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TCBS和科玛嘉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从60份海产品中初筛得到27株疑似副溶血性弧菌, 经生化鉴定, 27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 其中22株是从鲜活海产品中分离得到, 5株从冷冻海产品中分离得到。进一步与临床上得到的32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四个特殊生化试验的比较, 结果发现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与海产品分离株在溶血、脲酶及枸橼酸盐利用3个生化试验上存在差异, 而阿拉伯糖利用试验无差异, 这为根据生化性状研究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TCBS和科玛嘉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从60份海产品中初筛得到27株疑似副溶血性弧菌,经生化鉴定,27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22株是从鲜活海产品中分离得到,5株从冷冻海产品中分离得到.进一步与临床上得到的32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四个特殊生化试验的比较,结果发现副溶血性弧茵临床分离株与海产品分离株在溶血、脲酶及枸橼酸盐利用3个生化试验上存在差异,而阿拉伯糖利用试验无差异,这为根据生化性状研究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环介导恒温扩增法快速检测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或海产品中,人类摄入或接触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易引起感染。近年来,有关致病性弧菌引起腹泻的报道逐渐增多,但GB标准的细菌学诊断方法检测周期长达1周左右,而且操作较为复杂,难以满足控制疾病暴发和传播的需要,就这一现状,建立了一套不仅快速、准确,而且操作简便、不依赖昂贵仪器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快速检测。采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方法(LAMP),针对副溶血弧菌的gyrB基因设计特异引物,进行恒温扩增。使用该方法最低检出限达到101CFU/mL,灵敏度可以达到0.1pg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为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道了大连地区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及气单胞菌生态分布的研究结果。从152份海产品中共检出88株致病性弧菌及气单胞菌,检出率为57.9%.在检查欧氏六线鱼、太平洋鲱鱼、蓝色马鲛;蝼蛄虾;紫贻贝、杂色蛤仔和毛蚶共7种海产品中,检出9种致病性弧菌和1种气单胞菌,即溶藻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麦氏弧菌、少女鱼弧菌、弗尼斯弧菌、拟态弧菌、河弧菌、非01群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鱼虾类中菌株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贝类。检出菌株中溶藻弧菌所占比例最高(54.5%),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27.3%)。首次从海生物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少女鱼弧菌等致病原因菌株.  相似文献   

5.
副溶血性弧菌耐热性直接溶血素(TDH)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产品中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常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患病或者引起食物中毒。耐热性直接溶血素(thermotolerant direct hemolysin,TDH)是副溶血性弧菌最为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本文围绕tdh基因在弧菌属中的广泛分布与传播、tdh基因的多样性及其表达调控、TDH的蛋白结构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TDH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进一步了解由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所引起的病症,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培养基检测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 广泛存在于各种海产品中。由于传统培养基和检测方法费时费力, 本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显色培养基HKC vibrio, 通过应用于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检验, 以法国科玛嘉弧菌显色平板CHROMagar vibrio和柠檬酸钠-硫代硫酸钠-氯化钠-蔗糖琼脂平板(TCBS)为对照, 对显色培养基HKC vibrio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检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HKC vibrio的灵敏性与CHROMagar vibrio和TCBS相当, 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HKC vibrio是非常有价值的分离平板, 可大大提高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7.
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培养基检测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各种海产品中.由于传统培养基和检测方法费时费力,本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显色培养基HKC vibrio,通过应用于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检验,以法国科玛嘉弧菌显色平板CHROMagar vibrio和柠檬酸钠-硫代硫酸钠-氯化钠-蔗糖琼脂平板(TCBS)为对照,对显色培养基HKC vibrio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检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HKC vibrio的灵敏性与CHROMagar vibrio和TCBS相当,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HKC vibrio是非常有价值的分离平板,可大大提高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野生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以组合胶体金纳米粒子(CP-AuNPs)为抗体标记探针,开发了一种基于双抗体夹心原理的可视化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该方法被应用于梅子鱼、鲜虾、白蛤等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强、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9.
