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根据作者进行金鹏(Aquila chrysaetos)生态学研究的野外观察资料,井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论述了金周鵰的地理分布、繁殖地范围,栖息地自然景观、营巢生境特征、觅食活动行为及食性等方面的内容。对金鵰目前的濒危状况,以及华北金鵰主要分布区山西省内金鵰的数量分布,进行了讨论。指出环境变化及污染,以及其他人为活动,是导致金鵰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物种濒危的机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的若干基础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物种濒危的现状,论述了濒危物种的概念和特征、易于濒危和灭绝的类型,阐明了物种濒危的机制,并由此提出了濒危物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优先保护物种濒危物种是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植物。从广义上讲,濒危物种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植物;从野生动植物管理学有度讲,濒危物种是指《濒危野生  相似文献   

4.
物种濒危状态等级评价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濒危等级是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和制订濒危物种保育策略的重要依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相关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都把物种濒危状态的评价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对IUCN和美国、加拿大等国在物种濒危状态评价中有关等级标准、评价程序、数据信息采集管理及网络应用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国际上物种濒危状态评价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1)物种濒危等级评价标准由定性指标向定量指标发展;(2)物种濒危状况评价程序逐步规范严格,评价过程透明,公众积极参与;(3)数据信息的采集逐步标准化,储存与管理更新采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4)物种濒危等级的公布与更新逐步以网络形式为主;(5)全球对物种濒危状态评价工作日益重视,物种濒危等级信息在物种资源利用、保护及其他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我国在物种濒危状况评价中急需加强的3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我国的物种濒危等级评价标准;(2)建立完善的物种濒危等级评价程序并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文件;(3)加强濒危物种评价中数据信息的规范采集、网络管理和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5.
关于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之探讨--对IUCN物种濒危等级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了保存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根据物种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种群数量波动与分布区下降速率来评定濒危物种的濒危等级,并针对物种的濒危等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1994年11月,IUCN第40次理事会会议正式通过了经过修订的Mace-Lande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作为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虽然不是国际法和国家法律,但是对于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的保护决策以及各国的自然法律法规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保护生物学理论研究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我们在研究制定中国水生野生生物濒危等级标准时发现,如果直接应用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评定水生野生生物濒危等级将存在一些问题。如:(1)如何区别对待那些本来就数量稀少、分布区狭窄的物种和那些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其种群数量与生境面积急剧下降的物种?(2)不同的动物类群能否应用同一濒危标准尺度?(3)如何区别对待物种边缘分布区和核心分布区的种群数量与密度的差异?(4)如何处理种群的局部灭绝、局部濒危?(5)一些濒危物种在野生环境中濒危,但是这些物种可以人工繁殖,如何处理可以人工繁殖的濒危物种?(6)如果没有种群与栖息地的精确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怎样应用物种的濒危标准评估其濒危等级?在实践中,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考虑与国际流行的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接轨,我们提出来一个由“无危”、“值得关注”、“受胁”、“濒危”和“灭绝”等5个级构成的濒危等级系统,其中“值得关注”、“受胁”、“濒危”又分为“一般”与“高度”两个亚等级。我们提出应区分“生态濒危物种”、“进化濒危物种”;对于不同生物类群,应区分物种的生活史对策,制定不同生活史物种的濒危标准。对于r-对策物种,引入“经济灭绝”这一等级,将这一等级对应于“受胁”等级,以解决缺少物种数量的统计数据和历史数据这一难题;区别对待特有物种,将其濒危等级提升一等;引进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概念,将集合种群的局域种群(local population)作为“个体”对待。  相似文献   

6.
《生命世界》2004,(10):34-35
濒危物种是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植物。从广义上讲,濒危物种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植物:从野生动植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物种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物种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相似文献   

