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镰刀菌是一种腐生菌,与免疫力正常宿主的软组织感染、角膜炎、甲真菌病有关。由于应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白血病以及器官移植增多,侵袭性和播散性镰刀菌感染病例近20年内逐年增多。镰刀菌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等部位引起感染,感染可局限也可播散。播散性镰刀菌病几乎仅发生于免疫受损患者。急性髓性白血病较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更易发生镰刀菌感染。镰刀菌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宿主因素、临床表现(75%的镰刀菌病会有皮肤表现)、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形态学难以区分的镰刀菌鉴定到种。镰刀菌病很难治疗,尤其是播散性镰刀菌病的病死率很高。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对镰刀菌无抗菌活性,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联合应用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尤其是单独应用抗真菌药无效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沙门菌病(Salmonellosis)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食源性疾病之一,不仅对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还对人类安全构成威胁。禽沙门菌感染肠道后,可诱导肠上皮细胞表达多种TLRs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在分泌的趋化因子作用下免疫效应细胞迁移到感染部位。细菌通过肠上皮细胞屏障后被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吞噬,其中巨噬细胞是沙门菌的主要定殖场所。天然免疫系统将抗原递呈给淋巴细胞后,机体能够在2–3周内通过以Th1为主的免疫应答清除在肠道和深层组织中的沙门菌。而宿主特异性血清型鸡白痢沙门菌从肠道侵入后,在肝脾和其他器官中定殖,进而引发全身感染。早期感染阶段不会引起肠道炎症反应,主要诱导以Th2为主的免疫应答,而Th1型应答相对较弱,有利于鸡白痢沙门菌在机体内的持续存在和感染。本文围绕禽沙门菌的致病机理和免疫应答特性进行阐述,尤其对鸡白痢沙门菌免疫逃逸和持续载菌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为禽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新靶标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感染的扩散是由于被感染的细胞溶解导致细菌或病毒释放而发生的 ,其中一些细菌和病毒的释放是由聚合的肌动蛋白丝末端介导的 ,以李斯特菌为例 ,它是一种可经母婴垂直传播的细菌 ,当其感染哺乳动物细胞时 ,可以在胞浆中以近 11μm/min的速率移动。肌动蛋白是如何调节细菌运动的假想是经 1个显微注射实验提出的 ,它把荧光标记的 G-肌动蛋白注射入被李斯特菌感染的细胞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被标记的单分子结合在细菌邻近的羽状网织结构中。如图所示每个细菌的后部都有个肌动蛋白尾 ,并被荧光染料鬼笔环肽染成绿色 ,细菌被细菌膜特异性抗…  相似文献   

4.
沙门菌主要通过食物传播,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肠道上皮细胞作为抵抗沙门菌入侵的重要屏障,可通过多种方式抵抗沙门菌的定植与入侵。同时,肠道固有层巨噬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正常菌群与沙门菌,激活炎性小体并分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等炎症因子诱导炎症反应清除沙门菌。Caspase家族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它们被激活后可执行各种细胞功能。Caspase-1是炎性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切割消皮素D(gasdermin D)诱导细胞焦亡,引发炎症反应。研究发现,Caspase-8同样参与炎性小体复合物的形成,但其功能尚不明确。新近研究发现,在沙门菌感染所诱导的细胞焦亡被抑制时,Caspase-8在炎性小体中被强烈激活,并在肠道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调控细胞死亡与炎症反应,以限制沙门菌感染。因此,Caspase-8在沙门菌感染期间也是调节宿主抗感染免疫的关键分子,研究其调控宿主细胞死亡以及炎症因子释放的机制对深入了解沙门菌感染与宿主抗感染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产毒性大肠杆菌毒素在豚鼠肠道定位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感染豚鼠小肠组织中ETEC肠毒素的定位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发病豚鼠从空肠到回肠明显充血,肿胀,但盲肠,结肠和直肠外观与对照组差别不明显,光镜下见到发病动物肠组织病变主要出现在空肠和回肠,以回肠最为严重。主要病理改变为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和充血,病变部位可以出现在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取回肠组织切片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TEC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可见回肠粘膜表层,粘膜肌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呈LT和ST阳性反应,分布弥漫,空白对照和正常豚鼠回肠组织均呈阴性结果。本研究表明,ETEC主要作用于空肠和回肠,尤其是回肠;回肠组织各层都有病变,且与肠毒素的分布一致,证明毒素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肠粘膜细胞。  相似文献   

6.
