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粘虫生殖腺在蛹期已经发育完成, 但雌蛾卵粒内卵黄尚未沉积, 需要取食糖类作为补充营养后, 才能发育成熟。羽化时雄蛾已具备成熟的精子。取食后能进行交配活动。 成虫寿命一般约15—20天, 羽化后即进行生殖活动。其中产卵期比较长。雌雄蛾均在夜间一定时间内进行飞翔、取食、交配、产卵等活动。在本试验中观察到粘虫一生最大产卵量接近2000粒, 孵化率超过90%以上。雌蛾经人为地与雌蛾完全隔离后, 能产下不受精卵, 产卵量稍低, 卵粒不孵化。 按照粘虫飞翔与生殖关系看来, 粘虫的飞翔活动在性成熟前表现异常激烈。粘虫的飞翔的特征是:(1)由于粘虫羽化后即进入性活动期, 雌蛾需要与雄蛾交配方能进行正常生殖活动, 雄蛾强烈地追逐雌蛾, 因而粘虫在性成熟时有剧烈的飞翔活动。(2)由于内在的生理周期节律的活动以及外激素或其他方法促使异性互相吸引, 所以雌雄蛾同时、同在一起飞翔, 在交配前或产卵前大规模飞翔。(3)由于粘虫各个虫期无滞育现象发生, 粘虫发育所要求温度变化幅度在5—35℃之间, 所以当粘虫在幼期遭受某些不利因子刺激后, 在成虫期往往引起特殊的反应, 促使成虫进行有利于生存的趋避活动, 发生迁飞现象, 以便达到粘虫为本身或后代选择适宜的生境区域。  相似文献   

2.
粘虫咽侧体对卵巢发育与成熟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吴秋雁  郭郛 《昆虫学报》1963,(4):402-411
内分泌控制昆虫卵巢的发育与成熟已为大家所承认;特别是在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革翅目、双翅目等昆虫中卵巢的发育已证实由内分泌中心之一——咽侧体所调节。但在某些鳞翅目昆虫中所得的试验结果与上述结论不一致, 它们的卵巢发育似与咽侧体激素无关;这一事实已有分别用家蚕、天蚕蛾、蓖麻蚕等昆虫为材料的试验结果证明。我们分析了这些资料, 发现这些昆虫的卵巢皆在蛹期发育成熟, 成虫期均不取食。而在有些鳞翅目昆虫如粘虫等中, 它们的卵巢需要在成虫期获得补充营养后方能成熟, 我们怀疑粘虫卵巢发育成熟与内分泌的关系可能与上述几种昆虫不一样。 本试验用移植和结扎的方法证明了:(1)粘虫雌蛾卵粒中卵黄的沉积与咽侧体体积的变化相关, 交配后咽侧体体积增大时卵黄沉积最快;(2)粘虫卵巢的发育与成熟是受咽侧体激素的控制, 而与脑无直接关系;(3)激素控制粘虫卵巢发育与成熟的临界期为羽化取食后24小时;(4)粘虫成虫期雌雄两性咽侧体的体积均有明显变化, 雄性的比雌性的大1—3倍。 因此, 通过本工作说明了在鳞翅目昆虫中, 由于生殖腺在蛹期或成虫期发育的不同, 在生殖腺发育的内分泌控制机制上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的生殖系统及不同发育阶段卵巢的形态结构,揭示交配过程中雌、雄外生殖器的匹配机制,为该虫生殖生物学及性信息素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解剖及扫描电镜观察,描述内、外生殖器以及雌蛾卵巢发育特征。【结果】与其他斑螟亚科种类生殖系统比较,微红梢斑螟生殖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形态特点:(1)微红梢斑螟雌蛾的交配囊片特别发达,导精管从交配囊体的侧腹面发出,导精管内无导精管球;(2)雌蛾腺体环状,位于第8~9腹节节间膜处,雄蛾具有发达的味刷构造,由6对重叠的鳞片刷组成;(3)雌蛾交配囊管表面的棘刺与雄蛾内阳茎外表面的阳茎针在分布位置和方向互补,具有高度匹配的关系。微红梢斑螟雌蛾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5级,2日龄后雌蛾卵巢饱满,发育良好;4日龄后卵巢衰退。【结论】(1)雄蛾发达的味刷及外生殖器的高度匹配关系提示其复杂的求偶行为和交配模式,加之成虫期较短,可能成虫为单次交配。(2)雌虫羽化后卵巢基本成熟,补充营养似乎并非卵巢发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日龄粘虫不同时长吊飞对生殖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羽化后1日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飞行潜力以及飞行对成虫生殖和寿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解析粘虫的迁飞行为特征。【方法】利用室内昆虫飞行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了羽化后1日龄粘虫吊飞6、9和12 h的飞行能力差异,以及不同时长吊飞后粘虫的生殖参数和成虫寿命的变化情况。【结果】结果表明,1日龄雌雄蛾均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但当吊飞时间超过9 h之后,成虫的飞行时间、距离和速度均不再显著上升。