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忠和 《化石》1993,(4):6-7
始祖鸟会飞吗?这是一个自从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的古老话题,最近一些年,由于人们对鸟类起源和飞行起源问题兴趣的陡然增加,这一话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要想在短短的篇幅内将人们多少年来从各个角度提出来的各式各样的观点和证据罗列出来实在是不现实的。那么,还是让我们从二件始祖鸟化石标本不平凡的问世经历开始说起吧。自1861年第一件始祖鸟化石发现至今,人们已总共发现了六件骨架和一件羽毛标本。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总共才发现这么些标本,这本身已足以说明其珍贵的程度。有趣的还不止于这些。亲爱的读者中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真正的第一件始祖鸟标本其实早在1855年就已被人发现。遗憾的是,这本该成为“第一”的标本由于时运不佳,当  相似文献   

2.
爲了節約人力,減少誤差和提高工作效率,我們會設計了一種自動化的條件刺激舆非條件刺激的時間控制器,利用此器可將不同時間的條件刺激自動地結合不同時間的非條件刺激,二者共同作用時間及各自單獨作用時間又可隨意調節。使用時,依所需條件刺激及非條件刺激的時間配合,只須開動開關一次,即可自動完  相似文献   

3.
周口店更新世鸟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更新世洞穴,尤其北京猿人产地的第一地点(Loc.1)富含鸟类化石。自1927年开始至1980年采获的鸟类化石多达万件。同北京猿人相伴生的周口店脊椎动物群,是我国北方第四纪动物群的主要代表。近半个世纪来,中外学者,除对周口店人类化石、文化遗迹等进行过不少详细的研究,也对脊椎动物化石,主要是哺  相似文献   

4.
“北京人”遗址自1972年重新整顿开放以来,每年除接待数以十万计的工农兵参观外,还接待数以千计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这些外国朋友,都以极大的兴趣来到这个古老的人类遗址探访,常常以动人的言语表达他们发自内心的观感。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闻名世界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国际友人响往的一个地方。来这里参观的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和罗马尼亚朋友常常热情地对我们说:像北京人遗址这样古老而又材料丰富的早期人类地点。对于宣传人类进化是很有意义的,有机会来这里参观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  相似文献   

5.
吴秀杰 《化石》2011,(4):14-18
北京猿人又名周口店直立人,生活在50多万年前。周口店是我国境内最早发现的古人类遗址,自1927年正式发掘以来,迄今周口店遗址已经发现代表40多个个体的6件头骨、8件下颌骨、150余枚牙齿,以及大量头后骨。在过去的80多年里,国内外学者对这些化石材料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大量与人类演化相关的信息。周口店直立人共有6件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6.
水洞沟第2地点是水洞沟遗址群的重要遗址之一, 自2003年来共进行了4次发掘, 揭露面积约100m2, 发现7个文化层, 包含用火遗迹、石制品、动物化石、串珠装饰品和磨制骨针等。本文观察和研究的石制品1万余件, 总体上显示中国北方石片石器工业的技术特征, 但最下部第7文化层出土1件具有水洞沟第1地点特征的石叶石核。动物化石比较破碎, 集中分布于火塘内部或周围, 反映了古人类围绕火塘进行肉类资源利用的行为。综合水洞沟第2地点的AMS14C及光释光测年数据,该地点主要文化层年龄集中在距今41ka-20ka BP之间。  相似文献   

7.
显微鏡对一个生物学工作者来說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既然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具,那么我们便应该对它有全面的了解。我們不仅要会使用它,而且还要会保管它。若保管得好则可以保証更好的使用,也可以延长显微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出土地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0年,法国天主教神父、博物学家桑志华(E.Licent)发现了我国第一件旧石器,打破了自1882年以来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提出的中国北方不可能有旧石器的论断, 并揭开了中国古人类研究的序幕。桑志华所发现第一件旧石器的地点有辛家沟、赵家岔两种说法, 文章根据桑志华的《十年行程录》日记及实地勘察确定, 1920年6月4日在幸家沟黄土层中发现的1件石核, 是中国出土的第一件旧石器, 即甘肃省华池县五蛟乡吴家原行政村幸家沟自然村的幸家沟是中国第一件旧石器的出土地点, 地理坐标36°21'49.00'N, 107°45'41.07'E。  相似文献   

9.
将基因产物从大肠杆菌中抽提出来历来是件困难的事。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及名古屋大学已经发展了一项将它们抽提出来的新技术。他们是将所需产物的外源基因与大肠杆  相似文献   

10.
自1927年起,北京猿人遗址就开始系统发掘,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头盖骨后,遂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类化石地点。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遗址作了详尽的研究,获得大量资料,综合各家成果也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以古生物资料、沉积岩性分析等工作为依据,恢复北京猿人生活时期的自然环境。据统计,迄今发现的北京猿人化石数量是: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头骨破片12件;下颌骨15个;牙齿157个;股骨断片7件;陉骨1根;肱骨3块。北京猿人的脑容量平均值为1075毫升。从层位上看  相似文献   