贾俊岭  周玲  左建民  王琦  曾毅 《病毒学报》2003,19(3):245-248
为进一步研究利用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进行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构建了含有去除致癌基因的EB病毒LMP1片段(LMP1△)的穿梭质粒pAdTrack CMV LMP1△,将它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 1用电转染的方法共同导入大肠杆菌BJ5183中,在宿主菌重组酶的介导下进行同源重组。通过抗性筛选,获得含有重组腺病毒基因的质粒;然后再通过脂质体将重组腺病毒质粒导入腺病毒包装细胞HEK293细胞中,在HEK293细胞E1蛋白的反式作用下,病毒被包装。将包装病毒的细胞裂解上清进行PCR鉴定证实,病毒DNA中含有目的基因的特异性片段。RT PCR证明了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得以转录,免疫酶和Westernblot的结果也显示,LMP1△蛋白在真核细胞得到表达。将扩增后的病毒感染HeLa细胞,测定病毒滴度为3.0×109PFU/ml。为初步探讨其免疫效果,采用肌肉注射和滴鼻的方式感染Balb/c纯系小鼠,免疫酶检测其特异性抗体,LDH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作用,结果发现,两种免疫途径均可诱发小鼠针对LMP1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而且Ad5作为免疫对照组的小鼠则没有引起相应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 Bank中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外膜微孔蛋白N(porin N)基因序列(Gen Bank No:NC_012779.2)设计了1对引物,预计目的片段大小为381 bp。通过对反应体系和条件的优化,并进行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人工感染组织样品检测,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鮰爱德华氏菌的PCR方法。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鮰爱德华氏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鲁氏耶尔森氏菌、海豚链球菌、不动杆菌、产气肠杆菌、大肠杆菌、拟态弧菌、荧光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15种细菌中仅鮰爱德华氏菌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小核酸检出量为9.35×10-3ng·μL-1;同时对人工感染的病料肝脏、细菌基因组DNA、细菌菌液及菌落进行扩增,结果显示4种材料均能检测出大小为381 bp的基因片段。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特异强、灵敏度高,适用于鮰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的高效、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董毅  吴利先 《生物磁学》2014,(18):3593-3595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该细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持久性特点。该细菌为胞内寄生菌,特异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主要包括CD4+T细胞免疫和CD8+T细胞免疫。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之一是感染早期T细胞免疫应答延迟。其机制与结核杆菌抑制免疫细胞(CD4+和CD8+T细胞及DC)凋亡延迟应答,通过特异性Treg细胞抑制作用延迟应答以及结核杆菌慢性感染期间存在IFN-γ信号调节网络和ESAT-6抗原的慢性刺激作用有关,以此可调节和维持免疫应答。深入了解抗原特异性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有益于抗结核疫苗的研制,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该细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持久性特点。该细菌为胞内寄生菌,特异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主要包括CD4+T细胞免疫和CD8+T细胞免疫。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之一是感染早期T细胞免疫应答延迟。其机制与结核杆菌抑制免疫细胞(CD4+和CD8+T细胞及DC)凋亡延迟应答,通过特异性Treg细胞抑制作用延迟应答以及结核杆菌慢性感染期间存在IFN-γ信号调节网络和ESAT-6抗原的慢性刺激作用有关,以此可调节和维持免疫应答。深入了解抗原特异性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有益于抗结核疫苗的研制,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HIV感染者及各类医疗措施导致的免疫受损者的增多,探讨一种适合免疫缺陷人群的预防机会感染的策略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CD4^+T细胞是抵抗肺孢子菌等机会感染的最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其中CD40配体(CD40L)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启动B细胞和CD8^+T细胞反应的关键因子。为探讨CD4^+L是否能在缺乏CD4^+T细胞的小鼠体内启动免疫反应,本文研究了用卵白蛋白(OVA)作为模型抗原,联合应用CD40L引起的免疫反应。结果显示,同时应用OVA和CD40L,可使CD4^+T细胞耗竭小鼠体内抗OVA IgG抗体和抗原特异性IFN明显增多,提示在CD4^+T细胞缺乏的宿主体内,CIMOL可以启动B细胞和CD8^+T细胞类免疫反应。该结果为抗肺孢子菌等机会性感染的免疫预防研究提供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从口蹄疫病毒A_(12)的病毒粒子RNA中制取得到编码其致免疫的衣壳蛋白VP_3的DNA序列,并把它接到质粒上,通过大肠杆菌色氨酸起动—操纵系统表达出一个嵌合蛋白。当被这个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在无色氨酸培养基上生长时,全部细胞蛋白中有大约17%是不溶性的,稳定嵌合蛋白。纯化的嵌合蛋白与口蹄疫病毒的VP_3蛋白等克分子地竞争抗口蹄病毒的特异性抗体。给六头牛、二头猪接种这种蛋白能诱发出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和抗口蹄疫病毒侵袭的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12.