除吊飞12 h成虫的飞行速度外,其它处理雌雄蛾的飞行能力之间无显著差异。羽化后1日龄不同时长吊飞对粘虫的生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吊飞时间的延长,这种促进作用显著降低。6、9和12 h吊飞处理均导致成虫产卵前期显著缩短,但仅吊飞6和9 h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历期显著高于对照。吊飞12 h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历期则显著低于吊飞6和9 h的成虫,并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吊飞12 h后,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缩短。【结论】羽化后1日龄飞行显著促进粘虫的生殖,但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飞行对生殖的促进效应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5.
张蕾  罗礼智  江幸福  胡毅 《昆虫学报》2006,49(6):895-902
为了明确羽化后0~24 h (1日龄)饥饿处理对迁飞型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生殖系统和飞行系统发育的影响,对1日龄饥饿处理后粘虫的卵巢发育级别、产卵前期、飞行肌和飞行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日龄饥饿对粘虫成虫卵巢发育级别、产卵前期、中胸背纵肌干重、飞行能力等均有显著的影响。饥饿后成虫卵巢发育级别显著高于对照,产卵前期显著短于对照。成虫中胸背纵肌干重从饥饿后96 h开始下降,至120 h时饥饿粘虫(5.1 mg)显著低于对照(5.86 mg)。成虫飞行能力从饥饿后96 h开始显著低于对照,此时饥饿处理粘虫蛾的飞行距离平均为22.03 km,飞行时间平均为4.07 h,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粘虫的飞行距离(42.3 km)和飞行时间(7.99 h),尽管在饥饿后72 h内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显示,1日龄饥饿可以显著抑制粘虫飞行系统的发育,加速飞行向生殖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田间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的发育状态及其变化,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发生和迁飞动态提供精准监测依据。【方法】采用雌性生殖系统解剖法,比较不同日龄和地区的田间草地贪夜蛾雌蛾卵巢的形态差异,分析卵巢成熟状态与雌蛾交配的关系。【结果】草地贪夜蛾雌蛾生殖系统包含卵巢、输卵管、交配囊、导精管、受精囊、附腺和产卵器。根据形态特征可以将田间草地贪夜蛾卵细胞分为卵黄发生前期、卵黄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田间雌蛾1日龄卵巢中发育最快的卵仅处于卵黄期中期,卵巢管柄为空;3日龄卵巢出现分化,一部分卵巢仍然和1日龄相似,另一部分卵巢中存在成熟卵;这种卵巢发育分化到羽化后11 d时仍然存在。云南江城、弥勒,广西田阳以及浙江瑞安和镇海等地的田间雌蛾,到死亡时分别有61.5%, 51.7%, 41.7%, 42.1%和35.5%卵巢发育不成熟。室内饲养第1代雌蛾中,有39.6%的个体到死亡时卵巢未发育成熟,和田间雌蛾比例相似。交配雌蛾卵巢可以是发育成熟和未成熟的,但是未成熟卵巢的比例仅为18.0%±5.0%。【结论】结果提示同一代次的田间草地贪夜蛾可能同时存在迁飞和非迁飞个体,其比例随地理位置和季节发生变化。本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单纯依据化学农药难以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原因,也为田间草地贪夜蛾的迁飞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粘虫飞行与产卵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罗礼智  李光博 《昆虫学报》1995,38(3):284-289
