能的是不只一种化学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4.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5.
16.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7.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8.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