皮上感染布鲁氏菌之后,在短期内(15分钟)即有大量细菌进入豚鼠体内并且迅速散布全身。在比较皮下厦皮上接种力法时发现皮下注射后大部分帝田菌停留在局部注射处,而扩散到各内脏的活菌教反而不如度上法。从细菌的扩散来考虑,皮上接种看来是一个适宜的活菌免疫途径。皮上接种时菌量与布鲁氏菌进入量有密切关系,而划痕的道数却不是决定性的。动物免疫力试验说明具有较强剩余毒力的菌株,例如104M菌株,在皮上免疫后有较好的免疫力。因此在选择皮上接种用的布鲁氏菌苗菌株时有必要考虑菌株的这一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是病毒与被感染细胞表面的某种受体结合,在这种受体的介导下,病毒颗粒才能进入细胞内。细胞受体是决定口蹄疫病毒宿主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口蹄疫病毒受体的研究对于揭示口蹄疫病毒的致病免疫机理具有重要价值。就近年来已发现的αvβ1、αvβ3、αvβ6、αvβ8四种整联蛋白和硫酸乙酰肝素受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创伤后肠道细菌易位引起的内源性感染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探讨细菌易位时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采用20%Ⅲ°烫伤的 T 细胞、NK 细胞,B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与免疫功能正常的杂合子 SpF 小鼠进行实验,观察免疫功能缺陷时,伤后3个时相点中肠道细菌易位发生率,肠道微生态,回肠 MDA 和病理形态改变。获得;在肠道微生态未有改变,肠粘膜发生损伤的情况下,T 细胞和 NK 细咆免疫功能缺陷时,烫伤能促进肠道细菌易位,B 细胞免疫缺陷和免疫功能正常小鼠烫伤未发生肠道细菌易位。从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角度,对肠道正常菌丛易位引起的内源性感染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免疫应答——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的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蒋昶宇  项荣 《生命科学研究》2011,15(6):556-559,564
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免疫应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一方面免疫反应能有效清除HBV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对HBV诱发的肝类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免疫反应在清除被感染肝细胞的同时,也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从而损伤正常的肝细胞和组织.其中,特异性免疫T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是这一免疫应答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侧重总结了在HBV感染治疗中的关键细胞和分子及激活人体免疫应答治疗中的两面性,为调节自身免疫应答治疗HBV,避免应答不当而引发的肝损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从9种组织培养中选出3种,即鼠胚皮肌细咆、鼠胚肺细胞及Detroit-6传代细胞均能使普氏立克次体发育良好。较详细地描述了此病原体在这些细胞中生长繁殖的规律,并发现其在传代细胞中增殖高峰时,能使受染细胞产生特异性的形态学变化。进一步证明普氏立克次体在细胞中的生长特点是在胞浆内繁殖,在组织培养中不能长期传代。  相似文献   

17.
VP1蛋白是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感染免疫的主要蛋白,含有病毒的若干中和表位。本研究设计和合成了由AsiaI型FMDVVP1蛋白136~160aa和198~211aa两个表位组成的重复串联表位的编码基因,并克隆了羊IgG重链恒定区编码基因。利用BamHI、EcoRI和XhoI位点将2个基因片段依次克隆到pPROExHTb载体,构建成重组质粒pPRO-FshIgG,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以IPTG诱导表达得到融合蛋白FshIgG。100μgFshIgG蛋白免疫豚鼠后刺激豚鼠产生了高效价的FMDV中和抗体,而且使这些免疫豚鼠在用200ID50剂量FMDV攻击时得到了完全保护。由此证明,羊IgG重链恒定区蛋白能够作为FMDV表位肽的载体,而融合蛋白FshIgG可成为一种口蹄疫表位疫苗候选物用于口蹄疫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玉米叶绿体偶联因子ε亚基基因(atpE)被克隆到载体pJLA505和pWA的多聚接头处,形成重组质粒pJLA505-atpE和pWA-atpE,转化E.coli,并进行温敏诱导表达研究。在大肠杆菌中温敏诱导的基因表达产物经SDS-PAGE测定,表达量达全菌蛋白质的30%以上.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温敏诱导的表达产物可特异性地与ε亚基抗体反应,在免疫双扩散中也观察到沉淀线。大肠杆菌表达的玉米叶绿体atpE基因产物以包含体形式存在于细菌中。经对包含体处理后;获得的粗产物可达80%以上纯度,并具有天然ε亚基蛋白质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适应性免疫与病毒的致病和清除密切相关。一般认为,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可以清除外周循环的病毒颗粒,从而阻止病毒在宿主体内的传播,细胞免疫主要清除被感染细胞中的病毒。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抑制HBV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TL在肝内主要通过分泌γ干扰素抑制病毒,同时,当CTL识别HBV抗原后,HBV特异性CTL募集抗原非特异性炎症细胞对肝组织浸润,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对CTL抗病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将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将rDNA用在大肠杆菌中的主要缺点之一是蛋白质产物被保留在细菌细胞里。这一缺点终于被克服了。东京大学农业系的Teruhiko Beppu及其同事找到了一种能使大肠杆菌细胞中分泌出蛋白质的方法。详情还未获得,但很明显,这些研究人员将一种蛋白酶的基因(来自另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一个片段拼接到大肠杆菌中。虽然大肠杆菌自然产生的相应酶保留在细胞内,但该菌通常能分泌出外来蛋白酶,这对该菌来说是自然的。当将外来蛋白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