一种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培养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副溶血性弧菌(Vibri oparahemolyticus)是一种在海产品中广泛存在的嗜盐性细菌,也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传统检验方法检测周期长、特异性低,为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周期,开发出一种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培养基(HKMVPM),与国外同类产品KHVPM和TCBS在灵敏度、特异性及检测效果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HKMVPM显色培养基和KHVPM显色培养基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这3种培养基对天然污染样品的分离率高低顺序为HKMVPMKHVPMTCBS。显色培养基具有高检出率及高特异性的特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海水及海产品中溶藻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海东海海域随机采集海水样品50份及各市场购买海产品95份,参照国标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方法,对采集样品进行了分离与鉴定。样品增菌后选用TCBS及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对其进行初步分离,挑取可疑单菌落进行生理生化验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中从9份海水、24份海产品中分离出溶藻弧菌菌株,分离率分别为18.0%与25.3%。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在食品卫生检验和食物中毒的标本检验中已成为常见菌,但目前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培养基,仅有选择性而缺乏鉴别力。在弧菌较少或杂菌较多的情况下,很难识别弧菌。  相似文献   

12.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传统的鉴定方法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假阴性,建立一种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基因的方法尤为重要。根据GenBank公布的副溶血弧菌的gyrB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的Realtime PCR方法。通过对9种细菌(12株菌株)的DNA进行扩增,结果所有4株副溶血弧菌均可产生扩增曲线,其他8株非副溶血弧菌均不产生扩增曲线,证明了引物和探针具有很高的特异性。细菌纯培养物品和人工布菌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1 CFU/ PCR反应体系和10 CFU/PCR反应体系,相关系数均为0.99(r2=0.99),整个试验可在1h内完成。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用基于TaqMan探针的Real-time PCR技术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传统的鉴定方法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假阴性,建立一种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基因的方法尤为重要。根据GenBank公布的副溶血弧菌的gyrB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的RealtimePCR方法。通过对9种细菌(12株菌株)的DNA进行扩增,结果所有4株副溶血弧菌均可产生扩增曲线,其他8株非副溶血弧菌均不产生扩增曲线,证明了引物和探针具有很高的特异性。细菌纯培养物品和人工布菌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1CFUPCR反应体系和10CFUPCR反应体系,相关系数均为0.99(r2=0.99),整个试验可在1h内完成。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背景]副溶血性弧菌是全球范围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能引起急性肠胃炎。群体感应系统LuxS/AI-2影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研究副溶血性弧菌的传播机制和控制技术提供了新的途径。[目的]探讨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合成关键基因luxS对海产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Vp200902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自杀质粒同源重组技术敲除信号分子AI-2合成关键基因luxS,构建副溶血性弧菌Vp2009027的luxS基因缺失株,通过比较野生株与luxS基因缺失株的生长曲线、AI-2活性、运动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和耐药性,分析LuxS/AI-2系统对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构建了副溶血性弧菌Vp2009027的luxS基因缺失株,野生株和luxS基因缺失株的生长无明显差异,luxS基因的缺失导致AI-2合成受阻、运动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四环素耐药性降低。[结论]luxS基因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副溶血性弧菌的传播机制和研发控制技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副溶血弧菌耐热性溶血素的肠毒性及细胞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弧菌是在世界范围内因食用海产品而致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耐热性溶血素(TDH)是该菌分泌的一种主要的致病因子,TDH以细胞毒性作用引起肠液分泌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实时荧光PCR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副溶血性弧菌快速检测法,应用于日常监测及食物中毒的快速查源。方法用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试剂盒对水产品样本进行检验,以副溶血性弧菌toxR基因为靶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探针,采用热裂解法提取DNA。结果实时荧光PCR从42份水产品样品的增菌液中检出13份样品副溶血性弧菌阳性,与传统培养法相比一致性极好(K=0.943,K〉0.75)。结论实时荧光PCR方法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方面较传统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环境来源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血清学特点及毒力相关基因分布。方法采集并分离2013年6-10月宁波地区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对其进行O、K抗原血清学分型;并采用PCR或多重PCR的方法来检测溶血素基因(tlh、tdh、trh)、大流行群遗传标志基因(toxRS/new、orf8)和Ⅲ型分泌系统(T3SS1、T3SS2α、T3SS2β)基因。结果从海产品样本中分离鉴定到44株副溶血弧菌的菌株,分属于20种血清型,型别多样,未见优势血清型;溶血素基因检测发现3株tdh+trh-致病性菌株,遗传标志基因检测发现1株tdh+trh-toxRS/new+大流行株,其血清型为O3:K6型;Ⅲ型分泌系统基因检测发现T3SS1基因存在于所有的副溶血弧菌菌株中,而T3SS2α基因则主要分布在tdh+的菌株中。结论宁波地区环境中副溶血弧菌致病性菌株和大流行株的检出,说明该地区具有潜在的食源性疾病爆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2007~2008年间, 我们调查了浙江沿海地区海产品和养殖环境中副溶血弧菌的污染状况, 并分析了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中主要毒力相关基因tdh、trh、ureC和T3SS2(vscC2、vcrD2)的分布特征及溶血表型与尿素酶表型。结果显示, 566份样品中共分离到395株副溶血弧菌, 检出率高达70%, 毒力相关基因分析结果发现, tdh基因阳性率为10.1%, trh与ureC基因阳性率分别为 20.0%与 11.1%, 40株tdh+菌中组成T3SS2的vscC2基因阳性率为32.5%, 其中38株tdh+菌的神奈川试验亦呈阳性; 但在44株trh+-ureC+菌株中, 尿素酶表型阳性只有6株。试验表明, 浙江沿海地区海产品及其养殖环境中副溶血弧菌污染状况比较严重, 且有相当比例的菌株携带毒力或疑似毒力基因。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基因结构与功能(或表型)及其分子演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背景】抗菌药的过度使用引起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作为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药性。群体感应系统可以调控细菌的耐药性,为研究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机制和控制技术提供新的途径。【目的】探讨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 (autoinducer-2)对海产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四环素耐药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原核表达制备AI-2合成关键酶——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酶(S-ribosylhomocysteinase, LuxS)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核苷酶(S-adenosylhomocysteinenucleosidase,Pfs),体外合成AI-2,通过菌落计数法分析AI-2对副溶血性弧菌在四环素亚抑菌浓度下耐受性的影响,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不同浓度AI-2对副溶血性弧菌四环素耐药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通过原核表达获得LuxS和Pfs,作用于底物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能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AI-2,其荧光强度约为阳性对照的6倍。在四环素亚抑菌浓度下,AI-2能显著促进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6、15、30μmol/L浓度AI-2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疏水网格滤膜法,直接定量检测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该方法包括4~5 h复苏步骤以使受损细胞得以修复,然后37℃下在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培养基上培养过夜后计数。从显色培养基上挑取典型菌落进行确证试验,确证率大于98%。与传统MPN法比较,对经过冷藏、冷冻和热处理的样品进行检测时,新方法检出菌量明显高于MPN法(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