利用昆虫飞行数据微机采集系统对粘虫Mytkimna separata(W&lker)蛾飞行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产卵前,雌蛾的飞行能力随蛾龄的增长而增加;产卵后,以产卵l天后的飞行能力最强,之后随产卵历期延长和产卵量的增加而下降。产卵超过6天或1 200粒的成虫飞行能力已基本丧失。由此认为:粘虫蛾的迁飞是在产卵前进行;成虫的飞行能力与卵巢发育同步,因而在粘虫中可能不存在卵子发生飞行拮抗症。最后对粘虫产卵后仍具有一定飞行能力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小舟蛾是近年来为害较严重的杨树食叶害虫之一.为探明该虫羽化及生殖行为的发生规律,为生态调控技术应用于其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在光周期L∶D=14∶10、温度(27±1)℃和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研究了杨小舟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配和产卵节律.结果表明:杨小舟蛾雌虫在蛹期7 d,雄虫在蛹期8 d达到羽化高峰;在昼夜24 h间,成虫的羽化主要集中在光期6 h至暗期2 h,雌虫羽化高峰期为光期11 h,雄虫较之晚1 h.雌蛾羽化后,只在暗期进行求偶,高峰期为暗期6~7 h;1~3 d雌蛾求偶率随日龄逐渐增加,3 d达69.8%,之后求偶率逐渐下降.在单对组中,雌、雄虫的交尾行为开始于暗期5 h,至暗期7~8 h达到高峰,而在多对组中,在暗期0.5 h就已出现交尾行为,高峰期较单对组晚1.5 h.1~3 d雌蛾产卵量占其总产卵量的68.4%,之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近年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对该虫的羽化、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栎黄枯叶蛾羽化期40 d左右,羽化高峰期为9月上旬,日羽化高峰出现在傍晚17:00—23:00,占全天羽化量的82.46%;雌雄性比为1∶1.41;交配高峰期发生在凌晨3:00—4:00,成虫羽化翌日开始进行交尾,2日龄雌蛾交配率最高,达到45.6%,随后交配率逐步降低。雌蛾一生只交尾1次,雄蛾可进行多次交尾。成虫交配持续时间多为1416 h。成虫交配后即可产卵,产卵主要在夜间进行,产卵高峰期在2:00—6:00,占全天产卵量的82.40%。未交配雌蛾和雄蛾的平均寿命为11.05 d和9.85 d;显著高于已交配雌蛾和雄蛾的8.05 d和7.35 d,说明交配可明显缩短雌雄成虫寿命。  相似文献   

10.
莲草直胸跳甲生殖系统与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蔡笃程  陈青  唐超  冯岗  彭正强  金启安  温海波 《昆虫学报》2009,52(11):1255-1260
为了解与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繁殖密切相关的结构与行为特性, 结合显微解剖和室内观察, 对该跳甲雌雄成虫的生殖系统构造、雌成虫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莲草直胸跳甲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及其附腺, 左右卵巢一般不对称, 单侧有12~16根卵巢管, 受精囊豆芽状, 卵巢管为端滋式; 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侧输精管及附腺、射精管和阳茎及附属器官组成, 阳基叉式。根据相关形态特征, 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发育初期(Ⅰ级)、卵黄沉积前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5个级别, 各等级在卵巢分区长度(原卵区、生长区和成熟区)及怀卵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成虫羽化2 d后即可进行交配, 16:00-18:00时为交配高峰期, 雌成虫产卵高峰期12:00-16:00时, 且偏好在寄主植株中部偏上叶片背部产卵; 22~32℃时, 雌性成虫的寿命和产卵总量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25~30℃间差异不显著, 但32℃时产卵前期延长至7.2 d, 寿命和产卵量显著下降, 表明32℃不利于莲草直胸跳甲繁殖。因此, 推测32℃及以上持续高温造成的子代卵量急剧减少, 可能是该跳甲夏季田间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光倒刺鲃卵巢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激素处理和生态调控的光倒刺鲃,能够完成卵巢发育的全过程。按照形态学特征将卵巢的发育分为6个时期,依组织学特点将卵巢的变化分为5个时期。大多数雌体在3~4龄性腺发育成熟,雌鱼最小成熟为3龄;繁殖期4~9月,为多次产卵类型,繁殖时不能将卵完全产出,完成第一次性成熟并产卵的光倒刺鲃,卵巢逐步由第3期发育至第4期。  相似文献   

12.