7.
濒危物种保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对濒危物种的科学内涵、濒危机制和物种保护方法进行综述。具体阐述了种群生存力分析 (PVA)技术和复合种群理论(Meta- population)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总结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作用 ;探讨了“3S”技术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分析和评价了各种保护方法的实用性和局限性 ,提出了各种保护方法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总之 ,物种保护方法的不断发展开创了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新篇章 ,怎样运用交叉学科理论和综合应用各种保护方法探讨物种濒危机制、制定濒危物种有效管理和保护措施 ,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余超波 《植物学报》2001,18(4):500-504
本文报道了高贵山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木本植物21种(亚种),其中国务院新近公布的I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Ⅱ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其他珍稀植物6种,分析了高贵山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木本植物的区系特点,指出了高贵山珍稀濒危树木在湖北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保护高贵山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江西稀有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据调查统计,江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稀有濒危植物74种,比《中国珍稀濒危植物》记载本省的种类(48种)增加了26种,是华东濒危植物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本文论述了江西稀有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区系特征及保护现状,它们具有组成丰富、区系复杂、起源古老、成分多特有、分布局限和生态脆弱等特点。在分析稀有植物濒危原因和本省保护区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稀有濒危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大别山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河南大别山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地理分布和生境特点,分析了珍稀濒危植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制定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策略,采用濒危系数、遗传系数及物种价值系数等评价指标对58种珍稀植物的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顺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的综合评价值(VS)为0.153~0.742,濒危等级为安全的11种,占该区珍稀保护植物总数的19%;稀有的28种(48%);渐危的18种(31%);濒危的1种(2%)。优先保护顺序为Ⅰ级的8种,占该区珍稀保护植物总数的14%,急需保护;Ⅱ级的22种(38%),需要保护;Ⅲ级的23种(40%),可以一般保护;IV级的5种(8%),较为安全。生境破坏和人为干扰是该区珍稀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2.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草甸交错带植物优先保护序列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原理,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专家咨询系统构建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一草甸交错带植物受威胁等级、优先保护定量分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定量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包括物种濒危系数、遗传损失系数和利用价值系数3个评价系统层和10个评价指标层.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定量确定各个系统层和指标层的权重.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计算,分别度量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草甸交错带植物物种受威胁状况和优先保护序列状况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系数;对照植物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序列区域性评价标准,定量评价了植物物种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等级.评价结果表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草甸交错带的种子植物有濒危种4种,脆弱种68种,敏感种179种,安全种695种;该地区种子植物一级保护物种8种,二级保护物种78种,三级保护物种164种。暂缓保护物种696种.最后,针对植物物种优先保护序列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权重分配问题。物种濒危等级与优先保护序列之间的关系,物种濒危等级评价的空间尺度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据估计 ,在我国约 3 0 0 0 0种高等植物中至少有3 0 0 0种处于受威胁或濒临灭绝的境地[1] 。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特别是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等工作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学术组织和有关机构以及科学家们所普遍重视。湖北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许多珍稀濒危植物 ,不仅是宝贵的种质资源 ,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而且在植物分类学与地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杨春锋等[2 ] 曾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目前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尚未见报道。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由于多种原因日趋枯竭。因此 ,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图谱》中127种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及专家咨询,构建了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受威胁等级、优先保护评估体系.建立了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生境系数、繁殖系数5项准则,准则下共设17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计算出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等级及优先保护级别.结果表明: 极危种2种、濒危种13种、易危种37种、近危种44种、无危种31种,分别占总数的1.6%、10.2%、29.1%、34.7%、24.4%.其中,受威胁种(极危、濒危和易危种)共52种,占总种数的40.9%.一级保护植物35种、二级保护植物72种、三级保护植物20种,分别占总数的27.6%、56.7%、15.8%.本评估结果与《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相比,有75种植物的濒危等级和62种植物的保护级别发生了变化.其中新增了9种植物的濒危等级评估和32种植物的保护级别.  相似文献   