11.
蒋倩  罗招阳  张志伟  陶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4):2783-2785,2689
自噬是一个高度发达而且十分保守的生物学分解代谢过程。自噬与肿瘤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自噬活性的改变却是一把双刃剑。自噬,它既能够使肿瘤细胞耐受不同的应激条件而使其获得更好的生存,也可以通过各种信号途径减轻许多不良应激条件下的细胞损伤,如慢性炎症、慢性细胞死亡及基因组损伤等,从而而减少肿瘤的发生。再者,一方面,某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同样依赖于自噬,并且肿瘤细胞可以利用自噬来对抗抗癌药物的一定的细胞毒性。而另一方面,有些癌症却需要利用自噬的作用来杀死肿瘤细胞。虽然自噬与肿瘤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也存在不少的分歧,但总的来说自噬在癌症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发展,我们这篇综述重点讨论的是自噬在癌症中的作用,并且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以及目前自噬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内成分的降解过程,不仅维持细胞的代谢稳定,还与机体对抗各种病原菌感染有着密切关系。自噬能协助机体清除病原体,但有些细菌进化出多种策略干扰自噬信号通路或抑制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来逃避自噬的降解,甚至利用自噬来促进其生长增殖。文中从自噬的分子机制出发,讨论多种致病菌与宿主细胞自噬关系的最新进展,以及自噬与病原菌感染的作用和意义,以期为病原菌感染导致的自噬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引言 機體局部低温是醫學上最古老的止痛方法,至今仍不失其實用價值,而人工低温或低温麻醉亦素為一般學者所注意。James Currie(1798)最早對低溫作了實驗研究,以觀察機體處於冷水內時體溫的變動。和(1863)首創地在實驗條件下应用低温来增强機體對外傷性刺激和缺氧的耐受性,但他們的工作未為一般所重视。溯自1905年,Simpson和Herring業已指出人工低溫有减弱中樞  相似文献   

14.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1995,14(3):189-205
对全谷里遗址14件手斧标本的类型学分析表明,它们不是真正典型的手斧,其中6件是镐,3件是石核斧,1件是Push-plane,1件可能是砍砸器,1件是似乎斧石器.还有2件的类型暂时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15.
孙源超  秦训思  陈宏  沈伟 《遗传》2014,36(5):447-455
细胞自噬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 通过吞噬降解自身大分子物质或细胞器来维持细胞生存的活动。自噬与多种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其功能的紊乱往往会导致肿瘤发生、神经退行性疾病、微生物感染等疾病。研究表明, 表观遗传修饰可以调控细胞自噬的发生, 并在细胞自噬的生物学功能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具体调控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究。文章综述了细胞自噬发生过程中存在的表观遗传效应, 包括组蛋白乙酰化对细胞自噬激活或抑制的负反馈调控, 通过DNA甲基化调节自噬相关基因活性来影响细胞自噬的发生, miRNA通过靶向调节自噬相关基因表达来影响组蛋白修饰, 从而调控细胞自噬的发生及作用过程等, 旨在为人们进一步研究细胞自噬发生过程中的表观遗传修饰及其机制提供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种依赖于溶酶体清除并回收折叠错误、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的机制。正常细胞可通过自噬过程来维持物质代谢、内环境稳态及基因组完整性。细胞自噬功能的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人类多种肿瘤细胞中存在着异常的自噬机制,并且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或肿瘤的不同阶段中,自噬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现主要探讨自噬在不同的肿瘤发生发展阶段中的调控作用,讨论自噬与肿瘤细胞代谢及耐药性的关系,并总结近年来通过靶向自噬来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细胞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生命现象,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作为一种防御和应激调控机制,自噬在维持细胞内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自噬能够参与机体免疫应答,产生抗病毒效应;而某些病毒则进化出一些策略劫持自噬来利于自身的增殖。通过干预自噬途径寻找药物新靶点和治疗策略逐渐成为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方向。本文概述了细胞自噬与病毒感染之间关系,以期为抗病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种在进化上极度保守的代谢机制,是真核细胞利用溶酶体清除并回收折叠错误、变性、受损或衰老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器的过程。当机体内环境遭遇低氧、饥饿等内源、外源性刺激时,细胞通过自噬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基因组的完整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细胞自噬的功能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回顾了自噬的分子机制,讨论了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促进以及抑制的 "双面作用",并总结了近年来通过靶向自噬来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马宁  娄玉山  邢松 《化石》2012,(2):6-8
非洲大陆是人类的诞生地。自1924年在南非汤恩(Taung)石灰岩采石场发现了一件像人类幼年头骨的化石“汤恩小孩”(Taung Child),并经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雷蒙德·达特(Raymond Dart)教授研究后命名为南方古猿非洲种(Austra/opithecus africanus)起,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物教学中磁性教具的效应姚树义(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21002)磁性教具是一种可动性的直观教具,制作简便,经济实用。一年多来,笔者结合高中生物教材自制成系列24套共312件磁性教具。只需用白板纸,绘以彩图、注字,或用“即时贴”彩色装饰纸贴在白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