粘虫(Mythimna separata)迁飞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正  张孝羲 《生态学报》2001,21(5):772-779
粘虫成虫期取食、飞翔、求偶或性反应交配和产卵一系列行为是各具相对独立性和顺序性的阶段。飞翔在取食、飞翔、求偶或性反应交配、产卵等期内都有发生,并有不同的飞翔特征,在迁飞中以飞翔期的飞翔最为重要,雌雄蛾的飞翔期在羽化后3-10日龄,因求偶、性反应前期变化而有变异,粘虫雌蛾求偶前期2-11d,平均为5.93d,雄蛾性反应前期3-11d,平均为7.14d。求偶、性反应与迁飞潜力有密切关系。随求偶、性反应前期加长,求偶、性反应前飞翔量呈“S”型曲线增长;求偶或性反应迟的个体有飞翔期,且有1-2个飞翔峰(日)。根据有无飞翔期和求偶、性反应与飞翔量曲线确定雌蛾求偶前期大于5d,雄蛾性反应前期大于4d的个体为迁飞型个体。自然种群中雌蛾迁飞型个体占52.47%,雄蛾占97.14%;不同地理种群江苏、吉林、山东和广东1-4代粘虫,雌蛾迁飞个体依次占47.64%、49.29%、47.22%和68.22%,求偶前期平均依次为5.75,5.64,5.58和6.77d。影响求偶前期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温度逐渐上升和食料不断老化,两者可能是引起粘虫迁飞的主要因素,讨论了粘虫成虫期行为、繁殖与迁飞潜力及迁飞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茶园茶谷蛾的发生及其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syr.是云南茶园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属局部爆发性害虫。为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准确识别和防控该虫,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茶谷蛾不同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测。该虫在云南全年发生4代,在茶树成龄和老叶片上用虫丝和虫粪构筑成虫苞取食。卵散产或卵粒排列成卵块,卵块多为条形或椭圆形;在温度26℃、相对湿度65%条件下,卵期7~10 d,平均9.3 d;幼虫期26~35 d,平均33.1 d;蛹期分别为9~17 d,平均13.9 d;雌成虫发育历期5~11 d,平均8.3 d,雄成虫发育历期1~6 d,平均4.2 d;化蛹时间集中在16∶00-20∶00之间,成虫产卵期可持续1~7 d,成虫羽化高峰为17∶30-20∶30;观察到雌蛾产卵量19~168粒,平均达96.7粒。雌雄蛾触角有明显区别,雌蛾触角为丝状,雄蛾为双栉齿状。研究结果可为茶谷蛾的田间预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高温处理及交配产卵实验,探讨了高温对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发育与生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高温条件对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产卵量、产卵前期、寿命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34℃以上高温导致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延长。高温处理4龄若虫使羽化后的雌成虫产卵量减少。高温处理不同日龄雌成虫也致使其产卵量减少,其中以1日龄短翅型、3日龄长翅型的产卵量影响最大。高温处理后褐飞虱寿命缩短。高温恒温处理,对短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影响不大,但能延长长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而高温变温处理致使短、长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均延长。高温变温对褐飞虱生殖的影响程度大于高温恒温。高温处理组雌、雄成虫与对照组相应的成虫交配试验表明,高温对雌性的影响大于雄性。实验初步确定34℃为对褐飞虱发育与生殖产生影响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15.
