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秀体溞(Diaphanosoma)是枝角类栉足族仙达溞科(Sididae)中包括种类最多的一个属,根据已往的记录,共计约有20种。关于我国秀体溞的计载,总共只有7种。最早是由 Spandl 在广东记述了镰角秀体溞(D.excisum Sars)一种。上野益三曾发表过有关我国枝角类的文章多篇,他报告了浙江、四川、台湾、黑龙江、吉林以及内蒙古等地的秀体溞共有6种,即:短尾秀体溞[D.brachyurum(Liévin)],长肢秀体溞  相似文献   

2.
北京枝角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各类水域中的浮游甲壳动物,过去尚未很好地进行调查,有关的资料也很稀少。就枝角类而言,仅有Sar(1903)、Brehm(1909,1933)、Kawamura(1918)、Spandl(1925)及Uéno(1927,1937)等先后记载过14个种和变种(Daphniacarinata, D. psittacea, D. psittacea var. exilis, D. magna, D. longispina, Scapholeberis  相似文献   

3.
九子母属Dobinea Buch-Ham.ex D.Don是一个东亚特有属,包含贡山九子母D.vulgaris Buch-Ham.ex D.Don和羊角天麻D.delavayi(Baill.)Baill.两种,主要分布于中国两南地区.有关九子母属的系统位置长期存在争议,小同的学者曾将其归入漆树科Anacardiaceae、无忠子科sapindaceae和九子母科Podoaceae.本文基于rbcL和ITs探讨了其系统位置,结果表明,九子母属的两个种自成单系,并且是漆树科的成员.  相似文献   

4.
地厉螨属三新种(蜱螨目:厉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厉螨属 Dipolaelaps系和1960年建立,其模式种为乌苏地厉螨 D. ubsunaris Zem. et Piont., 1960。 王敦清(1964)曾根据我国内蒙采得的同种标本,对地厉螨属的属征、乌苏地厉螨的形态作了一些补充厘订和描述。嗣后,又有该属的另外二个种发表:何氏地厉螨 D. hoi chang et Hsu(张宗葆、徐淑惠,1965)和水鼩地厉螨 D. chimmarogalis Gu (顾以铭,1983)。  相似文献   

5.
武昌的秀体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燮治 《水生生物学集刊》1956,(2):i054-i055,313
秀体溞(Diaphanosoma)是枝角类栉足族仙达溞科(Sididae)中包括种类最多的一个属,根据已往的记录,共计约有20种。关于我国秀体溞的计载,总共只有7种。最早是由Spandl在广东记述了镰角秀体溞(D.excisum Sars)一种。上野益三曾发表过有关我国枝角类的文章多篇,  相似文献   

6.
食蚊鱼生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Baird et Girard)属于鱂形目(Cyprinodontiformes)、胎鱂科(Poeciliidae)。是一种原产北美洲的热带性卵胎生小鱼。这种鱼自1927年从马尼拉引入我国后,已成为遍及我国南方淡水小鱼,并在灭蚊控疟方面发挥一定作用。有关其繁殖生物学Rosen,D.E.et al.(1963),Resenthal,H.L.(1952),Turner,C.L.(1937,1941.)曾有过报道,为了补充食蚊鱼繁殖生物学资料,作者在1979—1982年在广州对其生殖特性作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蛇鮈Saurogobio dabryi Bleeker是全国分布的一种小型鱼。Gussev(1955)曾报道黑龙江流域该种鱼上的指环虫 Dactylogyrus markewitschi,D.facetus,D.gobioninum。1965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送来一批单殖吸虫标本嘱为鉴定,又在该种鱼上发现另一个种,拟订名为蛇的指环虫 Dactylogyrus saurogobii。1965—1978,作者等分别在广西和贵州,在  相似文献   

8.
这两种果蝇隶属果蝇科 Drosophilidae 果蝇属 Drosophila (Sophophora) 黑腹果蝇 D.melanogaster 种组(species group)中的D.takahashii 亚组(subgroup)。Bock和Wheeler(1972)在报道新种的文献中,曾记述其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为2对中着丝粒(V形),1对棒状(R)。其中X染色体为棒状,Y染色体稍短。据此,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推测为2n=6。我们观察的结果则与之显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负蝗属的新种记述(直翅目:蝗科:锥头蝗亚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负蝗属(Atractomorpha Saussure 1862)是在田野和庭园中最易见到的一类蝗虫,世界上分布较广,古北区(除欧洲外),东洋区,巴布亚,澳洲及非洲(除北部外)等地,均有其分布,在我国除个别省外,几乎遍及全国。这类蝗虫的取食习性,没有特殊的选择,据记载在水稻田、棉田、蔗田、薯地、蔬菜地以及园林观赏植物上所常见,对农作物有一定危害。本属自1862年由Saussure建立之后,前人曾先后报道过约有60余种,近年来D.Keith McE.Kevan和Yuan-Kao Chen(1969),D.Keith McE.Kevan(1971,1975)对本属进行系统整理,归并为16种和5个亚种,其中包括我国已知种5个。我们观察我所历年来收藏的23个省、市、自治区的标本,除已知种外,并发现有4个新种,现列出我国已知种的检索及新种描述如后: 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松三糖系生化试剂。国外曾从北美的矮松(Pinus virginiana Mill),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 Mirbel.or P.douglosii Corr.),豆科植物 Alhogi maunrum,以及白杨(Populus nigra L.)等植物的分泌物——甘露中分到过松三糖(melezitose)。本文报道从云南松(Pinus yunnanesis Fr.)针叶的分泌物中分离 D(+)-松三糖(D(+)-melezitose)。分布于滇中和滇西北的云南松,在冬末至次年三月的干燥晴天里,其针叶分泌出一层白霜状物或结成米粒大小的白色颗粒。产地小孩取而食之,其味甚甜可口,民间将其与白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