15.
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对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计算出综合评价值,对其优先保护顺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7种,隶属于34科44属;根据综合评价值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物种进行优先保护评价排序,其中Ⅰ级优先保护物种有9种,Ⅱ级优先保护物种有23种,Ⅲ级优先保护物种有12种,Ⅳ级优先保护有物种3种。通过分析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特征,发现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相对集中,并且在900~1 600 m海拔段,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物种和数量分布最多。该研究结果更加真实有效地为该保护区管理部门制定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其更加高效有力地指导本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 local seed mixture from plants growing in a species‐rich, traditionally managed hay meadow site at Varaldsoy, Hardanger, western Norway, where many endangered hay meadow species of the region are growing, was sown in a newly harrowed experimental field 1 km from the source meadow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habitat area for the endangered species. Of 25 endangered species recorded in the source meadow, only one (Holcus lanatus) was present in the target meadow. After sowing, 16 of the endangered species in addition to Holcus lanatus were recorded in the new site. Six species were only present in sown plots and seven others were more frequent there, while three species might have arrived by chance or originated from the seed bank. Replacing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regime, including one late cut and grazing in spring and in autumn, with three cutting times and the creation of gaps in the sward, resulted in a higher number of endangered species in plots which were only cut, possibly because the grazing was too intensive in the small enclosures.  相似文献   

17.
龚双姣  陈功锡   《广西植物》2006,26(3):242-248
武陵山地区分布的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共47种,隶属于26科42属,其中保护植物属国家一级的2种,二级的17种,三级的28种。对其种类组成、濒危等级现状、区系成分、地理分布及利用价值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属濒危的种类3种,易危的20种,依赖保护的13种,需予关注的11种,武陵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不仅有古老、原始、孑遗的特性,且亚热带性质明显,中国特有现象极为突出。水平分布可分为南、北两个中心,垂直分布以500~2000m的中山地带为主。武陵山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除部分具一定直接经济价值外,多数都有重要的间接经济价值。据此提出武陵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种群生存力分析:准确性和保护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义明 《生物多样性》2003,11(4):340-350
目前已提出了五类估计濒危物种绝灭风险的种群生存力分析模型 ,即 :分析模型、单种群确定性模型、单种群随机模型、异质种群模型和显空间模型。模型的选择取决于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和可用的数据。与用于保护实践的其他方法相比 ,种群生存力分析 (PVA)是相对准确的量化工具。然而 ,一些濒危物种种群统计学数据质量差和种群动态的有关假说模糊不清可能影响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因此 ,要谨慎地使用PVA。在西方国家 ,PVA在濒危物种保护计划和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主要用于 :( 1)预测濒危物种未来的种群大小 ;( 2 )估计一定时间内物种的绝灭风险 ;( 3 )评估一套保护措施 ,确定哪个能使种群的存活时间最长 ;( 4)探索不同假说对小种群动态的影响 ;( 5 )指导濒危动物野外数据的搜集工作。我国的濒危物种很多 ,然而开展PVA研究的濒危物种却很少。应大力发展适合于模拟我国特有濒危物种及其保护问题的PVA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对罗霄山脉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管理, 作者在对该区域的植被和植物区系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针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种群数量、生存状态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评估。结果表明: (1)整体上, 罗霄山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共59科142属279种, 其中: 被IUCN红色名录收录17种, 包括极危种(CR) 2种, 濒危种(EN) 3种, 易危种(VU) 12种; 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高等植物卷》收录的共105种, 包括极危种9种, 濒危种33种, 易危种63种; 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的共257种, 包括Ⅰ级8种, 即银杏(Ginkgo biloba)、资源冷杉(Abies beshanensis var. ziyuan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莼菜(Brasenia schreberi)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细叶石斛(Dendrobium hancockii)铁皮石斛(D. officinale)细茎石斛(D. moniliforme)等, II级249种; 被CITES收录的有71种。(2)在局部区域, 罗霄山脉自北至南由5条中型山脉组成, 其珍稀濒危植物的数量分布由北向南呈现梯级变化, 显示出与该地区植被和植物区系的丰富度和保存状况密切相关, 其中幕阜山脉147种、九岭山脉138种、武功山脉133种、万洋山脉207种、诸广山脉192种。(3)从珍稀濒危植物属种组成看, 保存有大量古老、孑遗和特有的类群, 并且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中有单型属19属, 中国特有种129种。本文针对各珍稀濒危植物的生存现状, 提出了按分布区域和濒危性质进行群落监测或适度进行人工干预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