豆野螟成虫行为学特征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豆野螟Maruca vitrata (Fabricius)是一种严重的泛热带豆类蔬菜害虫。本文在(29±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4L∶10D条件下研究了豆野螟成虫的羽化、交尾行为以及雌蛾性信息素的释放节律。结果表明:其羽化行为全天可见,在雌蛾中,86%于暗期羽化; 在雄蛾中,73%于暗期羽化。雌雄蛾羽化行为在暗期第4、5和8 h差异达到显著 (t>4; P<0.05)。交尾活动发生在暗期19:00到5:00之间,交尾持续时间最短约为20 min,最长约为90 min,3日龄进入暗期第5 h具有最高的交尾率。1、6和7日龄成虫具有单个交尾高峰,2到5日龄成虫具有两个交尾高峰。同一日龄成虫交尾在暗期前半段平均花费的时间要明显高于在后半段花费的时间。低龄和高龄的成虫用于交尾的时间明显高于中龄的性成熟成虫。成虫的开始交尾时间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前移。雄蛾对进入暗期后第5 h和第9 h处女雌蛾的性腺提取物和空气收集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对 3日龄处女雌蛾的性腺提取物和空气收集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处女雌蛾田间诱蛾试验表明:23:00-01:00为诱蛾高峰期,3日龄处女雌蛾的诱蛾效果最好。该蛾的羽化、交尾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均存在节律上的一致性。雌蛾的性信息素释放的时间较长,见于整个暗期,然而交尾行为发生时间较短,主要发生于两个交尾高峰之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变温与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关系及变温条件下粘虫主要能源物质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将粘虫卵置于光周期均为14L∶10D,温度分别为25℃和30℃日恒温和白天30℃、夜晚20℃日变温的条件下饲养,观察记录25℃和30/20℃下的成虫产卵及卵巢管发育情况,再取30℃和30/20℃下饲养获得的3龄幼虫、6龄幼虫、蛹和1日龄成虫,测定其糖原、海藻糖和甘油三酯3种能源物质的含量及海藻糖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3-磷酸甘油脱氢酶及3-羟酰辅酶A脱氢酶等4种主要能源物质代谢酶的活性。【结果】25℃与30/20℃饲养条件下相比,1日龄雌成虫卵巢管发育明显滞后,但单雌产卵量显著较多;蛹期糖原、海藻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于3龄和6龄幼虫,成虫期各能源物质含量均较低。30/20℃日变温下粘虫体内供试3种能源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30℃日恒温(6龄幼虫和蛹期甘油三酯含量在两温度下无显著差异);温度变化对供试4种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显著。【结论】温度变化对粘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粘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以糖代谢为主;变温会加速糖代谢,减缓部分发育阶段的脂代谢,更有利能源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榆木蠹蛾生殖行为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成虫的羽化、交尾、产卵行为,触角电位反应测定处女雌蛾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旨在为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鉴定和合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榆木蠹蛾羽化行为全天可见,主要集中在15:00-19:00。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21:30-0:30进行婚飞和交尾,交尾高峰出现在晚23:00左右,光期未见交尾。