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小孢子囊发育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雄性不育属“无花粉型”,败育从无也原细胞押分体时期、中层细胞增生,压迫小孢子母细胞,使之养分更加缺乏并引起减烽分裂异常。其表皮层和药室内壁细胞中具大量蛋白体,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的外源蛋白的供应;表皮层具膜状溶酶体,引起淀粉粒缺乏和酶系统代谢异常;绒毡层发育后期,缺少包被小泡,乌氏体及绒毡层膜,内质网少,短而光滑,严重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养分和合成细胞壁物质的供给;  相似文献   

2.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小孢子囊发育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雄性不育属“无花粉型”,败育从无孢原细胞到四分体时期,中层细胞增生,压迫小孢子母细胞,使之养分更加缺乏并引起减数分裂异常。其表皮层和药室内壁细胞中具大量蛋白体,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的外源蛋白的供应;表皮层具膜状溶酶体,引起淀粉粒缺乏和酶系统代谢异常;绒毡层发育后期,缺少包被小泡、乌氏体及绒毡层膜,内质同少、短而光滑,严重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养分和合成细胞壁物质的供给;线粒体发育异常,能量代谢减弱,导致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一系列生理活动紊乱及其原生质体解体。  相似文献   

3.
作者研究了山明桐(Paulownia sp.)小孢子败育及小孢子囊壁异常发育的过程,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至单核小孢子期间。在小孢子有丝分裂前小孢子已全部敗育拚辈惴⒂斐V饕硐衷诒3只疚唇到饣虬虢到庾刺敝脸墒旎ㄒ┦逼凇R┦夷诒谙赴┓只鎏踝丛龊裣赴凇P℃咦幽冶诜⒂械恼庑┮斐O窒蟮氖抵适瞧湔7⒂瘫恢型就V?而以幼态保持至花药最后干缩。观察表明小孢子囊壁发育异常不是小孢子败育的原因,而可能是其结果。  相似文献   

4.
光敏雄性不育谷子683小孢子败育途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光敏雄性不育谷子(Setaria italica)683在长日(>15h)和短日(=10h)下小孢子的发育途径、花药中药粉总数及游离花粉总数作了观察和统计,发现长日条件下,小孢了败育主要发生在造孢细胞和花偻母细胞时期,此时,有60%-80%的药室的造胞细胞和花偻母细胞严重收缩,细胞结构破坏,演变成着色极深的“异常黑块”(埃氏苏木精染色)。每花药中花粉平均数,长日条件下为66.84,短日照下为111.86,差异显著,每视野中的游离花粉平均数,长日条件下为13.73,而在短日条件下为20.1.研究对“异常黑块”的出现与花粉总数大幅度降低的关系作了分析,并讨论了“异常黑块”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其与小孢子败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杉木(CunninghabotollooMIL()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对照)的枝条采自临安横贩林场。取硝酸还原酶(NR)活力最高的南向当年生侧枝,按体内法[苏梦云等.林业科技通讯,互986(7)。25」测定*R活力,同时进行细胞学观察[吕洪飞等.生命科学论文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189」,以确定其发育时期。结果(表1)如下:1.在杉木小抱子发生及其不同发育时期,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叶片的NR活力都随其株龄的增大而减弱。说明幼树的营养生长较快,其叶的生理代谢较旺盛「周国津等.林业科技通讯,1985(2):6」。2.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  相似文献   

6.
对杉木雄性不育株外部形态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不育株叶色较绿;小孢子叶球簇苞片和小孢子叶异常张开,使其小孢子囊发育过程中的温湿条件不恒定;其小孢子叶球发育推迟;导致其小孢子发生和发育异常;小孢子囊外常有一包被结构和中层细胞增生以及小孢子叶球发育后期苞片和小孢子叶张开度小,使囊内细胞受挤压而引起囊内各种细胞生理代谢的异常和解体;曲枝和小枝输导组织、小孢子叶球轴维管束及小孢子叶球和小孢子叶的树脂道的不发达,以及小孢子叶球中各种细胞内淀粉粒的缺少或畸形、中层和绒毡层细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的异常等,都是引起雄性败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侧柏小孢子囊壁绒毡层和中层细胞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玉芳  吕瑞云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3):546-550,T001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小孢子囊壁包括3层细胞:表皮、中层和绒毡层。中层细胞为1层扁平的细胞。绒毡尾细胞属于分泌型。成熟的绒毡层细胞除了有单核和双核细胞外,还有三核和四核等多核细胞,细胞核有圆形和长椭圆形2种形态。绒毡层细胞的洒色质伴随着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有一个浓缩和伸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影响营养物质向小孢子囊内部转运,绒毡层细胞发育的初期就为造孢细胞提供营养,后期解体时,分泌的乌氏体不是散乱地而是有组织地向花粉粒的表面转移。中层和绒毡层细胞最终作为营养被全部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雄性败育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169A和核雄性不育两用系88_3的细胞形态解剖学观察表明,两个不育系在开花时雄性细胞均表现100%的败育,花药的表皮细胞均具有生活力,但败育形式、时期、特点各异。169A败育发生于孢原细胞前后,以孢原细胞退化,或转变成薄壁细胞为主要特点。88_3败育从小孢子母细胞至二核花粉粒皆有发生,高峰期在四分体前后(约占80%),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入减数分裂和不能完成减数分裂及小孢子不能正常发育是败育的主要形式,但败育特点均是败育一旦发生便是急剧而彻底的解体或凝集成一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169A和核雄性不育两用系88-3的细胞形态解剖学观 察表明,两个不育系在开花时雄性细胞均表现100%的败育,花药的表皮细胞均具有生活力,但败育形式、时期、特点各异。169A败育发生于孢原细胞前后,以孢原细胞退化,或转变成薄壁细胞为主要特点。88-3败育从小孢子母细胞至二核花粉粒皆有发生,高峰期在四分体前后(约占80%),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入减数分裂和不能完成减数分裂及小孢子不能正常发育是败育的主要形式,但败育特点均是败育一旦发生便是急剧而彻底的解体或凝集成一团。  相似文献   

10.
红菜薹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系统研究了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var.utilis TsenetLee.)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Polima CMS)、红菜薹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Ogura CMS)及相应保持系花药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观察结果表明:红菜薹Polima CMS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阶段,不形成花粉,属无花粉型,此不育系花药不形成绒毡层和中层;而红菜薹Ogura CMS花药败育发生于小孢子母细胞期或四分体时期,表现为绒毡层细胞异常,挤压四分体,导致四分体和绒毡层同时解体而败育。  相似文献   

11.
在裸子植物中,与随体有关的性染色体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其中陈瑞阳提到,在银杏中,用 Giemsa C 带方法揭示,雌性是异型的,性染色体对的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具有明显大的随体和核仁缢痕带。而雄性是同型的,性染色体对具有同等大小的随体和核仁缢痕带。  相似文献   

12.
杉木若干地理宗的核型分化式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特有的种,在广大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早年,Sugihara和Mehra与Khoshoo曾对杉木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作过报道。我国有关杉木核型的研究最早由台湾学者郭幸荣等所作。他们把杉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福建省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Tsoongiodendron odorum mixed forest)和杉木纯林(Pure C. lanceolata forest)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试验研究表明,凋落物各组分分解过程中干物质损失速率随时间而减小,分解1年时以观光木叶的干重损失最大。各组分分解过程中N、P元素浓度增加而K和C元素浓度下降。混交林中各组分的养分释放速率大小为观光木叶>混合样品(等重量的观光木叶和杉木叶混合)>杉木叶>杉木  相似文献   

14.
广西林朵林场栽针(杉)保阔混交造林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林朵林场栽针(杉)保阀混交造林试验表明:19龄和30龄混交林林分总蓄积量分别为184.78和515.58m3hm(-2),比同龄杉木纯林的依次高23.0%和21.8%.混交林中主要树种杉木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随混交树种株数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混交林林地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平均为15.18thm(-2),N、P、K、Ca和Mg5种元素的积累量平均为422.22kghm(-2),分别比杉木纯林的高25.3%和32.33%.混交林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以及孔隙度和持水量都高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5.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N、P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福建三明27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混交林(混交比例2:1)及杉木纯林群落N、P养分循环进行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杉木和观光木地上各组分的N、P含量大小均为叶>活枝(或皮)>枯枝>干,而根系的则随径级的减小而增大,且观光木各组分的N含量均高于杉木的;混交林群落的N、P总积累量达585.223 kg·hm-2和128.784 kg·hm-2,分别是纯林群落的1.5倍和1.3倍。混交林群落N、P养分年归  相似文献   

16.
杉木不同家系对异质养分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异质和同质两种养分环境,选择3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优良家系作试验材料,并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参照,通过 量化分析不同养分环境中植株生长量、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根系形态、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等,研究杉木家系对异质养分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差 异。结果表明,3个杉木参试家系对不同养分环境的生长反应差异显著,‘锦屏45’家系在异质养分环境中苗高生长量大、干物质积累量多、根 系发达,而‘龙15’和‘靖398’两个家系则在同质养分环境中表现较好。 杉木不同家系的根系均主要在异质养分环境之贫养斑块中大量增生 ,根系形态可塑性与觅养精确性较低。作为参照的马尾松,对异质养分环境反应敏感,根系广布性大、觅养精确性高。在3个参试杉木家系中, ‘龙15’和‘靖398’对异质养分环境的生长反应敏感度低,根系生理可塑性一般,而‘锦屏45’对异质养分环境的生长反应敏感度较高,根系 生理可塑性较高。试验观测到不同杉木家系在异质养分环境中根系N、P、K吸收效率通常低于同质养分环境。在富养斑块中的根系养分吸收效率 明显低于贫养斑块,这与马尾松在富养斑块中根系养分吸收效率较高有很大的差异。然而杉木家系在富养斑块中根系的养分含量却不同程度地 高于贫养斑块或与之相 近。‘锦屏45’家系在异质环境中生长表现显著地优于同质养分环境,除因其具有较高的根系生理可塑性外,还与较多 比例的干物质和营养元素分配至地上部分、根冠比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酚类物质对杉木幼苗15N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N素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香草醛及其与对羟基苯甲酸的混合物(浓度比1∶1)明显抑制了杉木幼苗的生长和对15NO3-离子的吸收,10 mmol·L-1的香草醛使杉木幼苗根、茎、叶生物量分别下降了25.3%、13.5%、5.7%,15N吸收量分别减少了38.5%、48.1%、46.5%;10 mmol·L-1的混合物使杉木幼苗根、茎、叶生物量分别下降了33.5%、36.0%、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