随着日龄的增加,召唤时间前移并且延长,2~3日龄处女雌蛾召唤时间早于1日龄雌蛾,交尾时间较短;雌蛾在羽化1 d后达到性成熟,2日龄雌蛾交尾百分率最高,达41.8%。雌蛾将产卵器伸出寻找缝隙处产卵,分多处产卵,雌虫最高产卵量达720粒,最低产卵量为105粒,卵期为12~22 d不等,孵化率为72%~88%。羽化当晚的雌蛾体内性信息素含量较低,第2天最高,以后逐日下降;2日龄榆木蠹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产生量从晚17:00起逐渐增加, 21:30-22:00时最高, 22:00后逐渐减小。雄蛾触角电位反应在22:30最强。21:30-23:00是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高峰期。榆木蠹蛾的羽化、交尾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通过处女雌蛾的野外诱集试验证实了性信息素释放与交配行为在时辰节律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麻疯树柄细蛾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疯树柄细蛾Stomphastis thraustica Meyrick是在我国新发现的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潜叶蛾类重要害虫。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对该虫形态、发育习性及生活史进行了研究。本文对麻疯树柄细蛾成虫、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形态及大小进行了详细描述。95.54%(n=426)的老熟幼虫在10点至18点结茧。89.19%(n=111)在夜间20点至次日凌晨6点羽化。交配在清晨进行, 持续30~210 min不等。87.53%(n=441)的卵在夜间20点以后至次日6点以前产出。卵多产于叶脉边缘与叶片形成的凹陷处。66.77%(n=8 266)的卵产于叶片背面, 其余产于叶片正面。每雌产卵平均60.03粒(n=32)。麻疯树柄细蛾在攀枝花全年均可发育。以成虫在每年2月至5月越冬。一年发生10代以上, 世代重叠明显。以6月室外平均气温25.15℃条件下, 全世代发育需18~20 d。卵期3~4 d, 1龄幼虫期1 d, 2龄幼虫期1~2 d, 3龄幼虫期1~2 d, 4龄幼虫期1~2 d, 5龄幼虫期2~3 d, 预蛹期1 d, 蛹期4~6 d, 成虫产卵前期1 d。  相似文献   

19.
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种重要害虫,以成虫在土壤中滞育越冬和越夏。本研究通过解剖大猿叶虫非滞育成虫,观察描述了雌雄成虫内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并绘制了雌雄成虫内生殖系统模式图。对滞育初期、滞育期间、滞育解除后未取食和滞育解除后取食成虫解剖显示,滞育初期,雌雄成虫内生殖系统几乎与羽化初期成虫一致。滞育期间雄成虫的附腺和射精管亦不发达,滞育解除后未取食雄成虫的附腺膨大且粗于输精管,射精管略膨大,取食雄成虫的射精管呈不透明淡桔黄色。滞育期间雌成虫的卵巢小,略大于滞育初期卵巢,少数卵巢小管的基部可见具卵黄原沉淀的卵粒。滞育解除后未供食雌成虫卵巢明显膨大可见大量成形卵粒,部分卵粒可见卵黄原沉淀;取食雌成虫的卵巢膨大,可见大量成熟卵粒,侧输卵管和总输卵管中可见待产的卵。作者认为,大猿叶虫成虫在滞育期间能够缓慢发育,部分滞育前积累的代谢物质被用于滞育后发育,但只有经过取食,成虫才能正常交配和产卵。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期加温催化的红铃虫越冬代雌蛾,其卵巢的发育程度及速度是明显不同的,而卵巢的发育与否似乎又与其交配能力相关。4月上旬刚羽化的雌蛾卵巢小而透明,没有任何卵巢沉积,以后几天的发育甚微,而此时的交配率仅为13%左右。到8月初,刚羽化的雌蛾卵巢已部分发育,末端卵粒已有少量卵黄沉积,其发育速度也较前者快,而此时的交配率已上升至49%左右。 经ZR515点滴的刚羽化雌蛾(无论是什么时期加温催化的),它们的卵巢发育程度和速度均显著提高,并促进了卵黄沉积。因而,它们的交配能力也随之增强。经最适剂量0.1μg/头点滴的雌蛾,交配率可高达70%。 经点滴的雌蛾产卵周期和产卵高峰均大大提前,卵母细胞的成熟比较一致,因而每次均能产出成批的卵,总产卵量也明显高于对照。并且,这些卵均能孵化,胚后发育亦属正常。 本文还探讨了激素、卵巢以及交配等三者的相互关系,并试论了补充营养、激素对交配及产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